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时序分析时为什么CPR操作得出的效果却是相反的?.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408578 上传时间:2019-08-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进行时序分析时为什么CPR操作得出的效果却是相反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进行时序分析时为什么CPR操作得出的效果却是相反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进行时序分析时为什么CPR操作得出的效果却是相反的?.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在进行时序分析时为什么CPR操作得出的效果却是相反的?在进行时序分析时片上工艺差别通常会导致严重的时钟悲观效应。这种问题可以通过CPR(Clock Pessimism ReducTIon)操作来恢复.然而经常有用户咨询我们说在他们的设计中CPR操作并没有降低时钟悲观效应,效果却是相反的,在时序上并没有增加反而离时序要求差的更多了。在setup分析时,CPR通常会被添加到目标(目的)时钟路径,因此增加了要求时间。然而因为在用户的设计中CPR已经从目标时钟路径中移除,要求时间变得更早,而不是延后。结果就是用户认为他们损失了时间,而不是获得补偿时间。其实实际情况是用户没有任何损失。进行OCV分析时,

2、源路径和目标路径被认为具有不同的延迟时间。然而对于两者共用的路径,其延迟时间是保持不变的。CPR补偿了延迟差异,因此直到公用节点延迟数值变得一样了。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发生了什么,请查看附件的时序分析报告。(感谢Xilinx Tokyo的Matsuyama-san分享了他的一个示例设计的时序分析报告)为了简单易懂,这个报告作了一些修改。在MMCME3_ADV_X1Y2之前源时钟和目标时钟都共享一个公用路径,然后源时钟走向BUFGCE_X1Y48节点,而目标时钟走向 BUFGCE_X1Y50节点。让我们明确一下公用节点前的延迟(Vivado认为MMCM的输出作为公共节点,尽管两种时钟路径的输出管脚

3、是不一样的)。让我们看一下时序报告中源时钟路径:时钟起点是:0(时序报告的21行),到达MMCM的输出端是-3.218(时序报告的31行)。因此公用节点前的延迟是-3.218。对于目标时钟路径:时钟起点是:3.33(时序报告的41行),到达MMCM的输出端是0.141(时序报告的50行),因此公用节点的延迟(目标时钟路径)是0.141-3.33=-3.189。目标路径的延迟(-3.189)看起来要比源时钟路径延迟(-3.218)要大一些(注意负号,不要仅看到延迟的数值)。因此目标路径具有更高的延迟,需要进行补偿。因此在目标时钟中降低时钟悲观效应,这样才能减少要求时间。现在,源时钟和目标时钟在公用节点之前都具有了相同的延迟,也就是说用户在公用节点(如示例中的MMCM节点)前没有任何损失也没有额外获得什么。这种相反效应的现象在MMCM节点中是存在的,相对UltraScale系列器件,这种情况在7系列器件中更是普遍存在的。附件链接:https:/forums.xilinx/xlnx/attachments/xlnx/tech_blog/4/1/TIming_CP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