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18939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4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六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专题六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专题六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专题六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专题六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六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六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ppt(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近现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工业化进程,一、近代中国的六种经济成分 1封建自然经济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3洋务经济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南京国民经济建立后,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形成官僚资本经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其没收,使其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6新民主主义经济 也称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解放区经济,是一种革命性的经济成分。,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2)初步发展:19世纪末 条件: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清政府放宽设厂的限制。 (3

2、)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 条件:辛亥革命的作用;一战的影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4)萎缩萧条: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原因:官僚资本的垄断;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5)合理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 原因:由于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 概况:1950年,中央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6)改造转变:19531956年 原因: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方式: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通过赎

3、买政策,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决定了民族工业的“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从分布区域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从资金技术上看,难以与外资抗衡; 从部门上看,主要是轻工业; 从发展原因看,客观上是列强之间的矛盾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会。 (2)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势力的依赖性,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革命性和软弱性并存,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缺陷和失败。,3、民族资本主义的三个影响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早期维新思想产

4、生。 (主要内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新式学校、实行君主立宪)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 (3)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为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1)从经济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

5、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并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可概括为三句话:封建主义不愿走,帝国主义不让走,资产阶级想走没走成。 (1)大地主阶级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考虑,绝不愿意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反对革命,充当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中国实行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 (2)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百般阻挠中国向资本主义发展。 (3)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不可能承担起中国革命

6、的领导责任,建立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三、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19491956年,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其发展趋势是由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向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 1官僚资本: 建国后,人民政府迅速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封建地主经济: 通过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所有制; 19531956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把农民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合作社经济。,3私营工商业(民族资本): 1950年下半年,中央采

7、取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政策,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个体手工业: 通过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个体手工业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四、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化起步比先行国家晚了100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走上工业化的理性发展轨道。 1起步(18401895年) 主要是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派比较成功地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但他们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科技,失败是必然的。,2曲折发展阶段(18951949年) (1)有所发展(18951

8、936年):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前期的经济政策使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2)步履艰难(19371949年): 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封建专制统治、战争的破坏和官僚资本的压制,民族工业萎缩,经济现代化步履艰难。,3全面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 (1)探索阶段(19491977年) 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61957年,中共八大等进行了初步成功的探索。 19581960年,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如大跃进等),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

9、调,工业化进程受挫。 19601965年,由于一系列纠“左”的努力(如八字方针和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调整和恢复。 19661976年,文革使工业化进程遭到严重挫折。,(2)市场化阶段(19782001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市场化的工业化得到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经济现代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3)全球化(2001年后)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知识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兴起,加快信息化建设,顺应世界经济现代化潮流,中国经济现代化进入全球化时期。,五、建国以来,我国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调整 1第一

10、次:建国初期到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到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 照搬苏联模式; 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照搬政治斗争的方式; 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 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3)结果: 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它超越了历史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2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

11、经济变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1)原因: 党中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的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核心内容: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 (3)结果: 增强了企业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3第三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1)原因: 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2)核心内容: 把企业推向市场。 (3)结果

12、: 使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两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采取的不同政策及原因 1政策: 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政策; 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2原因 (1)对官僚资本没收的原因: 官僚资本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 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基础。 没收官僚资本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2)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国家作出过贡献。 建国初期,民族工商业为国家经济的恢复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党的领导,大多数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13、。,专题七: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世纪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

14、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1)战后初期(1918-1923) 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二十年代(1923-1929) 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3)三十年代(1929-1939) 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4)二战时期(1939-1945) 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年至今) (1)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

15、经济霸权 (2)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3)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4)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5)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

16、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3)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并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2)列强对世界其它地区国家的侵略、宰割,使亚非拉国王地区陷入长期落后状态,但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3)加强了世界各国

17、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归纳】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包括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殖民体系三大部份。 其形成可分为工场手工业时期(萌芽)、蒸汽机时代(初步形成)、电气时代(最终形成)三个阶段 ,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4-16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在地中海 原因:意大利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商路的中心地位尚未丧失。 216-18世纪,资本主义世纪经济中心在大西洋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贸易中心的转移;荷兰、英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的兴起;早期的殖民扩张。,3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1)确立的原因:

18、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c、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 d、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增强产品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为英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2)确立: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丧失原因: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4)丧失: 19世纪末,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厂”中的垄断地位。,4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1)原因: 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

19、、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 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2)表现: 二战后,美国操纵了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它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在国际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5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1)原因: 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 美国在“冷战”格局下,军费开支过大,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经济危机、侵越泥潭)。 (2)表现: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资本主义经济世界出现了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6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20、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四、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原因、特点、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中期 (1)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影响: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三大进步潮流即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继而生。,2第二次:18701913年 (1)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

21、促进经济的发展; 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3)影响: 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3第三次:19231929年 (1)原因: 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2)特点: 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

22、经济重新崛起。 (3)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1)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2)特点: 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3)影响: 7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五、世

23、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思想(核心内容,实践措施,兴衰原因),1重商主义(非考点) 2自由主义 (1)核心内容: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2)实践措施: 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涉其内部事务; 消除关税堡垒,各地正常贸易。 (3)兴衰原因: 为各私营企业发展消除了限制,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3凯恩斯主义 (1)核心内容: 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2)实践措施: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3)兴衰原因: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

24、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4可持续发展 (1)背景: 工业经济对环境的破坏; 人类社会发展观念的更新; 知识经济的兴起。 (2)产生: 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变为行动。 (3)核心内容: 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4)影响: 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脉络 1英国的兴衰: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曲折与反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2)英国工业革命: 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率先进入大机器时代和蒸

25、汽时代,成为“世界工场”。 与之相适应,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光荣孤立”政策。,(3)19世纪末: 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下来,英德矛盾激化,为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英国调整了对外政策,与俄法协约。 (4)一战后: 英国工商业衰退,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政党政治随之发生变化,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国际地位下降。 (5)二战后: 使英国削弱,以后逐渐恢复,但很快就进入了“滞胀”状态。,2欲称霸欧洲大陆的法国: (1)路易十四改革: 客观上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法国大革命: 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19世纪中期: 法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

26、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元气大伤。,(4)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工业生产退居第三。 (5)一战中: 损失惨重,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才逐渐恢复。 对外竭力恢复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6)二战后: 追随美国,由于民族解放运动,法国力量大大削弱。,3美国资本主义持续发展: (1)独立战争: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政治上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称霸美洲的野心也迅速暴露。 (2)19世纪中期: 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南北战争,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取得胜利。 (3)19世纪末: 美国工业上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对

27、外则走上了海外扩张道路。美国是一个托拉斯帝国主义。 (4)一战中: 美国大发横财,战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并妄图凭借经济实力支配全世界,但遭到英法抵制。,(5)20世纪20年代: 出现“柯立芝繁荣”,但这种经济繁荣是暂时的,1929年就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6)罗斯福新政: 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7)二战后: 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对外企图称霸全世界,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胜。但霸主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动摇。,4德国三落三起: (1)维也纳体系建立后,德意志仍处于

28、四分五裂中。19世纪中期,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实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分裂统一),(2)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长足进展,成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野心增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战败。 凡尔赛条约使其政治、经济、军事受到严格限制。国内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魏玛共和国。 在美英等国扶植下,迅速成为经济、政治大国。为了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困扰,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迅速发展战败恢复发展),(3)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

29、45年战败投降,被英法美苏分区占领,后来形成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分裂局面。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6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80年代末,民主德国合并于联邦德国,德国再次统一。,(战败、分裂发展迅速再次统一),5亚洲强国日本: (1)19世纪中期: 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全面危机,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政府扶持下产生垄断组织。日本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积极侵略朝鲜和中国,并趁一战之机暂时独霸了中国。 (2)一战后: 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继承了德国在华特权,但在华盛顿会议上却受到压抑,美日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矛盾斗争激烈。,(3)20世纪30年代:

30、为了转嫁经济危机,1931年发动“918”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灭亡中国。 (4)二战中: 1941年又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5年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由于美国庇护,战后没有受到严厉制裁。 (5)二战后: 日本政府大力改革,并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订货之机大力发展经济,60年代末,日本已发展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6扩张野心强烈的俄国: (1)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 加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力量,为其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 (2)19世纪中后期: 俄国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

31、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8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 (3)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俄国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4)20世纪初: 列宁主义诞生,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并发动了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5)20世纪90年代初: 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苏联解体。,7意大利: (1)19世纪中期: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增强,撒丁王国依靠人民的力量,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

32、接着走上侵略扩张道路,同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三国同盟。 (2)一战爆发后: 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入协约国作战。 (3)一战后: 经济混乱,革命运动高涨,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党在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4)1935年: 入侵埃塞俄比亚,后来又伙同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 (5)二战爆发后: 致力于北非扩张。1943年9月,宣布投降。,七、世界经济发展模式 (一)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 1资本主义手工工场(1618世纪) 2蒸汽时代的经济模式 (1)工厂制 (2)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3垄断组织形式的出现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

33、势加强,推动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少数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挤垮大量技术落后的企业。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垄断。 (2)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1)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一些投资多、风险大、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部门投资,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紧密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探索 1

34、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模式 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模式 3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4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1)内容: 由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就是由工人集体代替整个社会管理生产资料。 工矿企业由选举产生的工人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任命的经理来管理。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评价: 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问题尖锐起来。 5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模式 1新加坡、韩国模式 (1)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

35、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2印度发展模式 政府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 3西亚石油国家经济模式 (1)充分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 (2)努力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 (3)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自给率。,八、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1萌芽阶段(1518世纪) 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出现了“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2起步阶段(19世纪初期19世纪中期)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资

36、本主义大发展,形成了欧洲工业,亚、非、拉美原料产地的国际分工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第一次高潮。 3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现全球化他第二次高潮。,4困境阶段(一战后二战结束) 一战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大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贸易战,使经济全球化因被打断而陷入困境。 5制度化阶段(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 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建立和走向崩溃。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出现,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 6全方位发展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经济滞胀而放松了

37、对经济的管制,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等因素,交通、信息、科技、文化等的全球化,使全球化进入全方位发展新阶段。,九、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 1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 2发展过程: (1)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不同程度地以不同形式加强了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普遍对经济进行军管或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二战后,各国为了尽快地恢复经济,不同程度地

38、推行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出现的原因: (1)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在经济危机和经济困难时期,为了稳定资本主义政权,国家政权需要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环节加强干预。 (3)两次世界大战也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时期对工业的集中管制也为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许多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巨额投资和有效管理。,4评价 (1)积极作用: 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的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推动的发展。 (2)消极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新形式,它和私人垄断资本没有本质的区别,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加剧,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祝你高考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