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律诗形成的初年及初唐四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08016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70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律诗形成的初年及初唐四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律诗形成的初年及初唐四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律诗形成的初年及初唐四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律诗形成的初年及初唐四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律诗形成的初年及初唐四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律诗形成的初年及初唐四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律诗形成的初年及初唐四杰.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唐代文学,自北朝以来,南方的文学风气就深深地影响了北方的创作。所以,隋唐的统一,政治和军事力量虽起自北方,但自隋初到唐睿宗景云中约一百三十年,南朝诗风继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唐初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诗歌没有明显的进步,非但南朝诗歌固有的一些弊病没有得到纠正,而且,由于诗歌创作的中心几乎完全在宫廷,其内容又大抵是歌功颂德或以文辞为娱乐的,自由抒情的意味尤其显得淡薄。,不过,在诗歌的表现形式方面,唐初宫廷诗人们汲取和总结了前代的经验,并且有所发明、有所发展,使之日臻丰富和完善,这对唐诗走向成熟还是有重要意义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新的诗人对已经变得陈腐、缺乏生气的诗歌风气日益感到不满,发出强烈的要求

2、变革的呼呼声。诗歌创作也随之逐步摆脱宫廷藩篱,终开一代新风,促进了唐诗高潮的到来。,初唐宫廷文人和律诗的完成,唐初统治者对文艺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以李世民本人为代表,他虽然也主张文学为政教所用,对前代帝王如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等虽有文才却不懂得管理国家大为不满,但作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却懂得文艺同政治并无直接因果关系,他也不相信所谓“亡国之音”的陈词滥调。,而且,李世民在文艺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能够从艺术上欣赏文学。他亲自撰写的晋书陆机传论,就大力称赞陆机“文藻宏丽”的创作。这虽不能直接引起文学的兴盛,至少也是为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唐初的几代君主,不仅太宗如其自称喜“以万机之

3、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高宗、武后、中宗等,也都如此。(游息:游玩与休憩 ) 为了炫耀大唐帝国的治世气象,他们又广引天下文士,编纂类书,赋诗唱酬。由此在唐初先后出现了几个宫廷文人集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太宗朝的虞世南、许敬宗,高宗朝的上官仪,武后时的“文章四友”(李峤qio 、杜审言、苏味道、崔融),中宗时的宋之问、沈佺期等。这些宫廷文人,或位居显贵,或为帝王所奖掖,每有所倡,天下靡然成风。他们的大量创作,内容也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既无须亦难以深入抒发情思。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人,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

4、弟交往,被流放峰州 。,与南朝及隋代宫廷诗相比,可以说稍归于“雅正”,但也因为这种“雅正”而更显得苍白无力。其意义主要在于维持了一种艺术风气。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沿革的消息;其中有的诗人,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初唐的宫廷诗人在艺术上所追求的是繁缛绮错的装饰风格。 这种装饰性的重点,起初是对偶的修辞技巧,尔后又增之以调声的技术,并且最终把对偶技巧和声韵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在形式上推进了律诗的完善和定型。,早在齐梁时期,诗坛上便已出现对偶说和声病说,但前者失之粗略,后者又失之琐细, 从武后至中宗神龙、景龙年间,在当时的一批宫廷诗人笔下已大量涌现平仄协调、又合乎粘

5、附规则的全篇合律的诗篇,标志着五、七言律诗的完全成熟。可以说,在律诗形式的完成过程中,宫廷文士起了规范化和统领风气的作用。,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型则下联出句是“a.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型;上联对句是“B仄仄平平仄仄平” 句型,则下联出句是“b.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也就是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须跟前句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平粘平,仄粘仄,把两句粘联起来。 所谓“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就是B 仄仄平平仄仄平 ;出句是b.仄仄平平平仄仄,对句就是A平平仄仄仄平平 。也

6、就是说,在对句中,平仄完全是对立的。只有这样,才合乎粘对规律。 不合乎粘的规则的,叫“失粘”;不合乎对的规则的,叫“失对”。初唐时,格律未严,“粘”的规则尚未确定下来,所以有少数失粘的现象,直到王维还是如此。至于“对”的规则,似乎确定得较早,所以在唐诗中极少失对的情形。宋代以后,失粘和失对成为大忌,更没有人犯这些规则了。,其中,尤以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三人的成绩最为显著。 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今存的诗主要系五言律诗,也有少数七律。他的诗,句律精严而笔力雄健,无论是五律还是七律均完全合律,无一失粘者。他在武后天授初所作的五言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长达四十韵,完全合粘,可见他

7、对律诗这种新体制驾轻就熟的功夫,所以深为时人所重。明人许学夷称其为“律诗正宗”(诗源辩体)。,杜审言在江阴任职时所写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曾被明代的胡应麟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诗薮):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诗以大地回春的绚丽风光反衬游宦者有家难归的悲哀,用声色俱现的外景点醒时不我与的苦涩情思。“偏惊”、“忽闻”两句,顿挫有力;“云霞”、“梅柳”一联,感觉何其明快。从诗情来说,在当时也算是较为充实的了。,与杜审言同称为“文章四友”的,还有李峤、苏味道、崔融,他们均在武后朝任过凤阁舍人。李、苏曾为执宰大臣,位显名高

8、,所写的多为奉诏应景之作,李峤并有咏物诗百余首,均了无情致。但在诗律上他们却是高手,在当时频繁的应制活动中,他们的诗合律率最高,宜为“一时学者取法”(新唐书李峤传)。,宋之问(约656约713)、沈佺期(约656713),主要活动在武后和中宗两朝,尤其在中宗神龙、景龙年间,他们均以修文馆学士的身份频频出入于宫廷文会,堪称词臣班首、文场勍敌,时人号为“沈宋”。 勍qng,强大之意。,轶事,据唐诗纪事载:“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锦袍衣之。” 同书又载:“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帐殿前结彩楼,

9、命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唯沈、宋二诗不下。又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盖词气已竭;宋诗犹涉健举。沈乃伏,不敢复争。”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宫廷文人集团中的地位。,沈宋的主要贡献,在于完成律诗的体制和扩大律诗的影响。他们倾大力于律体的写作,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了五七言近体的形式规范。一方面,他们完全避免了五律中的拗涩之病,另一方面,他们又进一步推进了七言歌行体律化的过程,截长挈qi短,使之趋于凝炼和完整,脱胎为较为严格的七律。沈佺期早在武后时期,便已写出全无失粘现象的七律,他的为数甚多的七律,在合乎规

10、范方面堪称宫廷诸诗人之首。,由他们所倡导的“沈宋体”,实际上就是“华藻整栗”(整栗:严整,严谨)(王世贞艺苑卮言卮zhi古代盛酒的器皿:言卮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满酒就倾斜,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态,如同说话没有主见或定见。后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辞,评沈、宋语)的五七言律诗。元稹在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说:“沈、宋之流,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这是“律诗”之名首见于文献。可见是先有沈宋合轨表率在前,尔后律诗一体才为人们所公认,从而确立其在诗坛的地位的。自齐永明以来两百多年,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化过程终于完成。,沈、宋以后,律诗的规范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神龙(武则天

11、年号,一说是唐中宗年号)以还,卓然成调”(诗薮),当时应制诸题已大多合律,风气之盛,并已越出宫廷圈子之外了。 当沈、宋把生活实感注入到这种律体诗中去时,他们也写出了一些颇为精警动人的篇章。,五律如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又如沈佺期的杂诗其三: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宋诗抒发贬谪之悲苦,借风物以寄兴,以虚拟的望梅之举将归思委婉写出,唱叹有情;沈诗虽是传统题材,却也写得真切动人,中二联以时空交错的手法,把相思双方叠影在一起,于

12、对偶整炼中又见飞动之致。,初唐宫廷诗人虽然在诗歌形式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建树,也偶有情致动人的佳作,但其总体面貌,却是在华美的形式中呈现出情调上的苍白平庸,这是宫廷文学很难避免的。使诗歌摆脱宫廷的羁縻m ,面向更广阔的时代生活,焕发新的蓬勃生机,这个任务,不能不主要落到了那些来自草野闾里的作家身上。,初唐四杰的崛起,当宫廷文士仍把诗歌当作点缀升平的风雅玩物时,诗坛上逐渐崛起了一批锐意变革的新进诗人。他们志同道合,互通声气,使诗歌重新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而展现出新的时代风貌,唐诗由此获得了真正的转机。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约630680后,有幽忧子集)、骆宾王(约638?有骆宾王文集

13、)、王勃(650676,有王子安集)、杨炯(650693后,有盈川集)。,四杰活动于高宗、武后时期。以年辈言,卢、骆大约比王、杨年长二十岁左右。在他们之前,诗坛上也曾出现过不与宫廷诗风合流的人物,如太宗贞观年间的王绩就是一例。他有感于隋唐丧乱之际变故迭生,无意于仕途争逐,遂在隐逸生活中追求桃花源式出世理想的满足。他的一些吟咏村居生活的诗篇,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显示出与宫廷诗迥然不同的特色。,如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以即目触兴的写实手法,描绘田园生活的恬静,透露出对世乱的隐忧。但王绩的诗在当时只是一个孤立的存在,

14、而且其风格主要踵武陶渊明,缺乏四杰那种开拓一代新风的内在力量。,初唐四杰都是英姿逸发的少年天才。骆宾王生七岁即能诗,被称为“神童”。杨炯年十岁即应童子举,翌年待制弘文馆。王勃十六岁时,被太常伯刘祥道称为神童而表荐于上,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卢照邻二十岁即为邓王府典签,“王府书记,一以委之。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张鷟zhuo朝野佥qian载)。但是在仕途上,他们又都是坎坷不遇的。,四人中,仅杨炯官至县令。年少志大,才高位卑,这种人生经历与我们在概说中已有说明的时代特点相结合,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性格和文学创作。 初登诗坛,他们就表现出睥睨古今的锐气和勇气。卢照邻说:“圣人方士之

15、行,亦各异时而并宜;讴歌玉帛之书,何必同条而共贯?”(南阳公集序)“其有发挥新题,孤飞百代之前,开凿古人,独步九流之上,自我作古,粤在此乎!” (乐府杂诗序) 王勃说:“孔夫子何须频删其诗书,焉知来者不如今;郑康成何须浪注其经史,岂觉今之不如古。” (感兴奉送王少府序) 这种强烈的自信心,当然得之于时代的激发。,“莫言贫贱无人重,莫言富贵应须种”(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卢照邻行路难),这些出自他们笔下的诗句,表现了社会中下层人物长期以来被压抑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期待。他们正是由此展开了自己的文学生涯。,四杰不仅以诗文兼长齐名海内,而且相互呼应,以一种自觉的

16、意识改革文学风气,以“开辟翰苑,扫荡文场”(王勃山亭思友人序)自命。他们的攻击矛头,集中指向当代的宫廷文学。从杨炯的王勃集序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基本态度: 尝以龙朔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xian微,竞为雕琢。 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蔽,用光志业。 所谓龙朔初载的“文场变体”,是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又称“上官体”),其特点是“绮错婉媚”(旧唐书本传),致力于修辞性装饰性的美,而缺乏诗歌所应有的激情和生气。这其实也是宫廷诗歌的通病。,四杰一方面汲取前人之长,一方面对诗坛陈旧保守的遗风陋习发起挑战,在这过程中,以刚健壮大的审美追求,开始改变唐诗的面貌。 初唐四杰拓新了诗歌的主题

17、和题材,使诗歌摆脱了颂隆声、助娱乐的虚套,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用现实的人生感受,恢复了诗中清醒而严肃的自我。,他们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的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四杰中较早的卢、骆,都写过一些长篇巨制如长安古意、帝京篇等。这些诗对帝京的风物以及豪贵们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极尽铺张排比之能事,吸收了齐梁以来的歌行的特点,但其思想情调却有迥然不同之处。,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在极写车骑、宫殿、林苑、妖姬、歌舞的豪华后,笔锋突然一转: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沧海须臾改。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ju

18、。 在流动不已的宇宙中,荣华富贵不过如过眼烟云,终归幻灭; 而这种穷奢极侈的生活又建筑在多少失志人们的贫困之上,尤见荒悖可恨 。,骆宾王的帝京篇也有同样的笔法: 莫矜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也是由敷陈炫耀转为揶揄嘲讽,以失志不平的愤懑取代了歆羡和赞慕。初唐诗风之转向,实发端于此。,他们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热情,为诗歌注入了高情壮思和倜傥意气。卢照邻在咏史四首中,赞颂了“处身孤且直”、“唯唯何足荣”的季布,“诸侯不得友,天子不得臣”的郭泰,“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的朱云,较之左思咏史诗更显得激昂。 骆宾王屡以创建英雄勋绩自许,如“勒功思比宪,决

19、策暗欺陈。”(窦宪曾北击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陈平是刘邦的重要谋臣,曾设计擒韩信,解平城之围,“凡六出奇计”。骆宾王任侠使气,胸怀阔大,他以一个诗人的身份与历史上的英雄相比。这本身就是一种自信,典型地体现了唐代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他在从徐敬业起兵后尚作咏怀诗,中有“阮籍空长啸,刘琨独未欢”之句,表现出眼高一世的气概。,杨炯的从军行在苍凉的戎马氛围中,直抒不甘庸碌为生的胸襟抱负: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梗概多气的风貌,与建安诗颇有相近之处,但其时代内涵却又不相同。,他们拓宽了诗歌的

20、视野,使之从宫苑台阁走向江山和塞漠,从而便于容纳丰富得多的感情内容。 杨炯由梓州司法参军秩满后回洛阳,途中曾写有巫峡、西陵峡、广溪峡诸诗。这些诗展现了雄奇瑰伟的山水画面,同时也披露了诗人的豪迈襟怀,如西陵峡最后云: 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这种以风涛为美的眼光和胸次,在那些习于吟咏月露芳草的宫廷诗歌中是见不到的。骆宾王曾从军西域,后又北游幽燕,集中颇多描写边塞题材的篇什,如早秋出塞、边城落日、夕次蒲类津、晚度天山有怀京邑等。诸如“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边城落日)这样一些诗句,以及对征人边愁的抒

21、写,都富有生活实感,非一般泛泛的乐府拟古之作所能比肩,可说是首开唐代边塞诗之先声。,在前人偏于游戏性和应酬性的题材中,他们也注入人生热情,表现出自我的个性。例如咏物诗,在以前很长的时间内,主要是文人墨客使才逞博的文字游戏;纵或有所寄寓,大多也只是为了增添诗意,并非热情涌发,故仍不离游戏的性质。到四杰则往往托物寄慨,使之带上了诗人鲜明的个性投影。,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为人所熟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隋以来文士颇好咏蝉,大体在写物的同时,加入一些标榜清高的意味,如虞世南的蝉便是典型的例子。骆宾王此诗,名为咏蝉,实际深深切合

22、自己的身世遭遇,即使在囚禁之中也仍有一股孤傲之气溢于言外。,虞世南:蝉 垂緌ru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清施补华岘xian佣说诗(原名:砚佣,后来就将错就错了。)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又如赠别之诗,四杰也力去应酬文字的陈套,而每每和游宦不成的悲凉之情、客子深沉的乡思结合起来。王勃这一类作品最多,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尤为脍炙人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

23、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分手,他乡送别,本来令人感伤,诗中却以豁达爽朗的感情出之,使人不由得联想起曹植的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白马王彪),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的力求振拔,不仅表现为内容的拓展和充实,而且也表现为形式的创新和完善。他们要以新的章法和节奏,来表现新的情绪,在诗歌语言上也作出了向生活靠近的努力。大体而言,卢、骆喜作五、七言长篇,其功尤在七言歌行一体;王、杨则以五言律、绝取胜。,王、杨较之卢、骆,诗歌语言更趋明净凝炼,尤其是王勃的五绝,情景交融、含思蕴藉,用语不啻口出而情韵丰厚,推进了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如始平晚息:“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在短小的篇制中做到了神固气完,说明唐诗的语言已经走向成熟。 初唐四杰以他们重刚健、重气质的创作实践,在诗坛上起到了解放诗歌的作用。他们构成了唐诗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