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该让热闹的科学课安静下来了.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495593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论文:该让热闹的科学课安静下来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该让热闹的科学课安静下来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该让热闹的科学课安静下来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该让热闹的科学课安静下来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论文:该让热闹的科学课安静下来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论文:该让热闹的科学课安静下来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论文:该让热闹的科学课安静下来了.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该让热闹的科学课堂安静下来了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开始内化于理念,外显于课堂。在许多科学课堂上,各种新异的课堂学习方式也频频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这些课堂上,学生讨论活跃,回答问题踊跃,课堂呈现出热闹、流畅、华丽的课堂景象。这种景象值得我们思考:这种热闹真正的有效率吗?课堂不是菜市,也不是超市。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科学概念的建立、规律的领悟和应用、学科知识的系统建构无不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总结起来就是:静能养性、静能生智。关键词: 热闹 反思 安静 高效正文:前不久有幸拜读了一篇文章,此

2、文的题目叫因为“乱”而更美丽,曾获该市小学科学案例一等奖。以下是摘自文中的一段文字:“学生在科学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擅自发言、自言自语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这样的“乱”是美丽的!叫喊声充满教室,有学生离开了座位,离开了学习小组,但这正是学生深入探究进入情景的表现。虽然老师未能完成预定的探究内容,但孩子们不是利用材料在那无的放失地玩,他们始终都围绕着科学学习这个主旋律,是在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有明确的操作目的。这堂

3、课也正因为有了这些“乱”而显得更加美丽。”这里我并没有断章取义的意思,试想这样一节学生可以擅自发言、自言自语、随意插嘴、喊声充满教室、自由走动、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的科学课还能得到“美丽”好评。我不知道这位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目标是什么、评课理念是什么。难道只有“热闹”才是学生深入探究的表现,只有“乱”的科学课堂才是体现一堂好课的标准吗?但事实上,曾几何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一有分组讨论或做实验,教室的气氛就开始显著变化,人声鼎沸,群情激昂,看有哪个学科敢于之争锋。曾几何时,我们对此相当满足,认为我们的科学课教学是多么能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高涨,师生互动是多么

4、融洽。甚至学科内的权威也说,“只要学生有兴趣,上桌子也不要紧”。这样的评价曾代表了我们对科学学科特点的默认。导致的后果是只满足于学生动起来就行,至于怎么动,动的效果如何就另当别论了,当然一锅粥也是正常的了,学生上桌子也是可以理解。为什么科学课堂容易“热闹”一、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偏差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很多老师理解为科学课堂理应是很宽松的,把大量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使得学生过于自由没有了约束。二、受到科学课现实地位和学科特点的影响学生虽然喜欢上

5、科学课,但心底里却并不重视科学课。甚至在许多家长、老师的心目中,科学课也是可有可无的科目,甚至有的家长根本不知道有科学这门课程。所以,学生认为这门学科是副课,不加以重视。科学课堂实验探究教学动手多、实验多、材料多很难把握和控制。主要集中表现在:开展实验活动前,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实验器材和材料上,个别学生急于动手;实验时,不按要求操作、抢先操作、旁观、闲谈;实验结束时,材料和仪器摆得到处都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最后的实验结果出不来,探究效果也可想而知了。曾有老师开玩笑:“只要很吵的教室就肯定在上科学课。”三、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缺乏足够的纪律意识学生虽然从三年级才开始接触科学课,但他们是从小就

6、开始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而科学课的实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密切相关,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动手实验操作就能让他们懂得浅显的科学知识。所以,学生喜欢上科学课。但毕竟是几岁或十几岁的孩子,当面对满桌子上的瓶瓶罐罐,没有见过的实验仪器时会觉得十分新鲜,纪律意识淡化了,自我约束力也就低了。四、过分强调实验的开放性探究导致秩序失控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更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所以,科学实验教学提倡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胆放手去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去研究,独立发表见解,自由争论,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做、讲、争

7、俱有,这些表现或与实验有关,或与实验无关,良莠难辨,使课堂教学秩序失控。五、教师备课不足、缺乏调控以及没有起好主导作用所致要上好科学课需要老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好周密的设计,教学思路清晰,实验设计合理。如果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就会遇到许多不解和麻烦。例如,教师缺乏引导完全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一次完成多个探究任务。还有比如:教师对教材缺乏理解、对学生缺乏了解、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让学生探究的针对性等,这在我们上课之前是否都认真地考虑了?在科学课堂上有很多的活动、实验,这已经是很考验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的了,再加上活动、实验中会用到各种新奇的、脆弱的器材,

8、这样就更加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学生把器材摔破啦,学生小组活动没有组织好闹不和啦,学生因为过度的兴奋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啦等等。这些事件当中有的可能是学生无意的,有的可能就是有意的、有的是由情景因素造成的。但课堂上发生的这些问题往往需要及时、迅速、果断地作出决定,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机敏又要冷静,如果教师在没有弄清真正原因之前,轻率和武断可能会造成更多麻烦。同时,在进行课堂调控的时候,教师是否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是否采用积极性的语言,都直接影响课堂调控。科学课中教师经常把课堂还给学生,谓之: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教师把学生的科学探究学习狭隘地理解为只要让学生走上前台,一切让学生自主。其实

9、,这样的探究已经成了一种自学行为。教师的指导、组织、激励、调控、评价等实施探究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被严重忽视了。教学中没有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没有对学生的探究进展随时予以关注,为学生的探究困惑相机给予指点迷津,没有对学生的探究成果即时进行评价,没有把教师的“教”完全融于学生的探究过程之中,怎么能促进学生探究质量的全面提升?如何让热闹的课堂回归安静一、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课的重要性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作为新课程下的一门新的学科,它是中学科学课的基础。它担负着培养和

10、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的重要性,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它的学科地位不容忽视。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对学好科学课重要性的认识,消除科学课是副课的错误想法,把科学课放在与其他学科等同的位置。二、课堂上合理呈现有结构的材料、懂得紧紧抓住学生思维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在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组织不同的探究材料或对相同的材料进行的不同组织,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截然不同。学生探究材料的选择与组织直接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选择进行科学探究的

11、材料。 一是尽量从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大量课例发现,材料的选择一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少见、复杂、花哨的材料不仅分散学生探究的注意力,还可能激发不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成为探究过程不安静的一个隐形因素。而材料的选择从常见的材料入手,易引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内涵,并且这些材料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课堂上从最常见的材料入手,同时也给学生一种启示:科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熟悉的事物中,只要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二是要让学生参与选材的过程。目前,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实践材料多数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只是“坐享其成”,这样做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我们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材料入手,指导学生

12、参与材料的准备,使学生顺利的在课外渡过对材料的第一兴奋期,也使学生搜集材料的过程成为认识身边自然事物的过程,成为一个学生自我建构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最终达到造就他们科学素养的目的。第三,教学中实验材料的呈现时机,又对一节课中的学生纪律调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材料的呈现及时、到位,学生学习与实验的兴趣就高,反之就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削弱学生学习兴趣。如果过早让材料吸引了学生关注的目光,以至于还没有明确目的就急着开展活动,结果在一片混乱之后,不知道在研究什么问题。假如老师能够在讨论好探究内容后,再让每个小组拿出材料,那么情况就可以大大好转。观察活动结束后,没有及时让学生将材料装回盒子,又会极

13、大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在交流、汇报中有部分学生边听边玩,或者是只玩不听。如果能及时收回器材,学生没有玩的对象,也就能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了。另外,要懂得紧紧抓住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有思维的课堂总是让人感觉上去很有品质和力量。相反,缺少了思维弥漫的课堂,不管教学设计有多么精巧,感觉上去总觉得缺少了“精气神”。当学生忙于思维的时候,还有谁会去担心教学秩序的问题呢?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所上的科学课,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能够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灵,不断地推动他们去思考和联想。也许他们的教学手段是如此的传统无奇,又或许他们为学生准备的器材很平常,但他们却总能在教学的不经意间暗置玄机,在一波又一波地探究与设问中

14、把学生引向最终的目的地。有一点是应当明确的:科学课上的探究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也并不是越热闹越好,在活动中最好能有思维的训练参插其中,这样的科学课才显得有份量,也更安静。三、课堂上养成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好习惯有人总喜欢拿某些国家的课堂说事,说:某些国家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插话、提问、走动、甚至吃东西。其实有人考察过国外的小学科学教学,他们发现儿童上科学课时总是很安静,说话声很小,这既是个人素养的良好表现,也反映了教学状态的有序。难道我们的儿童天生是个吵闹者?其实不然,他们小时候也会一个人安安静静地摆弄玩具,也会用半天时间痴迷地看小蚂蚁爬动浸泡在科学的世界中乐此不彼。回归安静,表面上看只是

15、强调了音量上的表现,但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安静沉稳的心态有利于孩子提升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学生天生是个探究者,是个倾听者。值得注意的是,回归安静的课堂与重返死气沉沉的课堂是完全是两回事。现在的小学生,大多表达的欲望是很强的,喜欢说,喜欢自己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关注的是自己和老师,不会关注其他同学的感受;而在需要倾听同学发言时,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高涨的情绪,基本不顾其他同学在说什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特别是在分组讨论和做实验时,这种现象尤其突出。试想在这种嘈杂、喧闹的环境中,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观察吗?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吗?能有利于思维的提升吗?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这

16、样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范围以外的深刻含义,能倾听世间万物对我们说的话。”由此可见培养倾听的习惯多么重要。首先,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一种有礼貌、尊重说话人的具体表现,使学生懂得做到倾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谁都不顾别人,只想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随便插话,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结果是教室里一片嘈杂,谁都没有听清你要告诉大家什么,影响了同学们的听课,影响对问题的思考甚至影响到隔壁班级的正常学习。这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知道学会倾听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说话人的一种礼貌,一种尊重,应该努力做到。与此同时,老师对倾听有进步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并鼓励他们继续保

17、持下去。用这种方式来激励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要做到教师以身作则。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注意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的影响。对每位学生的发言都必须做到积极地、认真地 、安静沉稳地、有始有终地倾听,不随便插话,更不能随便打断学生说话,尊重每位学生,并要做出适度的评价。肯定正确的一面,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特别对少数喜欢发言,但语言组织欠佳或太罗嗦的学生,更需要耐心倾听,等他把话说完,肯定他:“你爱动脑筋思考问题很好,如果你能把语言组织的更精练一些,使大家都能听明白你要表述的内容,同学们能从你的说话中学到知识,那有多好。否则,你的发言就失去了意义。” 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在

18、平时的每一堂课上教师都要尽力做到言简意赅,语言优美,具有时代感、幽默感,使学生觉得听你说话成为一种享受,特别喜欢你的课。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使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养成倾听的好习惯。另外,要做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倾听习惯。特别是在分组实验或讨论时做到安静和倾听。主要是学生喜欢科学课的探究活动,对讨论和实验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分组活动时,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一种浮躁的兴奋状态。许多心理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对某一事物的兴奋程度,不可能长久地保持下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机会,科学地指导,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发言交流。培养学生

19、倾听的习惯,而不会因时间的不足,争先恐后的抢着发言。从而使学生的这种过于兴奋的状态,随着新鲜感的消失,浮躁兴奋的程度也随之下降,经过老师多次的引导、抑制,能够向着安静、沉稳的方面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四、重建和谐课堂秩序、积极利用激励机制,努力促进小组合作专家指出,学校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课堂需要纪律,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七嘴八舌”也不是个性的发展。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把一些一般性的要求固定下来,成为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进而形成良

20、好的学习习惯。“有序”与“和谐”是意思相近的两个词。课堂做到了和谐自然也就有序,之所以无序,正是因为课堂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不懂谦让,不肯倾听,不愿顺从,这些现象多了,教学秩序便无法保证,更别谈教学的灵动性和流畅性了。孩子的个性的确需要尊重,只是不要让它演变成培植自我主义的温床。学生的自我中心倾向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地约束,合作、沟通、交流、评价都陷于形式,甚至连形式也很难实现。表现欲强固然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但如果不加以调训则更不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心理成长。“调则和谐,放则滋生”,教学中合理的感化和引导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其长远价值不言而喻。蒙台梭利曾说:“孩子的自由,就其限度而言,应

21、在维护集体利益范围之内;就其行为方式而言,应具有我们一般所认为的良好教养。”因此,只要孩子冒犯或干扰他人,有不礼貌或粗野行为,就应加以制止。”在科学课上不仅要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的教育和基本行为方式的训练,而且这种训练应当贯穿于每一节课当中去,这样才能达到“有素”的程度。科学课最容易出现纪律问题的是动手探究,而这些探究一般都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小组成员,他们既对小组纪律产生直接影响,也接受着小组纪律的约束。如果教师能合理组建小组,机智地运用组内监督机制,就能有效地防止纪律问题的产生。组建合作小组,合理分配角色。在给学生分组时,教师应考虑小组中外向型学生和内向型学生的搭配问题,避

22、免多个相同个性的学生同组。内向型学生坐在一起,则这一组缺乏活力,探究的积极性不高;外向型学生坐在一起难免会叽叽喳喳,拉拉扯扯。在小组内,教师要给学生分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探究中承担的职责。可以在四人小组内设立组长、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组长负责探究的纪律;材料员主管材料的收发、整理;操作员主要分工操作;记录员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小组成员既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能在实验中互相帮助、共同操作,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当然,在一定周期内角色可以轮换。利用组内监督机制,养成良好探究习惯。小组作为班集体最基层的组织,离学生最近,学生有破坏纪律的行为,小组成员要比教师发现得早,如果他们能及时制止,可以把

23、影响限制在最小的范围。一般来说,发生在科学课的纪律问题是学生无意识的不成熟行为,并没有对抗老师的情绪,一个有良好组织的小组是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的。当有学生大声说话时,其他学生要马上提醒,让他及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同学。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科学课中的奖励可以是非物质性的。我们可以给遵守纪律的学生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满意的微笑。它也可以是物质性的。探究中,哪一组做实验最文明、最安静,四人小组集体加分;活动结束,哪一组材料整理得快,坐得最端正,四人小组每人奖一颗小五星。孩子的好胜心强,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总希望把最好的一面展

24、示给老师看。作为老师眼睛要亮,一看到学生好的方面就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得到肯定的学生一节课都能全神贯注地学习,这是何乐而不为呢?五、真正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探究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学习的效率,把探究过程中的不安静因素降下来。教师要做科学探究学习的先行者,在学生进行探究前先行探究。课堂上既要以教师的身份解读教材,又要以学生的身份学习教材。以教师的身份解读教材,重在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引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以学生的身份学习教材,重在预设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产生的想法。教师以双重身份进行科学探究学习前的思考与研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才

25、会胸有成竹,水到渠成,促进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时达到一定的“高”度,把探究过程中的不安静因素留下来。与此同时教师又是科学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应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氛围,激活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与动机,确保科学探究学习的有序进行,把探究过程中的不安静因素控下来。教师更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时刻思考“引在何处”“导向何方”以及“怎样引导”,尤其是对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中出现的分歧或错误,教师不能故意回避,而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热情鼓励,积极引导他们化解分歧,从而保证科学探究学习的“准”度,把探究过程中的不安静因素引出去。就目前科学课的课堂教学现实而言,教师要坚持“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和“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两条教学基本原则,在具体的教学细节上加强对学生常规学习行为习惯和科学学习方式的指导,努力做到让学生“活”而不“乱”,让课堂“动”而不“闹”。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要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需要教师科学地、耐心地、努力地、坚持不懈地用心培养。我们要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我们的科学课上,会出现盼望已久的那种安静的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深更广的发展,使各项教学任务落得更实,科学课堂的效率更高。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