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意见.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51537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计划】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工作计划】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计划】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计划】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意见.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意见1 特征码 JyIywpOrsvuveWBGGHzd 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意见 20XX 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机 遇,抓转型、促发展、做示范,转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同 时,转型发展中还存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 业规模偏小、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 亟待加强等问题。当前,我市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攻坚 期、关键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原经 济区规划和*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 案 ,进一步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出如下意 见。 一、坚持经济转型

2、示范市建设总战略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 一流、绿色发展”总要求,坚持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 设总战略,突出抓开放、抓城镇化、抓改革创新、抓创造新优 势四个重点,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城市转型、服务业转型、农 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深化改革、保障改善民生 八项工作,加快推进“十大建设” ,在坚持推动“三化”协调的 第 2 页 同时促进“四化”同步,打造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经济转型示 范市。 二、明确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目标 自我加压、加快转型、当好示范,通过三年努力,经济发展方 式明显转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格局基本 形成,生态文明建设

3、实现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综合竞争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 20XX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分别达到 11%、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48400 元,粮食综合生产能 力达到 209 万吨以上,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5% 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5.6%以 上,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26%,高新技 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28%以上,两化融合评 测定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 30%,城镇化率达到 53%, 森林覆盖率达到 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2351 元

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1225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到 16%,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 5000 元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 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 计下降 16.1%。 到 20XX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 均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60000 元左右,粮食综合生产 能力达到 220 万吨,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28%以 第 3 页 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7%以上, 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30%,高新技术产 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35%以上,两化融合评测

5、定 级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达到 50%,城镇化率达到 60%,森林 覆盖率达到 3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5415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100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达到 16%以上,人均公共预算支出达到 5600 元以上,全社会研 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 能耗累计下降 17%,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落实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任务 (一)工业转型方面,突出六大产业集群培育,加快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以培育壮大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循环化工、铝深加 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创新驱动、

6、 “两化”融合,加快重点项目和产业聚集区建设,形成主导产 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骨干企业壮大、支撑体系健全的现代 产业集群,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循环化工、生物三个 国家级产业基地。到 20XX 年,六大产业集群销售收入突破 3000 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60%。 1、加快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壮大工业整体实力 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强化链式集群发展,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 集群。依托厦工机械、大江重工等企业,发展工程机械、矿用 第 4 页 设备、造纸装备等特色产业链,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 风神轮胎、瑞庆发动机、中原内配、中轴集团等企业,发展绿 色轮胎、发动机、专用车等特色产业链,

7、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 业集群;依托昊华宇航、焦煤集团、多氟多、佰利联等企业, 发展氯碱化工、氟化工、钛白粉及高档涂料等特色产业链,壮 大现代循环化工产业集群;依托中铝中州分公司、万方铝业、 广东兴发等企业,加快完善氧化铝电解铝高档铝型材及精 密铝铸件等特色产业链,壮大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广济药 业、辅仁药业、健康元等企业,发展核黄素、水针剂、头孢类 抗生素等特色产业链,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卓立烫印、 飞孟金刚石、华晶科技、光源晶电等企业,发展烫印材料、超 硬材料、光电材料等特色产业链,壮大新材料产业集群。 。到 20XX 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 1000 亿元,现 代循环化工产

8、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 700 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 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 500 亿元,铝深加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销售收入均超过 300 亿元,新材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超过 200 亿元。 2、加快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升级支撑能力 第 5 页 抓住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 策机遇,每年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带 动能力强的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以项目支撑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XX 年,重点实施 40 个重大转型升级项 目,产业升级方面,实施瑞庆公司年产 61 万台发动机(二期) 、 中国兵装*装备产业园等十大项目;科技创新方面,实施多 氟多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

9、卓立烫印热升华成像技术等十大项 目;高新技术方面,实施中轴集团数控电动螺旋压力机等十大 项目;老城区企业搬迁方面,实施昊华宇航老厂区搬迁改造等 十大项目。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能源建设,加快*电厂上大压小异地 扩建工程、龙源电厂、*东区热电机组和城区电网改造、农 村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20XX 年,*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 工程完成投资 15 亿元,主厂房全面开工建设;龙源电厂完成主 厂房建设,进行主设备安装;*东区热电机组实现正常投产 发电;城区电网改造全面启动。到 20XX 年,龙源电厂和*电 厂两台机组实现正常投产发电。 3、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提升产业承载力 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强力

10、推进“十大建设”新区和产业 集聚区 10 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增强产业集聚发展能力。20XX 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2200 亿元,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 800 亿元。到 20XX 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实现“三个 第 6 页 突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3500 亿元,固定资产 投资突破 1000 亿元,就业人员突破 20 万人。各产业集聚区创 建成省级专业示范产业集聚区,两个以上产业聚集区进入全省 “十强十快” ,*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新区创建 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各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 1-2 个特色主导产业。市工业产业集聚 区发展装备制造、现代化工产

11、业,*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发 展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沁阳产业集聚区发展现代化工、铝 精深加工产业,孟州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化工产业, 武陟产业集聚区、博爱产业集聚区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修武产 业集聚区、温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到 20XX 年,特色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比 重提高到 70%左右,沁阳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000 亿 元,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孟州产业集聚区、武陟产业集聚区主 营业务收入均超过 500 亿元,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博爱产 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 300 亿元,温县产业集聚区、修 武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 200

12、 亿元。 4、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目 标,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构建和完善创新主体、创新平台、科 技金融、创新人才、科技管理五大自主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创 新型企业群体。20XX 年,重点实施 20 项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重 第 7 页 点科技攻关专项,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 2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 企业 3 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 10 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 100 家。到 20XX 年,打造 160 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 研究中心,省院士工作站达到 15 家。 5、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提升信息化拉动力 加速推动信息技术

13、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 度融合,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20XX 年, 建成 23 家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到 20XX 年,重点行业企业实 施信息化管理达到 60%以上,建成 50 家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 (二)城市转型方面,突出多中心、组合式、紧凑型、复合型 理念,建设宜居宜业特大城市 以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组团壮大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以 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向宜居宜业特大城市转型。 20XX 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53%。到 20XX 年,全市城镇化率达 到 60%,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 6

14、、强力实施中心城市三年大提升行动,提升城市承载辐射能力 提升老城区。推进路、水、电、气、暖、污水处理、公共交通 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把北 部山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严格规划控制。完成棚户区改造和 背街小巷整治,推进四城区城乡一体化改造提升,完成城中村 改造,提高城市化水平。 第 8 页 发展新城区。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功能复 合”要求,着力提升*新区产业聚集能力、综合承载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 发展能力。到 20XX 年,*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 20% 以上,成为*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的新引擎。高标准建设新 河区域,打造融高端商务、生态旅游

15、、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 城市综合功能复合区。 建设高效快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强力推进“十大建设”铁 路和公路建设,抓好郑焦城际铁路、环城快速通道、迎宾路南 延和*黄河大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等项目, 规划建设南太行绕城高速公路,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20XX 年,开工建设迎宾路南延及*黄河大桥项目,完成月山 站更名*西站并启动升级改造。20XX 年,郑焦城际铁路运行。 20XX 年,武陟至云台山高速公路力争通车。 7、加快发展城市组团,积极推进中心镇建设 围绕中心城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和交通网络,加快各城市组团 与中心城区产业链接、交通一体、服务共享,优先实现焦修博 武一体化发

16、展,加快推进其他城市组团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 第 9 页 按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标准,推动县城老城区集中连片改造和 新城区建设,启动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行动计划,完善基础设 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 8、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打造新型城镇化新亮点 按照“四规合一”和“三个集中”原则,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 点规划和建设规划,优先推动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不适宜 居住的偏远山区村庄新型社区建设。20XX 年,加快推进 68 个 已开工社区建设进度,力争 20 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再开工建 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到 20XX 年,40 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 (三)服务业转型方面,突出

17、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 展提速、总量扩张和结构优化 把服务业提升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 商业区“两区”建设为载体,以加快文化旅游业融合和生产性 服务业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商贸服 务业,着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规模、优化服务业结 构。 9、加快“两区”建设,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 加快商务中心区和 10 个特色商业区建设,大力培育商务服务、 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业态。 高水平编制实施“两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积极吸纳国内 外资本和民营企业投资“两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高端服务业 入驻“两区”奠定良好基础;大力开展

18、“两区”专题招商,吸 第 10 页 引一批金融商务、信息服务的行业龙头和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 入驻,把“两区”建成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城区经济增长中心、 区域发展服务中心和城市形象新亮点。 10、实施文化旅游业转型提升工程,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深度挖掘功夫文化、怀药文化、名人文化、怀商文化、煤矿文 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确立一批优秀传统文化符号, 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景观,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 产业规模,提升文化产业档次,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性 产业。 发展旅游新业态。持续扩大“太极故里、山水*”两大品牌 影响力辐射力,积极开发都市休憩、农业体验、工业观光、太 极养生、怀药保健

19、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山水观光游向休闲度假 游、文化体验游、保健养生游转变,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和全国知名养生基地。 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和云台山旅游股 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开拓国内外 客源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 经济转变。 推进旅游标准化。加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旅游标准推广力度, 做好国家级旅游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创建全省旅游标准 化示范城市。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发展智慧旅游。 11、壮大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 第 11 页 展 加快焦西物流园区等现代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推进物流业与制 造业联动发

20、展,培育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到 20XX 年,培育 15 家以上 AAA 级物流企业,培育 2 家年营业收入超 5 亿元的大型物流企业,建设农产品保鲜中心,建成焦西物流园 区,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将新产品研发、工艺设计、财务管理、市场 营销、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剥离,成立独立核 算企业或委托专业机构经营。 (四)农业转型方面,突出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大力发展新型 现代农业 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为突破口,以八 个新型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为载体,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 现代化水平。 12、

21、加大投入和科技创新,保持粮食高产领先地位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步伐,20XX 年新增 40 万亩永久性标准粮田,20XX 年建成 100 万亩永久性标准粮田, 粮食单产达到 1150 公斤,继续走在中原经济区和全国前列。发 挥全国首家市级农 第 12 页 业机械化示范区优势,大力实施农机装备提升行动,20XX 年全 面实现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 以“温麦系列” 、 “平安系列”为重点,扩大小麦良种种植面积。 到 20XX 年,小麦良种总产量达到 5 亿公斤、外调率达到 96%, 建成辐射周边十余个省的全国重要小麦良种繁育集散基地。 13、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新型农业现代化

22、示范样 板 高标准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加快*台湾农民创 业园、市新型农业现代科技园区等八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突出抓好*台湾农民创业园,通过三年努力,将其建成大陆 与台湾合作交流基地、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基地、新型农村社区 示范基地、现代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4、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发展 壮大面品、怀药、乳品、肉品、玉米、果蔬、调味品、饮品、 林产品九大类 18 个农业产业化集群,打造中国中草药种植基地 和药材保健品基地。20XX 年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销售收入 500 亿元;20XX 年实现销售收入 650 亿元以上。 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

23、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20XX 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90 万 亩;20XX 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130 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 第 13 页 60%。 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20XX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3500 家以上、覆盖率达到 38%;20XX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4000 家 以上、覆盖率达到 50%以上。 15、加强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绿色安全 以蔬菜、水果、四大怀药、水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行农业标准 化生产。建立种养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打造全国优质安全畜产 品基地。强化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农产品认证制度,实 施土壤整治,保障食品绿

24、色安全。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突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转型发展全过程,以城市水系和生态网络 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大幅度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 20XX 年,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主要河流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达 标率超过省定目标,使*的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 谐。 16、建设城市水系,提升生态质量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城市水系建设,20XX 年全面完成引黄入 焦总干渠工程,加快推进新河区域综合治理,开工建设大沙河 带状湿地景观、影视湖水库,开工建设东湖水库、龙寺水库和 圆融水库,完成幸福河引水工程,灵泉湖形成

25、水面 1000 亩。到 20XX 年,初步建成城市水系,打造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 第 14 页 之城,碧波荡漾、河清水秀的中原明珠和水在城中、城在水中 的新*。 17、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全力实施林业生态网络建设,打造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南 水北调河道两岸景观绿化带、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及城区公园绿 地、各类带状湿地景观等,形成“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绿色生 态网络体系,打造国家森林城市。 18、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加大力度推进北部山区生态治理恢复和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整治, 实施扬尘、油烟、噪声、尾气污染综合治理,开展 PM2.5 监测, 强化水、大气、重金属、

26、土壤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加 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下大力气解决事关城乡居民切身利 益的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19、推进节能减排,建设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大力推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和公共领域节能,降低资源能源消 耗;严格环保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工程减排、结构减 排和管理减排。20XX 年,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6.1%的目标。到 20XX 年,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 降 17%的目标。 培育有色冶炼废渣、煤炭和火电废物、工业副产石膏、化工废 渣、废旧轮胎五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群,壮大资源综合 利用示范企业。20XX 年,利用工业固废

27、突破 810 万吨。到 20XX 第 15 页 年,利用工业固废达到 1700 万吨,建成全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 基地。 (六)对外开放方面,突出区域互动和高端招商,加快形成全 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应对复杂局面和破解各种制约的综合性战 略举措,以深化央企战略合作、引进行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 推动对外开放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迈进。20XX 年,全市进出 口总额达到 25.7 亿美元。到 20XX 年,全市五年累计进出口总 额达到 130 亿美元,使用外来资金达到 3100 亿元,实际利用外 资达到 17 亿美元。 20、推动区域合作,促进融合发展 依托太原-郑州-合肥发

28、展轴,强化中原经济区城市间战略合作。 紧紧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新机遇,推动城市框 架向南延伸,促进 与郑州都市区对接,加快与郑州融合发展。对接山西资源型经 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与晋东南在能源、旅游、物 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合作发展。 21、实施高端招商,拓展开放领域 第 16 页 紧盯央企和世界、国内 500 强企业,深化战略合作;瞄准德国、 日本、韩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突出装备制造业招商,提升装 备制造业水平。更加重视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教育、医疗 等领域开放,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22、打造对外开放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海

29、关及综合保税区建设,依托* 海关监管场所及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内陆无水港” ,打造综合保 税区、 “内陆无水港”互联互通的区港联动体系。20XX 年,建 成*海关监管场所,*海关开关运行。到 20XX 年,建成综 合保税区和“内陆无水港” 。 (七)深化改革方面,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转型发 展动力 以行政事业体制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先行先试 力度,释放改革红利,打造中原经济区改革创新先行区。 23、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突破体制性障碍 加快行政事业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 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激发事业

30、单位发展活力;改革社 会组织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率先实现行政 部门与社会中介机构完全脱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财政体制,深化公共 财政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加大公共财政民生投入力度, 第 17 页 创建全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示范市。 深化投融资、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五大投融资平台,增强 融资能力,扩大融资规模。积极引进外资银行,推进农村金融 创新示范县(市)建设,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加强对重点 企业、重点项目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发展直接融资,引导 创业投资,培育规范风险投资,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级

31、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探索市 级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全市医疗服务能力。 24、推进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建立城乡统一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农民宅基地确权发证,建立 转移农民承包地、宅基地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增强产业 支撑能力,增强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建设土地流转有形市场, 创新集体建设用地转让、作价(出资)入股、出租等流转制度,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人地挂钩试点,探索结余建 设用地指标流转。 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制定特殊优惠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高 技能、紧缺型人才,启动人才服务产业园项目建设。围绕

32、产业 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各类人才,创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 教育基地。 第 18 页 (八)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居 民幸福程度 以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 突破口,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持续做好民生工作,每年办好一 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让老百姓更多更好地享受转 型发展成果。 25、统筹城乡就业,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微企业, 增加就业岗位;统筹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就 业服务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加快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就业创业试点市。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

33、革,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XX 年翻一番目标。 26、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职教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 建国家职业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进国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建设,加快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实施 中小学提升工程,完成农村中小学优化改造项目,实现中小学 多媒体教学网络全覆盖,逐步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促进高 等教育发展。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 务网络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强人口 第 19 页 计生服务体系建设,创建全

34、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 心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 极推进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强力推进“十大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智能交通综合信 息平台、数字社区、市民一卡通、食品溯源、数字*地理空 间框架系统、云数据(资源)中心等信息化惠民工程,打造 “无线城市”和“智慧*” ,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2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全覆盖,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 险制度的有序衔接和转移接续。到 20

35、XX 年,率先实现城乡居民 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同等缴费标准、享受同等待遇。构建新型 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和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健全困难 群体、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社会保障机制。持续加快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第 20 页 28、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 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认真落实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及时化 解社会矛盾;健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等公共安全 体系,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建设平安*。 四、强化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推进措施

36、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 长的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 经济转型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经济转型示 范市建设综合协调、政策研究、沟通对接、督导考核等日常工 作。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研究对接政策、战略咨 询和决策参考作用。 (二)坚持务实重干。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 学习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有关政策文件,深入研究转型发展中 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转型发展的新知识、新本领,进 一步增强推动转型发展的能力。要切实转变作风,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真正把精力用在推进转型、造福百姓上。要勇于负 责,勇于担当,遇到

37、矛盾不回避,碰到问题不推脱,敢于触及 矛盾,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把经济转型示范市建 设各项工作推进好、落实好。 第 21 页 (三)提升工作标准。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结合本地 和本部门实际,变“要我转”为“我要转” ,找准着力点,选准 突破口,对照先进找差距,加压驱动、拉高标杆,争创一流、 打造亮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主要指标要争先进位,确保完 成;转型发展中需要大胆探索、率先实现的改革创新目标,要 探索路子,争当样板;对列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 11 个重大 产业基地和重要平台、23 个重大项目和*市建设中原经济 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中明确要求的示范、试点和基地 创建工作,坚

38、决完成,力争提前实现。 (四)突出项目带动。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涉及的重点领域 实施一批重大转型升级项目,以项目突破带动转型跨越。更加 注重谋划项目,围绕转型发展,积极谋划大项目、新项目和好 项目,不断充实完善项目库。更加注重项目招商,主动对接项 目、积极争取项目、大力引进项目。更加注重项目推进,科学 推进、高效推进,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更加注 重项目服务,创优环境、创新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 中办证、用地、融资、施工环境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五)强化责任分工。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强化责任 意识、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实施。对经济 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点工

39、作、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分包责任制 和“七个一”工作法,即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本台账、一 周一例会、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观摩、一年一考核。 第 22 页 (六)积极争取支持。充分发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老 工业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转型发展工作联系点等优势, 认真研究吃透政策,加强对上汇报沟通,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 支持,争取重大产业布局和项目入驻。认真落实与 29 个省直部 门、金融机构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和厅市会商机制,确保各项 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七)营造转型氛围。充分运用报纸、广电、网络等多种媒体, 加大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 重大建设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

40、会了解转型、关注转型、支持 转型、投身转型的浓厚氛围。加大对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先进 典型、亮点样板的宣传力度,示范引导,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八)严格考核奖惩。把转型发展的成效作为考核部门和领导 干部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完善转型指标评价和考核办法,纳入 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部门评先 和干部使用挂钩。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导督查 力度,每月通报一次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重点工作、重大项目 进展情况。严格奖优罚劣,对于转型发展快、转型成效显著的 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给予重奖,主要领导干部优先推荐提拔 重用;对于未完成转型发展目标任务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 取消评先资格,在全市通报批评。 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制定本地、本部门转 第 23 页 型发展行动计划,细化转型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切实加快 转型发展步伐,确保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各项任务 全面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