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22602 上传时间:2019-08-2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苏轼,查找资料,合作预习,回顾作家文学常识。 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背诵词,注意节奏和感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子。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又贬谪惠州、儋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三苏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四川眉山三苏祠,三苏祠,三苏祠百坡亭,三苏祠来凤轩,三苏祠瑞莲亭,三苏祠中的苏轼轩,广东惠州苏东坡塑像 (背景为惠州西湖),苏轼的画 竹石

2、图卷,苏轼书法:新岁展庆帖,写作背景: 苏轼和弟弟苏辙情谊深厚。写此词之时,他宦途失意,贬官密州,心情抑郁。这时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词是由诗歌演变而出的一种韵文文体。,词又可分为三类: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长词(91字以上)。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是指词所配的乐调,而不是词的题目。大部分词的内容与词牌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在词牌下还要写上词题,以概括说明词的内容。词一般分为两段,前段称“上片”、或“上阙”,后段称“下片”或“下阙”。词的句式参差不齐,但每个词牌字数一定,句式一定,并要求押韵,讲求平仄

3、。,听朗读把握节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苏轼,整体感知 翻译词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明有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端起酒杯仰问青天,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不知道天上宫阙, 今晚到了哪一年。,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我想乘风重新回去,又担心月宫的高寒清虚

4、,非自已能忍受。,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月下翩翩起舞,清影随人,还不如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有心事不能安眠的人。,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会对人有什么怨恨,为什么偏偏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们有悲伤欢乐离别聚合,月亮也有时睛时阴月圆月缺的时候。这种现象自古以来难以十全十美。,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亲人健康地生活,即使相距千里,仍可共赏一轮明月。,阅读词的上片回答问题,1、本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此词的目的是什么?,2.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5、3、如何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1、本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作者写此词的目的是什么?,答:交待了时间(中秋), 以及写词的目的(兼怀子由),2.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 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这体现了苏轼屡受打击后的困惑心态。,由于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对现实社会不满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3、如何

6、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搂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主要的心愿?,上片: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 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小结:,“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由问转入了抒发怀念亲人的感情。似乎是对月亮的埋怨。责怪月亮故意捉弄人,其实是 谢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诗人终于以理遣情,只要人能平安幸福,生命长久,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

7、是一种团聚么?这是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慰,同时也是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阅读词的下片回答问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下片对月怀人,抒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小结,重点探究,(1)词人为什么把“上天”说成是“归去”词中是由哪句点出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过渡的?,(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2)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通过对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政治上的苦闷和对弟弟的怀念之情,表现了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和旷达乐观的精神。,(1

8、)词人为什么把“上天”说成是“归去”词中是由哪句点出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过渡的?,把“上天”说成是“归去”,是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明月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过渡的两句分别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结构内容分析,序:交待写作此词的时间、情状和缘由。 上片:写自己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即对政治的感慨,借明月自喻清高。 下片:以月圆衬托别离,抒发对兄弟的的怀念之情。,感伤,乐观,思念亲人,怀才不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9、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情,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景,上阕,下阕,饮酒问月(写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难眠怀弟(抒情),议论升华 富有哲理,追求美好生活,探求人生哲理,用月圆衬托离情 借明月自喻清高,小结,想象 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联想 月圆 人团圆,谢谢!,写月诗词拓展: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7、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

10、女星。 杜牧秋夕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理解填空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的句子: 。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的句子: 。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 弃绝的复杂心情的句子: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6、表明夜深而离情正浓: , , 。,5、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句子: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4、表现地位、业绩超

11、出常人时寂寞孤独心声的句子: 。,高处不胜寒,10、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 , 。 11、下片中含有人生哲理句: ,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欲乘风归去,17、写诗人向往天上,但又觉得天上 不如人间温暖的句子: , , 。 18、直接写怀子由的句子: , 。 20、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蜕变而来,道尽千载离人之心的句子: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1、诗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