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人生价值论及其现代意义.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26159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人生价值论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孔子的人生价值论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孔子的人生价值论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孔子的人生价值论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孔子的人生价值论及其现代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的人生价值论及其现代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人生价值论及其现代意义.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孔子的人生价值论及其现代意义2009年第2期淄博师专JournalofZiboNormalCollege总第16期孔子的人生价值论及其现代意义顾莉(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江苏盐城224051)摘要: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之博大精深,不仅影响到后世儒学,而且影响到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甚至远涉海外.我们着重从人的本质,义利观,人生价值的实现三方面来阐述孔子的人生价值观,并分析这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意义.关键词:孔子;儒家;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评价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09)02006404Abstract:AsthefounderoftheConfuci

2、anschool,ConfuciusthoughtiSSObroadandprofoundthatitinfluencednotonlytheIaterConfucianismbutalsothewholeChinesefeudaldynasties.eventotheoverseas.ThisPapertriestoexpoundConfuciusviewoflifevaluefromthethreeperspectivesofhumansessence,theviewoftherelationbetweenrighteousnessandbenefit,andtherealizationo

3、fthe1ifevalue.Furthermore,italsoanalyzesthemodernmeaningofthetraditiona1culture.Keywords:Confucius;Confucian;ViewofLifeValue;morality;evaluationofvalue儒学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直作为显学被统治阶级所推崇,也被无数的炎黄子孙奉为自己为人处事的信条.并且,随着一些同样尊崇儒学的东亚国家的经济腾飞和兴起,儒学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华夏土地,而是一步一步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孑L子作为儒学的开山鼻祖,他的思想成为整个儒学的基石,他之后的儒学思想家们都是在

4、此基础上的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犹如一棵千年古树的树干,这棵粗壮的树干,正在生出无数的枝权,繁茂的树叶和累累的果实.一,孔子的人生价值观论语一书包含了大量的关于人生哲学的信息,包括了从对人的态度到对义,利,善,美,智,勇,学,思等各方面的价值评价.(一)关于人的本质孔子首先区别了人与兽,认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微子)孑L子突出了人不同于兽,言下之意就是说,人不能以鸟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人应当贵于物.这不仅表现人在对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更要表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如乡党载: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即使面对一个在当时地位卑贱,类似于牛马的下人,孔子仍然肯定了人的价值.这

5、也就是说,在孔子的心目中,爱人应不仅仅是爱亲,而是应推及到爱人,爱所有的人,这就具有了泛爱众的性质,也是孑L子仁的表现.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西周时期的道德是从属于天命观的思想,注重的是配天,到了春秋时期,天的地位相对下降,人的地位相对提升.思想家们把目光转向了天下的人,这种转变又适应收稿日期;20081217作者简介:顾莉(1.977一),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助教,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63了中国特有的血缘宗法等级制度.以血缘为纽带必定要以家庭为中心,则必然要首先处理好父子,兄弟等亲人之间的关系.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在孑L子看来,就必须要有一颗爱心,以爱为

6、基础,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就最先出现了亲子之爱,爱亲.但仅仅这种拥有家庭内部之爱是远远不够的,社会要和谐,国家要稳定都离不开对家族以外的人之爱,所以孔子的爱不再局限于宗族内部而扩大到了泛爱众.在论语中的表现是:樊迟问仁,子日:爱人.(八佾);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言,泛爱众,而亲仁(学而).虽然这些都是孔子解释什么是仁,但这里明显表现出人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孔子贵仁,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就是仁,孔子言仁必及人.可见,孔子把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对人的态度放到了首要的位置,由此也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重人伦关系的基础.孑L子心中的人,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物的人,其不同之处在于他所勾画的理想人格是

7、一个具备仁,智,勇,中庸等各方面统一的理想人格.由于仁是一个内在的,属于精神价值的范畴,它需要一个外在的载体,外在的规范,那就是礼.用礼作为直接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内在的仁的要求.只有一个守礼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人.根据八佾中的记载,孔子强烈不满越礼的行为,并指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再次强调仁作为礼的内在应然是不可缺失的.所以,孔子一再强调守礼的重要性,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迂腐,教条而保守的老夫子,而是要通过规范世人合乎礼仪的行径来达到内在的仁的要求,更进步地接近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二)孔子的义利观说到价值观,就不得不谈义利关系问题.传统观念认为

8、,孔子的义利观是崇义贱利的,这可能直接起源于孔子在里仁里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这句话,如果我们把这里的君子和小人作为道德上的价值判断,显而易见,孑L子重义轻利.但是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孔子这里的君子和小人其实只是一个事实陈述,并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而是指从事不同事务的人,君子主要是指统治者和管理者,小人64是指直接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普通劳动者无非要先解决物质需求,要追求利也是正当的;而统治者如果以利为首,则必定导致横征暴敛,政治昏暗.所以,作为统治者和管理者的君子必须把义放在首位,才能治理好国家.那么在义利问题上,孔子究竟有没有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问

9、题呢?无疑,是以义为先,利则次之.在处理义利关系的原则上,是义以为上(阳货),见利思义(宪问),仁者安仁(里仁).而且,在利的取得上,明确提出要符合礼的要求,即符合仁的原则.里仁载: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述而载: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以,孔子认定的以义为上(阳货)的人生价值观并不是完全排斥功利,而是把义放在最高位置,而功利等居于从属地位或次等位置.或许,更确切地说,孔子的重义轻利观第一要看针对谁而言,对于社会管理者而言更应注重义而不能仅仅追求利;对于平民百姓,则首先应当保证他们的利,要养民也惠(公冶长).第二要看利的取得方

10、式,即使是下层百姓都应当取之有道,而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完全偏离了仁的核心道德原则.(三)孔子的人生价值实现论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那么如何实现仁呢?如前所述要爱人,不仅要爱亲,还要泛爱众,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颜渊),这体现了一种古代人文主义色彩和人道主义精神.除了爱人外,还要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通过克已来达到自我完善,克制自己不恰当的言行,欲求,并使之符合礼仪,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要以此来进行道德修养,自我约束.同时孔子还进一步提出审查自己言行的具体方法,即内省法.学而载: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11、可乎?这种道德的自律和内省,影响了后世儒家学者以及几乎所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后人.在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处世态度上,孔子希望采取的积极向上的乐观进取的态度.孑L子一生坎坷,奔波于列国.尽管如此,却能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尔).孔子的这些行为与孔子的信念是不可分割的,他所认为的仁者不忧(子罕),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等等诸如此类乐观开朗,勇乐好施的精神追求,使得他能不断走出人生低谷.甚至在面对死亡的态度上,孔子亦能坦言道:未知生,焉知死?(先进)在死亡和成仁的选择上,毅然得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

12、杀身成仁(卫灵公)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孔子的理想人格除了仁以外,还包括智,勇,中庸,因此在其人生价值实现问题上必然离不开后三方面的修养.子罕载: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可见,孑L子指出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其实质是知礼,同时认为仁者必有勇(宪问).所以可见,孑L子知,勇从属于仁,是仁者的一种必备品德.此外,孔子还主张中庸的道德要求,提出过犹不及的观点,用现代意义说就是保持一个度的问题.这种理想人格的实现,显然离不开具体的学与思两种修养方法,子张中载了子夏的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任在其中矣.为政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个实践教育家,孔子把学和思结合起来,注意到道德的

13、养成不仅是内心的修养,也离不开学,而且要博学于文,诗,书,礼,乐皆学之.朱贻庭教授认为,孔子实际提出的一个道德修养的过程是:志一学思行,最后达到修养的最高境界,即所谓的从心所欲不逾矩.1j(孔子无愧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道德养成方面,两千多年前的观点,在当今教育中,我们也不得不加以借鉴.二,孔子人生价值观之评价孔子思想不仅影响着世代炎黄子孙,而且也已经对世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孔子所处的历史时期,总趋势是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的初步确立,但新旧交替尚未完成,新旧势力的斗争还十分尖锐.孔子父系虽是贵族士大夫家庭,但他本人却生长在母系家庭当中,所以他一方面代表没落贵族,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平民

14、的利益,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度性人物.所以,朱贻庭先生认为孔子的伦理思想,既继承了以周礼为核心的旧的传统,又总结了以仁为代表的新的思潮;创立了一个以仁,礼结合的仁学伦理思想体系,为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基础,后经孟,苟的发展及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的改造,成为封建地主阶级思想的主要构成.2(孔子的思想是人文主义的,在他的整个思想中都注重对人的关怀和爱,上到君主,下到黎民百姓;上到君臣之间,下到父子兄弟之间,他都有着不同的道德要求和价值评价.孑L子强调仁,忠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维系,注重通过礼来克己,从而实现道德自律.孔子认为一个明智的君主应当以德服人,这样社会才能和谐,政局才会稳定.孔子伦理

15、思想的出发点是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秩序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心理原则.由君对臣,父对子,兄对弟,长对幼的上对下的垂直道德关系网络来维系,孔子是通过家庭中的孝延伸到君臣中的忠.这里的以自我为中心,并非是指所谓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中的自我,而是道德意义上的自我,孔子的理想人格不是由外在的完美全能的上帝或神作为一个道德典范,而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养的过程.他不是可以制定外在的强制性的规范和约束,如法,来形成人格的善,而是由内而外的推己及人.所以,在这种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孔子以身作则,以自己为对象,不断塑造自我,以求影响他人.正是在这种心理原则的支配之下,儒家以至整个中国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都

16、重视的是忠,孝,信,义等道德情感因素的约束.一旦这个情感的维系动摇,带来的必定是诸如奸臣,逆子等大逆不道的行径.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言,中国人走的是内在超越之路,西方人走的是外在超越之路._31(这种对道德,情感的依赖,也使得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忽视外在的强制约束,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则的保障,即使有法,也是由统治者道德素质的高低来决定执行法的严厉程度,君主无德便无法,法始终处于德的从属地位.在萧莲父,吴根友主编的传统价值:鲲化鹏飞一书中指出:因为在一个以心理原则为中心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既然没有外在的合同,法则作保证,也没有强迫性的法律迫使你重视合同,唯一的办法就靠个人的内在良心了.,l_4_蛆所以,当

17、一个人的良心缺失时,有效的外在规则约束就65成了关键性问题.这种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出于其对仁的追求,使社会关系更加和谐,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可以从家庭情感延伸到民族情感.因为重视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重视他人的人生价值,同时,先义后利,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的要求,使得中华民族在出现多次分裂,动乱之后,总能得到克服,出现新的安定统一的局面.在遇到外敌入侵时,中华民族又能团结一致抵御外患,并且塑造了一批又一批成仁取义,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这与我们的先贤勾画的理想人格的魅力分不开这种社会责任感,在家为孝,在国为忠.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看到孔子的忠孝观,同时也为后世出现的一系列如三纲五常,君叫臣死,

18、臣不得不死等封建的专制统治提供了思想的土壤.或许这并非孔子本意,但后代统治者却利用圣贤的力量形成了长期控制人民的手段.同样道理,在当今社会,如果对孔子的人生价值观运用得当,将会有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如果使用不当,则会迂腐守旧,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三,孔子人生价值观的现代意义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越来越受到邻邦甚至西方发达国家的青睐之际,在我们吸收西方文明之时,应当如何处理自己的文明,成为当务之急.今天,两千年前的孔子为我们塑造的理想人格仍旧是许多人的追求目标,仁,义,智,中庸仍是许多人的处世原则,尤其是在对人的价值观评价上,这些仍然是我们的评价标准之一.在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

19、民主还不健全,法制还不完善,再加上中国在政治上长期受封建统治,经济上过去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当权者效忠的对象只是君主,而不是服务于下层百姓;百姓与百姓之间有的更多的是情感上的维系,而不是经济上的合作.一旦他们被放置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各式各样的利益诱惑和残酷的竞争时,那种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就会被无情地撕破,情感和道德的力量难以再支撑这一庞大而复杂的社会体系,于是出现了大批的贪赃枉法,尔虞我诈,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这时,人们惊恐地发现,社会急需适用于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需要法治.当内在约束失去效66力时,人们呼唤外来的救助,依法治国应运而生.法制给了我们以前所未有的秩序和保障但有

20、了规则后的人们是否还需要内在道德的约束呢?回答依然是肯定的,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国内还是国外的经验和教训看,我们都不难得出这个结论.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他律有助于自律的形成,他律最终要转化为自律,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在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实践中,人们终于又发现以德治国的重要性,道德又一次放到了治国的高度.提到道德,必然要联想到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道德规范.例如对人以爱,这不仅仅是孑L子的伦理价值主题,也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们所关注的,更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所弘扬和提倡的.也许,孔子对人以爱在具体内容上与今天的提倡大相径庭,但这一道德要求,却是不变的,始终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再如,在市场经济的今

21、天,当人们再次提起义利之辩时,究竟如何取舍?效益优先的道德价值是什么?这里的利指什么?义又是什么?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孔子在义与利上的价值评价是否能再次运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这场现代化建设中来?当我们试图抛弃它的时候,却猛然发现其他国家如获至宝般地将它捧起,我们应该顿悟到什么?当然,我们必须承认,任何一种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有它悠久历史文明的同时,必定都残留着以往旧社会的渣滓.我们作为历史的继承人,应当学会如何辨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如何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及时祛除其糟粕,并与现时代完好地结合起来.孔子对弟子的教育是灵活的,他对我们后人的启迪也应是灵活的;孔子本人并不是一个顽固保守的迂夫子,作为现代社会的现代人,我们更不能去做一个思想陈旧,冥顽不灵的迂夫子.参考文献:1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增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余英时.从价值系统看中国文化的现代意义A.文化:中国与世界编委会(主编).文化:中国与世界E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E4萧蓬父,吴根友.传统价值:鲲化鹏飞E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责任编辑:黄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