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94831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考纲考点命题思路考情分析科技成就1.(2016课标全国,41)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的影响2.(2014课标全国,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1.从考查方式看,全国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互有出现,2012年课标全国卷、2013年新课标卷和2014年新课标卷以第40题形式呈现,2015年新课标卷和2016年新课标卷则出现于第41题。2.从材料形式看,以文字史料为主,出现了图片材料,如2016年全国卷第24题的书法图片、2016年全国卷第34题的美术图片。3.从考查知识看,中国古代的科学与艺术、新中国的教育事

2、业和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是新课标高考的重要命题点;进化论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近五年未涉及,复习时需注意。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发展1.(2016课标全国,24)汉字的演变2.(2016课标全国,26)古代书法艺术文学成就1.(2013课标全国,27)明清小说2.(2012课标全国,25)文学与市民的价值取向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2013课标全国,28)京剧艺术的特点经典力学1.(2014课标全国,40)牛顿科技成果与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比较2.(2013课标全国,28)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相对论和量子论1.(2013课标全国,40)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2.(2011课标全国,35)哥

3、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理论的共同之处进化论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1.(2015课标全国,41)近代科学技术的作用2.(2012课标全国,40)三次科技革命与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迁现代信息技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2016课标全国,34)近现代美术艺术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2014课标全国,34)经济大危机与影视艺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1.(2015课标全国,31)俄语教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2.(2013课标全国,31)学校教学与国家意识形态构建第37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纲要求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2.古代中国的

4、文学成就。3.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课标提示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蔡伦唐末“司南”“地理大发现”雕版印刷术毕昇文艺复兴十进位值制计算石氏星表授时历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黄帝内经辨证施治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考点二“图画文字”商朝由繁到简自觉颜真卿草书女史箴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牡丹蕉石图文人画“

5、同光十三绝”西周四言现实主义屈原大一统诗赋诗仙诗圣市民阶层儒林外史巧学妙用概念阐释“蔡侯纸”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对人来说都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渔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封为侯爵并推广他的造纸之术,所以天下都称“蔡侯纸”易错提醒毕昇不是发明印刷术的人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时期开始西传到阿拉伯,而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构图解史四大发明及对世界的影响图片证史古代科技世界领先图示为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的重要科技成果。简仪的创制是我国

6、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是当时世界先进技术;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多年。构图解史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图示解史“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易错提醒中国古代绘画与西方绘画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中国古代绘画的主流是山水画、文人画,注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注重写意。知识拓展诗经的地位和影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的民族艺术特色。(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概念辨析“诗”“词”“曲”(1)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

7、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2)词: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3)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4)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新的诗歌体裁。易错提醒元曲元杂剧元杂剧是一种戏剧形式,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广义的元曲,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两大类。深化理解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的影响(1)盛唐时期,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期,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易错提醒明清小说的影响因素(1)素材来源: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

8、等为小说创作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2)物质基础: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3)社会基础:市民阶层对文化作品的要求进一步通俗化。(4)个人因素:作者丰富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等。图示解史古代文学成就考法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影响【考题1】 (2017福建泉州模拟)马明中在中国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中指出:“从此以后,世界格局被打破,美洲的开发和欧洲各国的资本积累在飞跃发展,指南针西传就像抽开了时代的泄洪闸,欧洲中世纪的落后和污垢在资本主义铺开盖地的洪流中荡然无存。”这段材料()A.夸大了指南针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B.突出了指南针西传对

9、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C.强调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D.提示了社会环境对科技效能的影响答案B 指南针西传后被应用于航海,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而地理大发现打破了世界彼此孤立隔绝的状态,使世界真正开始成为一个整体。所以作者的评价没有夸大其影响,而是突出了指南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

10、考法2时代特征对绘画风格的影响【考题2】 (2016安徽联考)北宋宣和画谱墨竹叙论中强调绘画要做到“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据此可得出()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文人画B.专以水墨来作画多半为文人画C.风俗画是北宋绘画的主流D.强调绘画技巧是中国画的特点答案B 由“有以淡墨挥扫”和“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可知,题干材料强调以淡墨来进行绘画,抒发思想情感,这多半为文人画,故B项正确。文人画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概括不准确。 时代特征对绘画风格的影响时代画种时代特征绘画风格魏晋文人画社会危机、

11、士人群体形成凸显个性唐代画种多样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雍容华贵宋代文人山水画重文轻武,理学兴起注重意境风俗画商业繁荣市井生活明清文人画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不拘成法民间绘画实用性、生活化考法3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史料一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史料二宋代说话人的话本创作,把中国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为后来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成为当时

12、文学中成就最为突出的领域。明清小说代表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其中红楼梦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戏剧艺术发展繁荣。指出我国戏剧在元代走向成熟的标志。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提示标志:元杂剧。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专制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早期启蒙思潮的出现。(2)史料二反映了明清小说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思想内容丰富。根据史料概括明清小说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提示特点:空前繁荣;具有反封建色彩。新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

1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需要。 紧扣史料“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可回答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根据史料“红楼梦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可归纳特点,产生的影响因素可从政治、经济、阶层关系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思考作答。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3)隋唐:盛唐

14、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考法4宋代科技与理学的关系史料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

15、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史料阐述了李约瑟和费正清在理学与科技关系上的不同观点。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史料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提示成就: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军事。看法一: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论证:认为理比气更根本;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升华抽象思辨,主张

16、格物致知,理性分析自然。看法二: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论证: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压抑人的自然欲求;知识分子埋首经书,脱离社会实际。 本题属于观点论证题,就是对史学观点或历史材料进行观点分析论证。这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需要论证的观点和使用论据的范围。有论证正确观点的,有论证错误观点的,提示语有“说明”、“证明”、“解释”、“评论”、“你认为”等。题型多以材料解析题或问答题的形式出现。解答这类题型的关键一是对观点的提炼要完整准确,二是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多角度论证,即从不同角度列举史实。如本题可概括为两类观点:理学促进科技发展和理学阻碍科技发展,论证时可结合理学的基本

17、内容及影响进行作答。 古代中国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限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2)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也阻碍了中西经济技术的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良机。(3)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禁锢了思想,窒息学术空气,使知识分子噤若寒蝉,不务实际,科技人才缺乏,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4)古代中国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重要因素。1.(2016课标全国,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

18、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析统一文字是在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体现了汉字从先秦到秦朝及之后的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石经运用的是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并未体现出当时字体流行状况,故C项错误;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形成相对完整的汉字体系,故D项错误。答案B2.(2016课标全国,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

19、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解析从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到唐朝连西州幼童模仿王羲之的书帖可知书法艺术受到时代的影响;从“无丈夫之气”,到“尽善尽美”,体现了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赢得地位的重要原因,故选择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但是不会“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价,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D项。答案C3.(2013课标全国,27)清代有学

20、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观念上的反映。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小说蓬勃发展。从材料信息看,明代以来,士、农、工、商都喜欢小说,小说的教化影响比儒、道、佛的影响更广泛。这从本质上说明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

21、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答案C4.(2012课标全国,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文学艺术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一带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正是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价值取向,故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对材料的表面理解。答案D5.(2016课标全国,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

22、线示意图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与外国

23、的文化交流。首先,结合材料概括归纳观点,根据材料提供的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可得出中国的对外交往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其次,要抓住题目中“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因此在寻找史料的时候要紧扣确立的观点,并且不能找材料所叙述的史实;最后,在论证时,要做到史论结合,如本题在表述时要列出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切忌只罗列史实。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