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381406 上传时间:2019-08-20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1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肠道病毒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清慧 2008年5月6日,2,EV71型病原特征 流行状况 预防控制,3,人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类病毒(PV,3个血清型) 柯萨奇A病毒(CVA,23个血清型) 柯萨奇B病毒(CVB,6个血清型) 艾柯病毒(EV,28个血清型) 其它肠道病毒(ENV,4个血清型) 6871型,4,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2、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5,引起手足口病主要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 CoxA组的16、4、5、7、9、10型,CoxB组的2、5、13型以及EV71型 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6,EV71型病原特征,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来 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 7408个核苷酸的单股正链RNA,仅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含219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 分为A、B、C3个基因型,其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及C1和C2亚型,7,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

3、存与传播 在4 可存活1年,在- 20 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50可被迅速灭活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对化学消毒剂敏感 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均可灭活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灭活,8,国外发病概况,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英国流行时才被命名为手足口病, EV71 1969年在美国被首次确认 日本1982年发生暴发流行,共计14万余例病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EV71流行 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 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 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 1997

4、年马来西亚EV71流行,报告2628人 , 29例死亡 澳大利亚(1972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新加坡(1997-1998年)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2000年)等地出现了由EV71B3和B4等亚型引起的暴发流行,发生病例数万至数十万例,其中B3亚型为东南亚地区的流行株,9,国内发病概况,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此后,北京、河北、天津、广东、福建等10多个省市都有报道 1983年、1986年在天津发生2次Cox A16流行,7 000多例,其中幼托儿童19.34 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病人中分离出EV 71病毒 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 71病毒 199

5、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共报告129106例,死亡78例 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患儿1698例,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10,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死亡6例 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 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3344例,死亡17例 山东省报告病例39606例 北京、上海等也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11,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收5例患病儿童,后陆续死亡 3月31日,上报安徽省卫生厅,期间患者数量持续增加 4月13日,卫生部专家组抵达阜阳 4月23日,经流行病学调

6、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测,确定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 截至5月2日,已报告了病例数3736余例,死亡22例,主要是儿童 1月1日,安徽省4529例,居前5位的分别为阜阳、淮南、亳州、蚌埠、合肥,12,传染源,人类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 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健康带毒者、隐性感染者 显性与无症状比例 4:1(04)、1:2(512)、1:8(20) 健康人病毒携带率:5岁以下13,20岁以上25 显性病人患病期间,口鼻分泌物,粪便及疱疹液具有传染性,13,传播途径,通过粪口途径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液而感染 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

7、、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本病传播 是否可经水或食物传播尚不明确 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14,易感性,4岁以下幼儿是本病主要易感人群,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局部抗体和中和抗体),型别间无交叉保护,已发现复发或再感染病例,发生率3 幼儿园、托儿所易发生病例聚集现象 家庭接触发病,二代发病率约30,12岁以下儿童可高达77,15,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多见 根据日本、英国等欧洲发病资料,有周期流行特点,间隔24年 地区分布 全球分布,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16,好发场所 幼托机构是手足

8、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场所 天津调查材料发现,幼托儿童较散居儿童高,OR为3.77.6 调查发现,幼托儿童接触病人后,37出现显性临床感染 家庭与散居接触者出现显性感染极少,约510 2008年至今我区未接到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报告,17,手足口病与口蹄疫鉴别,18,预防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19,个人预防措施,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2

9、0,个人预防措施,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21,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流行期间,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每

10、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22,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病人后,应洗手、消毒 诊疗、护理病人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等擦拭消毒,23,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同一病房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 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 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和

11、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24,病例监测和报告,2008年5月2日,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 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25,病例监测和报告,我区各级医疗机构在诊疗中如发现同一幼托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就诊的病例短期内有聚集现象,应立即电话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如果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人应

12、立即电话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6,控制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本病扩散最有效措施 隔离治疗期710天 做好密切接触者观察,注意儿童的体温,口、足、手及皮肤疹子,及时发现病人与感染者 做好消毒工作,尤其对玩具、便器,鼻咽、粪便分泌物消毒 控制集体活动,减少人与人接触机会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2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 附件 标本采集和保存技术要求一览表 手足口病病例标本送检登记表 手足口实验室检测方案 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手足口病临床标本检测结果报表 正确的洗手方法 肠道病毒消毒方法,28,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