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国近现代文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1101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5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中国近现代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八、中国近现代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八、中国近现代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八、中国近现代文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八、中国近现代文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中国近现代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中国近现代文化.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重难点问题剖析,201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政治 二、中国古代经济 三、中国古代文化 四、中国近代政治 五、中国现代政治 六、中国近代经济 七、中国现代经济 八、中国近现代文化,九、近代世界政治 十、现代世界政治 十一、近代世界的经济 十二、现代世界的经济 十三、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十四、世界近现代文化,201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八、中国近现代文化 (一)归纳比较 (二)易错问题 (三)高考预测,(一)归纳比较,1全面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2洋务派与维新派主张的不同点,3. 康梁的维新思想有何特点?成因是什么?维新思想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2、,4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在反封建方面的比较,5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比较,6分析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目的、成因,7概括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社会实践及各 自特点,8.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 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一起源于欧洲的思想理论是如何传到中国来的?在传播过 程中又经历了哪些曲折?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究竟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9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原因,10.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道路的探索,11.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根据内容分析它有哪些不足 之处,12

3、.如何全面认识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3.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14.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巨变,15.比较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的不同及原因,16.总结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一)归纳比较,1全面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4、。 “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但是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为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因而不能简单地对它予以否定。,(一)归纳比较,2洋务派与维新派主张的不同点 (1)政治上:

5、洋务派维护清朝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2)经济上:洋务派主张兴办官办工业;维新派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3)思想文化上: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单纯学习西方的制造技艺;维新派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产生差异的根源 (1)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洋务派产生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背景下,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维新派是在洋务运动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出现的,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2)由政治地位决定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多是封建官僚,他们必然要维护封建

6、制度;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多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容易接受西方政治思想,提出变革主张。,(一)归纳比较,3.康梁的维新思想有何特点?成因是什么?维新思想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1)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借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2)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实现。 康梁维新思想的成因 (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

7、失败。因此,为了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借助了当时神圣不可侵犯的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2)主观原因:康梁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 康梁维新思想的进步性 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具有爱国意义。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一)归纳比较,4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在反封建方面的比较 (1)相同点:都利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取代

8、封建专制。都侧重于介绍、宣传硝治主张,对封建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 (2)不同点: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儒家思想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革命派则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在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上,维新变法思想要求维护清朝的统治,改变的只是专制主义;而民主革命思想则不仅是要改变封建主义而且还要推翻清王朝统治。在斗争方式和具体目标上有差别:维新变法思想用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而民主革命思想则是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一)归纳比较,5五四运动前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比较,(一)归

9、纳比较,6分析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目的、成因 (1)不同态度: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陈独秀认为三纲五常完全与时代潮流不相符,彻底否定和批判了儒家思想。 (2)相同目的:都是为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3)不同原因:经济基础不同:19世纪末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阶层不同:康有为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与封建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反封建的问题上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而陈独秀代表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利益,要求采取比较激进的措施来发展资本主义。历史背景不同:康有为所处的时

10、代,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所以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以减少变革的阻力,而陈独秀所处的时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要求彻底抵制和批判尊孔复古的逆流。,(一)归纳比较,7概括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社会实践及各自特点,(一)归纳比较,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一起源于欧洲的思想理论是如何传到中国来的?在传播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曲折?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究竟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1)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1918年

11、间,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初步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之后一批刊物也开设“马克思研究”专栏,还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920年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开始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最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归纳比较,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2、,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实际上是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弘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李大钊很快以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对胡适的观点进行了坚决的回击。通过这场“问题”与“主义”之争,即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开展。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这不仅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

13、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速了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打下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会,创办劳动补习学校,积极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最终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归纳比较,9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原因 选择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充分的选择和比较的机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

14、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胜利的鲜明对比,先进分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马克思主义和维新思想在中国传播的比较 相同点:都撰写文章和翻译外国书籍;组建宣传团体;同反对势力进行论战;都与政治运动相结合,扩大影响等。 不同点:维新思想在宣传时,仍利用传统儒学的权威,没有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号,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明确地指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根

15、本途径等。,(一)归纳比较,10.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道路的探索 (1)各派探索 地主阶级 a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晚清开明士大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想萌发。 b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掀起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创建近代海军。 农民阶级领袖 a洪秀全把西方宗教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学和农民平均思想相结合,创立宗教理论,指导太平天国运动。 b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发展私有制经济,以振兴太平天国。资政新篇是近代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产阶级各派 a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救亡

16、图存,维新变法,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用暴力推翻清政府。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结束清朝君主专制统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归纳比较,(2)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的不同点及新文化运动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的进步: 维新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的不同: a政体:维新思想主张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b斗争方式:维新思想主张通过变法变革现实,民主共和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e土地:维新思想

17、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共和思想提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主张。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 a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 b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一)归纳比较,11. 三民主义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推动作用?根据内容分析它有哪些不足之处 (1)作用: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族富强的愿望。它是引领当时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进步纲领。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领导下,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

18、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一)归纳比较,12如何全面认识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认识:新三民主义中的“新”表现在:民族主义中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并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中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享有,民权的范围在扩大。民生主义中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与扶助农工紧密结合,更照顾工农的利益。 (2)必然性:第一,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窃取,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

19、封建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改变。国内方面,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矛盾尖锐;国际方面,通过华盛顿会议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帝国主义进一步加紧侵略中国。第二,从孙中山个人来看:首先,孙中山善于吸取以往斗争失败的教训。在屡屡失败之后,孙中山认识到:要想革命成功必须要“补充新鲜的血液”,必须要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等等;其次,孙中山坚持革命的决心没有动摇。,(一)归纳比较,13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1)相同点:l924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一大,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把实现新三民主义作为继续革命的

20、政治纲领。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2)不同点: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一)归纳比较,14.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21、后,改革开放。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重要历史人物 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的历史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三人的主要贡献 a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以及广大人民要求民主的愿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具有进步性的指导思想。,(一)归纳比较,b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在总结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工作重心

22、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导下,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邓小平: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一)归纳比较,15比较20世

23、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的不同及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80年代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4、(一)归纳比较,16总结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1)成就: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在“两弹一星”以后,向更高的科学高峰攀登,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2)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

25、无私奉献。,(二)易错问题,易错点1:混淆顽固派与洋务派两大政治派别的政治主张。,易错点2:误以为维新派“尊孔”与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批孔”的本质不同。,易错点3:误认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易错点4:混淆不同时期的科技成就。,易错点5:对“双百”方针的理解有误。,(二)易错问题,易错点1:混淆顽固派与洋务派两大政治派别的政治主张。 例l: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两大政治派别,他们在挽救清王朝统治上都有各自的看法,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 )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B要不要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

26、产技术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分析:本题为比较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明确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两者的共同点是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和清朝统治,而在维护清朝统治的手段上存在明显的不同,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顽固派则盲目排外,因循守旧。另外,他们都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答案C,(二)易错问题,易错点2:误以为维新派“尊孔”与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批孔”的本质不同。 例2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维护孔子,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B维新

27、派借用儒家思想来推动维新变法 C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D都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分析:维新派借用孔子宣传维新变法,是为其变法寻找历史依据;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派批判孔子,是为了扫除封建正统思想对宣传民主与科学的障碍,二者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但前者并未动摇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D,(二)易错问题,易错点3:误认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例3: 毛泽东曾提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28、B新三民主义蕴涵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C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分析:本题极容易错选A,主要原因在于分辨不清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斗争的革命纲领,蕴涵了三大政策的精神,而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答案B,(二)易错问题,易错点4:混淆不同时期的科技成就。 例4: 2003年10月,载着航天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又成功返回地面。这表明( ) A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B中国已经能和平利用原子能 C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分析:本题易错

29、选A,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也使中国成为继芙、苏、法、日之后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表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答案D,(二)易错问题,易错点5:对“双百”方针的理解有误。 例5: “双百”方针是指( ) A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B在全国办好l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C在全国重点帮助l00个特困生,建l00所希望学校 D教育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易错选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文学艺

30、术呈现不同形式和风格),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学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答案A,(三)高考预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即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雏。从此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似经费可以酌筹,即裨益实非浅鲜矣。 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折 材料二:既款之后(款:南京条约的赔款。这里指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请回答: (1

31、)根据材料,指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社会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进步性和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三)高考预测,解析:第(1)问,应从封建统治的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加深等方面分析背景,从“师夷”和“制夷”两个方面分析内容。第(2)问,联系民族危机和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内容,分析其爱国性和局限性。 答案: (1)背景: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清朝国势日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但大多数读书人依然埋头在经书中寻章摘句,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也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被西方洋枪洋炮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内容:

32、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的侵略,战胜敌人。 (2)“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核心是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这在当时是爱国的、进步的,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这对于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但是它主要集中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武器方面,没有看到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性。,(三)高考预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与宪法,互不相涉也。吾今于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之事实发现。怪诞之事实者何在?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之大本”之事是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材料二 西洋人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

33、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青年杂志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怪诞之事实”发生在谁统治中国的时候?这种“怪诞之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文化领域推行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 (3)西洋人“闹了哪些事”才到了光明世界? (4)中国的“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二中作者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是什么?,(三)高考预测,解析:认真阅读材料后并根据材料的出处,即可知其为新文化代表人物的言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然后结合所学知

34、识进行分析。 答案: (1)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产生的影响是在社会上出现了复古主义逆流。 (2)“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 (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4)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和军阀割据造成的灾难。 (5)主张民主、科学,敢于斗争是其进步性;其局限性在于他认为西方的民主、科学能救治一切黑暗,存在绝对化倾向。,(三)高考预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

35、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运用历史和政治学科知识回答: (1)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民族”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三)高考预测,解析:此题从历史、政治两学科提出

36、问题。主要涉及到对社会革命、民族问题的理解,意在测试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答案: (1)民族革命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才能摆脱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政治革命是推翻封建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地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 (2)孙中山以欧美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将会出现的严重财富不均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立的问题。 (3)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共同语言、共同地区、共同经济生活、共同

37、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中华民族,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区别不同历史概念的比较能力,要求学生对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能够准确理解。从而理解资产阶级的权力通过不同的政体形成才能获得。,(三)高考预测,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的最伟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

38、、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材料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成果。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过程来看,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光辉典范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理论论述的最根本问题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

39、小平理论有何相同之处。,(三)高考预测,解析:解答问题(1)的关键是抓住“中国革命”“光辉典范”等限制语,准确作答;问题(2)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概括;问题(3)必须将三则材料比较后,抽象出三者的相同之处方可作答。 答案: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3)一切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高考预测,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轮,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

40、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 毛泽东曾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件的文章,我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我已经在理论上和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学”指什么?洋务派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 (2)在中国,陈独秀等先进的中国人以“德”、“赛”两先生为口号开展的运动产生了怎样的进步影响? (3)作为一

41、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如何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举一例说明。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4)某校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请你为该小组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并提供至少两种获取相关研究资料的方法。,(三)高考预测,解析 毛泽东思想,只要熟练掌握了近现代中国思想理论的发展脉络,前三个问题都比较容易解决。第四个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答案 (1)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西方科学技术。自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 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封

42、建伦理道德和政治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民主与科学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3)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向西方学习初探(探寻强国之路)。(该问是开放性、探究性题目,只要切合上述材料即可)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求教专家、学者,网络搜索等。,(三)高考预测,6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仅仅对问题作“是”“否”式的判断是不给分的,应当解释或论证你的判断

43、。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l894年6月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13日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

44、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l924年1月,(三)高考预测,(3)造成辛亥革命后l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l925年3月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

45、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论证题。该题选取了反映孙中山不断进取、不断发展的四段材料,折射出孙中山由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联俄联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取的人生轨迹。突出考查材料处理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回答第(1)问时,首先根据时间、上书对象和材料的有效信息,从主张维新变法方面进行回答。其次,对日本明治维新从资本主义发展和摆脱民族危机方面进行概括。根据材料二,并联系相关史实,从革命方式和革命目标方面。阐明孙中山的变化。根据材料三所提供的时间信息(1924年)联系中国社会状况,说明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压榨,造成了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从革

46、命性质方面,概括出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区别。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晚年,提出新三民主义,接受苏俄和共产党帮助,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主张。回答此问时,可根据材料,并联系有关史实进行回答。评价:要根据四则材料所反映的孙中山思想变化,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一生追求进步,献身中国民主革命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三)高考预测,答案: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