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专题综合训练(十五) 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595390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专题综合训练(十五)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专题综合训练(十五)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专题综合训练(十五)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专题综合训练(十五)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专题综合训练(十五)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专题综合训练(十五) 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六部分 专题十五 专题综合训练(十五) 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专题综合训练(十五)(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西名校联考)苏联在1947年观察到美国重整军备,再加上美国原本所建立的全球的军事基地与联盟,便更确信了苏联已被资本主义包围的想法。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极易重蹈1917年意识形态冲突的覆辙。该材料认为冷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A美国阵营对苏联的封锁和包围B美苏之间的互不信任与误判形势C苏联日益膨胀的大国沙文主义D十月革命以来长期的冲突与矛盾解析:选B。“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极易重蹈1917年意识形态冲突的覆辙”,表现了美苏间的不信任与误判形势,

2、故选B。题目中并未提到美国阵营对苏联的包围和封锁,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这种日益膨胀、自我实现式的揣测,极易重蹈1917年意识形态冲突的覆辙”得知,并非是十月革命以来的冲突和矛盾,是相互之间的揣测,D项错误。21946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顺差为77.79亿美元,1947年上半年顺差则达59.22亿美元,而造成美国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对欧洲国家的贸易。这种现象()A导致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B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D有利于缓和欧洲社会矛盾解析:选A。为了扩大欧洲市场,必须扶植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形成一个统一的、自由的、开放的欧洲市场,这正

3、是马歇尔计划的动机之一,故A项正确。3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先后出动了12个空军师,直接与美国空军空战1 872次,共击落1 097架美国飞机;派出高射炮兵进入朝鲜作战,共击落212架敌机。对此华盛顿与莫斯科达成默契,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这种默契()A体现苏攻美守的态势B旨在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C说明美苏冷战的缓和D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解析:选B。据材料“对此华盛顿与莫斯科达成默契,共同保守苏联空军参战的秘密”可知美苏双方旨在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了苏联空军的战果,未涉及美国空军,不能体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美苏呈现战争态势,与美苏冷战

4、的缓和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美苏的默契是出于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对战争中的朝鲜而言并不能说是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故D项错误。4(2018湖南新考纲摸底联考)下面是美苏(俄)双方核武器数量对比图。下图说明,两极对峙期间()A美国核武技术落后于苏联B苏联的核威慑力量高于美国C世界局势处于核恐怖之中D美苏对抗以核武器竞争为主解析:选C。两极对峙(19551991年)期间,两个大国的核竞赛,威胁世界和平,故选C。自19501980年前,核武器是美国领先于苏联,A项错误;苏联的核崛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B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两国进行核竞赛,无法得出以核武器竞争为主,D项错误。5(2018湖

5、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那时候,“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这种理解()A夸大了美苏两国对世界的影响力B忽视了欧洲国家逐渐崛起的事实C主要是依据政治意识形态来界定D认为两极格局有利于当时世界稳定解析:选C。根据题干“全球政治为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不结盟国家的第三世界”得知,当时处于美苏冷战时期,主要是依据政治意识形态来界定,故选C。6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与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进行“工作会谈”,美苏就苏联购买美国谷物的交易达成协议,第二年又达成美国从苏联进口石油协议。据统计,19691976年美苏

6、贸易额增加了10倍。这反映了()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B美苏冷战局势趋于缓和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衰落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解析:选B。由题干中信息可知,虽处于冷战格局下,但美苏有合作而且经济交流频繁,这说明美苏对抗形势出现缓和,故选B。7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宗旨强调:北约在坚持“集体防御”职能的同时,基于在“民主、人权、法治方面的共同价值观”,将“为保证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而奋斗”,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统一的欧洲。这一宗旨()A确保了欧洲的持久和平B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C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D缓和了欧洲各国之间矛盾解析:选C。北约强调“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自由、

7、统一的欧洲”,推动了欧洲走向一体化,故选C。北约的成立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军事对抗,不利于欧洲的持久和平,A项错误;材料中北约的宗旨没有涉及美国对欧洲的控制,B项错误;北约的成立加剧西欧与东欧的对抗,D项错误。8(2018洛阳期中)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 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该现象的出现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瓦解B世界金融中心再度发生转移C美国经济衰退丧失主导权D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解析:选A。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承诺美元兑换黄金的

8、义务。材料中美国黄金储备和存量不足以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国际责任,从而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瓦解,故选A。二战后,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后,再未发生转移,B项错误;二战后至今,美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始终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欧洲经济发展的信息,D项错误。9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调整旨在()内容1982财年1983财年1984财年医疗、社会保险3.54.85.9医疗、住房补贴11.21.7其他项目21.829.735.3A遵循自由放任,推广“新经济”B加强宏观调控,缓解“经济滞胀”C节省政府开支,发展

9、高新技术D减少政府干预,缩小“福利国家”解析:选D。美国政府削减社会福利表明美国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故选D。遵循自由放任是罗斯福新政前美国的经济政策,A项错误;美国政府削减社会福利不是加强宏观调控,而是减少国家的干预,B项错误;发展高新技术材料没有涉及,C项错误。10有学者认为:“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国家与工业文明国家的冲突是异常惨烈的,败退也是符合文明竞争规律的。即便是在二战中左右逢源,善于钻阵营空子的前苏联,也在冷战中衰亡,崩溃于一条腿走路下自身竞争力的无以为续。”材料表明苏联衰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B冷战中美国的竞争C体制与生产力水平

10、脱节D政治经济制度落后解析:选C。由“农业文明行政体制驱赶下的工业化国家与工业文明国家的冲突是异常惨烈的,败退也是符合了文明竞争规律的”可以看出农业文明体制与工业化矛盾;由“善于钻阵营空子的前苏联,也在冷战中衰亡,崩溃于一条腿走路下自身竞争力的无以为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因与当时生产力脱节而衰亡,故选C。112010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

11、: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亚太自由贸易区()A是亚太经济合作的主要载体B无法冲破地区多样性的障碍C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引擎D可比肩欧洲联盟的统一市场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因地区多样性差异,要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是有困难的,故选B。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亚太自由贸易区建立面临的困境,A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反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世界中的作用,C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影响,更没有和欧盟相比较,D项错误。12(2018桂林联考)下图是一幅题为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漫画。对其解读符合事实的是()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B反全球化已成为各国主流民意C只有发达国家是全球化受益者D维护国

12、家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解析:选A。图片反讽了反全球化者的行为,他的全身装束分别产自世界不同的国家,故选A。材料缺乏各国的反全球化数据比较,B项错误;该项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全球化一定程度上会冲击国家主权,使主权受限,图片反映了面对经济全球化时,反全球化者的无奈,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 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

13、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从(20世纪)30 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材料三“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含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

14、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根据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的相关资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500 年前后不同文明间的注视和对抗。(8分)(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凯恩斯学派和“新经济”的特点。(8分)(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联系。(9分)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联系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孤立逐渐联系为统一整体,不同文明的联系日益紧密;材料一“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互对抗和争斗”,主

15、要体现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间的对抗,以及殖民者间的相互竞争、对抗。(2)第一小问凯恩斯学派特点,根据材料二“当经济出现萧条时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可知,都是通过政府的干预行为,来调节经济、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第二小问“新经济”的特点,根据材料三“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得出其特点为高科技、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3)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它们间体现的是一种连带反应。如新航路开辟导致经济开始全球化;全球化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导致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国家干预引发经济滞胀;经济滞胀导致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下形成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答案

16、 (1)注视和对抗: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由此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新路,不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同时随着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2)凯恩斯学派的特点:加强政府干预;刺激需求,促进经济繁荣;抑制通货膨胀,推动经济良性发展。“新经济”的特点:高科技、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3)联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逐步发展。正是因此,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经济大危机迅速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各国逐步探索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长期的干预又引起了经济的滞胀,主要国家又试图减少干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探索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逐渐

17、重视科技的作用,由此产生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范畴,且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历史特征。目前学术上认为经济全球化最初发端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5世纪以前,东西方社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形成复杂的社会分工,因而也不可能在大的范围内形成持久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摘编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研究上图反映的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及史实。请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阐述你对该论题的理解。(12分)(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 示例论题:全球经济贸易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理解: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凭借其海上优势和廉价的工业品对亚非拉等地区进行了几百年野蛮的殖民掠夺和产品倾销,以欧洲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但是,这种无序的市场扩张和殖民竞争,最终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差异引发了两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和19291930年的经济大危机,它们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沉重的打击;1944年开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新格局开始出现,世界贸易进入了一个协商性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建立为全球性贸易的进程提供了更为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