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ppt课件5.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6604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ppt课件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ppt课件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ppt课件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ppt课件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ppt课件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ppt课件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粤教版语文选修第8课《杜牧诗三首》ppt课件5.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杜牧诗三首,问1: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人最喜欢回忆过去?为什么? 晚年 因为走到风烛残年时,人们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问2:一个朝代呢? 末期 一个王朝的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对于晚唐诗人而言,唐王朝已经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社会危机加深,末世的景象、仕途的迷茫,使这时期的诗人,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出现了新的特色,反映在当时流行的咏史怀古题材中,怀古咏史诗的数量大增,普遍表现出伤时悼乱的情调。,咏史诗鉴赏步骤:,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2、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忧天下明世) D、写作技巧?,学习题乌江亭,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2、 作者议论(批判)的依据是什么?,3、 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为什么会千古流传?,“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史事

3、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借古抒怀。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B、为什么三位诗人

4、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A、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其他解释) 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5、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四、自主阅读华清宫绝句 分四人小组按照以上步骤鉴赏,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C、诗人写作的目的?,史实: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 诗人观点:对唐玄宗和杨贵妃骄奢淫逸生活的批判。 词句或技巧:诗人形象地用“千门次第开”(场面浩大,本以为有大事发生)和“荔枝来”(原来是给杨贵妃送荔枝的人来了)构成鲜明的反差,含蓄、精深地表现出玄宗的荒淫好色,杨贵妃的恃宠而娇。 写作目的:寄寓

6、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告诫当今统治者要清廉务实,不要骄奢淫逸。语含讽刺。,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刺。表达含蓄、精深。诗人没有明确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杨贵妃的恃宠而娇,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比直抒己见更强烈的艺术效果。,D、写作技巧?,写作背景简介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

7、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3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将译文、两道题的答案以文字的形式呈现,(1)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

8、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自读诗歌早雁,了解诗意,小组成员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1)问:秋高气爽时节,本是大雁翱翔长空、无拘无束之时,可诗中却用“惊”“哀”来形容雁儿,为什么? (2)问:颔联中,诗人写汉代的“仙掌”

9、、“长门”,有什么作用? (3)问:本来春回大地,正是雁儿飞回家乡的好时节,可诗人为什么劝雁儿留在南方? (4)问: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5)问: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写作背景简介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满关切。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 。,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象征方法的运用。表面写雁,实为写人,即把逃避回鹘

10、南侵的边民写作四散的早雁,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人民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小结,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 思考: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象征手法,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请你根据当时的背景,鉴赏这一首诗,说说诗人欲抒发什么感情? (附:这首诗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

11、离长安到湖州(即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时所作。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写下此诗。,杜牧诗歌 写景题咏,山行,杜牧(公元03852),字牧之,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中,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关于诗人:,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杜牧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