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发展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55953 上传时间:2019-08-27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发展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发展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发展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发展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发展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发展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发展1.ppt(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史上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严重的挫折;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又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指导,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对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

2、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资料:,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 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表现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特点 时代背景: 16-17世纪西欧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初期。 特点: 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还没明显暴露出来 无产阶级意识还很薄弱 空想社会主义采用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2、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英)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意)

3、托马斯康帕内拉、 太阳城 (德)闵采尔,莫尔和他的乌托邦 莫尔在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就率先出来批 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提出空想共产主义原则,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的心声,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莫尔及其乌托邦至今还享有盛誉,其作品不失现实意义。 康帕内拉和他的太阳城 康帕内拉提出了比莫尔更先进的思想:太阳城以生产小组为生产基层组织,由经验丰富、技能出色的人领导;重视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创造性地提出劳动光荣的思想;太阳城没有奴隶和仆人;十分重视理想社会的文化教育事业。,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乌托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开始从理论上论证社会主义的原则,共

4、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1、代表人物和著作: 摩莱里(17201780) 自然法典1755 马布利(17091785)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756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 1776 巴贝夫(17601797)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位共产主义革命家和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平民宣言、在高等法院的终审辩护词和书信中表达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2、特点:他们以理性为思想武器阐述自己的社会主义主张 从理论上证明了从私有制过度到公有制的必然性,但不了解从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是历史必然性。 以法律条文形式阐述理想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原则。但把平等理解为平均。 主张平均主义和禁欲

5、主义的共产主义 取消分工、消灭三大差别, 但推崇禁欲,认为清心寡欲是最高道德。 揭露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提出人民革命和人民专政思想。,1、代表人物及著作: 圣西门(1760-1825)论实业体系论文学、哲学和实业 付立叶(1772-1837)经济的新世界或符合本性的协作 欧文(1771-1858)致拉纳克郡报告 新道德世界书 人类思想和实践中革命,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19世纪初批评三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规律性思想。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一种新的社会和制度的出现是过去全部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力图从经济因素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猜测到一定的社会

6、制度和一定生产状况相适应。 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地批判,启发工人觉悟。 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2、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杰出贡献,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计划化整体社会生产。 对未来社会的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提出精辟见解。 提出国家消亡思想。社会权利将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未来社会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原则。 消灭三大差别,妇女解放等。,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他认为,实业制度是使所有人享受最大自由和福利、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制度。 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他认为,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大生产和科学艺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城乡结合、

7、工农结合、城乡和工农没有差别的社会。 欧文的“公社制度”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3、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1)不认识资本主义雇佣制的本质,不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他们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来解释历史发展。 (2)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未能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缺点: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8、,空想社会主义综述:,(二)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马、恩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次完整的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1、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2、深刻地阐明无

9、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 3、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 4、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5、宣言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以取代 “人人皆兄弟” 的口号。,(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第四,无产阶

10、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 第4卷,第693页。,从理论上说,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马克思高度评价巴黎公社的意义,认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分

11、析了当时英国、法国、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力量对比的情况,认为无产阶级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 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是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 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

12、一国或几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也向全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维埃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不仅面临着巩固政权的任务,而且还面临着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决定了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不得不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三个时期: 1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2 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13、3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从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1918年3月,苏维埃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战争暂时停止,列宁立即着手拟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 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和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等一系列著作中,列宁制定了苏维埃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计划,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和途径等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引起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恐惧、仇视和反抗。 从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商品货币

14、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际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起了重要作用。,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1921年初转入和平经济建设时期。 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 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战时共产主义

15、政策的主要内容,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 经济关系实物化,实行军事配给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 “资本主义愈不发达,所需要的过渡时间就愈长。” 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雄厚的物质基础机器大工业经济建设生产力 新办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产品经济+商品经济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 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政权+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和发展阶段问题 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 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通过合

16、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 有步骤地反对官僚主义,改革国家机关,进行文化建设。 加强执政党建设,强调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实行党的年会制。,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年3月,俄共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贸易自由。 将小企业(20人以下)退还原厂主,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 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 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再次,在多种经

17、济成份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还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阐明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系列措施。 列宁能够正视国情,面对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 。,苏联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认识的分歧和争论,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共(布)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是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还是回到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对这个重大问题,当时党内出现了分歧和争论,同时又掺杂了个人权力之争。 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 从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

18、式的转变,(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2年底完成。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 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 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

19、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资料: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1)高速工业化运动及其特点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大,把国家工业化确定为党的总路线。 特点: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行政手段。,(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及特点(1929年_1934年) 苏联建立了一种新的直接为国家工业体系服务的农业经济体系。 特点:时间短、行政命令开路、消灭富农,(3)大清洗运动(19341938秋) 苏联国内30年代政治事件层出不穷。 以“基洛夫案件”为开端: 1934年,党的十七大上,基洛夫的选票高于斯大林,被选为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同年12月1日被暗杀

20、。 19301953年,因反革命罪被判刑的有3,378,234人,其中被处决786,098人。 19371953年,苏联约有200万人被镇压。,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弊病,1、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1)政治上 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 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2)经济上 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90%)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 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3)思想文化上 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谬误的唯一标准 舆论一律 (4)对外关系上 主要目标是促进世界革命 使苏联成为世界革命的根据地

21、,2、苏联模式的弊病,(1)民主范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 (2)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 (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思想僵化。 (4) 对外关系上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导致霸权主义。,3、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936年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从1928年至1940年,短短的22年,苏联共建成约9000个工业企业,整个工业增长了9倍,年平均增长16.8%,其速度在世界工业史上是罕见的。从一个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同时、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巨大的发展。,(2)取得了卫国战争

22、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 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国家舞台上,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扩展到多国 1918年 芬兰 巴伐利亚 1919年 匈牙利 不来梅 1924年 蒙古1931年 越南 1949年 中国 二战胜利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向东欧和东亚扩展,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成为拥有世界1/3人口和1/

23、4土地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世界性体系。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 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挫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1世纪,社会主义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是

24、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行改造。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 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 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产生过巴黎公社、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

25、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制度,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

26、本特征的论述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918年在俄共(布)七大讨论修改党纲时,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将来是个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达到完备的形式,这些我们不知道,也不能说。只有未来建设者才能具体描述未来是什么样子。 在领导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践中,列宁所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主要有: 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

27、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列宁“政治遗嘱” 日摘纪录 论合作社 论我国革命 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 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

28、生产率。 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制度。 第四,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29、,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把首先在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是“反常现象”,把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畸形的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呈现出

30、多样性的特点: 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

31、顺。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改造?从已有的实践中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 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一)马克思主义政

32、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的两个条件: 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 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工人阶级是现代化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阶级,是被剥夺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 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3、的党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 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的区别: 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 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鲜明的政治纲领,(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了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根本目的完全一致。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光明磊落的党,是不怕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在改正缺点

34、和错误中不断前进的党。,(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马克思主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一的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坚强纪律和战斗精神的党。,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 在社会主义革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思想领导 政治领导 组织领导,(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思想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政治领导。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党的组织领导。,(三)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35、首要内容。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当紧扣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问题,围绕提高执政能力这个重点来进行。,思考题,1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早产论”的内容和论证方式最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20世纪末,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

36、运动最严重的挫折。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0页)如何理解邓小平上述论断的深刻含义?,3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

37、的领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阅读文献,1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列宁: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1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6月27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