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94935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人教版):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 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单元提升练(十四)(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2016山东青岛模拟)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创办洋务的重要代表人物,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强敌,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他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这说明李鸿章()A.既主张办洋务,也提倡变革制度B.为了和戎,主张必须变革制度C.主张对外“和戎”和对内“变法”结合,进行制度变革D.主张在保留封建体制的条件下,变更传统的做法,引进外国技术办洋务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李鸿章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自强。答案D2.(2016

2、山东齐鲁名校调研)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指出:“自道咸以来,已稍知变法,然收效莫睹不知全变之道。”这里康有为批评的是()A.中体西用 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解析根据材料此种思想开始于道光咸丰年间,且其不知全变之道,由此推测该思想为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思想为康有为一派的主张,故B项错误;民主共和与本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与本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湖南永州模拟)清末筹洋刍议一书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这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主张。与此书作者思想最接近的是()A.林则徐、魏源 B.曾国藩、李

3、鸿章C.王韬、郑观应 D.康有为、梁启超解析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故A项错误;曾国藩、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人人欲济其私”最接近,故C项正确;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变法图存,不仅仅是“人人欲济其私”,故D项错误。答案C4.(2016江西南昌模拟)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

4、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解析梁启超认为两个平等的国家之间才能够讲道理,其意图是激发国民振兴国家,树立救亡图存意识,故D项符合题意。“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说明国际社会中平等国家之间是有道理可讲的,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不涉及有利于世界进步的因素,C项错误。答案D5.(2016四川遂宁期末)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

5、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C.启蒙与救亡并重 D.推动中国近代化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学习西方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A项错误;洋务派并不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洋务派并未主张思想启蒙,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以郑观应、梁启超等代表的维新派提倡的君主立宪与章太炎的民主共和都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6.(2016陕西榆林模拟)严复在辟韩篇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

6、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解析本题考查对严复思想主张的识记与理解能力。题干表明了严复的“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者”和“国家属于人民”的观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答案C7.(2016云南检测)“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的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自由平等

7、思想深入人心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当时女学生的思想发生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抵制专为她们设置的修身课,同时出现了“抗婚”、“逃婚”等,用实际行动反抗三纲五常,抵制封建礼教,这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故C项正确。答案C8.(2017陕西宝鸡模拟)胡适将新潮与文艺复兴并称,显然是把新文化运动等同于文艺复兴运动。其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A.倡导个性解放与独立自主观念B.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解析题目中比较了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习到的两个运动的知识,可看到两者都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人的个性,故A项正

8、确;文艺复兴不是一场彻底的反封建运动,故B项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没有为中国近代奠定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A9.(2016广东汕头期末)甲午战后的“戊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是爱国救亡为目的的政治思想运动。其影响的共同之处在于()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制度B.全面颠覆了民族传统与守旧观念C.有效促进了思想启蒙与救亡意识D.深刻变革了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解析甲午战后的“戊戌新文化运动”并不能沉重打击帝国主义,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的“戊戌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面颠覆民族传统和守旧观念,故B项错误;两场运动的最大意义是思想启

9、蒙与救亡意识的觉醒,故C项正确;两场制度都没有变革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7四川德阳模拟)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解析根据题干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对人性的赞美,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国人道德观的颠覆,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故

10、D项错误。答案A11.(2017广东肇庆调研)1915年,陈独秀认识到:“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这反映出()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B.陈独秀全盘否定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D.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尊孔复古逆流开始解析陈独秀说的“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说明中国还没有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陈独秀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政治方面的作用,故B项错误;陈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认识到了思想解放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题目中

11、没有说到尊孔复古的逆流,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7安徽合肥模拟)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现象()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未传入中国B.体现出国民崇洋媚外心态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D.说明了政府倡导思想自由解析众多的主义传入中国,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各种主义的涌入是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反映而非国民崇洋媚外心态的反映,故B项错误;各种主义的传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人们更加理性的来思考,哪种主张更能够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

12、;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倡导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13.(2016黑龙江大庆模拟)“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C.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D.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解析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且逐渐占据新文化运动的主流,相对于传统的资产阶级思想宣传,由此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可以看作是一场突破,故D项正确。答案D14.(2017安徽蚌埠模拟)190

13、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解析A项不符合孙中山此时的阶级属性;B项说法绝对化;D项是材料的片面理解;材料表明孙中山已认识到西方私人资本发展所带来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冲突等弊端,因此主张中国学习西方生产方式的同时要努力避免西方贫富差距的弊端,故选C项。答案C15.(2016湖北联考)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

14、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表明()A.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B.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C.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D.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孙中山强调“国家是国民的国家,政治是国民的政治,权利是国民的权利”,说明孙中山是在强调在国家中国民的主体地位,要建立民主政治,故A项正确。答案A16.(2016河南郑州三模)“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改良主义解析

15、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满清王朝为内容,与材料中“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不符,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内容,与材料“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不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改良主义是以温和的手段在细枝末节上对原有体系制度进行修订补充的政治主张,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17.(2016江苏扬州期末)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

16、事件是()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解析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是三民主义,不是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材料涉及思想是在1924年提出,故B项错误;按照思想主张,孙中山在材料中指出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好朋友”关系,按照时间来看,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共主张,符合题干意思,故C项正确;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是在19271936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做法与民生主义主张截然不同,故D项错误。答案C18.(2016

17、甘肃兰州诊断)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C.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解析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又相继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最终走上国共合作道路,说明他并没有放弃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答案A19.(2016山西阳泉模拟)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

18、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解析“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说明,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全面超越”说法错误;C项“全盘吸收”说法错误。答案D20.(2016广西桂林崇左模拟)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

19、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心思想是()A.强调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军B.纠正王明、博古“左”倾错误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最后胜利D.阐释中国革命道路的独特性解析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与材料中“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21.(2016甘肃兰州模拟)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最基本的

20、条件”是指()A.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C.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解析获得农民阶级的支持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A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并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B项错误;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也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C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与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22.(2016山东枣庄模拟)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是毛泽东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被直接吸收、借鉴到这篇文章中来。毛泽东借鉴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原因是()A.新三民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B.

2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C.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D.毛泽东为全面评价孙中山的历史地位解析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旧三民主义的发展,但是仍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并未指明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故A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毛泽东之所以借鉴新三民主义主要在于其中的民族、民权、民生的某些思想主张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具有一致性,如都主张反帝反封建,注重改善工农生活,故C项正确;毛泽东借鉴新三民主义并非为全面评价孙中山,故D项错误。答案C23.(2016吉林摸底考试)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

22、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以下能体现“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阐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C.恢复高考制度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即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24.(2016山东潍坊模拟)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

23、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的共同认识是()A.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B.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解析1949年3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展经济的思想受两极格局的影响,但也体现了主动融入世界的意向;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政策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主动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意向。故答案为A项。答案A25.(2016东北师大附中模拟)毛泽东说:“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

24、共同本质思想是()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共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计50分)26.(2017河南郑州模拟)(18分)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这种新陈代谢表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翻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

25、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病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魔败,吾不能思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惧国命之分亡,吾不能忍也。”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又“难于挣脱传统”?并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康有为发表此言论的原因。“政治之魔败”“法律之蹂躏”刺激着先进

26、知识分子又进行了什么探索?(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异于传统”据材料一“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并结合所学得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开办近代一批新式学堂;“难于挣脱传统”据材料二“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并结合所学得出,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得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据材料一“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得出,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结合所学得出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视政治之

27、魔败惧国命之分亡,吾不能忍也”得出感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丧失,据材料二“伤教化之陵夷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得出指责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政治的腐败,民族危机的加深;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得出厌恶共和,结合所学,得出康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君主立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小问,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结合所学得出新文化运动。答案(1)“异于传统”: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开办近代一批新式学堂。“难于挣脱传统”: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学西方先进技术,不学西方先进制度

28、、文化)。说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观点:感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丧失,指责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政治的腐败,民族危机的加深。原因:康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君主立宪、厌恶共和,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探索:新文化运动。27.(2017湖南株洲模拟)(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

29、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材料二这个贫农大众,舍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

30、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1945年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1)依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3分)(2)毛泽东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其成效如何?(9分)(3)依据材料三,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义。(8分)答案(1)主张:分清敌友,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首要问题。(2)观点:贫农是最革命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实践:在农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成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31、正确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科学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意义: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错误思想,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团结;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8.(2016湖北宜昌模拟)(12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剧烈,思想界对中西学态度也不尽相同,各种社会思潮应运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序号观点1“立国之道,尚礼

32、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抵御外侮2“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3“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4“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5“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6“我人今日

33、在迷途中之救济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此为吾人所深信不疑者。”“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依据一定标准将上述材料分类,并任选一类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史实予以说明。(12分)(说明:分类时用材料序号表示并指出分类标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首先进行分类:材料1“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反映出顽固派完全肯定中学;材料4“只有(德、赛)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材料5“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反映出完全否定中学;材料2“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材料3“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材

34、料6“决不能希望于自外输入之西洋文明,而当希望于己国固有之文明”,反映出部分肯定中学。然后选择一类,指出其所代表的阶级属性,如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新文化运动中保守派的言论,并概括这些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答案分类:示例1从对待中学态度分类第一类:1完全肯定中学。第二类:4、5完全否定中学。第三类:2、3、6部分肯定中学。示例2从对待中学态度分类第一类:1、2、3、6完全肯定或部分肯定中学。第二类:4、5完全否定中学。示例3从对待西学的态度分类第一类:1,完全否定西学。第二类:4、5完全肯定西学。第三类:2、3、6部分肯定西学。示例4从对待西学的态度分类第一类:1,完全

35、否定西学。第二类:2、3、4、5、6完全肯定或部分肯定西学。示例5从对待中西学的态度分类。第一类:1,完全肯定中学,否定西学。第二类:2、3、6肯定或部分肯定中学,同时学习西学。第三类:4、5肯定西学,全盘否定中学。其他言之有理者如从认识和实践的角度等分类也相应给分,但分类总分不超过4分,说明总分不超过8分。说明:示例1第一类第1则材料代表了顽固派的言论,主张固守中国礼仪纲常,将传统文化作为救国的惟一法宝,认为只有寄希望于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抵御外辱,故坚决抗拒西方文化。这种主张以维护封建制度为目的,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第二类第4、5则材料代表了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的言论

36、,认为只有西洋文明才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故提出从根本上废除孔学、汉文,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反对封建专制,有利于思想启蒙,但没有认识到西洋文明(自由主义)也有其内在弊端,而且造成“一切黑暗”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光靠西洋文明无法救治“一切黑暗”。第三类第2则材料代表了洋务派的言论,实际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封建制度优越,西方科学技术先进,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中国封建制度,故没有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第3则材料代表了维新派的言论,主张借助传统文化,宣传西方的君主立宪的政治学说;第6则材料(代表了新文化运动中保守派的言论),认为要振兴中华,必须吸取西洋文明,但反对一切照搬、全盘否定本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东西方文化应该取长补短,融合调和。第2、3、6三则材料的观点都反映了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