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课时检测(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94491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课时检测(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课时检测(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课时检测(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课时检测(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课时检测(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课时检测(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课时检测(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是造炮有数,而出鬻器械无数,此火器局之可推广者二。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材料表明魏源()A认识到西方只有军事技术发达B认为西方民用技术优于中国C具有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思想D正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可知当时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故C项正确。2曾国藩说:“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

2、。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曾国藩这段话旨在()A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B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解析:选A材料“余以为欲制(夷)人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反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主张内政改革,故A项正确。31866年郭嵩焘奏称:“夫将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

3、。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船以分洋人之利,能与洋人分利,即能与争胜无疑矣。”这一认识()A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B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C加快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解析:选A郭嵩焘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不仅在官府创办企业的基础上,提出还有商民应该创办企业,故A项正确;材料中所涉及的经济发展的问题,与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无关,故B项错误;19世纪60年代是民族工业刚刚产生的时期,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材料中主张发展从官府到商民引进西方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是中体西用的一种运用,故D项错误。41884年,清朝官员张树声说:“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

4、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此段材料的核心主张是()A改革教育,振兴中华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运用西学,体制变革 D设立议院,民主共和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其反对仅仅学习西方的“用”,而不学习西方的“体”,所以其核心主张应该是运用西学,进行体制变革,故C项正确。5(2017石家庄质检)“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上光绪皇帝第五书集中表达了“维新派变法必须是全面的大变,而不是部分的或局部的小变”的观点。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A急于求成的躁进心态 B与传统体制决裂的勇

5、气C“跪着”变法的策略 D对变法成果的乐观预期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康有为主张“全面的大变”,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无法实现社会转型的重要阻碍即是腐朽不堪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故“全面的大变”是符合历史潮流的,B项正确。6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偏颇和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C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D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解析:选C近代中国人思想观念更新的过程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为了寻求强

6、国御侮之道,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故C项正确。7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解析:选C康有为和谭嗣同主要是立足中国的传统文化寻找维新变法的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故C项正确。8(2017岳阳质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胡适在1919年发表的“新思潮”的意义中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

7、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故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这表明胡适()A对传统思想文化完全否定B与新文化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C反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D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解析:选D根据题意,胡适主张是“整理国故”,而非完全否定传统,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陈独秀等人主张完全否定传统文化,而胡适等人主张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故B项错误;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并非反社会主义,故C项错误,D项正确。9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其治校理念之一是“大学不仅要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可见蔡元培()A

8、注重学习借鉴 B重视自然科学C强调学术自由 D提倡学贯中西解析:选A蔡元培的意思是既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借鉴西方文明中科学的方法或内容来重新改造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10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A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成为近代中国文学主流C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新中有旧D袁世凯的“尊孔复古”行为遭人唾弃解析:选C材料“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

9、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学形式批判继承创新,故C项正确。11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写道:“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这一思想()A促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B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C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D展示了西学的优势解析:选C材料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可知避免了生涩难懂的内容,使文学作品通俗化,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故C项正确。12下面是一段学生日记:孔子诞生日为什么放假?孔子

10、在专制时代,他的道德和学术,真可算是成万世帝王的好商品,无怪乎到这日子,要喧闹了一番。孔子既然不是现今的人,他的道德、学术配不上做现在的榜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空废了一天的工夫,放无意识的假呢!陈昌标,1920年10月8日该日记作为个案反映了当时新青年()A推崇“尊孔复古”思想 B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C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 D对传统文化批判有片面性解析:选D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虽然维护专制制度,但也有培养个人品质,塑造民族气节,形成中华民族优秀美德等积极作用,材料因其消极作用而否定它,具有片面性,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1、一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图所示)。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对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摘编自李国钧、王炳照主编

12、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唐宋教育制度创新的共同原因。(15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维新派与洋务

13、派教育改革的共同之处。如何认识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10分)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同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相比,汉代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办学形式、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目的都发生了变化。从政治上科举制度的推动、经济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学术思想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根据“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实学为专门学”得出内容设置重视西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和洋务派兴办教育都是为了救亡图存,培养人才,都创办了新式学堂,都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一、二不同时期教育的不同得出教育是随着时代

14、的需要而变化发展的,据此分析其关系。答案:(1)变化:教学内容由百家学说到儒家经典;办学形式由私学为主到官学与私学并行;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教育体系;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充实官僚队伍。原因:唐宋变革所引起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科举考试制度的推动;经济、科技的发展;学术思想的发展。(2)共同:课程内容设置重视西学;兴办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开启民智,培养新式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推动教育近代化。认识:教育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变化发展的;教育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胡适有一个著名论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那么,孔子思想自然而然也要为专制

15、负责。但胡适在1939年担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主持美国匹兹堡大学孔子纪念堂揭幕典礼时却说:“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中国之所以能成为自由主义及民主主义国家者,孔子之学说有以致之也。”邢哲夫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对传统文化的真实态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12分)解析:根据材料中“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既然是以孔子思想为正统”和“中国受孔子民主理想及其教育方法之熏陶,故富于民主思想”可知胡适对孔子思想认识的变化是由认为其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到认为其具有民主精神,推动中国成为民主主义国家;对其变化的评述从变化的原因和变化的背景及其两种不同认识所要达到的目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答案:变化:从认为孔子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到认为孔子思想具有民主精神并推动中国成为了民主自由国家。评价:胡适两个相反的观点,是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为达到不同目的得出的结论。前者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借否定孔子思想达到否定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宣传资产阶级民主科学,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的;后者是在抗战时期,借高度评价孔子民主自由思想,拉近中美两国关系,期望达到美国加强对华援助的目的。这是他实用主义思想的体现,也是他对传统儒学认识深化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