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语言与文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17404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50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语言与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专题三语言与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专题三语言与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专题三语言与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专题三语言与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语言与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语言与文化.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字源演变 甲骨文 小篆 楷体 形声。从聿,者声。聿(y),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2,专题三,语言与文化,3,一、语言与文化的内涵 论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需要先界定语言、文化这两个概念。 思考: 你如何理解“语言”和“文化”这两个概念?,4,1.语言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只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发达、最严密的符号体系。,5,广义的

2、语言不仅包括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准语言。准语言又称副语言、类语言,根据诉诸感官的不同,准语言又可分为听觉的(伴随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等;图表、公式等;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符号、标识语言;其他视觉符号)、触觉的(盲文等)三类。 广义的语言其实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因此可以将广义的语言定义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符号”。,6,2.文化 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不可见的

3、隐性文化或曰潜在文化。,7,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8,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利益、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9,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比之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处于更深的层次上。,10,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制度文化层次。 其一

4、,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创造物,语言也只有人类社会才具有,是人类的“创造物”。 其二,文化不是受控于基因遗传,而是后天获得的,语言也是后天获得的。,11,其三,文化,特别是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具有共享性,语言为全社会共有,也不是私人物品。 其四,凡制度文化都具有符号性质和一定的象征意义,语言也是一种象征符号,且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符号。,12,2.语言是记录文化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许多文化现象只反映该文化现象的本身,语言则不同,它不仅反映语言本身,而且其重要的职责是记录其他文化现象。语言记录的文化首先在言语作品的内容上,如神话传说记录着史前文化,历史著作记录着

5、人类文明的发展 。其实,语言系统本身也就是一个文化世界,就在记录着人类文化。语言记录文化,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研究古代文化,应特别注意从语言的分析研究中获得启示和证明。,13,我国古代曾以贝壳作为钱来使用,所以诸如“货、贡、资、购、财、贮、贪、贫、贩、贵、贱、费、贷、贸、赃、贿、赂、贾、赁、赈、赊、赋、赎、赚、赠”等与财货有关的字皆从“贝”。,14,甲骨文中已有“牢、宰、家”等字,从字形上就看出这些字描画的是牛圈、羊圈、猪圈等,由此可知殷商时代畜牧业已相当发达,对牛、羊、猪等都已进行人工饲养和驯化。 握手这种准语言也记录着一定的文化。今日的握手礼节是从原始社会表示信赖、友好的触握发展而来的

6、。,15,3.语言和文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语言对文化有影响有制约,文化对语言也有影响有制约。,16,杭州过去忌讳“离”,因此连其同音字“梨”也列入忌讳之列,这是“悲莫悲兮生别离”这种文化心态对语言的影响。因忌“离”,在吃梨子时要整个来吃,不能切开分吃,时至今日男女情侣吃梨时仍忌讳切开。这种特殊的习惯又是语言对文化的影响,是“梨”的语音造就了梨子不能分吃的习俗。,17,语言和文化之所以相互影响制约,是由于语言的思维职能和交际职能决定的。 思维的结果必用一定的物质形式存贮固定,语言便是固定存贮思维结果的最重要的物质形式。当人们认识到一种新事物而语言中又

7、没有现成的词可以表示,就要创造新词。语言中新词语和新的表达方式不断增加,与此有最直接的关系。,18,语言是传播文化的工具。文化的生命就在于传播。语言对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甚至是决定作用,语言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对语言发生着巨大影响,如汉文化在日本、朝鲜的传播,使日语和朝鲜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语借词;解放前外国人和中国人在上海洋泾浜一带做生意,出现了洋泾浜语。,19,三、方言与文化 (一)汉语方言与共同语 1.共同语 共同语是一种超地区的交际手段,由于权利分配而获得合法的地位,并具有很高的威望,成为民族的一种凝聚力量。它是官方的、文学的、教育的语言,也可以称作民族共同

8、语或标准语。共同语前身又是一种方言。因此不同地区的人讲起标准语时,往往带有方言影响的口音,他们所讲的标准语可称为准标准语。,20,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1,2.方言 方言是在古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人们由于地理或社会原因被隔离时,就开始了方言分化,尤其表现在语音的区别上。 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9、。,22,也有将汉语方言划分为十大方言区的,即官话区、晋语区山西、内蒙古(中南部)、陕西(北部)、河北(局部)有入声的方言划为晋语、吴语区、徽语区皖南一带的徽州方言、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广西的平话、客家语区。,23,汉语方言的殊异和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存的各种方言大多经历了千年以上的历史,各自在一定的地域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方言的活跃就是这种地域文化强有力的表现,反过来促使地域文化顽强地保存下来。,24,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地域文化或地域方言,总是处在不断的消磨之中,表现在不同的地域,消磨的速度和方式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朝同样的方向发展,演变的速度也有快

10、有慢。以现代方言为例,穗港的粤语,至今仍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甚至任何一个音都有方言字可写;在香港,用粤语写的市井小说十分畅销。可是在闽北山区,普通话早已普及,当地的方言已经退缩到家庭生活的小天地里,只供老年人使用了。,25,3.汉语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方言,恰恰相反,方言是普通话不断丰富的源泉。在实际语言生活中,普通话很少有与方言泾渭分明的时候,普通话和北方方言尤其是北京话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普通话是超越各方言之上的汉民族共同语,但不可避免地受到各地方言的影响。普通话必须植根于方言才有生命力,否则就会僵化。,26,

11、规范语言不但要以活的方言为基础,而且要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口语相接近,只有和它接近才有可能把各方言中有价值的东西吸收进来。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需会说民族共同语。,27,进入现代社会后,方言总是逐渐地向共同语集中趋同。对方言来说,共同语是一种高级形式,是各方言所环绕的中心,可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作为低级形式的方言必须服从高级形式共同语。各地的方言在向普通话靠拢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向“普通话”的口语形式靠拢,而是向书面语靠拢,然后再从书面语进入口语。,28,(二)汉语方言差异形成的原因 一般认为,汉语方言都源于共同的母语古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分化、演变而成的。形成

12、方言差异、促使语言分化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的原因,也就是社会的分离、人群的迁徙、地理的阻隔、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接触等。,29,1.社会的分离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纽带,当社会生活分离时,统一的纽带就可能一分为二。长期稳定的行政区划,必然使同一区划中的语言、风俗等文化因素趋向一体化。 广西北部的全州、资源、灌阳、兴安四个县市的地域在历史上长期属于以长沙为中心的行政区划里,直至明代以后才归属广西省,所以至今通行湘方言。而湖南的沅、醴流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都归属于以湖北地区为主体的政区中,所以与湖北同属官话区,而与湖南湘资流域的湘方言属于不同体系。,30,2.人群的迁徙 人口迁徙是产生新方言的常见原因。

13、几乎所有汉语方言的形成都与人口流动有关,但是,移民造成新方言往往要有3个条件。第一,要有一定批量的移民而不是零星的少数;第二,要集中聚居而不是插空散居;第三,移民的语言与原住地的语言或方言形成抗衡之势。客家话就是典型的代表。,31,客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它以广东的梅县话为代表。由于社会动乱,中原汉人大批南迁,在经过长期流徙以后,这批被称为“客人”的中原汉人最后定居于梅县地区,其所操的语言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方言客家话,客家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定型下来,形成一种有别于汉民族共同语的独立的、纯洁的、活泼的和丰富的客家方言。,32,3.地理的阻隔 地理的阻隔在古代往往成为方言分化的条件。闽语、

14、粤语较多保留古汉语成分,跟这两种方言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广东、福建以前交通不便,地处南方边缘区域,人员往来、接触相对较少,其语言便少有变化;而中原地区汉语由于各种原因,发展速度较快,形成方言间的差异。,33,4.民族的融合 民族融合在我国是客观事实,从先秦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到后来的突厥、契丹、羌等,民族间虽有竞争,更多的是和平相处,语言上也有许多相互吸引、相互混合的表现。 例如,南方方言有壮侗语的成分,北方方言有阿尔泰语的成分。,34,5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包括方言与共同语及方言间的接触。 粤语四邑话本来是非粤语(闽、赣)的移民带来的,几百年来由于广府话的强大影响,慢慢走上了粤化的道路

15、;厦门话则是来自泉州和漳州的移民带来的方言互为融合后,形成的一种新兴方言,最后取代了泉州话在闽南话中的中心地位。,35,(三)汉语方言与文化 1.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外在标志和底层蕴涵 世界上很少语言像汉语这样,其文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左右而不中断;也很少像汉语这样,具有那么多方言,而且方言之间的分歧很大。从文化、历史以及语言的实际关系看,我们当然不能承认汉语各方言是不同的语言,但从语言学的角度讲,不同地域间的差异确实是比较大的,从最原始的语言感觉上就能发觉各地方言的不同特点。,36,如北京话婉转流畅,山东话朴实醇厚,上海话悠扬和谐,苏州话娇柔细润,天津话豪爽率直,东北话强悍粗放,广州话跌宕活

16、跃。人们对自己的家乡话也总是饱含着眷眷深情,“乡音未改鬓毛衰”就是这种感情的真实写照。,37,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最外在的标记,同时又是这种文化最底层的蕴涵,它深刻地体现了某一地域群体的成员观察世界、表达情绪感受以及群体间进行交流的方式,沉淀着这一群体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人情世故等人文因素,也敏感地折射着群体成员现时的社会心态、文化观点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语言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实现的,每个人都在某方言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与人们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成了个性的识别的主要标记。,38,方言还是地方文化赖以存在的条件。汉语各大方言都有自己的戏曲文化,地方戏曲都用

17、当地方言来演唱,角色完全用当地方言来念白,因而,仅仅从推广普通话的角度出发,禁止在文艺作品中使用方言是片面的,操之过急,忽视了群众文化生活的传统。戏曲文化使当地方言升华为艺术语言,从而大大推动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在我国各地,用方言演唱的民歌种类也十分丰富,北方民歌的苍茫雄浑、南方民歌的柔和婉转,形成了南北气质的鲜明差异。,京剧:由于京剧是从湖北的楚调(在明、清两代湖北一带称湖广)与安徽的徽调演变而来的,所以京剧的唱腔和念白是在湖广与安徽的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因为京剧是徽调与楚调演员在北京相互融合后形成的,为适应北京的观众,所以不可避免地溶入了京音。就好象是湖北人说北京话。声调是湖广的,许多字音却是

18、北京的。湖广人听得懂,北京人也听得明白。由于湖广音和长江以南的川、湘、云、贵等许多地方方言都属于北方语系,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够接受京剧,这也就为京剧走向全国,成为我们的国剧奠定了基础。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文学作品中方言土语的运用有助于展示人物形象和性格,还有助于真实地反映社会赋予作品的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小说中方言土语的运用与作品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它是表现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取材地域及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在运用语言时很少事先去考虑规范,也不会处处刻意去适应标准,人们想得更多的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和如何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19、,首先要达意,然后才会考虑选择适当的表达形式。,45,方言词语的有选择的使用对增强作品的地方色彩、塑造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丰富作品的人物形象有很大的作用。 比如红楼梦中,除了主要用北京话作为主要写作语言之外,还有不少南京、扬州一带下江官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成份。如红楼梦里的反复问句和扬州话里的反复问句的形式是一致的,“vp不vp”和“可vp”(包括“可vp不vp”)型的两种反复问句共存。保留古入声和前后鼻音不分、边音(l)鼻音(n)相混是扬州话在语音上的重要特点。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都有所反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语言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小说以北京为背景,例如老张的

20、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等。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儿。,47,在骆驼祥子这部小说里,老舍娴熟地运用了北京语言,北京词汇之多,不胜枚举。比如“妞子”、“老爷子”、“横打了鼻梁”等等,都是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用语,具有浓郁的北京口语色彩。这使得这部小说的语言新鲜、活泼、亲切,洋溢着浓郁的北京韵味儿。 这些创作实践表明,作家都是通过运用方言来增强作品语言的表现能力,反过来又通过他们的作品把某些富有表现力的方言词语

21、介绍进了民族共同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48,小结:方言在现实生活虽然很重要,但绝不可能与普通话平起平坐或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它在长时间里与普通话共存的事实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方言的地位,加强对方言本体及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49,(四)七彩方言 1.方言与地理环境 人类各种群落的社会生活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展开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经常都打上了这种环境的深刻烙印。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反映在方言中则有不同词汇手段的称述。随着环境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变迁,方言词汇有的相应地更替了,有的则固执地传承下来。不论是不同地理环境造成的方言差异,或者是不同时代的环境因素造成的语言变迁,对

22、于方言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就文化史的方面说,从方言词汇也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50,由于气候的不同,南方种水稻、用牛拉犁、主要吃大米,有关水稻耕作的各种名物、农事、主副食品名称及其制作方法等,各地有同有异,名目繁多。用大米制作的粉条就有“粉、米粉、粉干、米线”等说法;北方的种植以小麦、杂粮为主,用驴马赶脚,吃面食,所用方言词是另外一套,而且同是官话区内又有各种不同。玉米又说“棒子、包谷、玉麦、六谷”,馄饨又说“扁食、水饺、清汤、抄手”。,51,在日常生活里也有许多类似的反映。北方说洗澡、抹澡,“澡”的本义只是洗手而已,从吴语而南,说“洗浴、洗身、洗汤”,“浴”的本义才是洗身,到了回归线以

23、南就说“冲凉”了。与此相关,南方不见冰雪,管冰叫霜(厦门),或叫雪(广州) ,哪怕是后起的新词也要按原来的套路去创造,广州话还说雪条(冰棍儿) 、雪糕(冰淇淋)、雪柜(冰柜)、雪藏(冰镇)、雪茸(刨冰);而在哈尔滨,各种不同形状的冰雪的名称不下数十种:冰渣儿、冰脑子、冰流子、冰层,鹅毛雪、冒烟儿雪、大片雪、小清雪等等。,52,在居住方面,北方的窑洞和火炕、窝棚、瓦房、大院;南方的木屋、草寮、吊脚楼,以及与此相关的建筑材料、构造方式,都各有不同的名称和说法。,53,2.方言与民俗文化 民俗是乡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每个地区(自然文化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民俗习惯。在全国各地存在着千姿百态的风俗习惯。

24、不管是日常生活、岁时节日,还是婚丧嫁娶、祈祥或禁忌都是充满了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54,各种风俗在不同方言中都有不同的名称。从命名称谓、红白大事、四时节庆到民间信仰、行业褒贬,名目之多,难以计数。 清明上坟或称“扫墓、拜山、挂纸、献纸、压纸、祀地”;七月十五的祀鬼,或称“鬼节、中元、七月半、普渡”。在闽南,也许是因为千百年来远渡重洋而葬身大海的人很多,又有“初普、重普、水普、陆普”等各种说法,各村约定一日,轮流祭祀,邻里之间相互走访、宴请,活动十分隆重。,55,端午节单是节日名称就有“端阳、重午、五月节、五日节、五月初五”等说法。民间神医吴真人则还有“吴真君、医神、真人仙师、吴公真仙、医灵

25、真人、大道公、帝君公、紫微帝君”等叫法。,56,人类对语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的人们把语言看得很神秘,认为它具有一种魔力:如果说了“发”,那么就真的会“发财”,所以不仅直接用“发”,连近音的“八”也受喜爱;类似的现象还有“死”,人们忌讳“死亡”,所以连同音近字 “4”都不喜欢,特别表现在带“4” 的号码不好卖,而带“8”的号码高价出售;现在新建的一些楼盘,都把第14层,改为13A。,57,又如当时谭木匠的梳子刚打进广州的时候,曾免费派送,但都没人要,因为“梳子”的“梳”和“输赢”的“输”谐音,而广州人忌讳“输”这个字,以致不乐意接受“梳子”,商家为迎合百姓的心理,把“梳子”和“顺发

26、”联系起来,广为宣传,既点名了商品的用途,又迎合了人们追求“顺利”“发财”的心理,结果销路大开。 这种将语言力量神秘化的观念便是语言崇拜。语言崇拜融入生活,经久不衰,一直到今天这种情感倾向仍支配人们的行为和心理。,58,自古以来,为了趋吉避凶,人们创造了不少语言避讳现象。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不同的避讳。病、死是大家都不喜欢的,普遍有避讳的说法。病说“不舒服、不安逸、艰苦、辛苦、难受、吃亏”,连喝药也改说喝茶。死则说“老了、去了、走了、行去了、过面了、没了”。不过,在这方面也有因地而异、这里避讳、那里不避讳的情况:北京旧时口语忌用“蛋”字,在以下几个词中都避用“蛋”字:鸡子儿(鸡蛋)、炒黄花(炒蛋)

27、、松花(皮蛋)。“蛋”只作贬用:浑蛋、坏蛋、捣蛋、滚蛋、狗蛋、王八蛋。,59,由语言禁忌还发展为民俗中行为的回避。例如沿海居民吃鱼时,吃完半边不能将鱼翻过来吃另一边,而要小心地把整条鱼脊骨挑起放在一边,再吃另一边鱼肉,这是忌讳翻船的“翻”字。,60,3.方言与文化心理 由于各地居民在造词之初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据和心理联想,所以在不同的方言中就有了一些同义异名现象。 例如向日葵在汉语各地方言中就有不同的叫法,河北唐山叫“日头转”,承德叫“朝阳转”,山东济南叫“朝阳花”,昌乐叫“向阳花”,徐州叫“向日葵”,栖霞叫“转日莲”;湖南邵阳叫“盘头瓜子”等等。,61,这些不同的名称会使人们对“向日葵”

28、这种植物的特征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例如山东栖霞人最初说“转日莲”时会联想到向日葵随着太阳转和形似莲花的特征;湖南邵阳人最初说“盘头瓜子”时会联想到向日葵的圆盘形特征和它的果实是可以拿来食用的瓜子的特点。,62,小偷儿(北京)、贼娃子(西安)、偷儿(成都)、毛贼(昆明)、贼(合肥)、贼骨头(苏州)、鼠摸(广州)、贼仔(厦门)、鼠贼仔(潮州) 白薯(北京)、红薯(洛阳)、红苕(成都)、地瓜(东北)、山芋(上海)、番薯(贵阳),63,小组讨论 关注你自己方言中的语言和文化现象,谈谈你对自己方言的认识。 1.分小组讨论; 2.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方言。,64,五、关于方言文化东山再起

29、的思考 1.方言文化勃兴的现状 拥有十多亿人口、分布广泛、历史悠久的汉民族在地理和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包括北方方言在内的吴、湘、闽、粤、赣和客家七大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则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语的权威化标准化和合法化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65,现代汉语源于近代汉语,在13世纪尤其是宋元以后,汉语的流变呈现出两大趋势:在书面语方面是白话文学的产生,在口语方面是北方官话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并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 “五四”以后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更是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推向了权威和合法的中心,而各种方言则以一种从

30、属于民族共同语的低级语言形式逐渐边缘化了。,66,建国以后,为了便于国家的经济流通和文化融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从1956年起正式在全国开展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此后,方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以方言为语言载体的文化文本也渐呈式微之势。 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从电影、广播到电视、互联网,方言作品出现了全面复兴。,67,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方言作品就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大众媒体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 方言电视剧孽债(上海方言)、山城棒棒军(四川方言)、傻儿司长(四川方言在全国的热播;电影寻枪中的贵州方言、花样年华中的上海方言;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站台

31、、小武、踏雪寻梅等“汾阳三步曲”中的山西方言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还出现了方言小品、方言评书,还有像咱们东北人都是活雷峰等在网上广为传播的FLASH作品。,68,随着电视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各省市、地区卫星频道的纷纷建立,“荧屏方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先是重庆卫视推出了雾都夜话,随后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创办了阿六头说新闻,广东南方电视台甚至开办了专门的粤语卫星频道。 这些方言节目不仅在本方言区甚至在全国都拥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其他省市、地区电视台也相应出现了许多以本地区方言为载体的电视节目,一时间仿佛上演了一场方言电视节目的“大狂欢”。,思考: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在普通话日益普及的今

32、天,荧屏领域出现方言文化勃兴的现象?,70,2.方言文化勃兴的原因 方言文化全面的勃兴可以在多元化、地域化和大众化三大文化语境下予以解释。 (1)多元化 在全球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多元的文化语境是方言得以勃兴的第一个重要因素。当代文化的一个大背景是从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的转型和变迁。后现代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边缘对中心的解构和颠覆,是对所谓崇高和深度的怀疑和疏离,继而创造出一种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文化态势,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对传统权威文化的背离,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回归。,71,纯普通话的声屏世界带来的是高雅艺术世界与真实生活的疏离,会使观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审美情绪的疲劳。相反,方言所谓的“土

33、气”、“粗陋”却恰恰给观众带来了返璞归真的真实感以及陌生化的新鲜感,填补了纯普通话声屏世界的意义空白。,72,(2)地域化 在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中,方言的存在都是一种客观事实,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我国的七大方言分别代表了各方言区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方言轻松幽默、生动通俗,是特定地区历史、文化和地域心理的深厚积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珍贵的民俗价值。,73,在今天的许多影视作品和文艺作品中,方言的这种地域特色作为一种美学特征和发展策略被不断强化。而地域特色恰好也就是民族特色的重要内容,是文学艺术创作最为深厚的土壤。 中国传统戏曲里的越剧、楚剧、豫剧、黄梅戏等剧种至今仍顽强地生存着

34、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一直坚持用方言来演唱。文学出现的“京味小说”、“吴语写作”和“汉味文学”成功地将北京话、苏州话、武汉话添入小说语言中,从而使他们的小说拥有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74,当代大量方言影视剧的出现,更是生动地展现了当代社会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尤其是广大中下阶层真实而复杂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风格各异的地域文化在以方言为载体的文化传播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独特的文化价值,更寻求到了生存发展的现实根基,同时也折射出相对于主流文化的地域亚文化不满自身现状、重新建构自我身份、提升自我文化地位的诉求。,75,(3)大众化 现今出现的各类方言文化现象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

35、都具备了大众文化成功传播的实力。它们借用现代电子传媒技术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将方言区居民的饮食起居、风土人情,运用方言这一增强真实性的手段来展现,从而不仅使方言区的受众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也使非方言区的受众因为接受信息的相异性而体会到了新奇和刺激的另类快感。,76,因此在精英文化逐渐向大众文化变迁的今天,方言文化作品正是凭借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性,为它们在市场竟争中获得了更多的优势、赢得了更多的青睐。,77,思考: 谈谈你对方言文化勃兴现象的态度。,78,3.对待方言文化勃兴的态度 面对方言作品在文化领域的全面复兴,我们该作何反应? 广电新闻总局自2004年以来已多次

36、下发正式文件对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方言现象明令禁止,但收效甚微。 这说明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一定要非此即彼?,79,有人认为,方言节目如果太过泛滥,将与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相悖,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凝聚力。还有人认为,在电视节目中运用方言会疏远一些外地观众。不过,也有人认为,文化多元是中国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应尊重不同地域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各地文化的多元性。,80,中国政府推广普通话,并非要消灭方言。专家认为,“方言热”只是表象,它迎合了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情感需求,也是现代传媒的一种发展趋势和竞争手段。文娱节目中的方言更多的是“市井化的调味品”,并不承载地域文化特色,实际上正表

37、明了方言的衰落。,81,美国一位语言学家说:“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罗浮宫。”政协委员毛海涛递交提案呼吁保护杭州方言时说:“当所有的城市都说同一种语言时,那么每个城市独有的吸引力就减弱了。”而学者郑也夫说,文化储藏积淀在语言中,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储藏在其多样的语种中,但现在语种保护的意识甚至还落后于动物保护,“是保护方言的时候了”。,82,电视剧中的方言其实并不妨碍普通话推广。方言的形成是漫长的,其消亡也有一个过程,由政治的因素决定,更由经济的因素决定。 中国人讲过多少种彼此听不懂的方言,语言学家们也未必了解。古代只有那些做买卖或做官的人,才有讲“官话”的需要,因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38、体系下的农民,不需要通用语言。,83,可是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来,方言的影响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减弱。因为统一市场的形成、人员资本商品流动的加快,人们舍其方言而学普通话,是一种合乎自身利益的明智选择。多少年来王朝或者政府,用行政力量提倡讲通用语言,抵不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巨大能量。,84,我们可以在政治上寻求统一,在技术上寻求规范,但在文化上却不可千篇一律,而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方言文化作品的大量出现有其文化上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是民众文化权利的一种体现。所以其生存还是淘汰的发言权最终还是应该交给文化本身和广大民众。,85,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文化研究所专家徐舫州教授表示:“方言电视剧其实不会形成泛滥,只是属于个别现象,它的发行渠道肯定不如普通话电视剧那么受欢迎,应该让市场选择自然淘汰它。”,86,思考题: 1.简述语言与文化的内涵。 2.结合实际谈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3.简述共同语与方言的内涵。 4.结合实际谈谈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 5.结合你自己的方言谈谈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6.谈谈你对方言文化勃兴现状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