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马钧传》ppt课件1.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6254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马钧传》ppt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马钧传》ppt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马钧传》ppt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马钧传》ppt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马钧传》ppt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马钧传》ppt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5课《马钧传》ppt课件1.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钧传,傅玄,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三本书为“三玄“,所以“玄学“之名由此而来。,关于玄学,清谈之风始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可以说是创始人,他们都是当时贵族名士,影响所及,便成一代风气。晋书上所谓“正始之音“也正是指整个魏晋时期玄谈风气。 东汉末至两晋两百多年乱世,随着东汉大一统王朝的分崩离析

2、,统治思想界近四百年的儒家之学也开始失去了魅力,士大夫对两汉经学的繁琐学风,以及三纲五常的陈词滥调普遍感到厌倦,于是转而寻找新的“安身立命“之地,醉心于形而上的哲学论辩。这种论辩犹如后代的沙龙,风雅名士(以嵇康、阮籍为代表赫赫有名的“竹林七贤“恰是魏晋风度的化身),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关于玄学,关于玄学,清谈家们有一种时髦,就是一边潇洒地挥着麈尾,一边侃侃而谈。清谈的话题一般都是围绕着周易、老子、庄子这三本玄妙深奥的书展开,清谈的内容主要涉及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名教与自然、圣人有情或无情、声有无哀乐、言能否尽意等形而上的问题。 在正统士大夫看来,诸如此类清

3、谈都与国计生民无关,因此就有“清谈误国“之类的说法,如儒家学者范宁就说:“何晏、王弼之罪,深于桀、纣。“,关于玄学,总的来说,玄学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精神家园。南北朝时,佛教以玄学语言阐述佛理,玄学家也有以谈佛理见长者,玄佛合理。东晋后,玄学已与佛学合流,做为一种时代思潮的玄学也就“笑渐不闻声渐悄“了。,思考:课文记述了马钧的哪些革新和发明?,一 改造织绫机 二 制造指南车 三 创造翻车(龙骨水车) 四 制作可动百戏 五 改进连弩、发石车,对照注解通读1-6段。,易绫机以十二蹑,作

4、成指南车,作成翻车,改造可动百戏,改良连弩令加五倍,改进发石车,连续发石,飞之百步,一、文言翻译的原则,1、 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即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达,即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即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2、 翻译时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严格按照原文字句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特点,力求表达方法一致。 意译,即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二、翻译的方法:,1、“字字落实”之“留” 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器物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2、“字字落实”之“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

5、出的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等衬词、虚词删去。 3、“字字落实”之“换” 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异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字。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 4、“字字落实”之“对” 逐字对译,字字落实,二、翻译的方法:,5、“文从句顺”之“调” 把文言句中的特殊句式,如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6、“文从句顺”之“补” 补出句中省略的成分(常见的有主语、宾语、介词宾语、介词等)及跳跃的内容,句间的省略,应根据上下文补充完整。 7、“文从句顺”之“变” 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文言文中的

6、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8、“文从句顺”之“分” 有时可以把一句分成两句翻译。 9、“文从句顺”之“合” 有时可以把两句合成一句翻译,如互文。 10、“文从句顺”之“扩” 有的意思要加以扩充,使句子连贯,语句通顺。,第一段:,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有名的技艺高超的人。他年轻时过着玩乐的生活,不知道自己有技艺。在这时候,他从不对人家谈到技艺,又怎么谈得上有人知道他呢?,第二段:,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

7、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那么不用说什么,人们就会知道他技术巧妙了。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的用五十个蹑,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蹑,马先生担心它费力费时,于是就(改进机械),全都改成用十二个蹑的了。(改进以后),织绫机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就象是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像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无尽。这种技术,正像轮扁的回答:(那精妙之处)是没法用言语说明的,又怎能够检验它呢?,第三段:,先生为给事中,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无指南车,记言之虚也

8、。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二子晒之曰:“先生名钧,字德衡,钧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主轻重,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于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诏先生作之,而指南车成。此一异也,又不可以言者也。从是,天下服其巧矣。,先生担任给事中时,有一次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关于指南车的事。他两个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上的说法是虚假的。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复杂高远的事呢!”两人嘲笑他说:“先生名是钧,字是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用来定东西轻重的,你现在这个衡定不出轻重,还想能做得出模具来吗?”。先

9、生说:“讲空话,瞎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容易见效。”于是这两人把(这事)报告给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后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第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从此之后,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艺高超了。,第四段:,居京师,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此二异也。,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用做菜园种植菜蔬,但担忧的是近旁没有水可以用来灌溉。先生于是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转动它,汲来的水自行倒出灌溉,(水)轮番进出,翻车的效率是平常水车的一百倍。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第五段:,其后有人上百戏者,能设而不能动也。帝以

10、问先生:“可动否?”对曰:“可动。”帝曰:“其巧可益否?”对曰:“可益。”受诏作之。以大木雕构,使其形若轮,平地施之,潜以水发焉。设为女乐舞象,至令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緪、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斗鸡,变化百端。此三异也。,后来有人进献一套杂技模型,只能摆设却不能活动。皇帝拿(这件事)问先生:“(你)能(使它们)动起来吗?”回答说:“可以活动。”皇帝说:“技术可以改进吗?”回答说:“可以改进。”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他用大木头雕刻构造,使它的形状像轮子一样,放在地上,暗地里用水力使它发动。设置了女子奏乐舞蹈的形状,甚至可以让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让木偶丢木球、掷剑

11、、走绳索、翻筋斗,转动灵活,还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等变化多样的动作。这是第三件奇妙的制作。,第六段:,先生见诸葛亮连弩,曰:“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又患发石车,敌人于楼边悬湿牛皮,中之则堕,石不能连属而至。欲作一轮,悬大石数十,以机鼓轮,为常则以断悬石,飞击敌城,使首尾电至。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先生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 说:“这东西巧是很巧,但还不够完善。”他说自己制作可以让(功效)提高五倍。又担忧发石车,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发过去的石子)碰到牛皮就落下来,石头又不能连续不断地发射。他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轮上悬

12、石的绳子按一定的节奏断掉,(石子就)飞一般攻击敌人城楼,可以接连不断地像闪电一样迅速到达。他曾经试验用车轮挂上数十块瓦块砖头,飞出有几百步之遥。,思考1:马钧的革新和发明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体现了马钧不说空话、崇尚实践、深思苦干的精神。,思考2阅读7-9段。课文中除了马钧之外还有那些人物?他们对马钧的发明创造各是什么态度?,第七段:,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

13、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有位裴先生,是京都城西的名士,见识精深,通达事理,听到先生的事情就讥笑他。于是他就与马先生辩论,先生说不赢他没法应对。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对方要害,不停地滔滔议论。傅先生对裴先生说:“您的长处是会讲话,短处是没有高超的技艺。马先生的长处是有高超的技艺,短处是不会讲话。用您的长处,攻他的短处,当然他不能不屈服了;但如果用你的短处,去责难他的长处,那您一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技艺之事,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却还要不停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已经离题万里了。 他内心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说不过,这就是马先生不再答

14、复您的责难的原因了。”,第八段(上):,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同。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以言取之者,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以事取之者,若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傅先生去拜见安乡侯,谈到裴先生的言论,安乡侯的看法和裴先生一样。傅先生说:“圣人在一身之中具备了各种才能德行,他选取人才不局限于(用)一个方面。有的因精神品质选取,有的因口才选取,有的因办事能力选取。因为品质选取的人,不用说话而他的诚意就先表现出来了,象德行科的颜渊这类人就是这样。因口才选取

15、的人,在于明辨是非、有机变,言语科的宰我、子贡等人就是这样。因办事能力选取的,比如政治上有能力的冉有、季路,文学上有能力的子游、子夏。,第八段(中):,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然则试冉、季以政,试游、夏以学矣。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尽管圣人的明智能普遍认识事物,但如要选用人材,就一定要先考验(试验)。这样就用政事考验冉有、季路,用文学考验子游、子夏。子游、子夏等尚且如此,何况不如他们的人呢!为什么这样?空谈事物的道理,不可能用言语讲

16、得很清楚,用事情来实践,讲不清楚的地方,一试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现在像马先生所要制作的器物,是国家精密的器械,军事上重要的战具,耗费十寻的木材,用去两个人的劳力,不需多少时间,就可知道是对是错。,第八段(下):,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不去试验把那种很容易证明的事情,却随便用言语去压抑别人的出众才能,这犹如用自己的智

17、力去担负天下的事,不改变方法地对待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这就是事情办不好 的原因。马先生所制作的,都是创新的东西,这样,他最初的所说所为,不会马上都正确。因他不会全部正确,于是不去支持他、任用他,这样,杰出的奇才就没有办法诞生了。钟情于同一个人的人互相妒忌,做同类工作的人互相诽谤,一般人都不能避免。所以君子不因为个人的私心去妨害别人的事业,一定要以考察试验来作标准。丢开考察实验这个标准不用,这就是美玉被诬说是石头,卞和要抱着玉璞痛哭了的原因了。,第九段(上):,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又马氏之巧名已定,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

18、,于是,安乡侯就明白了,他就把这事禀告了武安侯。武安侯并不重视这事,终究不去验证马先生的制作。马先生的超凡技艺已经为大众公认,这种很容易验证效果的事情,尚且忽略而不去检验,何况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不出名的玉璞呢?后世的君子,千万要以此为鉴啊!,第九段(下):,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裴子者,裴秀。安乡侯者,曹羲也。武乡侯者,曹爽也。,马先生技艺的巧妙,即使古代的公输般、墨翟、王尔,近代汉朝的张衡,都不能超过他。公输般、墨翟都被当时

19、所重用,他们的技术才对世人有助益。张衡虽做侍中,马先生虽做给事中,但他们的官职都不是管理制造工程的官,他们的技艺对国家不能有助益,用人不能符合他的才能,知道有才能又不用事情来考验他,这实在可惜啊。 裴先生,是裴秀。安乡侯,是曹羲。武乡侯,就是曹爽。,思考2课文中众人对马钧的发明创造有什么不同的态度?,裴先生:以表面看人,不重实践检验,空谈理论,咄咄逼人。 安乡侯:虚心接受意见。 武安侯:不重视,也不通过考验来考察人才。 傅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认为执政者不应随意听信人言,应把机会给人才去实践展示。,思考3.从众人的态度和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马钧在当时得不到重视的原因是什么?,魏晋南北朝时

20、期的社会风气是清谈和谈玄论道,导致了一股不注重实际而空谈的社会风气。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多数轻视科学技术,或者说,注重理论多于实践。 执政者“用人不当其才”,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没落,马钧的许多发明创造没有得到重视,也没能制造和推广。尽管文学家傅玄曾几次在魏国贵族安乡侯曹曦、武安侯曹爽那里推荐他,也还是没有受到重视。,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 1、天下之名巧也 2、此轮扁之对 3、此二异也 4、轻重无准而莫不模哉 5、不如试之易效也 6、其后有人上百戏者 7、其巧可益否 8、以机鼓轮 9、使首尾电至 10、后之君子,其鉴之哉 11、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技术高超的人 应对的话 奇妙的事,形容词

21、用作名词,造出模具 见效;证明 献上,进贡 改进 转动,名词用作动词,像闪电一样,名词用作状语,以为鉴(教训),意动用法,为而痛哭,为动用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双音节词的古今异义 1.少而游豫 2.天下之名巧也 3.为博士,居贫 4.圣人具体备物 5.夫同情者相妒 6.同事者相害 7.中人所不能免 8.必以考试为衡石 9.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 10.缘縆、倒立,出入 自在 11.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 12.良可恨也,过着玩乐的生活 有名的技术高超的人 一种专门顾问性质的官 一身之内 钟情于同一个人 作同一个工作 一般人 考察试验 事物的道理 可以用 转动 灵活 比不上他们的人 可惜,指出

22、下列句式特点 1、不自知其为巧也 2、未之思耳,夫何远之有? 3、乃皆易以十二蹑 4、闻贤不试以事 5、取人不以一揆 6、心乖于内,口屈于外 7、其功百倍于常 8、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 9、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 10、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11、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12、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 13、裴子者,裴秀。 14、帝以问先生:“可动否? 15、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16、大石数十。 17、瓴甓数十。,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1、先生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转动它,汲

23、来的水自己倾流到地里,翻车里外轮番转动,效率超过平常水车一百倍。 2、尝试以车轮悬瓴甓数十,飞之数百步矣。 他曾经试验用个车轮挂上砖头瓦块,可以抛射到几十丈远的地方去。 3、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4、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 圣人一身之中,具有各种才能德行,他选取人才并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5、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 尽管圣人有理解一切的明智,但如要选用人材,就一定要先加以考验 。 6、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 对子游、子夏这些人尚且如此,何况从此算起不如他们的人呢! 7、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为什么呢?空谈理论(事物道理),有很多事情是无法讲得清楚的,如果加以实践,难讲清楚的地方,一试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8、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马先生所制作的,都是创新(革新)的东西,因此他开头的所说所为,不会全部都正确 。 9、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 去责难那种很容易考验出结果的事情,随便用言语去压抑别人的才能,这犹如用自己的老一套去做天下的事,固定不变地看待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事情当然就办不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