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专题综合训练(二) 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95319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专题综合训练(二)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专题综合训练(二)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专题综合训练(二)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专题综合训练(二)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专题综合训练(二)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专题综合训练(二)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二 专题综合训练(二) 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专题综合训练(二)(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黄冈质检)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官员选任方面完全是熟悉文史法律的“文吏”。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汉承秦制,有所损益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贵族政治到文人政治 D黄老之术到霸王道杂之解析:选A。题干“汉初,训练有素的文吏仍然占据着政治机构的主导地位”表明汉承秦制,“武、宣之时,文吏依然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主要命脉,

2、而儒生已经从文化方面向整个社会开始渗透,文吏和儒生形成了对峙局面”表明情况已经有所变化,故选A项。2(2018石家庄质检)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这说明()A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B“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C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D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解析:选C。据材料“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臣等昧死”“臣诚愚鄙”可得出尊君卑臣成为官场常态,故选C项。孔孟礼的观念全面传承,错在“全面”,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成为社会的普遍信条,错在“普遍”,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君臣关

3、系,没有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修养,故D项错误。3汉书翟方进传载:“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方法吏事,以儒雅缘饬法律,号为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之,奏事亡不当意。绥和二年春,荧惑守心,方进不知所出。上曰:朕诚怪君,何持容容之计,将何以辅朕道群下?而欲久蒙显尊之位,岂不难哉。方进即日自杀。”材料表明()A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了威胁B丞相位高权重,但命运掌握在皇帝手中C以才能的大小作为丞相任职的标准D废除了丞相,解决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解析:选B。据材料中省略号前半段内容可知,翟方进在前一任皇帝在位时倍受信任和赏识,据省略号后半段内容可知新皇帝对翟方进不信任,因而翟方进自杀。这说明丞相的权力与命运根本上掌

4、握在皇帝手中,B项符合题意。4(2018广州综测)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了汉代()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农业经济的发展C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 D新的儒学体系形成解析:选C。在先秦时期祭祀主要是贵族的特权,到了秦汉时期这些传统的节日成为普通人的习俗,体现了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故A项错误;虽然材料涉及了“祭祀土地神”但是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新的儒学体系无关,故D项错误。5(2018皖南八校联考)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

5、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A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B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汉王朝迁徙地方“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郡国豪富”“强宗大族”等豪族,以打击地方豪族势力,从而加强了朝廷力量,故选D项。6(2018武汉重点中学考试)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B吸

6、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当大规模的自耕农农民并没有响应”可知东汉末年社会矛盾尖锐时,庄园中的农民生活相对安定富足,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东汉庄园经济出现新技术,故A项错误;庄园经济是东汉豪强、军阀称雄地方的经济基础,威胁中央集权,而材料未提及,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庄园经济下矛盾相对缓和而非激化,故D项错误。7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天道高远,凡人岂能领会,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这反映了董仲舒的()A以刑辅德的思想 B“大一统”思想C三纲五常的思想 D君权神授的思想解析:选D。解读题干,从“天道高远,凡人岂能领会

7、,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可知材料强调君主的地位,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刑法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统一的内容,故B项错误;三纲五常是指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规则,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8(2018福州质检)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源远流长,战国时秦国多次颁布赦免令,秦始皇在位期间多年不赦,两汉时期记录在案的大赦达140 余次。这反映了()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君主专制逐步加强C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D外儒内法成为主流解析:选A。据题干及所学,赦免制度是一种宽恕的制度,秦始皇多年不赦,汉朝大赦达140余次,体现了从秦朝依法家思想治国到汉朝依儒家思想宽容治国的转变,故A项正确。战国秦国多次

8、颁布赦免令,汉朝时大赦百余次,只有秦始皇多年不赦,不能说明君主专制的加强,故B项错误;仅从赦免制度无法看出法律制度的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外儒内法,故D项错误。9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A“天人合一”思想 B“君权神授”思想C“天人感应”思想 D“弃恶从善”思想解析:选B。根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君权神授”思想,故选B项。10(2018衡水模拟)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

9、;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汉代思想界树起了儒学的权威。这一变化表明()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B儒家思想比道家思想更有利于社会发展C统治思想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汉代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治国方略的变化解析:选D。据题干及所学,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的大一统要求思想的大一统,故选D项。汉初黄老之学适应汉代社会的发展,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适合不同时期的汉代社会,故B项错误;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思想随之变化,故C项错误。11(2018马鞍山质检)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

10、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依据考古可知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造纸术B根据史料记载可以推断中国造纸术源于蔡伦C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D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解析:选A。材料中“考古工作者曾在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的信息说明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造纸术,故A项正确;后汉书蔡伦传属于二手史料,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故B项错误;“蔡伦发明造纸术”说法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综合材料可知汉代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故D项错误。12(2

11、018合肥高三质检)二十四节气是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这一成就()A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B促进了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形成C反映了较浓厚的迷信色彩D体现了我国古代科学实用性的特点解析:选D。二十四节气是为指导农业而专门制定的补充历法,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解决实际需要的特征,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

12、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董仲舒的教化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时客观形势的正确反映。虽然,从本质上说,这一主张是为巩固汉政权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它不仅对当时,而且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高春菊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针对教化提出的具体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倡导教化的主要原因。(10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正确理解董仲舒教化思想的历史影响?(15分)解析 (1)“主张”直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主要原因”要结合当时形势,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儒家自身主张和教化的功能等方面分析。(

13、2)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答案 (1)主张:办学校;教化人民仁、义、礼。原因:适应统治的需要;儒家重教化的传统;教化本身的功能。(2)一方面,有利于巩固封建思想统治,(或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使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更加巩固,(或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客观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束缚和阻碍作用。14(2017宜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孙子。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2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

14、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引自新浪财经海昏侯墓:穿越2 000年的石破天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12分)(要

15、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解析 首先表明观点,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佐证;其次,根据题干要求“从出土文物入手”对“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进行逐一分析。答案 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政治上,高等级墓葬规格和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体现了海昏侯尊贵的政治地位。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虽然削弱了王国势力,但仍保留了王侯的尊贵等级地位,政治上王侯们仍然享有诸多特权。经济上,10余吨五铢钱,说明了西汉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西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虽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但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还是得到了发展。青铜器、漆木器等证明了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高超,质量上乘。文化上,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从中可以看到西汉音乐的文化传承、乐器铸造技艺和礼乐制度。孔子屏风、成堆的简牍等,反映了汉代儒学受到尊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尊儒已经蔚然成风。社会生活方面,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既体现了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王侯贵族生活的丰富多彩,豪华奢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