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放鹤亭记》ppt课件1.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78077 上传时间:2019-09-1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放鹤亭记》ppt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放鹤亭记》ppt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放鹤亭记》ppt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放鹤亭记》ppt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放鹤亭记》ppt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放鹤亭记》ppt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配套】最新语文版语文选修第10课《放鹤亭记》ppt课件1.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放鹤亭记苏轼,学习目标: 1、文章写酒、状鹤、作歌表达作 者什么思想。 2、了解文中所涉及的历史典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认识。,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元丰元年(1078)十一月,这时作者正知徐州。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有人要抓他的辫子,因此请求外放,此时他已外放八年。苏轼写此文的前一年,刚到徐州,便遇上因黄河决口造成的水灾,他领导军民抗洪,两个多月洪水方退,他也两个月未进家门。他爱和平民百姓结交,僧道隐士都有交往,云龙山人即是他交往的一位隐士,因大水而迁居,又建新亭。此文即写于山人新亭落成之时。,整体感知,1、建亭的原因及取名的依据 2、隐居之乐 3、

2、作放鹤招鹤二歌 鹤隐者感慨,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1、说说你所了解的鹤 2、苏轼是如何写鹤的,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

3、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1、作者如何将鹤和隐者联系起来的? 2、作者引用历史典故,所论证的是什么?,古人言:“玩物丧志”,过于沉迷所玩赏的事物就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壮志。春秋时期卫懿公好鹤而亡国,可说是玩物丧志的典型。 卫懿公是卫惠公的儿子,名赤,世称公子

4、赤。他爱好养鹤,如痴如迷,不恤国政。卫懿公把鹤编队起名,由专人训练它们鸣叫,训练和乐舞蹈。他还把鹤封有品位,供给俸禄,上等的供给与大夫一样的俸粮,养鹤训鹤的人也均加官进爵。每逢出游,其鹤也分班随从,前呼后拥,有的鹤还乘有豪华的轿车。 周惠王十七年(前660)冬,北狄(今大同一带)人聚两万骑兵向南进犯,直逼朝歌。懿公亲自披挂带领将士北上迎战,到了荧泽(朝歌北)又中了北狄的埋伏,很快就全军覆没,卫懿公被砍成肉泥。,卫武公作抑:据考证,抑是卫武公献给周平王的诫勉诗 。 1.告诫周平王潜心修德以治国,勿颠覆败德而乱政 ; 2.告诫周平王敬慎威仪以显德,勿僭贼威仪以败德; 3.告诫周平王听受善言是敬慎威

5、仪的直接体现。,酒诰现为尚书中的一篇,它本是周公为其弟康叔而作。西周初年,周公平定殷乱,封其弟康叔于卫。周公初封康叔时,担心康叔年龄较小,于是告诫他商纣之所以亡国,其原因在于“淫于酒”,商纣之乱始于“酒之失”。,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刘伶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

6、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阮籍经常不说话,却常常以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青睐”、“垂青”“白眼”这样的词汇就是他的原创杰作。我们知道,瞳仁是黑的,正眼瞧人的时候,瞳仁在眼睛中间,看起来黑的多,就叫青眼;斜眼看人的时候,眼白多,就是白眼了。,子路从而后(落后),遇丈人(老人),以杖荷蓧(耘田器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责备子路不从事农耕)。孰为夫子?”植(通“置”)其杖而芸(耘)。子路拱(拱手,表示敬意)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

7、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做了该做的事);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至于自己的政治主张行不通,则我们早就知道了)。” 文中借子路的口,表达了孔子及儒家对隐者的态度-不仕无义;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明显持批评的态度。,明确:原文有“饮酒于斯亭而乐之”“隐居之乐,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从这两句话不难看出,苏轼对隐者的态度欣羡。借此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叹羡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的自我解脱的思想。,分析一下苏轼对隐者以及隐者生

8、活所持的态度?文章写酒、状鹤、作歌表达作者什么思想?,苏轼生平,1037年出生 1056年19岁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1061年24岁通过制科考试,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5年28岁还朝判登闻鼓院 1069年32岁任监官告院,两次上书否定变法 1071年34岁出任杭州通判 1074年37岁改任密州通判 1077年40岁改任徐州通判,期间作放鹤亭记,1079年42岁改知湖州,同年“乌台诗案”发,年底贬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47岁改贬汝州 1086年49岁回朝,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52岁出朝知杭州 1091年54岁知颍州 1092年55岁改知扬州 10

9、94年57岁贬知英州,后贬为惠州司马 1097年60岁贬为琼州别驾(海南儋州安置) 1100年63岁遇赦内迁 1101年64岁病逝于常州,背景链接,苏轼因上书批评变法,得罪了变法派,他感到了不妙,请求外任,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打击,本文写于1078年,这已经是苏轼外任的第八年。 作为渴求功业的苏轼,八年不能还朝,心头的郁闷可想而知。仕既不如意,隐亦不可得,所以只能借文章表明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表明对官场的厌恶与不满。,精神探访 苏轼必须要用积极进取的理想,去面对孤独苦闷的现实;但是,他既向往自由隐逸的生活,又难舍功名事业的诱惑;他自负才华横溢,故张狂;他自感功业难就,故满腹牢骚。这些无

10、不体现了苏轼内心儒道两种思想的难以调和,苏轼表面上羡慕隐者,但是此时他的骨子里还是进取。 儒是苏轼的“粮店”,积极进取,成就功名,是他赖以生存的生命理想,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做下去! 道是苏轼的“药店”,是他人生不得意时赖以治理心灵创伤的药,因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活下去!,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答案:B “应和”,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答案:A,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