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家新课程标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4842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国家新课程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苏教版)国家新课程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苏教版)国家新课程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苏教版)国家新课程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苏教版)国家新课程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国家新课程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家新课程标准.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国家新课程标准 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沈阳市大东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教研部 (110041),国红梅,E-mail:,教材总体说明,一、从知识、探究能力、情感与态度三条课程线索(课程要素)方面来看 :,科学知识覆盖了三大领域:,过程技能:,覆盖各项基础过程技能 渗透在诸单元中 集中在观察与测量单元,情感、态度价值观:,覆盖了“对待科学,对待自然,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渗透在诸单元中。,二、注重以人为本, 体验学科学的乐趣。,科学学习不是板着面孔、冷冰冰的说教。强调让孩子亲身体验,在活动中学习。 通过科学课的学习,让孩子对科学感兴趣,体

2、验学科学的乐趣。,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借助吹泡泡活动,进行提问题的训练;通过找出吹泡泡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建立对科学的最初认识:理解科学是什么。对科学学习充满兴趣。,1、科学是,以谈话形式展开“科学是什么”的讨论,让学生把已往对“科学”的理解充分表述出来; 吹泡泡活动。是本节课的主体活动。借助吹泡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感觉到“玩”中有科学;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吹泡泡活动的教学环节:,1、提出问题 2、选择问题 3、解决问题 4、反思,2、做一位小科学家,读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找与自己吹泡泡的相似之处。 玩玩具,提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是什么。 解释科学是

3、什么,将科学是什么显性化。 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并将其记录下来。,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将植物、动物、人按照“总(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了解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分(植物的不同与相同;动物的不同与相同植物和动物各有哪些特征)总(植物动物人)”的思路编排,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理解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在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物体” ;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随时随地记录的良好科学品质。 归纳出“有生命物体”(生物)的共同特征。,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认识植物的多样性; 进行观察与描述的训练; 选择有代表性的多年生与一年生、木本与草本植物桃树和向

4、日葵进行观察、比较、描述; 通过多种植物间的比较,认识到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需求。,3、动物的不同和相同,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通过“是与不是”的游戏,一方面可以进行“是什么”的提问题训练;另一方面能够对动物的特征进行描述; 观察比较狗和兔的不同和相同,以集合的方式记录下来; 按照自己的分类依据给动物分类。,4、植物动物人,选取表面上看只是简单的 “谁吃谁”关系的兔子和萝卜,通过观察、比较,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找出动植物的共同特征和基本需求; 了解有趣的动植物; 探索人类与其他有生命物体的关系,认识到人也是生物,也有与其他生物一样的生命需求和基本特征。 完成现阶段对生物的基本认识。,第三单元 生命

5、之源水,从“水”与“生命”这一角度,了解水对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体会水与生命息息相关。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从多角度认识水的“溶解、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的性质。,1、生命离不开水,展开对“生命离不开水”的讨论。 “想办法,把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 给扇形图涂色,理解人体、动植物体内含有水。 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2、观察水,观察并描述烧杯中的水。 认识水的溶解现象。 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认识水的表面有表面张力。 一枚硬币上能容纳多少滴水? 装满水的杯子里能放多少枚曲别针? 瓶盖怎样停在水面的中间?,3、家乡的水资源,提出关于家乡水资源的问题。 制定调查计划

6、。 研究家乡水资源情况收集、整理资料。 汇报与交流。,4、地球上的水,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用“打比方”的方法感受水资源的缺乏。 讨论水资源的用途。 寻找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提出号召:要加倍珍惜水资源。,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以“谁最关心天气”这个话题引起学生们对天气的关注。涉及到四个核心概念:气温、降水量、风向和风速。一系列的测量活动是在观察与测量单元之前的训练,是对过程技能隐性化处理的一个单元。,1、谁最关心天气,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说天气”是本课的主体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学会观察和描述各种天气特征。 自己设计天气符号。 了解天气

7、预报的有关知识。,2、测气温,学会使用温度表。 测气温活动: 测教室的气温; 测室外的气温; 分析数据:从测得的结果中能发现什么? 分析一天内气温变化的记录表。,3、雨下得有多大,认识几种云,看云识天气。 自制雨量器。 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雨量。,4、今天刮什么风,阅读科学小诗。 认识风向。 做风向标和风力计。 背诵风力歌。 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第五单元 它们是什么做的,先从总体上认识和了解常见材料,再针对“纸、四种常见的纺织材料、玻璃和陶瓷”的特点进行探究。 在区分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后展开一个与环保有关的话题。是 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单元。,1、常见材料,通过一个孩子的房间,认识常

8、见物体是由材料做的; 认识并描述一些常见的材料; 学会给常见材料分类。,2、研究纸,了解哪些物品是纸做的; 探究不同种类纸的特点,是本课的主体部分; 了解纸的发明和纸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动手做一张纸。,3、我们穿什么,认识常见的纺织材料; 探究这些材料的特点,如:柔软性、透气性、牢固程度、吸水性、防水性等; 将来的衣服会是什么样的。,4、玻璃和陶瓷,认识玻璃和陶瓷; 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玻璃和陶瓷的不同和相同; 比较陶和瓷的不同; 做一个陶器; 了解新型陶瓷。,5、材料的使用与环境,了解哪些物体是由天然材料,哪些物体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 思考“过度使用天然材料会怎样”; 讨论“我们能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第六单元 观察与测量,专门的“综合过程技能”训练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过程与方法显性化”单元。经过几个单元的隐性处理后显性化,在下册中继续隐性处理。以有趣的活动呈现,在活动中了解必要的科学过程和方法,为今后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观察: 利用感官直接观察 借助工具(放大镜、显微镜)观察 测量: 使用工具(尺子、量杯、量筒、小天平、温度表、秒表)精确测量,三年级上册教学课时分配建议总表,三、通观全册教材:,紧抓从问题入手; 让学生学会观察、描述和测量; 教会学生如何找准解决问题的方向;,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 学会解决问题。,谢 谢,2004年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