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 开展“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446084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 开展“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 开展“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 开展“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 开展“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 开展“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 开展“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 开展“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实施方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开展“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将学校、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使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更加密切,以便家校互相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的通知的有关通知要求,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全校教师家访活动。一、指导思想本次全校教师家访活动,是贯彻落实教育局“百校千师万家访”活动的具体部署,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以人为本,学校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增强广大教师服务人民群众的责任感、使命感的有效方式,是密切家校联系,增进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本次教

2、师家访活动围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和“永不懈怠、追求卓越、发展合阳教育”的主题,以提升教师形象、增进师生感情、增强百姓心中的分量、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为主要内容,按照“党员强党性、干部转作风、教师受锻炼、学生得实惠”的总要求,不断提升服务学生成长的意识,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困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本次教师家访活动要求老师们在家访时突出“五个到位”,一是教育的惠民政策宣传到位。采取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社会广泛宣传有关教育的惠民政策,二是学校的管理制度,详细介绍学校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三是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到位,通过家访全面准确了解学生家庭人口、经济收入

3、、交通条件等状况,为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四是学生表现沟通到位。通过家访,一方面把学生在学校和在家庭的思想道德表现、学习情况与家长进行广泛沟通;另一方面征求家长和社会有志之士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建议或愿望。五是资助措施落实到位。在家访过程中了解到还有特别困难的学生尚未得到救助的,学校、教师要采取积极措施及时进行帮扶,让贫困学生及时得到救助。家访活动要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真正达到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不能流于形式。二、成立家访活动领导小组为切实搞好本次家访活动,甘井镇中学“百校千师万家访”家访活动领导小组。组 长:刘会民副组长:秦积峰 李国玉成 员:吴利涛、吕锋辉、汪文弦、成

4、晓蕾、各班班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导处主任吕锋辉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三、家访活动参加人员:全体在职教师四、家访活动访问对象:全体学生家庭五、主要任务及活动安排(一)家访活动内容:本次家访活动由教务处具体安排布置,主要开展“六必访”, 做到“五必进”:“六必访”即贫困生家庭必访、学困生家庭必访、行为偏异学生家庭必访、留守学生家庭(单亲家庭)必访、农民工子女家庭必访、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必访。“五必进”即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法指导进家庭、心理辅导进家庭、科学教子方法进家庭、教师关爱进家庭,切实温暖特殊情况学生的心灵,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每名教师通过家访联系本班学生,通过

5、集中家访和定期回访,切实掌握学生的成长背景、身心状况,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解决实际困难,消除不同困境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提高帮困率,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巩固完善家校互动联动、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机制,丰富教育策略,锻炼教师能力,提高教育实效性。(二)家访活动日程安排:集中家访活动时间为2014年4月9日2014年5月14日,集中活动结束后,转为经常性工作,建立家访长效机制,开展全员定期家访活动。集中家访活动分为三个阶段。1、宣传发动阶段(4月13日前)校办制定我校教师家访月活动方案,全面启动相关工作;教务处落实“三个一”,即摸清一份特殊情况学生清单,制定一份结对家访及帮扶活动台账,各班主任拟

6、定一份家访计划。2、推进实施阶段(4月14日至5月4日)全体教师通过“三访”,推进结对帮扶工作。一访察“五情”:在活动开始阶段,要遍访联系学生家庭,详细了解“五情”,即学生家庭的生活水平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学生个性情况、周边环境情况、成长背景情况,并详细记录在案。二访“五必进”:在实施帮扶的过程中,再次进行家访,向家长传授或交流科学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技巧,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解答学生生理及心理健康、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建立学校与家庭互动联动机制,达成教育默契。三访查实效:帮扶一个时期后,要开展家访回访工作,查看家长和学生的变化情况,发现解决

7、新问题,巩固帮扶成果。3、总结提高阶段(5月5日后)由教务处收齐教师家访记载表并进行汇总统计,进行自查总结,并撰写总结报告,收集教师家访活动优秀案例上报县教育局。(三)家访活动要求1、合理分配:以年级为单位,以各班班主任为中心,在班主任合理安排和各科任教师的配合下,尽可能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1)各班主任组织科任召开协调会议,制订班级家访安排表,安排表内容要包含:科任老师家访对象,家访大概时间,负责人等。尽量做到合理分配,到访全部学生,涉及每个家庭。并将安排表交教务处。(2)了解有无兄弟姐妹现同在我们学校的,只要访问一次即可。2、家访登记:家访时要求登记好“万名教师万家访”活动问卷调查。3、家

8、访行为:请参照“百校千师万家访”家访礼仪附件2和家访准则(附件1);4、访后工作:(1)班主任收集资料:家访后请及时将调查表交于班主任,班主任在收集整理资料。(2)教务处审核、回访:教务处向班主任收集“万名教师联万家”活动问卷调查,登记每位教师家访次数,同时对家访进行回访;(3)利用信息:合理使用调查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责任到人,措施到位。5、活动经费:学校将根据每位老师家访情况给予适当的交通和加班补助。6、加强“百校千师万家访”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甘井镇中学2014年11月10日附件1:甘井镇中学教师家访守则(试行)1、要双方自愿,不强人所难。2、要预约家访,不突然到访。3、要讲文明礼貌

9、,自尊自重,不卑不亢。4、要合理安排,精心准备,不随意应付。5、要留下鼓励和希望,不留抱怨和责骂。6、要带走意见和建议,不带走一分(金钱)和一物(礼物)。7、要自觉保护隐私,访前访后不说三道四。附件2礼仪常识访友有“礼”好登“三宝殿”要事前约好,不速之客往往会令别人尴尬。依时赴约,提前会让人不及准备,迟到则显缺少诚意。尊重主人,客随主便。拜访时间不宜太长,适时告辞。未经主人邀请,不宜到处参观,特别在别人的家里。介绍亮出您的个人魅力自我介绍要讲清三要素:我是谁,在哪里工作,是干什么的。自我介绍的态度须友善、诚恳、谦逊,且语言宜简洁。想结识某人,可在不妨碍对方的情况下,主动趋前将自己介绍给对方。介

10、绍他人时一般按尊者居后,即“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原则,把较年轻的人介绍给较年长的人;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地位、身份低的人介绍给地位、身份高的人;把客人介绍给主人;把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把个人介绍给团体。适时适度的自我介绍,会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介绍多人时,务必注意先后顺序。握手沟通从“手”开始两人相见时,是否握手往往由身份尊贵者来决定。握手的一般顺序是:待女士、长辈、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职位低者方可伸出手去呼应。与他人握手时,应起立,上身略向前倾,两眼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不能把另一只手放在口袋里,男士不能带着手套与他人握手。跟女士握手时,可别太使劲,更不要紧握不放。交谈言为

11、心声话投机言为心声,良好的表达有助于您的人际交往。善于营造共同的话题与和谐的交谈氛围。学会倾听,这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做人的基本修养。在交谈中,给予对方亲切或全神贯注的眼神,会使其感受到真诚的鼓励或赞许,从而自然而然地赢得好感。最好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交谈,不要为了方便而过多使用粤语或家乡话,以避免其他人因听不懂而出现尴尬。交谈中尽量回避对方反感或忌讳的话题,尤其不宜过问别人的隐私。电话只闻其声亦知人当电话铃声响起时,应尽快接听电话,这也是对对方的尊重。接通电话时应先自报家门,如:“您好,我是某某”或“您好,某某公司”。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或所询问的事情一时难以回答,可请对方留下电话号码,并确

12、认其姓名和身份。认真倾听对方的谈话。请对方回电话要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去电话时要考虑对方是否正在休息,如国外还应考虑时差。对拨错号的对方要礼貌、友好,不要让别人产生尴尬。在公共场所使用手机,宜将铃声调至振动,以免惊动别人;手机振动时,找安静、人少的地方接听,并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旁若无人大声叫喊会令人反感。在车上、餐桌上、电梯间等地方通话,尽量使谈话简短,以免干扰别人。正与别人交谈时接听电话,必须向交谈者道歉说:“对不起”或“请原谅”。如果有些场合不方便通话,就告诉来电者说等会儿打回电话给他。不要因勉强接听而影响别人。手机如果整天拿在手里,则显招摇,既不雅观,且不方便。 通话完后,等对方先挂机,这也是一种礼仪修养。 二一四年四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