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地球水环境2.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2921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9.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地球水环境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5章地球水环境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5章地球水环境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5章地球水环境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5章地球水环境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地球水环境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地球水环境2.ppt(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或能量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分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前者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后者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对水的污染,这些废物中包括废水、废气和废渣,俗称“三废”。,一、水污染,水污染照片,一、废水中污染物浓度大,二、废水成分复杂且不易净化,三、带有颜色或异味,四、废水水量和水质变化大,1、点污染源,工业废水,二、水污染的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家庭、商业、学校、旅游服务业及其他城市公用设施,包括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

2、机排水、沐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生活污水中 99.9%是水, 固体物不到0.1%,大量合成洗涤剂,2、面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城市径流污染,三、主要的水污染物质,1、悬浮物 使水体变浑,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吸附有机毒物、重金属等,形成危害更大的复合污染物沉入水底,日久形成淤积,妨碍水上交通或减少水库容量,增加挖泥负担。,2、耗氧有机物,排入水体后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氧气,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 。影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造成水体变黑发臭 。,3、植物性营养物 主要指含有氮、磷的无机、有机化合物,易引起水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使自来水处

3、理厂运行困难,造成饮用水的异味,严重时会使水中溶解氧下降,鱼类大量死亡,甚至会导致湖泊的干涸灭亡。,4、重金属,重金属是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质,从50年代前后日本出现的水俣病和骨痛病,均已查明是由于汞、镉污染引起的公害病。重金属的环境污染已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5、难降解有机物,指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能在水中长期稳定地存留,并通过食物链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它们中的一部分化合物即使在十分低的含量下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 。,6、石油类 主要来源于船舶废水、工业废水、 海上石油开采及大气石油烃沉 降 。它会阻止氧进入水中,妨碍 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同时,石 油还会粘附在鱼鳃上,使

4、之呼吸困 难直至死亡,还会抑制水鸟产卵和 孵化。食用在含有石油的水中生长 的鱼类等水产品,会危及人体健康。,油类污染物质包括“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两项。,7、酸碱,主要来自矿山排水及许多工业废水 。它会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渔业生产,腐蚀船只、桥梁及其他水上建筑。用酸化或碱化的水浇灌农田,会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工业、农业、渔业和生活用水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8、病原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和屠宰、制革、洗毛、生物制品等工业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会传播霍乱、伤寒、胃炎、肠炎、痢疾以及其他病毒传染的疾病和寄生虫病。,四、水污染特征,河流污染,湖泊(水库)污染,海洋

5、污染,地下水污染,特点: 污染程度随径流量变化 染物扩散快 污染影响大,我国的河流污染状况: 中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松花江水质尚可,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各大流域的主要污染河段均集中在城市河段,63.8%的城市河段为IV至劣V类水质。,河流污染,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

6、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污染典型案例松花江水污染,起因: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约有100吨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 ,苯类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 影响:哈尔滨停水四天 ,引起市民恐慌,400万市民抢购饮用水和食品,更有人决定离市避难。,淮河污染状况 水质角度,专栏-淮河治污讨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时有污染事故发生,其中1994年7月和2004年7月发生了两次大的污染事故。2004年污染事故发生后,淮河水质基本上回到了治理前的状态,十年的成果付

7、诸东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质急剧恶化,在1995年实施治理之后曾一度有所好转,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又有很大反弹。,多头管理体制,特点: 污染来源广、途径多、种类复杂 污染稀释和搬运能力弱 生物降解和累积能力强,我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状况: 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滇池、太湖,湖泊(水库)污染,特点: 污染来源广泛 污染难于治理 污染危害严重,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 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地下水污染,水质指标,pH:6.58.5较好,高了不好 SO4,小于等250(g/ml) Cl,小于等250(g/ml) 总Mn,小于或等于0.1 总Cu,小于或等于0.010.1 硝酸盐(以N计算):小于或

8、等于1020. 亚硝酸盐, (以N计算)小于或等于0.060.15 化学需氧量,小于或等于1515. 总砷,小于或等于0.050.1. 总汞:小于或等于0.0005,水质指标,11. 六价铬:小于或等于0.010.05 12.总镉:小于或等于0.0010.005. 13.总铅:小于或等于0.010.05. 14.总氰化物:小于或等于0.0050.2. 15.挥发酚:小于或等于0.0020.005 16. 石油类:小于或等于0.05,我国近海污染状况: 渤海、东海、南海 以渤海为例: 60年代以前:3次;70年代:9次;80年代:74次 90年代:1990年34次,1998年22次,1999年7

9、月3日,出现了1500 km2面积的严重赤潮,7月15日更扩大到了6500 km2。 2000年仅辽宁、浙江两次较大赤潮造成的渔业损失就近3亿元。,特点: 污染源多而复杂;污染的持续性强 污染扩散范围大,海洋污染,五、水污染控制,基本控制模式三级控制,源头控制,污水集中处理,尾水最终处置,再利用/环境水体,接管标准,出水标准,环境标准,一级控制,二级控制,三级控制,源头控制,1工业废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布局,清洁生产,单位产品耗水量 (国外先进水平国内平均水平),钢铁行业:35m3/t70100m3 /t,油炼制行业:0.2m3/t56m3/t,就地处理:达到污水排放标准,2生活污水 合

10、理进行人口密度及分布规划 公众教育 现代水输送的不利影响 “绿色消费”、“绿色生活”:无磷洗衣粉,3面源水污染 城市径流 收集雨水利用 减少硬质地面 增加绿化用地 农村面源 发展节水农业 减少土壤侵蚀 合理利用农药 截流农业污水 畜禽粪便处理 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主导: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方法分类,污水集中处理,去除物质不溶性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 主要工艺筛滤截留、重力分离、离心分离等。 处理设备格栅和筛网、沉砂池和沉淀池、气浮装置、离心机、旋流分离器等。,物理处理法,污水集中处理,去除物质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 主要工艺中

11、和、混凝、化学沉淀、氧化还原、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化学处理法,污水集中处理,微生物作用 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多种处理方法、多个处理单元有机组合,生物处理法,常规工艺流程,污水集中处理,一级处理 处理方法:物理法 净化效率:悬浮物 6070% 有机物 2040%,二级处理 处理方法:生物法 净化效率:有机物 7090%,三级处理 处理方法:化学法、物化法 净化效率:满足排放及回用需要,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集中处理,成分复杂多变,没有通用的集中处理工艺流程。,尾水最终处置,效果好达到或超过常规系统的处理程度,污水生态工程的特点:,尾水最终处置,费用低水、土壤、细菌、高等植物

12、和阳光,空间大、时间长,关键控制水质标准,自然角度:长期缺水 社会角度:确实需要 经济角度:经济可行 技术角度:有效去除(潜在微量有毒有害物质),废水再利用应考虑到诸多因素,关键控制水质标准,第四节 水灾害,水灾害,水过多:洪灾、涝灾、潮灾,水过少:旱灾,水过多、过少所形成的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利影响。,一、洪水灾害,由于水体(江、河、湖等)中的水量超过其最大容纳限量而溢出的现象。,1、洪水危害,范围广:陆地2/3,江河中下游,损失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2、形成原因,(1)自然因素,暴雨、融冰、融雪等,(2)人为因素,(3)地质因素,滑坡,断裂,海啸,冰凌洪水,3、防洪减灾,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13、:适应生存,封建社会:土堤技术,堤防工程,近现代:坝工技术,水库建设,由于堤防不断加高,洪水蓄泄的空间越来越小,防汛负担和防汛风险也不断加重,加高加修堤防与抬高洪水位的恶性循环,如万一溃堤决口,将造成更大的毁灭性灾害。,江河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要完全消除洪灾是不可能的。人类既要适当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须主动适应洪水的客观规律,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要约束人类自身的各种破坏生态环境和过度开发利用土地的行为,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成为防洪减灾发展的方向。,人与洪水的协调共处,(1)工程措施,指通过兴建水库、修筑堤防、整治河道、

14、开辟分洪区等工程,改变洪水的自然状况,包括调蓄洪量、削减洪峰、加大泄量,分洪、滞洪等,以防止或减轻发生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水库工程,水库的主要作用是拦蓄(滞)调节洪水,削减洪峰,减轻下游防洪负担。,长江三斗坪 三峡水利枢纽坝址,*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l00万km2,设计正常蓄水位l75m,防洪库容221.5亿m3。 荆江河段两岸地区的防洪标准将由目前的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电站装机总容量l820万kW,每年约替代原煤4000 5000万t 。,堤防工程,运用工程措施“挡”住洪水对保护对象的侵袭。,湖北荆江大堤,海河干流防护堤,用河堤防御江河、湖的洪水泛滥,江苏洪泽湖

15、大堤,洞庭湖防洪蓄洪工程,用湖堤防御湖泊的洪水泛滥,汉口长江防水墙,上海黄浦江防汛墙,用围堤保护城市地区不受洪水侵袭,钱塘江口造滩防浪工程,秦山核电站防浪工程,用海堤或挡潮闸防御海潮,分蓄行洪工程,开辟分洪区,分蓄(滞)河道超额洪水。,黄河的东平湖分洪区,河道整治,人工扩大河槽、裁弯取直、清除阻水建筑物,以加大江河的泄洪量。,下荆江裁弯工程,绿化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涵水固沙,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工程,黄河护岸丁坝绿化,多种工程措施协同,上中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 中下游:修筑堤防,整治河道,分洪区,(2)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不是控制洪水,而是通过工程以外的法规/政策、经济、

16、技术等多种控制手段,以减轻洪灾损失的各种措施。,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黄河护滩抢险现场,洪泛区(分蓄洪区) 的运用和管理,救灾,二、干旱灾害,特定地域长期无雨或严重少雨,以致水资源供给不足,而对人类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所发生的严重不利影响。,1、旱灾的危害,渐进性:洪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时间长:数月数年,农业减产:植物生长不良,生物量减少,饥荒。 供水不足:工业和城市用水短缺,人畜饮水困难。 生态破坏:土地退化,植被死亡,物种灭绝。,旱灾危害的主要表现:,全球陆地面积的25%年平均降雨量小于250mm,属于干旱地区。,2、干旱的分布,我国是世界上干旱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近代各次自然灾

17、害中最严重的一次灾难: 18761878年连续三年干旱,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安徽等18个省,在旱灾中心地区80的人被饿死,死亡人数达1300万人。,(1)加强长期预报,3、旱灾的减灾措施,(2)推广人工降水,主要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向云中播撒水滴、盐粉或溶液滴、碘化银或固体二氧化碳(即干冰)等催化剂,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这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及应用。,浙江防渗渠,河南人民胜利渠,(3)发展节水灌溉,改进地面灌溉方式,浙江余姚茶园喷灌,电动时针式喷灌机,滴 灌,发展喷灌、滴灌,研究性学习专题内容,课题一、大气污染与健康 (一)研究目的 利用所学知识,根据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调查发生在你身边的污染源有哪些?产生的危害?分析研究如何减轻其危害。 (二)参考选题 1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环境; 2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3汽车尾气与大气污染;,研究性学习专题内容,4酸雨的危害; 5绿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6城市大气与绿化; 7太阳能的利用。 (三)研究要求和方法 学生也可以选择其他研究课题,针对大气质量与健康进行分析与研究。可采取调查、参观、上网、问卷等手段。成果可以调查报告、论文、建议等多种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