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60485 上传时间:2019-08-28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针灸学 第三章 第二节,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一、针灸对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一)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调节,1提高神经兴奋性,(一)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调节,2促进神经纤维再生,针刺治疗面瘫,肌电图好转,肌纤维重获神经支配,病损的神经功能恢复,电针组: A.水肿反应轻 B.新生细胞多 C.新生髓鞘多,3激发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主动收缩,保持肌细胞固有的舒缩性 促进细胞内新陈代谢 减缓肌蛋白因失神经支配后的变性,(一)针灸对受损周围神经功能的调节,(二)针灸对脊髓损伤功能的调节,大鼠中度脊髓损伤模型,针刺大椎、命门,测定脊髓血流量,针刺可抑制脊髓血流量的下降趋势,2-8h,增加

2、血流量,改善循环和代谢,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三)针灸对大脑皮质功能的调节作用,1. 对条件反射活动的调整,针刺合谷、足三里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影响,2.对运动从属时值的调整,3.对大脑皮质生物电活动的调整,(1)对脑电的影响 与大脑皮质的功能状态或个体脑 电图类型有关,(2)对大脑皮质诱发电位的作用,4对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的调节,针刺一侧肢体穴位时,对侧大脑皮质、丘脑、同侧基底节和双侧小脑皮质局部血流量(CBF)及脑功能活动呈现增高的趋势,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比正常人反映更敏感,提示针刺对大脑皮层的血流量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针刺对脑血管病有很好的疗效 尤其对脑

3、血管病后遗症的治疗有其独特之处 针刺越早介入治疗,症状好转越快,功能缺损也越少。,(一) 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1、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的血液供应,针刺脑血流图波幅血流量 流入容积速度血管弹性,例:针刺可以使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图波幅增高,上升时间缩短,流入容积速度增大,上升角和顶夹角增大.,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器质性脑损害及缺血程度重者针刺效果差,脑缺血程度轻者,针刺后脑缺血症状容易改善,表明脑血管病的早期防治是极为重要的。,2、针刺效应与脑缺血程度关系密切。,全血粘度升高 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纤维蛋白原增多,(二)纠正血脂和血流流变性的异常,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

4、制,血清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降脂,针刺,血脂代谢异常,下降,针刺,升高,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异常,改善血液粘聚状态,(三)改善生化代谢紊乱,1. 对血浆过氧化脂质、前列环素、血栓素等的影响,过氧化脂质(LPO)是人体自由基反应的主要产物,测定LPO可间接了解自由基的代谢情况。 前列环素(PGI2):最有效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和血管扩张剂 血栓素(TX):具有强烈的促血小板聚集和引起小血管收缩的作用。 PGI2和血栓素A2(TXA2)二者平衡失调时极易导致血管内血小板聚集、血管痉挛收缩或血栓形成。PGl2TXA2平衡失调与LPO含量密切相关。,二、针

5、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氧自由基 LPO,PGI2 PGI2/TXA2,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滞性 减少血管痉挛,(1)针刺可降低脑梗塞患者血浆ET1水平,缩小脑损伤范围,促进患者脑功能康复。,2. 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三)改善生化代谢紊乱,(2)抑制钙调素(CaM)活性。目前认为Ca离子内流是神经细胞死亡的最终途径。脑缺血后,往往伴有钙调素(CaM)系统的代谢紊乱。,脑缺血,2. 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三)改善生化代谢紊乱,3. 对脑局部缺血再灌流损伤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影响,(1)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

6、氧化反应。,自由基,脑组织生物膜,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反应,MDA,损伤,SOD,消耗,脑缺血,针刺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流所致脑水肿程度减轻,提高因缺血而降低的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抑制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表明针刺疗法在某种程度上能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及连锁反应的发生,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恢复,延缓神经细胞的缺血性坏死。,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三)改善生化代谢紊乱,(2)抑制局部NO代谢增强。,一氧化氮(NO)是最近几年才发现的器官局部血流调节因子。大量实验研究表明:NO与脑循环、脑缺血有密切的关系,内源性NO的产生和过量释放或过量外源

7、性NO都会直接导致神经毒性作用。,针刺可抑制NO代谢,抑制免疫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减少NO的生成,降低缺血引起的NO神经毒性作用。,3. 对脑局部缺血再灌流损伤自由基及一氧化氮的影响,(三)改善生化代谢紊乱,4. 对热休克蛋白基因和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热休克蛋白(HSP)基因有保护机体不受高温、缺氧、缺血、有害气体等不良条件损害的作用。脑缺血后,HSP70mRNA可作为存活机制的一部分,参与遗传信息针对受损害机体的自我保护过程,HSP70在缺血早期对神经细胞的保护及后期对细胞的修复起重要作用。,(1) 增加脑组织HSP70mRNA的表达,增加脑组织HSP70的含量,

8、(2) 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的表达,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三)改善生化代谢紊乱,(四)改善甲皱微循环,甲皱微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内微循环的状态。 中风患者甲皱微循环的异常改变,表现为管襻排列紊乱,管襻不清晰,数目减少,异形管襻增多,血流缓慢等。中风患者甲皱微循环的改善程度与患者肌力、关节功能的恢复呈正比例关系。 针刺可显著改善中风患者的甲皱微循环,使患者甲皱微循环襻排列整齐,管襻开放增多,异形管襻比例减少,管襻增宽,血流加速。患者微循环改善后,病灶区神经细胞的供血得以改善,减少了神经细胞的损伤。,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

9、1、改善大脑皮质电活动,应用脑电图进行动态脑电活动观察,可以很好地评估脑缺血损害的严重程度。中风患者由于病灶区神经元的功能活动受损,脑电图发生抑制性变化,出现低幅慢波。针刺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波幅增高,调幅规整,持续时间长,原有慢波活动频率及长度减少,表明针刺可改善患者的大脑皮质抑制状态,增强代偿功能,提高皮质细胞的基本电活动。,2、改善体感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SEP)是一种客观评定感觉通路完整性的神经电生理学方法。以SEP为指标,电针刺激井穴,对中风偏瘫病人的大脑皮层中枢生物电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五)调节脑电活动及体感诱发电位,(六)调整神经介质或递

10、质的代谢紊乱,1降低某些神经递质含量,临床和动物研究都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时,血浆儿茶酚胺、亮脑啡肽样物质的含量都高于正常,针刺可使患者血浆儿茶酚胺、亮脑啡肽样物质的浓度下降。,“醒脑开窍”针法研究发现,针刺对大鼠出现的氨基酸递质异常代谢具有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明显降低异常升高的海马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从而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减轻其损害;明显升高海马-氨基丁酸(GABA)水平。,2. 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二、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作用及机制,针灸对周围神经、脊髓、大脑皮质功能均具有明显地调节作用。 对脑血管病的疗效,主要是通过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量、降低患者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防止或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降低全血粘度、扩张脑血管及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甲皱微循环、提高患者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调节体内紊乱的神经递质、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等途径实现的。,小 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