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古代印度文明(远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2862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8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讲古代印度文明(远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4讲古代印度文明(远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4讲古代印度文明(远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讲古代印度文明(远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4讲古代印度文明(远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古代印度文明(远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讲古代印度文明(远程).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古代印度文明,一、地理和气候,就地理范围而言,古代印度大体上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国的领土。我国自西汉起就有了关于印度的记载,当时将印度称为。“身毒”,东汉时改称“天竺”。“印度”这一译名起始于唐代的佛僧玄奘。 印度在地理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南部的三角地带或半岛部分,被称为德干,完全属热带范围。印度北部被称为印度斯坦,北部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界,南部文迪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气温包括热带的酷热和北部高山的严寒。印度斯坦大部分地区是平原,面积约为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面积的总和,有印度河和恒河这些大水系流经。恒河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人的圣河。,印度的气候受季风影响很大。在通常情况下

2、,每年的六月,包含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水汽的季风向东北方向横扫大陆,带来大量,但不规则的降雨。洪水常常泛滥成灾。印度也还常常遭遇干旱,特别是南印度。由天灾引起的反复发生的饥荒给印度历史打上了烙印。 此外,印度雅利安人在他们的次大陆上与外界隔绝的程度也远不及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人。印度西北部的山脉不是不可逾越的 ,实际上,在大部分时间里,印度北部与中东和中亚之间的相互影响超过印度北部与半岛南部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这里成了种族和文化的大熔炉。,二、印度河谷文明,1、印度河谷文明的分布 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在印度河谷,分布着许多城市遗址,最主要的有哈拉巴(Harappa) ,摩亨佐达罗(Mohenzo

3、 Daro) 。这些遗址和文物被冠名为“哈拉巴文化”,也被称为印度河谷文明。这一文明的大致年代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公元前1500年。文明的分布范围:印度河口以北、以南海岸为底边,朝东北延伸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山麓丘陵地带。创造这一文明的民族较普遍的看法是达罗毗荼人。,2、城市文明 沿着印度河,分布着几十个城市。在已发掘的约70个中心城市中,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是两个主要遗址。二城虽相距644公里,但相似之处颇多。城市明显看出是统一规划的产物(规模、布局、用砖)。摩亨佐达罗遗址保存最好。上城的中央建筑物是一个大浴池,以烧砖砌成,沥青抹缝,以防渗漏。浴池的东北部也有一个建筑群,其中有一座大厅(可能是

4、会议厅)。浴池的西部有十余间大粮仓,通风良好,可保持仓内干燥。下城是居民区和商业区。,3、社会状态 考古发掘表明当时有富人和穷人的阶级分化,。当时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有祭司、商人、战士、农民、渔夫、工匠、雇工和奴隶。 鉴于没有发现宫殿和王陵之类的建筑,却有会议厅,有人认为当时的政体不是君主制或看主专制,而是共和制,或由祭司掌权的神权政体。看来,当时存在不少城邦(城市国家)。也有人认为,当时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统一的国家。实情到底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4、宗教和文化 在宗教信仰上,人们崇拜各种神祗和偶像,特别是崇拜母神。人们还普遍崇拜男性生殖器、石头、树木和各种野兽,特别是公牛。此外,各地还有不同的

5、宗教信仰,如有的地方崇拜火。 印度河文明已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出土的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字。文字符号有400500个,其中基本符号有62个,后来又简化为22个。 当时还有精湛的造型艺术。陶器上有优美的动植物图案。出土的一尊青铜舞女的塑像,是雕塑艺术的精品。 有文字记载的文学作品尚未发现,但口头文学、民间故事和寓言可能已经成就斐然。,5、印度河谷文明衰落的原因 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地区哈拉帕城与摩亨佐达罗城在公元前2000年达到了顶峰时期,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骤然衰落。关于这一文明衰落的原因,迄今为止,争论不断,大致有“雅利安人入侵说”(时代不符)、“河流改道说”、“洪水说”、“环境恶化说”、“水

6、源交叉污染说”等等。此外,英国学者捷文鲍尔特和意大利学者钦吉曾提出了另一个标新立异的看法:公元前1750年,一艘外星人乘坐的核动力飞船在印度上空游弋时因故爆炸,殃及地上居民,毁灭了印度河文明。但多数学者对此说尚不敢苟同。,三、雅利安印度政治和社会的演进,1、早期印度雅利安人的社会 约公元前1500年,就在印度河谷文明消失的过程中,古代印度遭到了一些军事上占有优势的部落的入侵。这些人侵者自称为雅利安人,称他们安家定居的地方为雅利瓦尔塔,即雅利安人之国。他们属于印欧语系的民族。与古代文明并存的有三支大的游牧民族:闪米特人,蒙古突厥民族,印欧人。雅利安人是印欧人的一支,其中位于西方的一些部落入侵了美

7、索不达米亚和希腊,而位于东方的一些部落则入侵了伊朗。进入伊朗后,有些部落在那里安居下来,其余的则继续向东进至印度河流域。,通常将古代印度早期的历史称为吠陀时代(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600年)。吠陀一词意为知识。古文献吠陀是印度教的“圣经”。根据吠陀的记载,雅利安人身材较高、蓝眼睛、肤色白皙 。雅利安人刚到印度时,还是游牧民,主要依畜牛为生,他们逐渐转向农业。若干有亲属关系的家庭聚居一处,形成村庄;若干村庄组成氏族,若干氏族结成部落。部落的首领是国王。同希腊情况相仿,国王的权威取决于他个人的才能和开创精神,不过,也受到贵族会议的限制,在某些部落,还受到自由民的限制。总之,雅利安人社会与当时其

8、他印欧语系的社会极为相似,而与较后数世纪中发展起来的古典印度教则有很大的差别。,2、雅利安人社会的变化 雅利安人开始从印度河流域扩散到森林茂密的恒河流域。因而,人口密度的中心从西北部转向东部,东部成为最初的强大王国的所在地。 从畜牧业转向农业,促进了建立新村庄所必需的各种行业,如木工业、冶金业、纺织业和制革业等。与这些经济发展相平行的是社会结构方面的重大变革。种姓等级制度连同它的所有基本特点开始起作用。 吠陀时代,印度产生了婆罗门教(祭祀为核心的原始宗教,经加入生命轮回思想,逐渐形成)。 经济发展转过来又促进政治上的合并。传说这一时期印度有十六大国(其实是大约数),在印度历史上也被称为“列国时

9、代”(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列国时代,雅利安人在宗教上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耆那教和佛教。,3、孔雀帝国 公元前4世纪,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帝国建立,它就是孔雀帝国。在印度列国之中,恒河下游区的摩揭陀王国成为孔雀帝国形成时的基地。 在列国时代,印度北部地区曾遭到波斯帝国和亚力山大帝国的入侵。约公元前518年时,大流士皇帝已越过兴都库什山脉,使旁遮普西部成为其帝国的第二十块辖地。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入侵印度。 亚历山大撤离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 321年,旃陀罗笈多孔雀夺取了摩揭陀国难陀王朝的王位,建立了他自己的王朝,历史上称为“孔雀帝国”(公元前321年至公元前187年)。在以后几年里,他

10、稳步地朝西北方向扩大自己的统治,直到他的帝国从恒河流域扩展到印度河流域,并包括这两条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旃陀罗笈多的儿子频头沙罗(约公元前 298 273年)似乎征服了德干,而他的孙子,著名的阿育王(公元前273232年)则征服了羯陵伽王国,即印度东部。因而,在后者的统治下,孔雀帝国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包括了除南端以外的整个印度半岛。 到了阿育王时期,传统型的帝国统治发生了根本而独特的变化。阿育王致力于促进和实现佛陀的教义。他兴办了许多并不给国家带来直接利益的公共事业医院和国家公费治疗,大路两旁的果园和休息场所,分配施舍物给各个教派,派佛教传教团去外国。他最强调的是宽容和非暴力主义。,4、新的

11、分裂时期 印度与中国不同,在中国,是长期的帝国统一间隔以短暂的分裂;而在印度,则恰恰相反是短暂的统一和长期的分裂。公元前2世纪初,随孔雀帝国崩溃而起的是长达500年的混乱和黑暗。希腊人、帕提亚人 、西徐亚人 、贵霜人(贵霜帝国)等民族的入侵。不过,在这一时期中,可以看到一个经常起作用的因素,那就是印度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影响日趋增长,并对政治、经济和文化诸领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和影响。这一局面促进了印度北部向西到中东、向北到中亚和中国的贸易。罗马商人来到印度南部和西部,印度商人去往东南亚。在文化领域,印度佛教传教士也在这些世纪里将他们的教义传播到周围所有的国家。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教传播到周围所有的

12、国家。文化的交流决不只是单向的。来自北方的一批批入侵者随身带来了希腊、波斯和中亚的种种影响。公元1世纪时,基督教由海路传入印度。,5、笈多帝国 笈多帝国同孔雀帝国一样,以恒河流域的摩揭陀国为根据地。这一国家在孔雀帝国崩溃后设法维持了自己的独立,然后乘贵霜帝国溃灭,开始再一次将势力扩张到由贵霜帝国溃灭所造成的权力真空地区。 笈多时代开始于约320年旃陀罗笈多一世登基之时,笈多帝国在他孙子旃陀罗笈多二世(375至415年在位)的统治下,臻于极盛。旃陀罗笈多二世极力扩张,直到将他的帝国从印度河扩展到孟加拉湾、从北部山区扩展到纳巴达河为止。这些疆界构成印度斯坦传统的边界线。在政治上,笈多帝国是一个北印

13、度帝国,并未包括整个半岛。,笈多帝国似乎享有过引人注目的繁荣,而这一繁荣由于旃陀罗笈多二世实行货币改革、采用标准的金币和银币而又得到进一步的促进。当时,无论半岛内的贸易还是对外贸易,其贸易量均达到新的高度。当时,最重要的一个工业是纺织业。其他重要的行业有冶金业、制陶业、雕刻业和宝石切割磨光业。笈多帝国的统治比孔雀帝国温和。法显曾在 401至 410年间在印度逗留,印度礼仪周到的服务和普遍的繁荣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笈多王朝公元5世纪末在匈奴人的冲击下,日趋衰落,最后让位于许多小王国了。,四、古代印度的文化,1、印度的种姓制度。定型后的种姓制度将社会成员被划分为四等: (1)、婆罗门。婆罗门是教士

14、,即僧侣阶层。他们掌握教权,主持祭祀。婆罗门原先分散居住在农村居民中,负责主持宗教仪式。后来逐渐形成一个专门的阶层,;对印度居民的思想和生活影响很大。 (2)、刹帝利。刹帝利是王公贵族和武士阶层。婆罗门和刹帝利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统治阶级。 (3)、吠舍。这一阶层由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组成。 (4)、首陀罗。,首陀罗由黑肤色的土著为主构成,其社会地位低下,绝大多数是奴隶;杂工和仆役。 在这一种姓等级制度之外的是践民,即不可接触的人 。,种姓制度的起源和演变。关于种姓等级制度的起源,虽然现已提出许多种理论,但普遍同意,肤色是一个基本因素。其实,梵文中的种姓瓦尔纳(Varna)一词,意即肤色。

15、 雅利安移民非常清楚自己和当地黑土著在肤色上的差别,称土著为达塞人,即奴隶。再加上雅利安人自己的三个等级,构成了四个等级。梨俱吠陀:众神分割原人后,“其嘴乃成婆罗门,二臂成剎帝利,两股衍生是吠舍,双足产出首陀罗”。最初刹帝利种姓为最高贵,后来随着婆罗门教在印度社会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婆罗门种姓才成为印度的第一种姓。 种姓决定社会地位,同时与职业相联系,种姓是世袭的,经过历史演变,在这四大种姓内,还有亚种姓和亚亚种姓,现已成长起令人迷惑的各式各样的种姓二三千种。,影响: 在印度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改朝换代和外族入侵的事件,但都未能触动种姓制度。种姓对印度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影响超过王朝政治。 种姓

16、流行使印度民族概念淡化了。在印度的历史上,为什么国家难于统一、外族十分易于入侵?可能种姓制度是重要原因之一。 种姓制度使印度社会具有超稳定性,因为职业是固定的,等级是固定的,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是固定的,经济关系也是固定的。印度有阶级压迫,但少有阶级的暴力反抗。,2、宗教的演变 (1)原始宗教。最初,雅利安人信奉的典型的部落神都是自然力的化身,如因陀罗为雷和战争之神,阿耆尼为火神,酒神为苏摩,太阳神米特罗瓦卢那(一对神)、朝霞神乌莎斯,等等。这些自然之神对畜牧者是很适合的,但是,当雅利安人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就不得不转向新的神。,(2)婆罗门教。大约在公元前10世纪中叶产生了婆罗门教。以梨俱吠

17、陀为中心内容的吠陀宗教为了适应上述变化,开始进行重大的革新,出现了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为三大纲领的婆罗门教。 婆罗门的经典:A.吠陀经本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B.吠陀的诠释:梵书(婆罗门书)、森林书、奥义书(尤婆尼沙);C.法典:摩奴法典。,婆罗门教在笈多帝国时期最后发展为印度教,其教义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1)、崇拜三大主神:造物主梵天(Brahma) 、仁慈的保护神毗湿奴(Visnu) 、强大的毁灭之神湿婆(Siva) 。 (2)“业力轮回”的理论。 (3)“梵我一致”。他们把这个梵和作为人的主体的阿特曼(灵魂,我)结合并相等同,建立了“梵我一如”的

18、原理,其意为:作为外在的、宇宙的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或灵魂的阿特曼在本性上是同一的。如果人能摈弃社会生活,抑制五情六欲,实行达磨(法)的规定,那么,他就可以直观阿特曼的睿智本质,亲证梵和我同一,从而获得解脱。,(3)耆那教。在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也就是在列国时代,印度宗教界出现了改革运动。原因:首先是由于婆罗门们的专横和横征暴敛。其次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造成一个富裕的商人等级即吠舍种姓,吠舍种姓对在它之上的两个种性享有种种特权极为怨恨。第三是民族矛盾。婆罗门与非雅利安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 。改革运动的后果产生了两大新的宗教:即耆那教和佛教。 耆那数的思想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已传播,但

19、使耆那教正式形成,并成为一个有制度的组织的,是教主摩诃毗罗,即大雄(约公元前540467年)。他建立的教派的成员称为耆那教教徒,即耆那(胜利者)的信徒,耆那是他的称号。耆那教义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仅动物和昆虫,而且还有“木石和树”,都各有一个独立的灵魂。因此,他强调尊重任何形式的生命的重要性。耆那教的另一戒律“不妄言”。,(4)佛教。佛教创始于佛陀,佛陀的本名是乔达摩悉达多(Gutama Siddhartha)。他原是喜马拉雅山麓今尼泊尔南方释迦族的王子(生卒年代大致在公元前623一543年之间,亦有说在前563480年、前463383年)。“佛陀”的意思是“觉悟者”,中国曾译为“浮图”。在

20、各种文献中,对他的称呼颇多,如“释迦牟尼”等,而最为中国人所熟悉和爱用的名称则是“如来佛”。佛陀及其教团,专心致志于探讨的是人类内心世界的问题。人类如何摆脱人生苦恼的问题。“精进”于探索这一传统在印度几乎延续至今。,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基本内容是:1、“苦谛”,说明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2、“集谛”,说明一切苦的原因在于欲望,有欲望就有行动,有行动就会造业,造业就不免受轮回之苦;3、“灭谛”,说明必须克制一切欲望,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从而消灭苦因,断绝苦果;4、“道谛”,说明要达到涅槃必须修道。同时,佛教还提出了具体实践四谛的“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

21、精进、正念、正定。,佛教的发展和传播。早期的佛教不承认什么神的存在,不承认有永恒的物质存在,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变化着的,最初佛教不设庙宇。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皈依佛教并给佛教盖了很多寺庙,佛教也因阿育王(?一前232)的保护而盛行一时,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佛祖创立佛教一百年后,佛教发生分裂,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称为“部派佛教“。以后又分裂出“大乘“佛教,以前的佛教被统称为“小乘“佛教。,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自佛教兴

22、起以后,婆罗门教趋于衰落。约四、五世纪以后(笈多帝国),婆罗门教进行了重建,吸取了耆那教和佛教教义中的精华,并改称印度教,重新在印度取得了主导地位,而佛教在印度的影响和地位则日渐衰落。,3、文学和艺术 (1)文学。印度教的经典吠陀据有重要的地位。“吠陀”的原意是知识和学问。吠陀不仅是婆罗门教的圣书,同样也是历史学家了解次大陆历史的“圣典”。其共有四部“本集”,即梨俱吠陀(诗集)、娑摩吠陀(歌集)、耶柔吠陀(祭祀经文)和阿闼婆吠陀(祝福语和咒语)。梨俱吠陀是成书最早(公元前1500年到前900年间),也是最重要的典籍,以诗歌构成,全集1028首诗。,摩诃婆罗多(又名大战诗)。 印度人以“他处有的

23、此处也有,此处没有的,其他地方绝对找不到”来赞誉摩诃婆罗多。这部史诗的规模确实举世无双,全诗约近二十万行之多,相当于荷马两史诗之和的七八倍,是印度古典文化的一大遗产。在篇幅不一的十八章故事中,史诗叙述了属堂兄弟关系的般度族五个王子与俱卢族一百个王子之间,因王位继承问题所引起的十八日大战 。这部史诗在叙述伟大战役间隙,插入了一部分哲理性的对话,这就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哲学诗篇薄伽梵圣经,意译即“神之歌”,它受崇敬的程度仅次于“吠陀圣典”,被比喻为印度的“新约”,在法庭里被用以监誓,是以后印度教的重要圣典。,罗摩衍那。罗摩衍那的修辞优美,是辞藻华丽的古典梵语文学先驱。这部史诗比较短,约五万行。根据

24、印度的民间传说和本诗首尾部分的介绍,它是受神的启示,由诗圣蚁垤仙人(音译为伐尔弥吉)编写整理的。但实际上它可能和摩诃婆罗多样,也是流传而成。这部史诗的结构比较严谨,主要描写神化了的英雄罗摩及其远征锡兰的故事,反映了雅利安人国家如何向南扩张的情景,故事是围绕罗摩王子和他美丽妻子悉达的历险展开的 。,五卷书。印度文学在贵霜帝国时代,还出现了一部重要的寓言故事集五卷书。它成书于23世纪或26世纪。该书共分五卷,共78个故事。其中大部分是动物的故事,少数是人的故事,其中的故事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有个故事讲乌鸦、狼和豹子如何用阴谋诡计吃掉了体大身重的骆驼,反映了上层阶级的阴险和鱼肉人民的本性。,(2)艺

25、术。印度的造型艺术可分为佛教艺术和印度教艺术两大类。 就宗教而言,印度教婆罗门思想的发迹早于佛教,但在美术上则恰好相反,艺术的花朵是在佛教世界首先绽开的。 无论是佛教还是印度教美术品,都以精致的雕像居多,而且这两个宗教的雕像,在艺术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不分仲伯。但在建筑方面,则以印度教数量居多,而且比较出色。 佛教以佛陀像居绝大多数,印度教则有各种各样的神像,神像表现出种种活泼的姿态。,佛教美术。佛教最初不时兴塑佛像,如要表示佛陀都采用象征手法。阿育王时,主要的佛教艺术有纪念性石柱、佛塔和岩窟寺等。石柱代表当时的艺术水平与建筑技术,现保留的石狮柱头,是印度最为重要的艺术精品之一。和石柱美术具有同

26、等重要性的,有男女“夜叉像”,又叫“药叉”。佛塔是佛教特有的建筑形式,它的代表性建筑,是中印度西部山间桑奇地方称为“窣(su)堵波一号”的大塔(也称为桑奇大塔)。装饰全在塔门石面的浮雕上 ,著名的浮雕“攀芒果枝的药叉”,为“三曲法”的典型。佛像的塑造起源于犍陀罗 (贵霜帝国时期),后出现马土腊(秣菟罗)艺术和萨拉那特艺术。石窟壁画也是佛教美术的一大特色,著名的有阿旃陀石窟壁画(持莲花的菩萨,因陀罗与天女等)。,印度教美术。取代佛教美术而成为印度中世纪代表性艺术的是印度教美术。印度教的美术作品以雕像为主(见毗湿奴像),大多数附属于石窟与寺院建筑。不仅神像如此,人物、动物和其他形象,也被用来填补建

27、筑物的内外壁,使整个寺院看起来就像是一件雕刻品,宏伟丽壮观。古代佛教寺院留有很多石窟,而印度教则除了石窟以外;还有许多独立的石砌寺院。,舞蹈。印度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古印度的舞蹈也可谓多姿多彩。舞蹈在印度被认为是神的创造物,湿婆也被称为“舞神”和舞王,他创造了刚、柔两种舞蹈,酒醉后就与妻子雪山女神狂欢起舞。印度人每当演出舞蹈时,台前都要放一尊舞王湿婆的神像。印度舞蹈的特点之一是以手表意传情。印度舞蹈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究韵味,要求演员跳出味来(“手之所至,目光随之;目光所至,心灵随之;心灵所在,表情伴之;表情所在,拉斯伴之。” )。,4、古代印度的科学 (1)古代印度的天文学:以太阳和月亮的观察为

28、主。准确记录下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位置,能够预言日食、月食等。 (2)印度数学 。印度人在数学领域中所作出的一个极大贡献,就是“零”的发现。印度计数采用十进位制。印度人很早就有了极大数、极小数的概念。如当希腊和罗马人仅有十的三乘方和四乘方概念时,印度人已经想到了十的十八乘方的数字。擅长于算术 。 (3)印度的医学 。最早的医学书籍阿瑜吠陀(生命之学)健康:身体、精神、情绪 。药物医疗精、气、神。自然药物为主。两部杰出的医学典籍:揭罗迦本集和苏修鲁多本集。,参考书目: 崔连仲:从佛陀到阿育王,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年。 (印)塔帕尔著、林太译:印度古代文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印)高善必: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商务印书馆1998年。 杨学祥:印度文化神秘之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4年。 (英)巴沙姆主编: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 思考题: 1、 印度宗教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2、 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印度历史有什么影响? 3、古代印度文明对世界文明有哪些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