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1 人民版必修.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18383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1 人民版必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5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1 人民版必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5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1 人民版必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5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1 人民版必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5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1 人民版必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1 人民版必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件1 人民版必修.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学案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 中曲折发展,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课标要求,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背景 (1)建国初期,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 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学习探究区,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一五”计划提出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有步骤地对 、手工业和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学习探究区,资本主义工商业,重工业,农业,历史认识,学习探究区,“

2、一五”计划是实现总路线的重大步骤之一,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突出特点,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合理的工业布局,标志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全面展开。,3工业化建设 (1)时间:19531957年。 (2)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3)意义: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学习探究区,长春,4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底。 (2)途径:农业:农民参加 ,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 的高潮。 (3)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结果:到1956

3、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学习探究区,公私合营,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相互联系,不可分割。(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因此被喻为“一体两翼”。,重点精讲,学习探究区,重点精讲,学习探究区,第一个五年计划

4、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亟待发展。 (2)现实需要: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苏联经验:苏联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经济关系: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深化探究,材料一,学习探究区,我国制造的第一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 批喷气式飞机 的首批解放牌汽车,上面两幅图反映出当时“一五”计划的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5、学习探究区,材料二,学习探究区,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 上海工商界申请全 产合作社 行业公私合营,上面两图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什么内容?其实质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 内容: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影响: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学习探究区,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1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 (1)初期的正确探索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制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

6、业国。中共八大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 成果。,学习探究区,初步,(2)探索建设道路上的失误 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 运动。 严重危害: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3)党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举措: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 ”的八字方针。 结果:到 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学习探究区,1965,人民公社化,共产风,提高,2十年建设的成就 (1)工业方面:建成 、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冶金、采矿、电站和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

7、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 (2)交通方面:新修铁路8 000多公里,除 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 (3)能源方面: 已经实现自给,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学习探究区,石油,武汉,西藏,概念辨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方面。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大跃进”的发动,反映了我党不顾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人民公社的建立反映了我党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地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学习探究区,深度点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说明当时对社

8、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因此,搞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变革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水平相适应。,学习探究区,深化探究,材料 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学习探究区,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这是小土群在炼钢。,学习探究区,“大跃进”时的壁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学习探究区,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什么运动?它具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有什么教训?,答案 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

9、风”。 结果:浪费了资源和民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了19591961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训:不能单纯按主观意愿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学习探究区,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重大破坏 (1)原因: 年“文革”爆发。 (2)表现:国民经济损失惨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学习探究区,1966,2起色 (1)原因: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措施:恢复各种规章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3复苏:1975年邓小平 经济好转复苏。 4后果:政治混乱给

10、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学习探究区,全面整顿,归纳总结,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误及其启示。,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深化探究,材料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学习探究区,(1)材料反映出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答案 问题: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总收入连年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劫难。,学习探究区,(2)针对材料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答案 1971年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学习探究

11、区,反馈训练区,1,2,3,5,4,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运动,解析 题干材料的主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状况: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政府的举措是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简称为“一化三改”的“一五”计划。,C,反馈训练区,1,2,3,5,4,2下表为“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反馈训练区,1

12、,2,3,5,4,A. 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成就巨大 B农业增长相对缓慢,工、农业比例失调 C浮夸风气严重,产量数据严重失实 D学习苏联模式,存在与其相似弊端,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1958年“大跃进”等运动的开展,使浮夸风气严重,产量数据严重失实,而表格材料的时间是1952年和1957年,故排除C项。,答案 C,反馈训练区,1,2,3,5,4,3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展开 B“大跃进”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反馈训练区,1,2,3,5,4,解析 本题考查对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原

13、因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从C到D变化的历史阶段是19601965年城镇人口数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大跃进”的影响。故选B项。,答案 B,反馈训练区,1,2,3,5,4,4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图一 上海资本家 图二 第一辆国产 接受公私合营 解放牌汽车下线,反馈训练区,1,2,3,5,4,图三 超英赶美大炼钢,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反馈训练区,1,2,3,5,4,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发展过程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图一说明的是过渡时期;图二说明的是“一五”计划;图三说明的是社

14、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到来。故能反映三幅图全貌的是C项。,答案 C,5邓小平曾说:“其实,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央党政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项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邓小平所谓的“唱反调”的含义是( ) A全面整顿触及“四人帮”的经济利益 B全面整顿与当时政治、思想路线相悖 C推行拨乱反正,形成了正确组织路线 D直接挑战“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主张,反馈训练区,1,2,3,5,4,反馈训练区,1,2,3,5,4,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实质是纠正“文革”“左”倾错误,这与当时的政治、思想路线相悖,B项符合题意。 A项“触及经济利益”太片面; C项错在“形成了正确组织路线”; D项“直接挑战”没体现。,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