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26183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8.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ppt课件.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科 寇志平 娄雪磊 李世兴,一 概要 :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既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又是一个难治的疾病。介入技术为治疗该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二 病 因,1、19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静脉血流滞缓 静脉壁损伤 血液高凝状态 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 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2、 外伤或手术 怀孕/剖宫产 系统性红瘢狼疮(SLE) 肾病综合征 无明显诱因,三 特 征,1、DVT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 2、静脉壁损伤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促进血栓 形成 3、长期卧床

2、、妊娠后期以及左髂总静脉被夹 在右髂总动脉和骶骨峡之间的解剖因素等可造成血流淤滞 4、外伤和手术后以及一些遗传或获得性因素均可致高凝状态 5、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四 病 理,1、主要是由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流滞缓而发 生血栓 2、血栓与管壁一般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 3、激发炎症反应后,血栓与血管壁粘连也可较紧密,4、静脉血栓有三种类型: 红血栓 最常见,组成均匀,血小板和白细胞散布在红细胞和纤维素内 白血栓 由纤维素、白细胞和成层的血小板组成,只有极少量红细胞 混合血栓 白血栓组成头部,红血栓和白血栓构成体部、红血栓或板层状的血栓构成尾部,5、相关因素 (1)症状取决于: 受累

3、血管的大小和部位, 血栓的范围和性质。 (2)远端静脉压高: 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远端肿胀。 交通支静脉扩张开放,浅静脉扩张。 (3)血栓: 向近心端蔓近,并发肺栓塞 向远端伸延 血栓机化/再管化/再内膜化,使管腔通畅。 (4)纤维组织收缩瓣膜破坏 可致静脉瓣功能不全,五 临床表现,1、一般表现 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三联” 2、严重表现 股青肿 股白肿 3、后遗症期表现 足靴区出现慢性湿疹、色素沉着、甚至淤积性溃疡等,4、据下肢肿胀平面可估计血栓的上界: 小腿中部以下水肿病变在腘静脉 膝以下水肿疼痛为股浅静脉 大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股静脉 臀部以下水肿为髂总静脉 双侧下肢水肿为下腔静脉,

4、六 分 型,下肢DVT按照部位可分为三种类型: 周围型:指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 中央型:指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内均有血栓形成,分型示意图,周围型 中央型 混合型,七 诊 断,1、临床症状、体征 2、化验检查 3、超声检查 4、MRV 5、CTV 5、介入诊断,八 介入治疗方法,1、静脉逆行插管溶栓,2、动脉插管顺行溶栓,3、逆行插管取栓,4、血管球囊成形术,5、血管支架成形术,九、下腔静脉内滤器置入预防肺栓塞,球囊扩张,支架成形后,见狭窄消失,髂静脉完全通畅,十、小结: 1、介入治疗,须配合以药物和其他辅助治疗 2、对不同部位、不同轻重和不同阶段的血栓形成宜采用多种介入方法联合应用,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