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第二章ppt大学物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85889 上传时间:2019-09-0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学第二章ppt大学物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热学第二章ppt大学物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热学第二章ppt大学物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热学第二章ppt大学物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热学第二章ppt大学物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学第二章ppt大学物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学第二章ppt大学物理.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气体分子运动论 (Kinetic theory of gases), 2.1 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 2.2 能量均分定理 2.3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2.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实验验证 2.5 玻耳兹曼分布律 2.6 实际气体等温线 2.7 范德瓦尔斯方程 2.8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2.9 输运过程, 2.1 理想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一. 微观模型,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三理想气体的温度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一. 微观模型,1. 对单个分子的力学性质的假设,分子当作质点,不占体积; (因为分子的线度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分子之间除碰撞的瞬间外,无相互作用力。 碰撞为完全弹性(动能不

2、变) 分子服从经典力学规律 分子数目太多,无法解这么多的联立方程。 即使能解也无用,因为碰撞太频繁,运动情况 瞬息万变,必须用统计的方法来研究。,(理想气体的微观假设),定义: 某一事件 i 发生的概率为 Pi Ni - 事件 i 发生的 次数 N - 各种事件发生的 总次数,(b)统计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只对大量偶然的事件才有意义. (2)它是不同于个体规律的整体规律 (量变到质变). (3)总是伴随着涨落.,例. 扔硬币,掷筛子,2. 对分子集体的统计假设,(a)什么是统计规律,大量偶然事件从整体上反映出来的一种规律性。,(c)对大量分子组成的气体系统的统计假设:,dV-体积元(宏

3、观小,微观大),(1)分子的速度各不相同,而且通过碰撞不断变化着; (2)平衡态时分子按位置的分布是均匀的, 即分子数密度到处一样,不受重力影响;,(3)平衡态时分子的速度按方向的分布是各向均匀的.,把所有分子按速度分为若干组,在每一组内的分子 速度大小, 方向都差不多。,二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以ni表示第i组分子的分子数密度,总的分子数密度为,一次碰撞单分子动量变化,2m vix,在 dt 时间内与dA碰撞的分子数,ni vix dt dA,设 dA 法向为 x 轴,dt 时间内传给 dA 的冲量为,公式描述的是统计规律,而不是力学规律.,公式成立的条件:,公式有待于实验的验证,(因为宏

4、观量P与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相联系),( 作了几条统计假设),三理想气体的温度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P = n kT,平均平动动能只与温度有关,理想气体温标或热力学温标,温度是统计概念,只能用于大量分子,温度标志物体内部分子无规运动的剧烈程度。,方均根速率, 2.2 能量均分定理,自由度:,N个 原子组成的分子 总自由度= 3N, 其中分子整体 平动自由度 =3 , 整体转动自由度= 3,N 个原子振动自由度 = 3N - 6,能量均分定理:由经典统计力学描述的气体在绝对温度 T 时处于平衡,其能量的每个独立平方项的平均值等于 kT/2。,确定一个物体空间位置 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由理想气体模型

5、单原子分子,刚性双原子分子除平动能,还有转动能:,非刚性双原子分子除平动能、转动,还有振动能:,振动自由度 = 1,设平动自由度 t ,转动自由度 r,振动自由度 s,理想气体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分子平均总动能:,分子平均总能量:,4. 5/2(RT),1. 3kT,2. 1/2(t+r+s)kT,3. i/2(RT) (i为分子的总自由度),5. 3/2(RT),请说明下列公式的物理意义,复习,1平衡态,1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一重点概念,2温度,3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二主要物理规律,2温度公式,3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三应用,例:1mol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

6、体)贮一氧气瓶中,温度为27 ,这瓶氧气的内能为_J;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_J;分子的平均总动能为_ J. (R=8.31mol-1.K-1,k=1.3810-23J.K-1), 2.3 麦克斯韦速率布律,单个分子速率不可预知,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是遵循统计规律,是确定的,这个规律就叫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速率分布函数:,设总分子数N,速率区间 v v+dv,该速率区间内分子数 dNv,速率分布函数,速率 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 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归一化条件,一.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气体分子在无序运动中不断发生频繁碰撞,每个分子运动速率不断地发生变化。某一特定时刻,某特定分子究竟具有多

7、大的速率是完全偶然,不能予知的。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和理论都证明它们的速率分布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本部分将首先介绍统计分布规律的概念,介绍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和在平衡态下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麦克斯韦速率分布(Maxwell speed distribution)规律,二.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1.最概然速率 vp,f (v) = 0,三.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四.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应用,f(v),f(vp3),v,vp,f(vp1),f(vp2),T1,T3,T2,温度越高,速率大的分子数越多,速率 vp的意义?,2.平均速率,3.方均根速率,速度在

8、区间 vx vx+dvx , vy vy+dvy , vz vz+dvz,五.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六.应用,例1:有N个粒子,其速率分布函数为,(1)作速率分布曲线并求常数a;,(2)分别求速率大于v0和小于v0的粒子数;,(3)求粒子的平均速率.,例2:试说明下列各式的物理意义,例3.已知f(v)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vp为分子的最可几速率。则,表示_;,速率vvp的分子的平均速率表达式为_。, 2.4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实验验证,给定,小孔充分小,改变,测D上的沉积厚度,就可测气体速率分布,模拟分子束速率分布 实验图 O - 分子源 C - 圆筒 G - 玻璃板 S1,S2,S3 -

9、 狭缝,铋分子从分子源开口逸出,通过狭缝S1,S2后,进入圆筒C,撞击并粘附在弯曲玻璃板G上。, 2.5 玻耳兹曼分布律,假如气体分子有势能 Ep = Ep( x,y,z ), E = Ep+ Ek,一、玻耳兹曼推广,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率中,有一因子,为准确描述玻耳兹曼统计,引入一概念 - 微观状态,气体分子速度在区间 vx vx+dvx , vy vy+dvy , vz vz+dvz , 位置在区间 x x+dx,y y+dy,z z+dz分子数目为,微观状态:一气体分子处于速度区间 vx vx+dvx , vy vy+dvy , vz vz+dvz 位置区间 x x+dx,y y+dy,z

10、 z+dz,称该分子处于一种微观状态, dvx dvy dvz dxdydz 所限定的区域称为状态区间。,玻耳兹曼统计:,玻耳兹曼因子,其它情形,如原子 处于不同能级的 原子数目,温度T 的平衡状态下,任何系统的微观 粒子按状态的分布,即在某一状态区间的粒子数与该状态区间的一个粒子的能量 E 有关,而且与e -E /kT 成正比。,代入上式,归一化,分子数 dN 处于位置区间 x x+dx,y y+dy,z z+dz,令 Ep =0 处 气体密度 n0,气体密度随高度变化,二、重力场中的气体分子按位置分布,恒温气压公式(高度计),设温度不随高度变化 P = P0 e -gh /RT,根据压强变

11、化测高度,实际温度也随高度变化,测大气温度有一定的范围,是近似测量。, 2.6 实际气体等温线,在非常温或非常压的情况下,气体就不能看成理想气体了。,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可以分成四个区域: 汽态区(能液化),汽液共存区,液态区,气态区(不能液化)。, 2.7 范德瓦尔斯方程,实际气体要考虑分子大小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r0 称作分子半径 10 -10 m,平衡位置,s 有效作用距离 10-9m,分子“互不穿透性”,分子为刚性球,气体分子本身占有体积 ,容器容积应有修正,一摩尔气体,理论上 b 约为分子本身体积的 4 倍,估算 b 值 10 -6 m3,通常 b 可忽略,但

12、压强增大,容积与 b 可比拟时,b 的修正就必须了。,实际 b 值要随压强变化而变化。,内压强与器壁附近吸引气体分子的气体密度成正比, 同时与在器壁附近被吸引气体分子的气体密度成正比。,Pi n2,质量为 M 的气体,上两式就是范德瓦耳斯方程,对氮气,常温和压强低于 5107 Pa范围, 2.8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气体分子自由程,线度 10-8m,运动方向上,以 d 为半径的圆柱体内的分子都将与分子A 碰撞,该圆柱体的面积 就叫 碰撞截面 = d 2,对空气分子 d 3.5 10 -10 m,气体容器线度小于平均自由程计算值时,实际平均自由程就是容器线度的大小。,取平均,各个方向随机运动,

13、故为零,设 均方根速率与平均速率的规律相似,则由上式,第二章 作业,P86 思考题 2.10 P87 习题 2.2 , 2.5 , 2.6 , 2.11, 2.9 输运过程,最简单的非平衡态问题:不受外界干扰时,系统自发地从非平衡态向物理性质均匀的平衡态过渡过程 - 输运过程。,系统各部分的物理性质,如流速、温度或密度不均匀时,系统处于非平衡态。,非平衡态问题是至今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理论只能处理一部分,另一部分问题还在研究中。,介绍三种输运过程的基本规律:,内摩擦,热传导,扩散,1.内摩擦,现象:A盘自由,B盘由电机带动而 转动,慢慢A盘也跟着转动起来。,解释:B盘转动因摩擦作用力带动了周

14、围的空气层,这层又带动邻近层,直到带动A盘。,这种相邻的流体之间因速度不同,引起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摩擦力,或粘滞力。,流速不均匀,沿 z 变化(或有梯度),不同流层之间有粘滞力,设,dS 的上层面上流体对下层面上流体的粘滞力为 df,反作用为 df ,这一对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实验测得, 称为粘滞系数,20 oC 时,水为 1.005 10-3 Pa s 空气为 1.71 10-7 Pa s,流速大的流层带动流速小的流层,流速小的流层后拖流速大的流层。,用分子运动论应该可以从微观推导出上面公式。,根据动量定律,dK = df.dt,考虑到动量的迁移的方向。则:,(2.91),微观上,这种粘滞

15、力是动量传递的结果,(1)下层 平均自由程 l 的区域,单位时间通过 dS 面积,向上层移动的分子数为:,比较实验定律(2.91)和(2.92)得:,结果支持了分子运动论,(2)计算每交换一对分子沿z轴正方向输运的净动量为:,(3)计算dN个分子沿z轴正 方向输运的净动量为:,dK = dk.dN,(2.92),2.热传导,温度不均匀就有热传导,设,沿 z 方向有温度梯度,实验指出, dt 时间内,通过 dS传递的热量为:,负号表示热从温度高处向温度低处传递, 为导热系数,微观推导与粘滞力情况相似,只是动量换成平均动能,=m cv,定容比热,讨论类似,3.扩散,密度不均匀就有扩散,设,沿 z 方向有密度梯度,实验指出,dt 时间内,通过 dS传递的质量为:,负号表示质量从密度高处向密度低处传递, D 为扩散系数,微观推导与粘滞力情况相似,只是密度不同,讨论类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