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单阀顺阀控制.doc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3627489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轮机单阀顺阀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汽轮机单阀顺阀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汽轮机单阀顺阀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轮机单阀顺阀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轮机单阀顺阀控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单阀控制方式即所有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都经过几个同时启闭的调节阀后进入第一级喷嘴,也称节流配汽方式。节流配汽的汽轮机在工况变动时第一级的进汽度是不变的,因此可以把包括第一级在内的全部级作为级组,也就是说除了工作原理不同外,调节级与其余各级并无其他区别。采用节流配汽的汽轮机在设计工况下调节阀全开,机组的理想焓降到最大值;低负荷时调节阀关小,减少汽轮机的进汽量,主蒸汽受到节流作用使第一级级前压力下降,其值与蒸汽流量成正比。此时,汽轮机的理想焓降减小但并不是很多,可见节流配汽主要是通过减少蒸汽流量来降低负荷。当然,理想焓降的减少虽然不是很多,但仍然使机组的相对内效率降低,且负荷越低,节流损失越大,机

2、组效率也就越低。因此,节流配汽方式的应用范围不太广泛,一般用于小功率机组和带基本负荷的机组。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在启动初期为使进汽部分的温度分布均匀,在负荷突变时不致引起过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也经常使用节流配汽方式。 7;ZSeQ yC xfZ9&g 2、顺序阀控制方式即蒸汽经过几个依次启闭的调节阀后再通向第一级喷嘴,也称喷嘴配汽方式。这种配汽方式在运行当中只有一个调节阀处于部分开启状态,而其余的调节阀均处于全开(或全关)状态,蒸汽只在部分开启的调节阀中受到节流作用,因此,在部分负荷时喷嘴配汽方式比节流配汽方式效率高,所以被广泛应用。 + qpu Ffl NC#kI3 采用喷嘴配汽方式时,第一级

3、喷嘴的通流面积随着调节阀的开启数目不同而变化。调节级的变工况特性也和其余各级有很大区别。当调节级通流面积改变时,蒸汽流量将发生变化,达到调节机组负荷的目的。同时,在部分开启的调节阀中蒸汽流量受到节流作用,改变了理想焓降,但因流经该阀的蒸汽流量只占总流量的一部分,因此蒸汽焓降的改变对机组功率的影响较小。 ! t( Sa . ,(uoK 采用喷嘴配汽方式时,在第一只调节阀刚刚全开时调节级的压力比为最小,调节级的理想焓降为最大,此时,通过第一组喷嘴的蒸汽流量也达到最大值,故第一组喷嘴蒸汽流量和焓降的乘积也达到最大值,工作在其后的动叶片所承受的应力也达到最大值。可见,调节级的危险工况并不是在最大工况下

4、,而是在第一只调节阀刚刚全开时。 (sSMH6iCif 7cQHRM+1 3、单阀、顺序阀控制方式的应用 D-h =,; + PwGfQ 实际生产中,汽轮机在部分负荷下运行时喷嘴配汽方式比节流配汽方式的效率高,且较稳定。但在变工况下采用喷嘴配汽方式会使汽轮机高压部分的金属温度变化较大,调节级所对应的汽缸壁产生较大的热应力,从而降低了机组快速改变负荷的能力。为了发挥两种不同配汽方式的优点,我们采取了节流配汽喷嘴配汽联合调节的方式,即第一只喷嘴和第二只喷嘴同时开启,使汽缸均匀受热。待第一、二只调节阀全开后再根据机组负荷需要依次开启其他调节阀。这样,就同时发挥了节流配汽和喷嘴配汽两者的优点。 X _

5、Of k 单阀控制和顺阀控制概念:这属于阀门管理的问题.调节系统能实现全周进汽和部分进汽两种进汽方式.全周进汽时,所有高压调门接受相同的阀位指令,同时动作,故又称单阀控制方式. 可以减小热应力;部分进汽时, 按照设定的开阀顺序对一组调阀(一般是指高调阀GV)进行控制;高压调门的阀位指令各不相同,故又称顺序阀控制方式. 顺阀是在低负荷下可以提高机组效率;什么时候单阀控制和顺阀控制:汽机启动时采用单阀控制方式,对汽机均匀加热,减小热应力,当机组负荷达到某一数值(如7%)以后,为了提高经济性,减少节流损失,应由单阀控制方式切换到顺序阀控制方式. 滑停阶段同样采用单阀控制方式,目的是使汽机均匀冷却。新

6、投产的机组,汽机在最初运行的半年内,阀门管理应在单阀控制方式.在做主汽门和调门实验时,必须将阀门控制方式切换到单阀控制方式.原则上单阀控制方式到顺序阀控制方式的切换条件:1,机组负荷大于一定的值(譬如7%)2,不在负荷限制状态3,不在机前压力控制状态汽机顺阀切单阀后,调节级温度会怎么变?汽机, 单阀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确一下:1、讨论的是调节级前(调阀后)的温度还是调节级后的问题?2、讨论的是切换的瞬间调节级温度的变化还是切换后稳定后调节级温度的变化?如果我们讨论的是调节级前、调阀后的温度变化,在顺切单后,节流损失增加,但焓是不变的,压力是减小的,此时该处的温度是降低的。一般情况下,同样的

7、燃料量在汽轮机顺序阀运行时做的功要比单阀运行时多一点,如果维持协调负荷指令不变,锅炉侧就会相应增加煤量,汽机的蒸汽流量也就增加,流量的增加总会伴随着温度的增加,但如果我们如果维持主蒸汽温度为恒定不变的话,上述工况的变化一般不会给节级前、调阀后的温度带来什么变化,所以说,此处的温度无论是暂态还是稳态都是稍微减小的。还有一点,在顺序阀运行时,关闭的调节汽门后的蒸汽是与调节级后的蒸汽一致的,也就是说这些汽门的温度在此运行方式下是低的,切为单阀后,此处的温度会明显上升。当然上面的说法也只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呵呵。如果我们讨论的是调节级后的温度变化,那么我们先做一个假设:顺切单后,调节级后的压力是不变的

8、。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因为调节级后的压力是表征汽轮机负荷的一个最好参数,与配汽方式无关。假定调门前的压力为P1,调门后调节级前的压力为P2,调节级后的压力为P3,那么在顺切单后,P2在h-s图上的线右移,右移幅度的大小与当时的切换负荷有关系,负荷小时右移的多. P2线右移,意味着调节级的做功线也右移,假定调节级的效率不变,调节级后的温度必然会上升,而实际上,由于调节级部分进汽损失在顺切单后减小许多,调节级效率会上升,这会造成调节级做功线的下偏,将抵消一部分调节级后的温度上升,注意只是抵消一部分,调节级后的部分温度还是上升的。这种上升,是在主蒸汽温度不变的时候发生的,在稳定后也不会变化的。一点点想法,还没有想特别明白。单阀节流调节和顺序阀喷嘴调节各有何优缺点与顺序阀喷嘴调节(部分进汽)相比,单阀节流调节(全周进汽)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负荷变化时级后温度变化小、对负荷变动的适应性较好、部分负荷时调节级负荷小等优点。它的缺点是在部分负荷时节流损失大,经济性较差。机组投产的前半年,应单阀运行,以增加叶片的机械可靠性。与节流调节相比喷嘴调节在低负荷运行时节流损失小,效率高,运行稳定。缺点是负荷变化时机组高压部分蒸汽温度变化大,容易在调节级处产生较大的热应力,对负荷变动的适应性差,部分负荷时调节级负荷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