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政治三轮应试能力提升(3-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76534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政治三轮应试能力提升(3-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6届高考政治三轮应试能力提升(3-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6届高考政治三轮应试能力提升(3-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6届高考政治三轮应试能力提升(3-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6届高考政治三轮应试能力提升(3-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政治三轮应试能力提升(3-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政治三轮应试能力提升(3-3).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应试能力三 怎样规范解答非选择题,应试增分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三轮应试能力提升,近年来高考政治非选择题命题具有: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等特点。试题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解答好非选择题,争取得高分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一、非选择题解题方法总要求 1非选择题解答存在的常见问题 (1)基础知识未落实: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2、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3)解题方法未掌握: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答题过程不明,思路不顺;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答题不规范不工整:书写潦草,难以评判;术语不准,辞不达意;逻辑混乱,层次不清。,2非选择题解答总的要求和技巧 (1)高考政治非选择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看。看什么:看设问。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四个部分,生活与哲学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

3、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思。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思。思什么:反思答案

4、的完整性、科学性;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2)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与宏观等逻辑关系。 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阅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争取印象分。(外在美),二、常

5、见几种设问类型非选择题解题方法 1体现、说明类设问 (1)题型特点 此类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有关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道理。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是“(指材料)是如何体现(指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或政治、文化生活道理)的”,二是“(指材料)说明了哪些(指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或政治、文化生活道理)”。,此类设问实现了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而且还要求学生能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此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所要求的知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

6、容易导致漏答。另外,此类问题在答题时容易出现知识归知识、材料归材料,知识和材料没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形成“两张皮”现象,以及材料与知识不匹配现象,极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需引起重视。,(2)答题步骤 第一步,明确知识。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宏观上整体把握。 第二步,研究材料。要详细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的每一层意思,甚至材料的每一句话。 第三步,比较分析。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或哪些知识在材料得到了体现,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审设问,说明什么,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审材料,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7、,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解析 本题设问的指向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实质要求回答原因,可以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这一做法从根本上是由国体决定的,然后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公众政治参与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现实意义。 答案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2措施类

8、设问 (1)题型特点 “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此类设问灵活多样,既可以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让学生给有关主体(如党、国家、企业、消费者等)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2)答题步骤 第一步,结合教材寻答案。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便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第二步,结合材料寻答案。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

9、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有,也可借鉴,提出措施,等等。,审设问,党、人大、政府和公民,如何依法推进,福建自贸区建设,审材料,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完善自贸区建设相关法律,加强监督,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解析 本题为政治生活措施类非选择题,题眼是“福建自贸区应如何依法推进”。材料主要涉及的行为主体:执政党、全国人大、国务院、社会各界(公民),只要把各行为主体在依法推进自贸区建设中应负的责任论述清楚即可。 答案 (1)党要发挥领

10、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对自贸区建设的领导。(2)人大要依法行使权力,完善自贸区建设相关法律,加强监督。(3)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4)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有序参与自贸区建设。,3因果类设问 (1)题型特点 这类题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要求分析某些具体现象或问题产生变化的原因或可能引起的后果(即影响)。可以把具体问题或现象当作结果,向前分析其原因;也可以把具体问题当作原因,向后分析其结果。,(2)答题步骤 第一步,认真分析设问中对因果主体或对象的界定,弄清是从整体上进行全面分析,还是从国家、机关、公民、企业中的某个角度进行

11、具体分析,对同一主体还可展开多角度分析,如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等。 第二步,注意知识运用的范围。即分清是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文化原因,还是哲学依据。 第三步,注意设问对结果(即影响)性质的要求,有些题目对影响的性质没有限定,这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有些题目则要求只从利或弊一个方面进行分析。,审设问,分析原因,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审材料,实践的特征、联系的观点,量的积累,整体与部分关系,答案 示例一:赞同。互联网为个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开放的平台,改变了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人们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完善自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量的积累产生了“众”的巨大力

12、量,使我们变得更强大。(互联网将众多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协同合作,分散的部分有序聚集为整体,促进了整体功能的优化等角度,亦可得分) 示例二:不赞同。过多地沉迷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会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联系。互联网上信息复杂,观点多元,有时不易达成共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4意义类设问 (1)题型特点 “意义”类设问往往以“意义”“作用”“影响”等词语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所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所具有的作用或所产生的影响作出具体分析。 该类型题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只抓住一个切入点进行分析,极易导致漏答。其实,在具体设问当中,并不一定是

13、一个问题一个切入点,而是在一个设问中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我们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2)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主体谈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常见的主体有对党、对国家(政府、人大、法院等)、对社会、对集体(企业)、对个人(公民、消费者、经营者、劳动者等)。 第二步,寻找角度谈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如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第三步,确定范围谈意义。一是知识范围,即把问题分解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等小角度来分析;二是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对“国家”、对“世界”各有何意义。当然

14、,很多题目是两种范围要结合在一起分析。 第四步,回归教材谈意义。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 第五步,分析材料谈意义。要充分提取材料中每一个有关“意义”的信息点,加以分析、归纳、提炼,再组织成完整的答案。,审设问,说明意义,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审材料,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解析 本题以“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生活为依托,结合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从文化生活角度进行设问。解答时结合材料,提炼信息,运用文化创新的作用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重大意义,要分别列出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 创

15、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启示类设问 (1)题型特点 “启示”类设问基本上都以“启示”一词为题眼,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有关信息分析出有关借鉴意义,即启示。另外,也有个别题目没有“启示”一词,而代之以“应该”一词,如“材料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但其实还是属于“启示”类设问。 此类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指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另一种是“(指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但不管是哪一种模

16、式,都要求学生能很好地阅读材料,从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出相关信息背后的意义,因此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启示”类设问在解答过程中,极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脱离材料,只是简单地罗列教材知识,这是不符合设问要求的。一定要注意是从材料中得出启示。二是原理与方法论的相脱离(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要么只写原理性的知识,要么只写方法论的内容。,审设问,说明启示,“文化走亲”活动,审材料,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题型为启示类非选择题。“文化走亲”活动对于文化建设的启示,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结合材

17、料说明在文化建设中应怎么办。“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说明文化建设必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说明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也说明必须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答案 (1)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审设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审材料,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解析 审设问可知,本题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中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文化。解题时对传统文化进行描述和阐释时,既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特点等知识,又要结合材料分析出怎样保护传统文化。 答案 (1)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春节等多种形式呈现。(2)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春节文化传承不断,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人对春节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春节的生命力表明,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否定,“全盘西化”行不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