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基础方法论与应用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496666 上传时间:2019-09-0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4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教育基础方法论与应用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安全教育基础方法论与应用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安全教育基础方法论与应用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安全教育基础方法论与应用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安全教育基础方法论与应用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教育基础方法论与应用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教育基础方法论与应用学.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全教育 基础方法论与应用,现代科学迷信,概念:科学与非科学、不科学,非科学,科学,不科学,疾病综合疗法研究的启示,中医: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 西医:治标不治本。解决症状。 中医:治本而治标。解决机制。 营养保健:疾病防治、保健,手诊(掌纹诊病)与手相算命,现代全息理论:事物发展全过程都会在世界的各种载体上留下痕迹。 世界生物特征研究与掌纹诊病: 掌纹诊病准确率高达80-90% 珍视传统、珍惜文化,一、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已经公认的行为科学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等等

2、。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进入60年代,为了避免同广义的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这一名称,专指管理学中行为科学。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小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和组织行为 。,行为科学的产生年代大致与泰罗等人的科学管理相同,但正式形成以至被命名则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由哲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参加的会议上。这个学说的发展初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后期才被称作“行为科学”。,企业管理与安全管理,行为科学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霍桑实验,而真正发展却

3、在20世纪50年代。行为科学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说)为主要内容,从20世纪30年代梅奥的霍桑试验开始,到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止。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是为行为科学研究时期 。,霍桑试验的结论:社会人,梅奥及霍桑实验:八年霍桑试验得出结论: 人非“经济人”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间(1924年1932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由于该项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

4、霍桑试验。,非正式组织与领导能力,企业中不但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小圈子)。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非正式组织的作用,非正式组织对工人起着两种作用: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疏忽所造成的损失,如生产过多以致提高生产定额,或生产过少引起管理当局的不满,并加重同伴的负担;保护工人免受非正式组织以外的管理人员干涉所形成的损失,如降低工资率或提高生产定额。梅奥等人认为,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存在的。它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而且会通过影响工人的工作态度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目标的达成,因此管理人员应该正视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利用非正

5、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活动和目标服务。,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特点,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职工多种需要的满足。 综合利用多学科的成果,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人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改进行为的办法。 重视组织的整体性和整体发展,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 。 重视组织内部的信息流通和反馈,用沟通代替指挥监督,注重参与式管理和职工的自我管理 。 重视内部管理的影响。 强调人的感情和社会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可靠性理论,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是对产品(零、部件,元、器件,设备或系统)的失效及其发生的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对产品进行

6、可靠性设计、可靠性预计、可靠性试验、可靠性评估、可靠性检验、可靠性控制、可靠性维修及失效分析的一门包含了许多工程技术的边缘性工程学科。它是立足于系统工程方法,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属可靠性数学),对产品的可靠性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采用失效分析方法(可靠性物理)和逻辑推理对产品故障进行研究,找出薄弱环节,确定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途径,并综合地权衡经济、功能等方面的得失,将产品的可靠性提高到满意程度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了对产品可靠性进行工作的全过程,即从对零、部件和系统等产品的可靠性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做起,对失效机理进行研究,在这一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采用能确保可靠性的制造工艺进

7、行制造;完善质量管理与质量检验以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可靠性试验来证实和评价产品的可靠性;以合理的包装和运输方式来保持产品的可靠性;指导用户对产品的正确使用、提供优良的维修保养和社会服务来维持产品的可靠性。即可靠性工程包括了对零、部件和系统等产品的可靠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靠性设计、预测、试验、管理、控制和评价。,可靠性原理,任何系统和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都不可能达到100%(1),通过人为的努力只能最大程度的接近100%(即0.999999)。 当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为N时,系统整体的可靠性等于系统各部分可靠性的乘积。 因此,当系统的组成部分数N越多时,乘积就越小,系统整体的可靠性就越低。,

8、安全教育的传播失真,从传播过程来看,传播链条越长,失真越大,到最后完全走样。 可靠性理论的佐证,三、 现代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理论,通过老客户的口碑传播拓展市场的效率,比一般的市场广告要高出五倍。 非正式组织力量的佐证,美国信封大王的“麦凯66”,客户关系管理的典范: 以诚待人,以情感人。 “麦凯66” “麦凯66”是哈维麦凯先生发明的客户资料表格的名称。该表格由66个关于客户的问题组成。哈维麦凯先生是美国麦凯信封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和总裁。麦凯信封公司年营业额超过7000万美元。麦凯先生因为在人际关系学方面的成就,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一人际关系大师。,被淡忘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诚待人,以情动人。 员

9、工不仅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 家属、亲朋的话语更有效。 安全教育的实质是什么? 如何把安全教育送到员工的心坎上?,四、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两种习惯养成不得,1. 习惯是注意的结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处理知识,引起事物的发生,把秩序带入到我们内在的生活和外显的行为中,这些都占用了注意力。注意对于处理情绪,制定目标,解决问题是必需的;对于阅读、谈话和驾驶汽车也是必要的。没有它就不能完成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当反应的工作。人们在特定时间内注意(即有意识的经验)投往何处,依赖于三方面组织要素的相互作用:本能、习惯和价值。,本能是千百年来有选择的结果。它

10、使我们注意那些有关求生存的事物的知识,而且它们把我们和注意力限制在增强选择的适应性的艰苦工作上。当我们饥饿时,我们的精神力量就会被寻求食物所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被异性所吸引,是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吸引,人类早就不存在了。本能的注意模式帮助我们注意和避开危险的事物,并把兴趣放在那些过去有助于我们的身体与基因生存的事物上。 人们在生活中也获得了习惯,学会了忽略某些事而注意另一些事。这依赖于以往遇到它们时是带来痛苦还是快乐。当然如果单纯地从生物学的领域分析,本能和习惯是从盲目的方面去形成注意,正如它本身那样,是靠着依据过去的经验去疏通和重新调整精神力量。人则有重大的不同,人的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价值

11、则在另一方面按照未来的期望去塑造注意的模型。人类表现出期望去做事情的能力,不仅是因为他们当即就能从这种行为中受益(正如习惯所表现的),还因为他们想达到某种未来价值的状态。有时候,本能、习惯首当其冲;别外时候,价值更能生效。指导注意力分配的意识,必须在两种相对抗的原则之间进行调节:我是应该按照本能与习惯所提示的那样听音乐呢,还是应该按照价值所要求的那样去准备考试?这就为我们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机会。,2. 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 在心理学界,对行为受什么因素影响和决定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

12、这一种观点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独具特色,从这一观点出发,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也不可以“习焉不察”,更不能“习是成非”,而应该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 班图拉的自我调节论认为,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行为。他指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报酬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影响事实上,除了在某种强迫压力下,当面临各种冲突时,人们具有自我指导的能力,使得人们可通过自我的结果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施加某种影响。”

13、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4. 习惯是动力定型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习惯形成的过程人们通常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阶段,依靠外力的督促教育,不断强化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形成了习惯。就是第二个层次了,成为自觉行为。这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二个层次也是经过反反复复,多次重复以后,一旦这种行为习惯被破坏以后,就内部调整了。但是要有意志努力。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达到类似本能的程度。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一旦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的学习

14、态度,以学习为乐趣;自觉地看书、写字,积极动耳、动眼、动手、动口的习惯地;自学的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这是最佳的教育习惯。,1. 养成习结贵在躬行实践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在习惯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行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他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本打开,认认真真去读;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这样,我们“所知”的才能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

15、成为相应的能力和素质。,2. 习惯成自然就是能力 什么是“成自然”呢?叶圣陶先生认为成自然就 “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说,“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他进而指出,“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说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比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说李四表达能力不好,就是说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的习惯。因此习惯

16、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就越强。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叶圣陶认为: 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何谓“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的害处。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的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功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可是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

17、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妨害他人的习惯,叶圣陶举例予以说明。他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这既影响他人学习和工作,又可能传播病菌,一旦习以为常,就成为一种妨害他人的习惯”。 妨害他人的习惯是恶劣品质形成的重要根源。叶圣陶先生认为某些人的不良品质的形成,一个重要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懂得爱护他人,

18、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就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恶人。,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培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性,一辈子用不尽。”考察二战以后日本的三次教改,每每把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这样讲:“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以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好的习惯使人受益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