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1讲 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94386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1讲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1讲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1讲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1讲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1讲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1讲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复习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1讲 含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1讲一、选择题1(2016太原一模)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B)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解析商品经济发展,更多体现的是市民文化的繁荣,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撇开旧注,自抒新意”、“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理学兴起,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等一系列探究“理”的方法,培养了文人的思辨精神,故B项正确;民族矛盾,与材料无明显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宋代学者怀疑精神与自抒新意,而不是儒学复兴,故D

2、项错误。2(2016鹰潭一模)钱穆在阳明学述要记述王阳明对学生曰:“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这表明王阳明(C)A要禁绝百姓一切恶念以维护封建等级制B认为知行和良知是建立在内省的基础上C将其认识论实践论建立在心学基础之上D极力批判朱熹格物致知而忽视道德修养解析要禁绝百姓一切恶念材料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内省材料并未提及,故B项错误;由“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此事,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可知王阳明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阐述自身的认识论实践论,故C项正确

3、;极力批判朱熹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3(2017九江一模)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说:“这种思路把知识领域的事情,都归入了人格涵养和心灵境界,于是更加强化了传统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一个传统,即学术的终极意义在于为己,因此它也特别影响了中国士人对于形而下的、自然现象世界的无端轻蔑和对形而上的、道德理想世界的过度崇尚。”此学者论述的应该是(D)A孔孟儒学B老庄道学C董仲舒儒学 D程朱理学解析材料中“把知识领域的事情”是格物致知,材料意思是,要求人们通过格物、居静、以“敬”的心境引导自己的心灵,从“人心”转向“道心”,这是朱熹观点,D项符合题意。4(2016成都一诊)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

4、说:“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B)A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B宣扬了“天理纲常”的永恒性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D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解析据材料“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可知,朱熹所著四书章句集注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求,得到统治阶级的赞赏,结合所学可知,朱熹强调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故B项说法正确。5(2016日照一模)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

5、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B)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解析材料“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说明后代的人们只是根据需要,来吸收孔子的思想中对自己有用东西,并未歪曲和篡改孔子的思想本意,故A项错误;材料“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时代性,而“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则强调的是儒学思想演变的主观性,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得知,儒学思想主要是适应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发

6、展需要,故C项错误;材料“各取所需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说明儒学体系的发展完善是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故D项错误。6(2016菏泽一模)“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D)A老子的“无为而治”B荀子的“天行有常”C朱熹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的“心外无理”解析材料反映了反对向外寻求天理,而需从内心出发,这符合心学的内容,故本题选D项。A、B两项与理学无关,C项强调向外寻求天理,在题中遭到了批判。7(2016乌鲁木齐二诊)元朝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其实质是元朝(A)A利用儒学维护统治

7、 B全面推行汉化政策C对汉人的高度重视 D否定宋代程朱理学解析材料“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杜甫为文贞”迎合了宋明理学注重气节、品德的特性,最根本的目的还是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迎合汉人的思想,并不等于全面汉化,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元代把国人分成不同等级,汉人地位低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理学注重气节、品德的特性,是一种统治手段,并非元代加封的本质意图,故D项错误。8(2016安庆二模)明代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致良知”是其心学主旨,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即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致良知”的途径是(C)A格物致

8、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行优于知解析格物致知是理学的方法论,故A项错误;发明本心是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提出的认识修养方法,故B项错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说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故C项正确;王阳明讨论知行合一,也只是认为两者不分先后,知行并进,故D项错误。9(2017眉山、广安、遂宁一诊)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C)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C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D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解析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具体的经文屡遭改动,体现了佛教

9、的中国化,没有体现士人的抵制,故A项错误;仅从经文的改变,不能说明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故B项错误;佛教的经文改变,体现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时吸收了儒家伦理主张,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儒学的发展。10(2016唐山二模)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说:“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其言论意在(C)A通过文化融合缓和民族关系B反对文化交流保护华夏文明C削弱佛道冲击意图复兴儒学D宣扬华夷观念维护北宋统治解析材料未涉及民族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中“闻乃有巨人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说明当时出现了佛教和道

10、教,因此不是反对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北宋”和材料信息中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得出对中国传统儒学的冲击,意图复兴儒学,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华夷观念的信息,故D项错误。11(2016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C)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解析材料中“若公时,若不公”表明是公

11、不公,而非为不为,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格物致知,故B项错误;与材料中“存天理,灭人欲”“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相符,故C项正确;不畏权贵,与材料中“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不符,故D项错误。12(2016广元三模)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B)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解析材料提出“去恶从善”,而非三纲五常的儒家人伦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提出“去恶从善”的儒家道德观念,

12、并且积极从事农业生产,正体现了“理学”强调“理性”的原则,故B项正确;兴农的举措未提出存天理的目的,故C项错误;“去恶从善”并非材料的全部,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6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一模)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控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核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是基于其特定理论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思考,这一理论基础即是以思想、政治上的“大一统”为社会控制的理想目标,教而后善的人性论、天人感应的宇宙观为社会控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韩进军、刘永艳论董仲舒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材料二朱熹认为,只

13、有在思想意识及封建纲常伦理上家族、宗族、国家、社会同构,才能保证国家对乡村的统治形式及有效秩序使儒家维护封建纲常的价值形态获得更多更广泛的认同。李禹阶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材料三在一个排斥农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社会里,绅士社会掌握着知识和文化霸权,教化、伦理、法规、祭祀、宗族等一切社会责任与权力为一体,成为乡土社会的实际权威在全国范围内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网络。国家所必须的思想意识包括国家的法令政策,就是通过这个网络突破了千差万别的地域性习俗与文化,渗透到那些看似封闭的乡村角落的。杨阳王权的图腾化(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社会控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目标。(2)结合所

14、学知识,指出朱熹为实现材料二中的构想提出的主张。比较材料一、二,说明董仲舒和朱熹在社会控制方面的侧重点。(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社会控制思想的认识。答案(1)内容:天人感应,独尊儒术。目标:实现“大一统”。(2)主张:三纲五常即天理;存天理,灭人欲。侧重:前者侧重国家意识层面;后者侧重乡村宗族伦理。(3)观点:绅士成为乡土社会的权威,成为国家意识传播到乡村的媒介。认识:传统社会控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根本宗旨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14(2016保定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

15、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材料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摘编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中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对待理学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据材料与所学给出理由进行说明。答案相似:应当看到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说明: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更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宋代理学主张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格物致知”的精神,宋代知识分子树立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主动积极去全面探索自然界事物的客观规律。宋代时,三大发明得以发展,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