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3575685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事故典型案例分析.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部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 典型案例分析,事故,是我们不愿发生也不愿接受的既成事实。 事故,留下了一幕幕惊心动魄、令人难忘的恐怖场景。 事故,付出了以鲜血、伤残、生命和财产损失的高昂代价。 事故教训:宝贵财富,不遗忘,要汲取,案例1:印度博帕尔农药厂MIC泄漏惨案 1984年12月3日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建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CH3NCO,简称MIC)泄漏事故,导致3800多人死亡, 20多万人受到伤害,其中5万多人双目失明。成为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二、事故原因分析 1、美国联碳公司调查报告表明,该事故是由于120 240 加仑水进入MI

2、C储罐 1.3万加仑( 49.21 m3 ) 引起放热反应,致使压力升高40磅/平方英寸( 0.275 MPa ) ,爆破片破裂,安全阀起跳,大量 M I C 经 NaOH 洗涤塔中和 ( 仅占总量的 25% ,且未进入火炬装置进行焚烧处理 ) 而排放成灾! 该调查报告还表明,MIC储罐维持 0.5的冷却系统,事故前(1984年6月)已停用,导致产生的大量MIC气体,无法通过冷却而有效实施液化控制。,2、印度政府调查结果认为,存在 “事故前一天,为了维修关闭了火炬装置”、“警报与操作采用手动型,而不是DCS 控制型” 和 “冷冻系统呈停用状态,不能满足MIC气化后的液化条件” 等9方面严重问题

3、。,3、灾后,纽约时报社组成的调查小组,经7个星期的调查后认为: 1982年,美国联碳公司总部曾对该农药厂安全检查并提交一份批评报告,指出 “ 此工厂具有发生严重事故的隐患,如果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并劝告厂方为防止泄漏应安装 1 台强力喷水装置以代替现在的装置,可这一建议未被采纳。 NaOH洗涤塔,中和处理的最大设计能力,仅为这次泄漏量的25%,根本不足以处理这次事故。, 火炬装置,其焚烧处理能力仅这次泄漏气体量的25%,且事故发生时,未投用。 12月2日23:00,操作室内压力显示为10磅/平方英寸,为正常值的5倍,未被重视。23:30,操作工发现MIC泄漏100英尺(30.

4、5米)处,嗅到流泪;50英尺外,有液滴和淡黄色气体。23:45,经上报才确认泄漏,但至次日0:40无人调查原因或采取措施。严重失职,铸成大祸!, 泄漏储罐的MIC储量为1.3万加仑,占其容量的87%,而工厂规定的极限为60% 调查结果认为:这次灾难是由于操作失误、设计欠缺、维修失灵和忽视培训而导致的。 这次惨案,导致美国联碳公司的 “破产”是可悲的。我们应当对照! 跨国大公司在本土和国外,实行 “两重安全标准” 是可怕的。我们应当警惕!,History - Bhopal, India, 1984 在印度发生的事故,Pesticide plant owned by Union Carbide 联

5、合碳化物的一个杀虫剂厂 Methyl isocyanate release from an interim storage tank following water ingress to the tank 甲异氰酸盐伴随着水从一个临时的储存罐释放到另一个大罐 The scrubber and flare system were inoperative 清洁和排泄系统不起作用(无效) Over 3800 fatalities in the community 超过3,800人不幸遭遇这起事故,Where Are The Risks And Dangers In Your Plant,Histor

6、y - Bhopal MIC Facility,11,25 November 2008,11,印度Bhopal,1984年12月3日,造成2000多人死亡,Bhopal India, December 3, 1984. 2,000+ fatalities,案例2: 京沪高速淮安段 液氯泄漏事故 2005年3月29日 一辆山东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所属的液氯汽车罐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罐内液氯大量泄漏,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门诊留治1560人,10500多名村民被疏散,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京沪高速(宿迁宝应)约110公里关闭20小时。,据确认,系使用报

7、废轮胎并严重超载,由交通事故导致的液氯泄漏特大责任事故。 从业人员意识淡薄、多头监管形成“怪圈”、区域协调机制缺失是酿成事故的背后原因。 驾驶员和押运员,分别以“危险物品运输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案例3: 北京 化工二厂 排放管断裂 VCM爆燃事故 2005年 1月18日 因外部供电中断,聚合釜搅拌器停转、冷却水停供后引起聚合釜温度升高,压力急剧上升。 当采取紧急事故处置措施(切换母排试图恢复供电、向釜内注入“聚合反应中止剂”)均失败后,聚合釜超温超压导致釜顶安全阀开启,引发安全阀出口排放管反冲倾倒在管道上产生火花引起爆燃。,案例4: 上海 中石化高桥分公司 液氯罐车装卸软管爆裂

8、液氯外溢 2004年 7月27日 12:50,地处上海浦东新区的中石化高桥分公司聚氨酯事业部环氧氯丙烷装置液氯工段,一辆牌号为:浙B13449的汽车罐车(浙江省宁波市善高化学公司充装液氯),在液氯卸车作业中,装卸软管中端突然爆裂,造成液氯泄漏气化。贴近地面的氯气云团随风向南飘滚扩散,致使48人吸入。,案例5: 江苏 江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放空管断裂 VCM泄放 2002 年3月 由于35KV开关室屋面施工,突遭下雨,雨水漏入开关柜短路跳闸。70m3聚合釜失电,停供冷却水和停止搅拌后,聚合釜超温、超压,导致爆破片泄放,受排气反作用力影响,位于支架处的放空管断裂,造成VCM完全泄放事故。 该放空管

9、位于聚合釜与爆破片之间设置气动蝶阀。但放空管断裂开口部位处于聚合釜与气动蝶阀之间,导致事故期间无法关闭。,案例6: 北京东方化工厂 储罐区特大火灾爆炸事故 1997年6月27日,位于北京市通县的北京东方化工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 21:05,卸车人员闻到泄漏气体异味。 21:10,一台可燃气体检测仪报警。 21:15,1名操作工和1名调度员赴现场查漏。,2:26,泄漏的油气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气体遇明火发生空间爆炸,卸油泵房、油水分离泵站被引爆,几乎所有的地沟井盖炸翻,罐区油品和可燃气体的泄漏部位多处着火,并造成破坏。,爆炸的冲击波或外飞来物,将乙烯球罐的保温层及部分管线破坏或摧毁,乙烯外泄,乙烯罐

10、区附近燃起大火。 接着,着火处附近的其它管线相继被烧烤破裂,致使大量乙烯泄漏,火势更猛。,在乙烯球罐 “受害烧烤” 发生高温塑性破裂的同时,罐内压力迅速下降 21:40,乙烯球罐塌倒又推倒相邻球罐,并打坏乙烯进出口管线和管网油气管线,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和破坏。 燃烧区域6万多m2,烧毁储罐17个、储料19257吨,2座卸油泵房被炸毁,1000 m3 乙烯球罐爆炸起火,造成死亡8人,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1亿多人民币。,轻质柴油 铁路槽车,卸油泵房,应开却关,应关却开,轻质柴油储罐,石脑油储罐 (.的满罐, 约m3轻质 柴油 误卸入该罐,罐内油 品从顶部溢出),围堤的排雨水挡门 (未关,油品进入

11、地沟),地 沟 (油品流淌、气化, 油气积聚、扩散),乙烯球罐 (,约吨 液化乙烯,受害烧烤, 超压爆裂,罐体碎 片崩飞至m处 ),2 座 卸油泵房 (引爆、燃烧),只储罐 (烧毁),事 故 示 意 图,阀门操作错误。卸油泵房至轻质柴油罐的进料阀(总气动阀门),应处 “开启”状态,却处于 “关闭”状态;而卸油泵房至石脑油油罐的进料阀(二 道气动阀门),应“关” 却“开”了。致使约640m3石脑油/轻质柴油溢出。,教训一:,教训二: 围堤的排雨水挡门,未及时处于 “ 关闭 ” 状态,致使油品流散、气化、扩散,以致事态发展扩大;,教训三: 现场设置的52台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仅有1台发出声光报警信

12、号。 在长达20多分钟的时间里,其余51 台均未报警,以致贻误了宝贵的时间; 注:可燃气体随风速的扩散时间,仪表的响应时间,两者相加达到设定值时才会报警。操作工缺乏仪表常识。,教训四: 事故现场勘查时,罐区门卫室里竟发现有烟蒂若干。,案例7: 1993年8月5日 深圳 清水河 化学危险品仓库 特大爆炸火灾事故,8月5日13:10,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联合公司清水河化学危险品仓库,4号仓内冒烟、起火并引燃仓内堆放的可燃物。于13:26发生第一次爆炸,彻底摧毁2、3、4号连体仓,强大的冲击波破坏了附近货仓,使多种化学危险品暴露于火焰之前被加热1小时左右。,14 : 27,引发 5、6、7 号连体仓

13、第二次爆炸,引燃远离250m处的木材堆场、300m处的6座四层楼干货仓、400500m处的3座山林,以及周边的8栋二层楼食品和牲畜仓库、1处露天货场。 过火面积,达0.6 km2。 火灾持续约16小时,次日5:00被基本扑灭。,据统计,事故造成15人死亡、200人受伤(其中:重伤25人)以及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 8月8日,劳动部成立事故调查专家组。 8月16日 ,完成事故调查报告。 8月27日,劳动部向国务院提出关于 “85” 特大爆炸火灾事故调查结论的请示中指出,事故原因为:,1、主要原因: 干杂仓库被违章改作化学危险品仓库; 仓内化学危险品存放严重违章。 2、直接原因: 干杂仓库4号内

14、氧化剂与还原剂,发生接触发热燃烧。,据事故现场勘查: 爆炸地点是27号仓,已被彻底摧毁,现场留下一个长36m、宽21m、开口为椭圆形、底为两个深7m的锅底形炸坑。 其余的1号仓和8号仓遭到严重的破坏。,据事故调查取证: 据提供的证词、旁证,均证言4号仓内东北角处的过硫酸铵首先冒烟起火。 4号仓的库存物品种及数量图显示: 大量氧化剂高锰酸钾、过硫酸铵、硝酸铵、硝酸钾等与强还原剂硫化碱、可燃物樟脑精和火柴等混存;,仓内储物密集,周转装卸频繁。8月5日上午经仓中间通道运出800袋共20t过硫酸铵,中午12时加班装运硝酸钾,装卸作业中曾发生坠袋、翻袋,难免洒漏过硫酸铵、硝酸钾; 多处存放的袋装硫化碱,

15、有的码在氧化剂旁边。 以上分析说明,4号仓内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混存、接触,发生激烈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热积累,导致起火燃烧。,事故教训: 1、城市规划忽视安全要求; 2、不按规定审批成立公司,政府失察; 3、公安消防部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 4、滥用职权,为下属公司控制化学危险品经营开方便之门; 5、安贸公司为获经营许可,弄虚作假; 6、安贸公司安全管理混乱,冒险蛮干。,案例8: 1991年9月3日 江西上饶沙溪镇 一甲胺泄漏 595人中毒、37人死亡的特大事故,9月2日下午,江西省贵溪县农药厂租用的本县个体户一辆“日野”牌货车,装载2.4t一甲胺,从上海闵行返回贵溪。车内坐有谢司机、贵溪农药厂

16、郑押运和贵溪供销贸易中心余搭车及其小孩共4人。,9月3日3时左右,一路行驶险遭两次截车的谢司机听从郑押运“开车去父母家的沙溪镇新生街”的要求。驶离320国道开进沙溪镇,在距街口28m处,发现道路右侧有一高约0.5m、宽约一半路面的沙石堆,谢司机和郑押运未下车察看路情,仍以二档车速强行偏左行驶,致使罐体上部液相管阀门与左边伸进道路1.2m、粗85mm,离路面高2.3m的桑树枝干相撞,导致阀门下部接高管折断后,大量一甲胺从断口喷出。车内4人闻到异味,离开汽车,边跑边喊,敲门报警,部分居民惊醒后逃离危险区域。,车厢上临时固定的卧式槽罐内2.4t一甲胺全部外泄,致使周围23万m2区域的595人中毒,其

17、中156人重度中毒住院治疗,37人(男17;女20)抢救无效死亡。 此外,现场畜禽和鱼类大批死亡,树木和农作物枯萎,环境被严重污染,给当地造成严重损失。,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郑押运指使谢司机将汽车驶离320国道,开进沙溪镇新生街,碰撞桑树枝干,折断车上槽罐液相管阀门下部接高管,致使罐内一甲胺全部外泄。两人违章行为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致因。,2、间接原因 谢司机和汽车均是临时雇用首次承运一甲胺。托运前,厂方未给予安全教育培训,谢司机缺乏安全知识,不知装运一甲胺的危险,更不知相关的规定和要求。 贵溪农药厂未对承运人(谢司机)进行安全教育,未对托运交待安全注意事项、未发给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

18、。其所作所为是导致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3、技术因素 这台一甲胺罐是1983年从锦西化机厂购进的液化气体汽车罐车上的固定罐。1985年6月,车与罐解体,罐停用。1988年9月,委托鹰潭市锅检所改造完毕并经该所检验合格取得使用证。投运后曾发现有泄漏现象,1991年1月9日该厂为防止泄漏,在原罐体阀门上又增设一只高440mm的阀门和接高管。正是此超高的新增部分碰撞桑树枝干,致使折断,造成一甲胺全部外泄。,事故处理: 根据调查认定,这是一起违章运输化学危险品的责任事故。 1991年10月12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行文报告事故调查及结案情况。 其中,对谢司机、郑押运、供销科朱副科长、徐厂长和陈厂长

19、助理进行责任认定,并分别给予党纪处分以及开除厂籍、撤职、降职降级处分。以上责任人构成犯罪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事故教训: 1、违章作业、有章不循,是事故主因; 2、安全教育不力,运输管理松懈,导致失控; 3、锅检所从事与身份不符活动,知法犯法,推波助澜; 4、化学危险品安全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差。,案例9: 江苏 盐城 射阳 氟源化工有限公司爆炸事故 2006年7月28日 该公司的临海分公司在2,4-二氯氟苯试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致 22 人死亡,29 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7000余名群众被紧急疏散,直接经济损失1938.55万元。,盐城氟源化工公司“7.28”爆炸事故,据国务院安全

20、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通报。经初步调查,该临海分公司厂房爆炸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在氯化反应塔冷凝器无冷却水、塔顶没有产品流出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停车,而是错误地继续加热升温,使物料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并最终导致其分解爆炸。,事故间接原因: 违规新建项目; 盲目组织试生产; 生产工艺来源不明,工艺技术交底不清; 未下发正式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未进行工艺技术和安全操作培训; 企业设计、施工、建筑、设备、设施不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边建设边生产边试车,现场劳动组织混乱; 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不力。,这起事故,暴露出诸多管理问题: 项目没有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擅自低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并组织试生产

21、、生产现场管理混乱等。 通报指出,这次事故是多年来化工行业发生的最严重的特大伤亡事故,伤亡惨重,损失巨大,性质严重。 通报要求,各地要立即开展违规危化品建设项目的排查整顿。,案例10: 2007年5月11日 沧州大化TDI公司 硝化装置发生爆炸 5人死亡 14人重伤 7000村民转移,当日13:28,中国化工集团沧州大化TDI有限责任公司TDI车间硝化装置发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80人受伤,其中14人重伤,厂区内供电系统严重损坏,附近三个村庄近7000名群众疏散转移。,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沧州大化TDI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现有职工1000人,1999年9月建成投产。该公司主要产

22、品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年生产能力2万吨,2005年进行扩能改造,生产能力达到 3万吨/年。2007年4月,扩能项目通过沧州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的竣工验收。该企业于2005年6月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2006年12月并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发生事故的TDI车间,由硝化工段、氢化工段和光化工段三部分组成。硝化工段是在甲苯中加入混硝酸和硫酸经两段硝化生成二硝基甲苯;二硝基甲苯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生成甲苯二胺,甲苯二胺以邻二氯苯作溶剂制成邻苯二胺溶液;再与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生成最终产品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事故简要经过 2007年5月10日16时许,由于蒸汽系统压力不足,氢化和光气化装置

23、相继停车。20时许,硝化装置由于二硝基甲苯储罐液位过高而停车,由于甲苯供料管线手阀没有关闭,调节阀内漏,导致甲苯漏入硝化系统。22时许,氢化和光气化装置正常后,硝化装置准备开车时发现硝化反应深度不够,生成黑色的络合物,遂采取酸置换操作。,该酸置换操作的处置过程,持续到5月11日10时54分,历时约12小时。 此间,装置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 一是一硝基甲苯输送泵多次跳车; 二是一硝基甲苯储槽温度高(有关人员误认为仪表不准)。 期间,由于二硝基甲苯储罐液位降低,导致氢化装置两次降负荷。,5月11日10时54分,硝化装置开车,负荷逐渐提到42%。13时02分,厂区消防队接到报警:一硝基甲苯输送泵出口

24、管线着火,13时07分厂内消防车到达现场,与现场人员一起将火迅速扑灭。13时08分系统停止投料,现场开始准备排料。13时27分,一硝化系统中的静态分离器、一硝基甲苯储槽和废酸罐发生爆炸,并引发甲苯储罐起火爆炸。 抢险救援于5月11日17时30分基本结束。,三、事故原因初步调查分析 1、事故的直接原因:一硝化系统在处理系统异常时,酸置换操作使系统硝酸过量,甲苯投料后,导致一硝化系统发生过硝化反应,生成本应在二硝化系统生成的二硝基甲苯和不应产生的三硝基甲苯(TNT)。因一硝化静态分离器内无降温功能,过硝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无法移出,静态分离器温度升高后,失去正常的分离作用,有机相和无机相发生混料。,

25、混料流入一硝基甲苯储槽和废酸储罐,并在此继续反应,致使一硝化静态分离器和一硝基甲苯储槽温度快速上升,硝化物在高温下发生爆炸。 2、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生产、技术管理混乱,工艺参数控制不严,异常工况处理时没有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在生产装置长时间处于异常状态、工艺参数出现明显异常的情况下,未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导致事故发生。, 人员技术培训不够,技术人员不能对装置的异常现象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操作人员对异常工况处理缺乏经验。 这次事故还暴露出工厂布局不合理,消防水泵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案例11: 2007年11月24日 上海 浦三路油气加注站LPG储罐爆炸,7:5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

26、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LPG储罐爆炸事故。事故造成4人死亡(其中:2名作业人员当场死亡;2名站外行人送医途亡),30名周边居民和行人受伤。临站附近约180户民居下班玻璃不同程度损坏,12家商店及70余部车辆破损。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一、基本情况 位于浦东新区浦三路909号的該站,1996年由上海泛华能源应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成投用。2004年2月,中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向其租赁(期限20年),经营车用LPG、汽油、柴油。2001年7月取得消防安全许可证;2004年6月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2005年5月取得上海市燃气供气站供气许可证;未取

27、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该站LPG罐池1座,内置3台单层卧式储罐(1600mm,长5304mm,V10m3;材质16MnR,筒体厚12mm,设计压力1.8MPa)。1号和2号储罐于2005年12月经检验,压力容器的安全状况等级评定结果为1级。3号储罐已于2004年4月废弃。,该站LPG管路系统的设计压力1.57MPa,试验压力为1.96MPa,气密性试验压力为1.57MPa。液相管为573.5mm,气相管为323.5mm,回流管为453.5mm。,二、简要经过 中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在安全检查中发现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存在隐患,由其下属的浦东销售中心与上海太平洋燃气有限公司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将检修

28、工作(管道刷漆防腐、更换紧急切断阀、检验安全阀)委托给太平洋公司负责,太平洋公司又转包给没有压力管道施工资质的上海威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2007年10月12日,油气加注站暂停营业,进行检修。同日,太平洋公司用10瓶氮气分别将1号、2号储罐内的剩余LPG压到槽车内,进行退料,至储罐液位表到零位后结束,但没有对LPG储罐进行置换。 11月7日,施工人员按合同内容开始对管路进行除锈、刷漆。11月14日,浦东销售中心变更工程项目内容,在原有合同的基础上增加了更换系统管道的内容。11月22日,管道全部更换完毕。,11月23日15时,上海威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严重违反压力管道试压规定,擅自用压缩空

29、气气密性试验代替对新更换管道的压力试验,并确定管道系统气密试验压力为1.76MPa。在没有用盲板将试压管道与LPG储罐隔离、且储罐的液相管道阀门和气相平衡管阀门处于全开情况下,19时,用空气压缩机将试压管道连同储罐一起加压至1.2MPa,保压至24日早晨。,24日7时10分,继续升压;7时40分,焊工违章进行LPG管道防静电装置电焊作业,7时51分,当将第3只单头螺栓焊LPG气相总管,空气压縮机加压至1.36MPa时,2号储罐发生爆炸,被炸离罐池向东10m后底座朝天落地,罐体沿纵向撕裂,并被反向展开,呈延性断裂形态;罐顶一直径600mm,重达194kg的接管从罐体拨脱后炸离88m站外道路上。其

30、余两个储罐受爆炸冲击,向左右偏转,造成LPG罐池和管道系统全部破坏,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将罐池上部混凝土盖板碎块最远抛出420m。,三、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液化石油气储罐用氮气卸料后没有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在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二)间接原因 1、太平洋公司允许威喜公司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对威喜公司施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管道改造维修工程没有监

31、管;管道更换施工没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气密性试验时,没有试验方案,没有派专人对试验过程进行监督。,2、威喜公司无任何施工资质,以太平洋公司的名义承接压力管道施工工程;在没有图纸、没有施工方案的情况下,盲目组织人员施工,擅自组织气密性试验。,3、浦东销售中心在浦三路油气加注站管道改造维修工程的项目组织上管理混乱,随意变更工程项目内容,不提供工程图纸,不履行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督,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屡屡违反安全作业规程。,四、事故性质 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因施工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工程项目管理混乱引发的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五、责任追究 此次事故,肇事单位及其上级单位共有26名相关责任人员将分别

32、受到刑事、党纪、政纪处分。其中,2人已正式批捕,2人取保候审,5人行政开除,9人行政撤职,3人行政记大过,2人行政记过,3人行政警告。,案例12: “8.26”爆炸事故 广西广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机厂 2008年8月26日6:40,广西维尼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广西广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机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59人受伤,厂区附近3km范围18个村庄及公司员工、家属共11500人被疏散。截止9月11日,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586万元。是近10年来全国伤亡最严重的化工事故。,广维“8.26”爆炸事故现场 厂房和装置区,广维“8.26”爆炸事故现场 罐区,第1部分 事 故 经 过,

33、2008年8月26日夜班,广维有机厂在岗员工49人。 0:006:00,生产正常。CC-601A、B、C、E反应液储罐接班时液位分别为41、50、48、46m3。 6:00,罐区发现上述4台反应液储罐液位整体下降,即报告调度。 6:40,罐区西部发生首爆。喷出物形成白雾状的蒸气云,随风向北侧的合成、蒸馏工段和其他区域扩散。,6:44,合成工段与罐区附近发生强烈爆炸,合成、蒸馏、醇解、聚合等工段的部分建筑物和设备、管道被爆炸冲击波震坏,大量物料泄漏继发多次大爆炸,并燃起大火,罐区的储罐、管道也相继发生爆炸燃烧。罐区及各工段泄漏物料部分流入下水道,导致厂区下水道、污水收集池和总排水口等处爆燃。,爆

34、炸事故几乎造成所有的储罐毁损,其中CC-602B的罐顶炸飞至南侧90m处的地磅房,将其砸倒。 爆炸冲击波还将停放在南大门外的9辆卡车的车头压扁。 此外,罐区内的所有料泵烧坏,工艺管道90%烧毁,电缆、电气开关全毁。,第2部分 事 故 原 因 分 析,一、直接原因 基于爆炸事故波及范围广、过火面积大、破坏惨重,当班操作记录及主要设备、装置等关键物证被烧毁或损坏,罐区2名当班操作工及其他可能了解当时现场情况的当班人员遇难,事故调查取证艰难。 截止10月20日,事故调查组尚未对直接原因达成一致意见。争论焦点的“点火源”,仅是各种可能或假设,缺乏证据支持,暂无定论。,据最新消息,以下事故直接原因仅供大

35、家参考! 事故直接原因:反应液CC-601C储罐气相部分是以乙炔为主的可燃气体,与进入罐内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气体,并从液位计钢丝绳孔逸出,被钢丝绳与滑轮升降活动产生的静电火花引燃导致罐内气体发生爆燃。随后,罐内大量可燃液体和乙炔漏出,形成蒸气云向厂区扩散,遇火源发生波及的大爆炸和火灾。,二、间接原因 1、CC-601AE储存反应液的5台100m3储罐并联使用。若1台发生事故,将殃及其余4台。导致:泄漏量,事故后果。,2、罐区、罐组平面布置及安全设施,不符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 罐组内的储罐为3排(现要求:不应超过2排) 料泵设置在防火堤内(现要求:应设置在防火堤外,且满足相应防火间距),罐区无可

36、燃气体检测报警设施(现要求:应在可能泄漏甲类气(液)体场所内设置) 防火堤排水口未设置隔断阀(现要求:污水和雨水,出堤排出口均应安装隔离阀),3、设备安全管理混乱 今年45月大修期间,扩建需要而更换罐区至精馏工段2台反应液泵。未同时更换进出管。采用大小头与原管连接。流量,扬程会带来流速,静电危害,认识不足,也无对策。, 罐区原设置的泡沫灭火系统,1982年后因缺乏维护已无法使用,1999年擅自将其拆除。 罐区操作规程无储罐物料温度控制要求,液位控制指标不明确。 CC-601系列罐尾气冷凝器的凝液,从距底板6.65m高的管口直接泻入罐内,冲击液面产生静电点火源,缺乏认识!,第3部分 事 故 教 训,1、隐患排查治理,必须动态坚持! 2、安全防范设施,必须完好齐全! 3、安全生产投入,必须舍得使用! 4、贯彻“指导意见”,必须落实行动! 注:“指导意见”,系指国务院安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2008年9月14日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