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专题十四第三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05333 上传时间:2019-09-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编专题十四第三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二编专题十四第三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二编专题十四第三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二编专题十四第三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二编专题十四第三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编专题十四第三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编专题十四第三节.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_,【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意思是从对方角度思考,感情更为深远。理解了这句评语之意,可想到杜甫的月夜,同为从对方角度想象对方的举止心境;本题的关键是答出想象或设想,也可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然后结合题目指向联系诗句便可。 【答案】 诗前半写实景,后半写虚拟想象之情景,用“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

2、寂的境界,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蕴更含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手法;四是艺术构思。,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

3、重点。,(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 陈与义 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_,【解析】 本题是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方式。所谓“若即若离”,就是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本诗写“雨”时,

4、很少正面写雨,而是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燕子”、“梧桐”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来写雨的。 诗歌开头两句点出雨,说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三、四句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情绪,离开雨,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决非常人意中所有。五、六句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受。最后两句宕开一笔,写在繁华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感。分析第二联诗时,要抓住“燕子”、“梧桐”的意象内涵,以及“梦”、“非”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 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

5、若离的感觉。,一、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三要点 1辨析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很多,我们要通过平时的训练,使自己提高正确辨析各种方式的能力和技巧,以达到能够迅速选择正确答案的目的。 2洞悉表达效果 表达方式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达时,必须结合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3规范答题步骤 答题步骤:(1)指出诗歌表达方式的显著特点;(2)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如何运用;(3)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不同考查形式解题例析 1赏析描写手法:怎样描写(叙)描写(叙)什么抒什么情,【例析】 漫成一绝 杜 甫 江月去人只

6、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问: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_ _ 答案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怎样描写),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描写什么),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表情达意效果)。,2赏析抒情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析】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_ _ 答案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

7、,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手法)。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情感)。,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想象联想、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化用典故、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虚实相生、比兴寄托、衬托(动静相衬、以有声衬无声等)、对比、象征等。考查表现手法的使用及分析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2010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

8、,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 争:怎。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_ 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找到诗词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所在,二是要说出使用后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分析得当,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月、风衬托双星相逢,新欢与旧愁的比较。 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

9、挚和深沉。 (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赏析】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陶冶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宋词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是一首别具一格、意义特殊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之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加以渲染。佳期将至,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织,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为之激动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渲染,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接下来三句,紧承“群仙相妒”,笔墨从牛郎织女宕开,转向嫦娥、风姨,体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更是因相妒而兴风吹雨,这一喜剧式情节,反衬出了牛郎织女爱情的难能可贵,更为下片主写牛郎织女的悲剧

10、爱情打下铺垫。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这里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惜别场面,而是更进一层,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不见!见了,只是重新撩起万千离愁别绪罢了。,“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跟上句意脉,再进一层进行刻画衬托。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消,反载了难以担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实在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然而在作者看来,牛郎织女的悲愤

11、是与时俱增、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实际上是一出生生不息、亘古不变的悲剧。 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观,后有范成大,其中秦少游的鹊桥仙为人所熟知。秦观的鹊桥仙的中心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从钦羡的角度出发,赞颂了美好爱情的天长地久,歌颂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高尚情操。而范成大鹊桥仙的主旨句“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是从同情的角度着笔,揭示了七夕相会的悲剧性内涵。故范成大此词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是在思想意义上的又一提升。,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类题目的常见的答题步骤: 1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

12、种表现手法的; 3阐明此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请任选一联或一个角度,谈谈本诗在语言或表达技巧上的妙处。,解析 本题的题干设置了一个二选一的角度,其中对表达技巧的赏析成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尾联运用了典故,这一表达技巧的判定结合注释中的内容可以知道,“斩楼兰”意味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宏愿。

13、 答案 示例一:首联写仲夏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其余三季更不用说,没有花的盛开,极写边地苦寒。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是对戍边将士英勇精神的反衬。 示例二:尾联用典,借西汉霍光派人计杀楼兰王,为国立功的典故,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及杀敌报国的决心。“愿”字与“直为”,情感豪放,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是全诗点睛结穴之处。,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比拟、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作品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作品中字句更为精巧。考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近几年高考的次重点和次

14、热点。,(2011淄博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定 林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定林:寺庙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_ _ 【解析】 南京方山定林寺距今已有1 500多年历史,属于金陵名刹、“48景”之一。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归隐金陵。王安石深爱钟山景色优美,常骑驴游玩钟山,疲倦时便到定林庙休息。,王安石一生都摆脱不掉疾病的纠缠,却能成为伟大的政治诗人,实在令人钦佩。他的诗中提及患病的至少40余首。所患有眼疾、腰疾、昏

15、眩、齿病等。因此,定林开篇便言:“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襟,烦躁的心情。襟,指胸怀、心怀。诗人用山中甘冽的泉水漱口,口齿(病齿)生凉,坐在幽寂、空旷的地方,顿感烦躁的心情都宁静下来了。这两句,抒写感受。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脱掉鞋子(“因脱水边屦”),在岩石上铺上被褥(“就敷岩上衾”),躺在岩石之上。诗人闲适自得之状,呼之欲出。 颈联“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为人称道。诗人欲和白云对宿,恰好又逢明月相寻,两情相契,其乐融融!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因此,这里的自然之景,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是“人化的自然”。尾联“真

16、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突出“真乐”之意趣。这首诗即兴即事,信笔写来,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极富理趣。,【答案】 “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说到底就是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具体而言就是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1在复习时要积累古典诗词中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便于在具体语境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2要洞悉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解答题目时适当加入,增强语言

17、表述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如李煜在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诗句。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愁,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果在解答时将“具体可感”几个字用在答案中会使答案更严密。,3在解答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 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 泛菊:饮菊花酒。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解析 联系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赠别词,抒发了

18、词人与友人离别的伤感和别后的思念。但作者并不是直接地抒写内心的这种情感,而是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借“实”景以写“虚”情。词的上片写离别之苦。“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即景生情,融情入景,其中“孤雁”“浮萍”是他们离别后的写照。下片写别后之思。,“尘随”二句是虚笔,词意含蓄,“尘”“马”“月”“舟”四个意象进一步深化了相思之情。 答案 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古典诗歌的结构,是体现诗歌形式之美、反映社会内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结构特点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开门见山、

19、逐层拓展、卒章显志、起承转合等。,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_。,【解析】 本题从诗歌的结构特点入手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一般讲究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

20、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答案】 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忍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之特点。,一、熟练掌握古代诗歌常见结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1铺垫就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

21、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伏笔是在诗歌(或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 3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首诗歌一般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面得先有个交待。这样,诗歌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诗的脉络。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待的照应)。 4卒章显志是指在诗歌的结尾

22、处表达诗人的心志或情怀。,二、鉴赏诗歌结构特点类的解题方法例析: 1准确指出诗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结合相关诗句具体阐释。 3明确指出此种结构特点的作用或表达效果。 【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馆娃宫怀古(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这首诗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结构特点的能力。解答题目时,分三步,即特点分析表达效果,力求准确、全面。,答案 本诗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是转折关系。(步骤一)前两句揭露了吴王的荒淫误国,按通常写法以下应该继续批判吴王才是,但是,作者却

23、在三、四句把矛头指向了越王,认为越王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个吴国,“大有值得羞愧之处”。(步骤二)作者这样写,看似是嘲笑越王,其实是鞭挞夫差,这样使主题表达得更加深刻,也更能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步骤三),一、表达方式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微 雨 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细 雨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注】 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诗中曾写到她在天池沐浴后曝晒、梳理自己头发的神情。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24、分析这两首诗是分别如何写雨的。 _,【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古诗词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的题。做这种题,首先要确定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关键的词语进行分析。如微雨一诗中,作者通过“林霭”“灯冷”和“水闻”等物象来描写雨,这样就可以判断出作者描写雨的方法和角度了。此外还可以联系以前学过或读过的李商隐的诗的艺术特色,从侧面描写、比喻和想象等角度入手,李商隐的诗一般采用这些表现手法。 【答案】 两首诗都写雨,但都没有直接写雨,微雨从侧面借助周围事物和人的主观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衬、渲染。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微雨由初起到久落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

25、腻而熨帖。全诗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受。侧重于写实。细雨则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细雨由天上洒落,像白玉堂前飘拂下垂的帷幕,又像从天空这张碧牙床上翻卷下来的簟席,还像楚女披拂在两肩的浓密的长发。整首诗想象丰富,意境优美,有“帷飘”“簟卷”的具体形象,有“白玉”“碧牙”“发彩”的设色烘托,有“萧萧”的清凉气氛,尤其是神女意态的虚拟摹想,合成了一幅神奇谲幻、瑰丽多彩的画面。,2(2011威海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

26、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 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_ _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抓住“情景关系”,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的“雨”“黄叶”“白头”等关键词语虽均不着“悲”字但都带有悲的情绪,据此可明确诗人写此景是为了抒哀情。,【答案】 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二、表现手法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贫交行 杜 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注】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 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

27、(sh)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请就本诗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_ _ 【解析】 这是一道结合人物情感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的题。做这道题,在确定了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后,要结合杜甫的身世和创作风格分析。杜甫晚年的作品很多是慨叹世态炎凉、个人孤苦的。从注释上可以知道,这首诗运用了管仲与鲍叔牙的典故。“今人弃如土”是夸张,古今人不同,则是对比。,【答案】 运用了用典、夸张、对比等表现手法。 本诗从现实入笔,转而思古。“今人”重势利之交,“轻薄”非常普遍。古人则以友情为重。“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块

28、一样抛弃了,通过正反对比和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把世上真交(贫贱之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十分充分。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或:抒发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愤懑之情)。,三、修辞手法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 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波”。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李白)遗风”,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_ _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对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把握能力的题,

29、难度较大。有“太白(李白)遗风”也就是在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上与李白诗风相似。李白的风格是豪迈,表现手法多是夸张和想象,这首诗中有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想象也极为丰富。,【答案】 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白了头发。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都积压在船上,积压在星河之上。所以有“太白遗风”。,四、艺术构思 5(2011济宁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江 上 董 颖【注】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 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诗歌的最后一句构思巧妙,前人称之为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_ 【答案】 诗人面对这空阔水天,触景生情,悲从中来,不由自主地把江边的无知细柳当成了倾诉对象,等你长大长高的时候,希望能够把小船系在你身上,悠闲自得地在你浓密的绿阴下垂钓,而现在却不得不离开这里,继续为生计奔波。借埋怨柳树太小、太细而无法系舟、垂钓,含蓄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