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18125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人民版必修.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2,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时间:1978年12月。 2.基本内容 (1)思想路线:会议重新确立了 、实事求是的指导 方针。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 ”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

2、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 。,解放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3.历史意义 (1)伟大转折:开始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为中心,从 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 的历史性转变。 (2)标志: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建设,僵化半僵化,对外开放,深化探究 材料,有人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 观点。 思考 材料中所述观点产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 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归纳总结 历史上党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1)第一次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工

3、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2)第二次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3)第三次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方式:中国改革首先从 起步,普遍实行 责任制。 (2)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方针: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

4、基本任务: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中心环节: 。 (4)形式: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增强企业活力,(5)表现:国有企业改革 原则:实行 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措施: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实行厂长(经理)责任制。,政企,深化探究 探究点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图一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图二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经营后农业大丰收,思考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使农村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仍归集体所有。 (2)出现图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名师指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民自发变更土地使用权开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逐渐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运营形式。 重点精讲 农村经济体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之处 (1)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2)都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都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探究点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准备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便采取这样

6、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工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和时间上的浪费。,思考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性、积极性,滋生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措施:实行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二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

7、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思考 图片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重点精讲 如何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不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制,生产力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也不可能腾飞。 (2)发展推动改革的深化。在改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使人们尽快看见改革的经济成果,尝到改革的

8、甜头,获得改革的利益。这样,改革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改革才能不断深化。,名师指津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国营企业为重点,是从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开始的,相继经历了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发展阶段。,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 开始的,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初步形成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这样一个 、 、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2.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多层次,有重点,深化探究 材料,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思考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全方位、多层次、

9、宽领域。 (2)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与旧中国的“开放”有什么本质区别? 答案 本质区别:今天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今天的开放是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而旧中国的“开放”是被迫的,无独立自主可言。,概念辨析 区分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 (1)经济特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享受特殊经济政策、灵活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2)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开始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3)沿海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

10、海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扩大到山东、辽东两个半岛,形成了一个沿海开放地带。,易混易错 经济特区不是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主要特殊在与内地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在管理体制上,在社会制度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2,3,4,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这一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5,1,2,3,4,解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答案 D,5,2.中共十一届三中

11、全会后,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 ) A.所有权、承包权 B.经营权、承包权 C.自主权、承包权 D.所有权、经营权,1,2,3,4,5,1,2,3,4,5,解析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拥有对土地的承包权,但是所有权仍然归国家,也就是所有权和承包权分离,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

12、推进农业现代化。”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B.“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C.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 D.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1,2,3,4,5,解析 “改社建乡、政社分开”是取消人民公社,改变原来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符合材料的改革创新,破除旧体制弊端,故A项正确。 答案 A,1,2,3,4,5,4.20世纪80年代,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一“行动”在当时的最主要的意义是( ) A.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加强了与世界各国间的联系 C.标志着世界大

13、市场对华开放 D.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2,3,4,5,1,2,3,4,5,解析 本题考查对20世纪80年代开放沿海城市作用的理解。根据所学可知,A项指的是经济特区,排除; B项范围过大,排除; C项是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应排除; 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 D,5.经过了以深圳特区建设为代表的第一轮对外开放浪潮,1989年,邓小平说:“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这说明开发、开放浦东( ) A.是中国产业更新换代的标志 B.开发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C.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风向标 D.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试点,1,2,3,4,5,解析 本题考查浦东的开发。从题干可知1989年国际上担心中国会更改对外开放政策,邓小平表示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于是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的风向标。 答案 C,1,2,3,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