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二课巩固复习(二).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42586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3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二课巩固复习(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必修3第二课巩固复习(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必修3第二课巩固复习(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必修3第二课巩固复习(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必修3第二课巩固复习(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第二课巩固复习(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二课巩固复习(二).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3第二课巩固复习(二),材料一:教材P8引言部分。,材料二: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库中积蓄了大量的粮食和钱财,国家势力相当雄厚,有条件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国家也存在土地兼并、商贾膨胀、王国问题、边境不宁等问题。 中国古代史,(1)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地位怎样?原因是什么?,(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原因:儒家思想不符合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违背了历史发展。,(2)根据材料一到了秦朝

2、儒家思想的地位怎样?原因何在?怎样评价焚书坑儒?,(2)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以“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 原因: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朝维护大一统的局面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而法家思想主张改革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要求。 评价: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总之时代的需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根据材料二到了西汉治国的指导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3)西汉建立后治国的指导思想是黄老的道家思想。 原因: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

3、教训。(主观原因)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政策。(客观原因) 措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黄老思想的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黄老之学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五行、儒、墨、 法等各家学说 黄老之学的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黄老之学倡导 “待时而动” ; “因时制宜”; “积极无为”,阅读材料,(4)根据材料三,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出现了怎样的后果呢?,1.经济恢复 2.社会稳定 3.国力日盛,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放纵、姑息 边境不宁和亲 王国

4、问题中央软弱无力,(5)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时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是什么?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为此在政治、经济、思想 、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土地问题、边境问题与王国问题严重,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采取的主要措施:即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政治:必修: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

5、者加征重税等 思想:必修:P8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1(2009泰安质检)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体现了 “仁政”思想 使儒学增加了迷信色彩 与孟子的民本思想完全一致 A B C D 2. (2009福建龙岩质检)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3.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董仲舒说:“王者

6、承天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对这两句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A.共同的中心论题是人与天的关系 B.前者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后者主张天主宰人间 C.两句话中的“天”的本质内涵是不一样的 D.都是提倡利用自然,遵循自然规律,B,A,D,4.(2008深圳第二次调研)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5.(2009苏州市五市三区调研)冯天瑜等

7、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三纲五常”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D,C,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教材P11学习延伸资料。,上述材

8、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分析其特点和实质?,阅读史料1:,“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特点: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具有神学色彩。,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阅读史料2:,材料一:教材P9学思之窗。,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问题: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董仲舒的

9、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有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问题: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原因,对儒学 态度,手段,作用,目的,实质,

10、作用,秦刚刚统一;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 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排斥、打击,尊崇,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儒学发展陷入低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比较秦汉不同思想措施的异同点,6.(2009扬州调研)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B. C. D. 7(2009泰州联考)

11、“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B,D,8. (2009韶关模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12、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 。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 。 主要流派的主张:孟

13、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义利观。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用、性本恶、君舟民水。 庄子提出:“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农耕经济的发展;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教育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自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实践结果:秦朝“焚书坑儒”,运用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但运用失度,导致二世而亡。西汉初年,运用道家思想(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然而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外儒内法),完成大一统,使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9.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

14、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骷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非打倒孔家店不可” 李大钊 指出以上三段材料是谁的什么主要思想,分析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材料一是孔子“仁”的思想; 原因: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孔子提出“仁”和“礼”,用以恢复社会秩序。,材料二是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 原因:汉初为了休养生息,实行“黄老之学”,汉

15、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材料三是李大钊反儒家思想。 原因:西方民权思想的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辛亥革命的失败,新文化运动的掀起,提出反对旧文化、旧道德。,1、(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D,2、(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