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42950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三单元第2课时我们的民族精神.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高考考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 力量 基本内涵 核心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民族 精神的时代特征 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思考:(1)漫画下面的名言共同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这些名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1)说明了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今天,我们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继承、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取得现代化建设的胜利。,中华民族精

2、神的基本内涵,特别提示!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示!要结合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关系、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的地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等问题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考点突破,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探究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对你有何启示?,答案:(1)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

3、个方面。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2)这启示我们,在新时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做到:辛勤劳动建设祖国;反对侵略、保卫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尊严、展现民族风采。,探究二: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对吗?,答案: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

4、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探究三:中华民族精神与国际竞争存在什么关系?,答案:(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随着多极化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力和精神力。 (2)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影响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探究四:近年来,以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仁者无敌、特殊使命、亮剑

5、、夜幕下的哈尔滨等为代表的一批红色影视片在各大主流媒体竞相播放,它们以不同的手法诠释了中华民族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广大观众受到强烈震撼。,试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回答红色影视热播的现实意义。,答案:红色影视所张扬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会产生高昂奋进的巨大精神动力,有利于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粉碎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抵制各种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探究五: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吗?,答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

6、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二者具有一致性,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探究六: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放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的关系。,答案:二者相辅相成,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民族精神只有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核心解析 1.中华民族

7、精神的作用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 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 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 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这三点从凝聚力、向心力、精神支 柱和精神动力几个方面展开,内在地包含了历史、现实和未 来三个维度,但都是从精神动力意义上讲的。,(2)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支撑和推动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永不泯灭。,图示:,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

8、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 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图示:,3.正确理解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 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体现了 民族精神稳定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 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在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 继续弘扬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 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4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

9、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有了 “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 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 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 良传统。,(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

10、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生活热点,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1)永恒的精神、不灭的梦想。2009年5月12日,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悲痛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年是短暂的,但抗震救灾的这一年,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镌刻下永恒的一页!艰难困苦砥砺伟大精神,风险挑战锤炼坚强意志。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把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推到极致,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

11、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给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命题视角,结合所学知识,依据高考命题规律和相关信息,备战2011年高考,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2009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在特大 地震灾害面前,伟大的中国人民再次给我们展示了伟大的中 华民族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民族精神,是因为中华民 族精神是( ) 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 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

12、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 基础 中华民族之魂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正确。错误,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而 不是物质基础。 答案:A,2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 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 豪感,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进取精神、开拓勇气、创新能力, 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下面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是一回事,没什么区别 中华文化 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

13、民族精神深深 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民族精神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 的各个方面 A B C D,解析:错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有密切关系,但不能把二者划等号。 答案:C,(2)国庆盛典精神。2009年10月6日,庆祝新中国60周年系列活动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成功举办的重大历史意义,深刻揭示了这次庆祝活动所蕴涵的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巨大精神力量,即国庆盛典精神。,3.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 断进取的精神品格。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才让 世界看到,整个国庆盛

14、典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隆重 热烈、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 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下列能反映这一精神的是( ),A. B C. D,解析:题目要求选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分别反映的是“忠”“义”思想,排除。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C,青山寂静倾听深切思念,岷江奔腾激扬奋进力量。2009年5月12日下午,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活,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思念,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

15、胜利。,灾后重建中,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12分),学 生 抽 样,教师评语,评 分 标 准,(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能够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4分),(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抗震救灾的斗争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分)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凝聚力,从而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4分),方法总结,原因类主观题,要求回答原因。答题的一般格式为:客观必然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常用的连词有“由决定的”“符合的要求”、“原因在于”等。 本题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载体,考查我们对弘扬民族精神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回答问题要紧紧扣住民族精神的地位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