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603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标准 HJ T 90-2004.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63365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4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6603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标准 HJ T 90-200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56603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标准 HJ T 90-200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56603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标准 HJ T 90-200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56603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标准 HJ T 90-200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56603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标准 HJ T 90-200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6603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标准 HJ T 90-200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6603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标准 HJ T 90-2004.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 / T 9 0一 2 0 0 4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It规范 N o r m o n a c o u s t i c a l 山 % i gn a n d me a s u r e me n t o f n o i s e b a r r i e r s 2 0 0 4 一 0 7 一1 2发布2 0 04 一 1 0 一 0 1 实施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发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关于发布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的公告 环发 2 0 0 4 1 0 2 号 为 贯彻 中 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防治道路噪声污

2、染,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 加 强环境管理, 现批准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为 环境保护 行业标准。 标准名 称、 编号如下: 声屏障 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 d / T 9 0 - 2 0 0 4 该标准 为推荐性标准,由中国 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自2 0 (”年1 0 月1 日 起实施。 特此公告。 2 0 0 4 年 7 月 1 2日 H J / T 9 0 一 2 0 0 4 目次 前言 , IV 1 . 主题内容与 适用范围 1 2 .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 名词术语 1 4 . 声屏障的声学设计 , 一 2 5 . 声屏障声学 性能的 测量 , , , 9 6 . 声屏障工程

3、的环保验收 , , “ 1 3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反射声修正量 L的计算 , , , , , 二1 5 附录B( 规范性附 录) 等效频率f的 计算 1 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 2 0 E1 /Tso 一 2 以羚 前言 为了 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噪 声污染防治法第3 6 条 “ 建设经过已 有的噪声敏感建筑 物集中 区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 轻轨道路, 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 应当 设置声屏障或者采取 其他有效的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声屏障的声学设计和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 本规范的附录A , B 是规范性附录。附录C 是资料性附录

4、。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 参加单位: 青岛海洋大 学物 理系、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 环境科学研究院、 天津市环境 监测中心、 上海申 华声学装备有限公司、 上海市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宜兴南方吸音器材厂、 北 京市政工程机械厂。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规范2 0 0 4 年 1 0 月 1日起实施。 HJ / Too 一 2 以M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 , 本规范规定了声屏障的声学设计和声学性能的测量方法

5、。 1 .2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城市道 路与轨 道交通 等工程, 公路、 铁路等其他户外场所的 声屏障也可参照 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和 规范中的 条款通过在本规范中 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 条款, 与本规范同效。 G B J 0 0 5 -) 6 公路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 评价规范 G B J 4 7 -8 3 混响 室法一吸 声系数的 测量方法 G B J 7 5 -8 4 建筑隔 声测量 规范 G B 3 0 9 6 -9 3 城市区 域环境噪 声标准 G B 3 7 8 5 -8 3 声级 计 G B / T 3 9 4 7 -1 9 9 6 声学名词术语 G B / T 1

6、4 6 2 3 -9 3 城市区 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 B / T 1 5 1 7 3 -9 4 声校准器 G B / T 1 7 1 8 1 -1 9 9 9 积分平 均声级计 川/ T 2 .4 -9 5 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 当上述标准和 规范被修 订时, 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名词术语 本规范采用下列名词定义 3 . 1声 压 级 ( L p ) s o u n d p re s s u re l e v e l 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的以1 0 为 底的 对数乘以2 0 , 单位为分贝 ( d B ) : 、 二 20 Ig( P o ( 1 ) 式 中: P 声 压, P

7、 a ; P o 基准声压, 2 0 p P a o 3 . 2 A 计 权 声 压 级 ( L P A , L A ) A - w e i g h t e d s o u n d p re s s u re l e v e l 用 A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3 .3等 效 连 续A 计 权 声【 压 级( L A , , T , 编 ) e q u iv a len t A - w e ig h te d c o n tin u o u s so u n d p re s - , 3le v e l 在规定时间内, 某一连续稳态声的A 计权 声压, 具有与随时间变化的噪声相同的 均方A 计

8、权声压,则这一连续稳态声的声级就是此时变噪声的等效声级, 单位为分贝 ( d B ) . 等效声级的公式是 r 1 T P A , 。 , ,: = 1 0 1g T .J 0 可 “ ( 2 ) 式 中: 蝙 , 一等 效 声 级, d B ; RI / Too 一 2 以抖 T 一 一 指定的测量时间; P a ( t ) 噪声瞬时A 计权 P o 基准 声压, 2 0 V P a o 当A 计权I 声压用A 声级细 L A , 声压,P a ; ( d B ) 表示时, 则此公式为 一10 1 1 f n 10tLw 一 , d t 3 . 4 最大声 压级 ( L P -) m a x

9、 i m u m s o u n d p r e s s u re le v e l 在一定的 测量时间内, 用声级计快档 归)或慢档 ( S ) 测量到的最大A 计权声级、 倍频带声压 级或1 / 3 倍频带声压级。 3 . 5 背景噪声 】b a c k g ro u n d n o i s e 当 测量对象的 声信号不存在时, 在参考点位置或受声点位置测量的 噪声。 本规范中 所指的测量 对象一般指采用声屏障来控制的噪声源。 3 . 6 声屏障n o i s e b a rre l s 一种专门设计的立于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声学障板, 它通常是针对某一特定声源和特定保护 位置 ( 或区域

10、) 设计的。 3 . 7 声屏障插入损失 ( ! L ) in s e r t i o n l o s s o f n o is e b a rr e l s 在保持噪声源、 地形、 地貌、 地面和气象条件不变情况下安装声屏障前后在某特定位置上的声 压级之差。声屏障的插入损失,要注明频带宽度、频率计权和时间计权特性。例如声屏障的等效连 续A 计权插人损失表示为/ L P A e v o 3 . 8 吸声系数 ( a ) s o u n d a b s o r p t i o n c o e f fi c i e n t 在给定的频率和条件下, 分界面 ( 表面)或媒质吸收的声功率, 加上经过界

11、面 ( 墙或间壁等) 透射的声功率所得的和数, 与人射声功率之比 。一般其测量 条件和频率应加说明。吸声系数等于损 耗系数与透射系数之和。 3 . 9 降噪系数 ( N R C ) n o is e r e d u c t i o n c o e f fi c i e n t 在2 5 0 , 5 0 0 , 1 0 0 0 , 2 0 0 0 H z 测得的 吸声系 数的 平均值, 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末 位取。 或5 , N R C 一 音 一+ 一+ 一 。 + 一, ( 3 ) 3 . 1 0 传声损失 ( T L ) s o u n d t r ans m i s s io n l

12、o s s 屏障或其他隔声构件的人射声能和透射声能之比的 对数乘以1 0 , 单位是分贝 ( d B ) : T L = 1 0 1g ( E ; / E , ) ( 4 ) 式中: E ; 人射声能; E , 透射声能。 3 . 1 1 计权隔声I ( R . ) w e ig h t e d s o u n d re d u c t i o n i n d e x 隔声构件空气声传声损失的单一值评价量,它是由1 0 0 一 3 1 5 0 H z 的1 / 3 倍频带的传声损失推导 计算出来的。 声屏障的设计中,为避免由声屏障透射声能量影响声屏障的实际降噪效果,通常采用具有一定 传声损失的

13、结构。声屏障的空气声隔声量可采用1 0 0 一 3 1 5 0 H z 1 / 3 倍频带的平均隔 声量或计权隔 声量 来评价。 4 声屏障的 声学 设计 声屏障是降低地面运输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一般 3 一 6 m高的声屏障,其声影区内降噪效果在 5 一 1 2 d B 之间。 4 . 1 声学原理 当噪声源发出的声波遇到声屏障时,它将沿着三条路径传播 ( 见图 1 ( a ) ) :一部分越过声屏障 HJ / T 9 0一 2 0 0 4 顶端绕射到达受 声点; 一部分穿透声屏障到达受声点; 一部分在声屏障壁面上产生反射。 声屏障的 插人损失主要取决于 声源发出的声波沿这三条路 径传播的

14、声能 分配。 4 . 1 . 1 绕射 越过 声屏障顶端 绕射到 达受声点的声能比 没有屏障时的 直达声能小。直达声与 绕射声的 声级之 差, 称之为绕射声衰 减, 其值用符 号 L d 表 示, 并随 着。角的 增大而 增大 ( 见图I ( b ) ) 。 声屏障的 绕射声衰减是声源、 受声点与声屏障三者几何关系和频率的函数, 它是决定声屏障 插人损失的主要 物理量。 道路声 屏障 甲 、 、 反 射 路 径 绕射 路径 2 产 产 尹 声 源 直线路径 声 影 区 反射波 绕射 波 直达波 图1 声屏障绕射、反射路径图 ( a 声波传播路径;( b )声波绕射路径;( )声波的反射 4 .

15、 1 . 2 透射 声源发出的声波 透过声屏障 传播到受声点的现象。穿透声屏障的声能量取决于声屏障的面密度、 人射角 及声波的 频率。 声屏障隔声的能力用传声损 失 T L 来评价。T L大,透射的声能小;T L 小, 则 透射的声能大, 透射的 声能可能减 少声屏障的 插人损失, 透射引起的 插人损失的降低量称为透射声 修正量。用符号 L 。 表示。通常在声学设计时, 要求 T L 一 L d , l O d B , 此时透射的声能可以忽略不 计, 即 L , - 0 o 4 . 1 . 3 反射 当道路两侧均建 有声屏障, 且声屏障平行时, 声波将在声屏障间多次反射, 并越过声屏障顶端 绕

16、射到受声点,它将会降低声屏障的插人损失 ( 见图 1 ( c ) ) ,由反射声波引起的插人损失的降低量 称之为反射声修正量, 用符号 L , 表 示。 为 减小反射声, 一般在声屏障靠道路一侧附加吸声结构。 反射声能的大小取决于吸声结构的吸 声系数 a ,它是频率的函数,为评价声屏障吸声结构的整体吸声效果,通常采用降噪系数 N R C . HJ /T 9 0一 2 0 0 4 4 . 2 声屏障插入损失 计算 4 . 2 . 1 绕射 声衰 减 与的 计算 4 . 2 . 1 . , 点 声源 当 线声源的长度远远小于声源至受声点的 距离时 ( 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大于线声源长度的3 倍) ,

17、可以看成点声源,对一无限长声屏障,点声源的绕射声衰减为: 5 d BN 0 N = 0 A肠 ( 5 ) d B,0 N 一0 . 2 N 一0. 2 式中:N 菲涅耳数, N二士 x 声波波长,m ; 子( A + B 一 “ , d 声源与受声点间的 直线距离, m ; A - 声源至声屏障 顶端的 距离, m ; B 受声点至声屏障 顶端的 距离, m a 若声源与受声点的连线和声屏障法 线之间 有一角 度a 时, 则菲涅耳数应为 N ( 月 ) 二N o o s l 工程设计中, O L d 可从图2 求得 / /叮一一s d B , , 一 一 一一 一户 / / / / / 尸 _

18、 , 工 产 A点 吧 / , 一 多 , 一人 B无限长r 相 干 线 声 。 一是 0 . 2 0. 3 0 . 4 0 . 6 0. 8 12 0 3 0 4 0 9 0 1 0 0 50亡、户户户nU 自P、7刁龙溯极世哒 图2 声屏障的绕射声衰减曲 线 4 . 2 . 1 . 2 无限长线声源, 无限长声 屏障 当声源为一无限长不相干线声源时,其绕射声衰减为: = 望 1 L d 1O 1 3a (1- c210 i 1- t4atctg (V l + t ) , 10 1g牙 3.2 1n (t+ 一 -一1) ltt2 = 1), , ( 6 ) _ 4 0 1 业 S 、1 一

19、 3 c /上 式中 : f声 波 频 率, H z ; S 二A+B一d为声程差,m; c声速,m / s o 4 . 2 . 1 . 3 无限长线声源及有限长声屏障 HJ / T的 一 2 以鸿 A L d 仍由 公式 ( 6 ) 计算。 然后根据图3 进行修正。修正后的 L d 取决于遮蔽角R / e 。图3 ( a ) 中虚线表示: 无限长屏障声衰减为8 . 5 d B , 若有限长声屏障对应的遮蔽角百分 率为9 2 %, 则有限 长声 屏障的声衰减为6 . 6 d B , 有限长屏 障 A L , / d B 盯 日 日) , 1。 ( 12to 日互 、 巨 人1 、 1 兮 、

20、5 6 人 1 阵 一 刊 、 卜 一 一人I一一一 4权 . J 卜 、 2叫、卜 、 、 . 半, 国P/飞闷司谧迷平受从 线 声 硫 : 蔽 角 百 分 率 ( 拳 x 100 % ) 图 3 有限长度的声屏障及线声源的修正图 ( a )修正图;( b )遮蔽角 4 . 2 . 2 透射声修正量 L 的 计算 透射声修正 量 L : 由下列 公式计算: A L , = A L d + 1 0 1 9 ( 1 0 - 0 L d n o + 1 0 - T u lo ) ( 7 ) 4 . 2 . 3 反射声修正量 L , 的 计算 反 射声修正量取决于 声屏障、 受声点及声源的高度, 两

21、个平行声屏障之间的 距离, 受声点至声 屏障 及道路的 距离以 及靠道路内 侧声屏障吸声结构的降噪系数N R C , 具体步骤见规范性附录A o 4 .2 .4 障碍物声衰减的确定 如果在声屏障 修建前, 声源和 受声点间 存在其他屏障 或障 碍物,则可能产生一定的绕射声衰 减, 由它 们产生的 声衰减称之为障 碍物声衰减, 用符号 L 、 表示。 A L S 由4 . 2 . 1 , 4 . 2 . 2 和4 . 2 . 3 来确定。 4 . 2 . 5 地面吸收声衰减的确定 如果 地面 不是刚性的, 则会对传播过程中的声波产生一定的吸收, 从而会使声波产生一定的衰 减。由 地面吸收 产生的

22、 声衰减称之为地面吸收声衰减, 用符号 L 表 示。 4 . 2 . 5 . 1 地面吸收声衰减 L 通常 应由现 场测量得到。具体测量方法是:在地面上方 1 . 5 m和6 - 7 . 5 m高处设两个测点 ,同时测量现场有声源的倍频带 ( 中心频率 2 5 0 一2 0 0 0 f h )或 1 / 3 倍频带 ( 中 心 频率2 0 0 一 2 5 0 0 H z )的频带声压级或A计权声级。 两测点声压级或A 声级之差即为 L G 。 若现场 声源不存在 ( 如未建道路) , 则可 采用人工声源, 但必须测量倍频带或 1 / 3 倍频带声压级,以 便对未 来声源的A 计权 L 进行 计

23、算。 4 . 2 . 5 . 2 若现场测量有困难, 可由图4 来确定。 H月 / Too 一 2 以拼 / / / / / / / 叫目勺。7刁 受声 点至等效行 车线距 离 D , / m 图4 地面吸收声衰减 图4 中 的等效距离D : 由 下列公式计算: D : 二丫D , D ;( 8 )D N D F 式中:D N 受声点至最近的 车道中心线距离, m ; D F 受声点至最远的 车道中 心线距离, m . 一般, 在D E = 5 5 m时, A L 为2 . 5 d B ( A ) , 在D E = 1 5 0 m 时, A L 为5 d B ( A ) 。 考虑到其他障 碍

24、物和 地面 声吸收的 影响, 声屏障实际插人损失为: I L = A L ,d 一 L , 一 L , 一 ( A I A L E ) 二( 9 ) mm 表 示取 L S 和 L 中 的最大者, 这是因为一般两者不会同时存在。如果有其他屏障或障碍 物 存在, 地面效应 L 会被破坏掉, 因为只有贴近 地面, 地面 声吸收的 衰减才会明显。式 ( 9 )中减 去 ( A L S , A L G ) , 是因为一旦设计的声屏障 建成, 原有屏障或障碍物或地面声吸收 效应都会失去 作用。 4 . 3 声源特性 4 . 3 . 1 时间 特性 交通噪声是随时间起伏的声源。在本规范中,采用等效声压级或

25、等效 A声级表示时间平均特性。 4 . 3 . 2 频率特性 交通噪声的频率特性在声屏障设计中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应通过噪声测量,得到声源的倍频 带 ( 中心 频率6 3 一 4 O O O H z ) 或1 / 3 倍频带 ( 中 心频率5 0 - 5 0 0 0 H z )的 频谱。为 简化计算, 亦可采用 声源的等 效频率。( 见附录B ) 4 . 4 声屏障设计程序 4 . 4 . 1 确定声屏障设计目 标值 4 . 4 . 1 . 1 噪 声保护对象的 确定 根据声环境评价的 要求, 确定噪声防护对象, 它可以是一个区 域, 也可以 是一个或一群建筑物。 4 . 4 . 1 . 2

26、代表性受声点的确定 代表性受声点通常选择噪声最严重的敏感点, 它根据道路路段与防护 对象相对的 位置以 及地形 地貌来确 定, 它可以 是一个点, 或者 是一组点。 通常, 代表性受声点处插人损失能满足要求,则该 区域的插人损失亦能满足要求。 4 . 4 . 1 . 3 声屏障建造前背景噪声值的确 定 对现有道路,代表性受声点的背景噪声值可由现场实测得到。若现场测量不能将背景噪声值和 交通噪声区分开, 则可测量现场的环境噪声值 ( 它包括交通噪声和背景噪声) , 然后减去交通噪声 值 得到。交通噪声值可由现场直接测量。若现场不能直接测量交通噪声,则交通噪声可根据车流量、 车辆类型及比例等参数,

27、按照 H T / T 2 . 4 -9 5的附录B计算得到。对还未建成或未通车的道路,背景 HJ / T 9 0一 2 0 0 4 噪声可直接测得。 4 . 4 . 1 . 4 声屏障 设计目 标值的 确定 声屏障设计目标值的确定与受声点处的道路交通噪声值 ( 实测或预测的) 、受声点的背景噪声值 以及环境噪声标准 值的大小有 关。 如果受声点的 背景噪 声值等于或低于功能区的环境噪声标准值时, 则设计目 标值可以由 道路交 通噪声值 ( 实测或预测的)减去环境噪声标准值来确定。 当采用声屏障技术不能达到环境噪声标准或背景噪声值时,设计 目标值也可在考虑其它降噪措 施的同时 ( 如建筑物隔声)

28、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4 . 4 . 2 位置的 确定 根据道路与防护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周围的地形地貌,应选择最佳的声屏障设置位置。选择 的原则或是声屏障靠近声源,或者靠近受声点,或者可利用的土坡、堤坝等障碍物等,力求以较少 的工程量达到设计目标所需的声衰减。由于声屏障通常设置在道路两旁,而这些区域的地下通常埋 有大量管线,故应该作详细勘察,避免造成破坏 4 . 4 . 3 几 何尺 寸的 确定 根据设计 目 标值,可以确定几组声屏障的长与高,形成多个组合方案,计算每个方案的插人损 失,保留达到设计 目 标值的方案,并进行比选,选择最优方案。 4 . 4 . 4 声屏障绕射声衰减 与的计

29、算 4 . 4 . 4 . 1 根据选定的 声屏障 位置和屏障的高度, 确定声程差S , 然后根据声源 类型 ( 点源或线源) , 按公式 ( 5 )或 ( 6 ) 计算各个频带的绕射声衰减 L A , ,或 根据图2 曲 线得到。 4 . 4 . 4 . 2 根据声源频谱特性和声源类型 ( 点声源或线声源) , 按公式 ( 1 0 )计 算没有声屏障时受声 点的频带声压级L b i ,减 去屏障 建造后各频带的绕射声衰减A L 二 , 然后按照 公式 ( 1 1 ) 将各频带的差 值求和, 则得到声 屏障绕射后 受声点的 声压级L o , 点声源 ( 1 0 ) 二rro一r gg 00 +

30、十 Lo瓦 L b二 , 线声源 式中 L , 为距声源; 。 处声源第乙 个频带声压级,通常由测量得到,: 为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 L= 1 0 1 g 艺1 0 ( L , - A L , .) / 1 0 4 . 4 . 4 . 3 按上述 方法得到的 声屏障建造前后受声点的声压级之差, A L ,=L b 一L 式 中L 。 二 1 0 1 g 艺I O L a n 0 1 , 为 屏障 建 立 前 受 声 点 的 总 声 压 级 。 ( 1 1 ) 即为声 屏障 绕射声衰 减 L , ( 1 2 ) 4 . 4 . 4 . 4 根据A 计权频带修正值A i , 可以 计算A 计权的

31、声屏障 绕射声衰减 众。 A L , = 1 0 1g 艺1 0 ( L,. A ; 0 0 一 10 1g E 1 0 ( 、 一 “ L, + A )/ 10 ( 1 3 ) 4 . 4 . 4 . 5 声屏障的A 计权绕射声衰减亦可用等效频率天求得。通常道路交通噪声的等效频率关= 500H7,. 按公式 ( 5 )或 ( 6 ) 计算, 则得到近似的声屏障A 计权的 绕射声衰减A L d a 4 . 4 . 4 . 6 声屏障的A 计权绕射声衰减, 也可通过图5 来求得,图中 假设声屏障是无限 长的。 4 . 4 . 4 . 7 若线声源和声屏障长度有限,则可根据4 . 2 . 1 .

32、3 进行修正。 4 . 4 . 5声屏障的隔声要求 4 . 4 . 5 . 1 合理选择与设计声屏障的材料及厚度, 若声屏障的传声损失 T L 一 L d l O d B , 此时可忽 略透射声影响,即 L , - 0 。 一般 T L 取2 0 一 3 0 d B , 4 . 4 . 5 . 2 若 T L 一 L d 1 5 m时,参考点应位于声屏障平面内上 方1 . 5 m处 ( 图7 ) 。当 距离D 1 5 m) 最 近 车 道 中 心 线 声屏 障 卜” 一 图8 参考点位置 ( D 3 0 稳态噪声 2 mi n 非稳态噪声 l O mi n2 0 m i n3 0 mi n 通

33、常对于大流量的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或无红绿灯控制的城市快速道路交通噪声,起伏 3 0 d B o 5 . 2 . 6 . 2 声屏障插入损失的 计算 ( 1 ) 直接测量法 如果可以直接测量声屏障安装前后的A 声级, 则可根据下式计算出声屏障的 插人损失: I L =( L f , 。 一 L f , b ) 一 ( L , , 。 一 4 , b ) ( 1 6 ) 式中 : L f , a 参 考 点 处 安 装 声 屏 障 后 的 声级, d B ( A ) ; 崎, 参 考 点 处 安 装 声 屏 障 前 的 声 压 级, d B ( A ) ; L , , . 受声点处安装声屏障后的声压

34、级, d B ( A ) ; L . , b 受声点处安装声屏障前的 声压级, d B ( A ) o ( 2 )间接 测量法 在很多 情况下,声屏障安装前的A 声级测量是不可能的,即不可能采用直接 法测量声屏障的插人损失。那就需要采用间接法进行测量, 即找出一个和声屏障安装前状况等效的 其他场所模拟测量声屏障安装前的噪声状况。一般间接测量法的精度要低于直接法的精度。 间接测量法的受声点和参考点的选择以及计算方法与直接测量法相同。对模拟测量声屏障安装 前的噪声的场所等效性及其相应测量数据应仔细检查核对。 采用间接法测量的声屏障插人损失与公式 ( 1 6 ) 相同: I L 二( 4 f , 。

35、 一 L f , b ) 一 ( L . , 。 一 L n b ) ( 1 7 ) 式中 : L f , b 在等 效 场 所 参 考 点 处 测 量的 声 屏障 安 装 前的A 声 级, d B ( A ) ; L r , b 在等 效场 所受声点处测量的 声屏障 安装前的A 声级, d B ( A ) ; L f , m 一 - 声 屏障 安 装 后 参 考 点 处的A 声 级, d B ( A ) ; L r 。 声屏障安 装后受声点的A 声级,d B ( A ) o 5 . 2 . 7测量记录 5 . 2 . 7 . 1 测量方法类型 ( 1 )直接测量法。 ( 2 )间接测量法。

36、5 . 2 . 7 . 2 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及系统的 说明, 包括型号、 精度和制造厂。 5 . 2 . 7 . 3测量环境 ( 1 )环境概图及说明:包括声源、声屏障和受声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地面条件、建筑物及其他 反射物。 ( 2 )道路概况:路宽、车道数、坡度、路面材料等。 ( 3 )风向、风速、 空气温度和湿度。 5 . 2 . 7 . 4声源 ( 1 )自 然声源: 声屏障安装前后测量的 声源等效性说明, 包括车流量、 车辆种类比 例、 车速等。 ( 2 )可控制的自 然声源: 声源特性、 控制因 素及声屏障安装前后测量的声源等效性说明。 5 . 2 . 7 . 5 测量的声屏障示意

37、图和说明 声屏障的示意图, 外形尺寸、 传声损失以 及吸 声型 屏障的 降噪系 数N R C 等。 5 . 2 . 7 . 6 声学 测量数据 受声点和参考点的A 计权最大声级、 等效声级或1 / 3 倍频带或倍频带声压级。 5 . 2 . 8 测量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 1 )测量单位的名称、地点和测量时间。 ( 2 )测量人员的姓名。 HJ / T的 一 2 以抖 ( 3 )声屏障的A计权声级插人损失和 1 / 3 倍频带或倍频带插人损失。 ( 4 ) 第5 . 2 . 4 条中 所列相关内 容。 5 . 3 声屏障吸声性能测f方法 5 . 3 . 1 测量方法 本规范规 定的

38、声 屏障吸 声性能 是指声屏障 朝向声源侧结构的吸声性能。本规范推荐 G B J 4 7 -8 3 为声屏障吸声性能测量方法。 声屏障吸声 性能的 测量方法应符合G B J 4 7 -8 3 中的有关 规定。 5 . 3 . 2 被测 试件基本要求 被测试件应是声屏障主体结构的平面整体试件,总试件面积为 1 0一 1 2 . 2 。边缘应采用密封,并 应紧密贴在室内界面上。非平面声屏障结构,应加工成平面结构,按上述方法进行测量。 5 . 3 . 3 测试结果 声屏障的吸声性能以其朝向声源一侧的平面吸声结构的吸声系数来表征。测试频率范围:对于 倍频带中心频 率为2 5 0 一 2 O O O H

39、 z , 对于1 / 3 倍频带中 心频率为2 0 ( 一 2 5 0 0 H z o 5 . 3 . 4 测量报告 测量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1 )被测单位名称。 ( 2 )测量日期。 ( 3 )混响室概况。 ( 4 )测量试件规格、面积以及在混响室中位置。 ( 5 )室温和相对湿度。 ( 6 )吸声系数图表。 5 . 4 声屏障的隔声性能测f方法 5 . 4 . 1 测量方法 本规范规定的声 屏障隔 声性能 是指屏体结构的空气声传声损失。 声屏障隔声性能 测试方法, 应 符合G B J 7 5 -8 4 中的有关 规定。 5 . 4 . 2 被测试件的 要求 被 测试件应为平面整 体试

40、件, 试件面积1 0 , z 左右, 试件和 测试洞口 之间的缝隙应密封, 并应有 足够的隔声效果。 5 . 4 . 3m g 试结果 声 屏障 试件 1 0 0 一 3 1 5 0 H z 的1 / 3 倍频带传声损失、 作为 单一隔声性能评价量的 计权隔声量或上 述频率范围内的平均传声损失。 5 . 4 . 4 M试报告 测量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1 )被测试件的结构、尺寸及生产单位。 ( 2 )试验室概况和试件安装状况。 ( 3 )测量仪器和测量人员、测量时间。 ( 4 )以表格和曲线表示的传声损失频率特性和计权隔声量或平均传声损失。 6 声屏障工程的环保验收 6 . 1 声屏障工程

41、的环境保护验收 应按国家建设项目 竣工环境保 护验收 有关规定和规范进行。 6 . 2 声学性能 声屏障构件的声学性能必须在制作完成后经法定的测试单位随机抽样,根据本规范5 . 3的方法 1 3 H J / T 9 0一 2 0 0 4 进行检验并提供以下测试报告: ( 1 )隔声性能测试报告。 ( 2 )吸 声性能测试报告 ( 适用于声吸收型声屏障) 。 6 . 3 降 噪效果 根据合同要 求验收敏 感点 处声屏障的 插人损失 ( 降噪量) 。 6 . 3 . ,根据 现场测量条件, 按本规范5 . 2 的要求, 用直接法或间接法测量声屏障 建立前后受声点 和 参 考 点 的 等 效A 声

42、级编或 最 大A 声级, 并 按 公 式 ( 1 6 ) 计 算 插 人损 失T L o 6 . 3 . 2利用间 接法测量 声屏障的 插入损失时,一定要保证选取的无声屏障的等效受声点与有声屏 障时的实际受声 点 ( 敏感点)的等效性, 否则会带来较大误差。 一般无屏障的 等效受声点可选在同 一条道路声屏障的附近,从而保证车流条件基本相同,并应使用经过统一校准的两套测量系统同步 测量。若车流量状态不能 保证相同, 则可按照5 . 2 . 5 . 2 在声屏障的上方和等效受声点的虚拟等效声屏 障的上方设立对照的参考点进行同步测量,以便对等效受声点的测量值进行修正。 6 . 3 . 3由于声屏障建

43、立前后敏感点 ( 受声点)处的背景噪声会有变化,因此在计算插人损失时, 应根据表 1 进行背景噪声的修正。 6 . 3 . 4根据 合同中的降噪 效果要求, 也可在声屏障建立前后直接测量敏感点处的噪声值, 扣除背 景噪声的影响,其差值即为声屏障的降噪效果。 6 . 4 提交文件 6 . 4 . 1声 屏障 设计文 件及设计变更情况的文件。 6 . 4 . 2声屏障隔声性能测 试报告,吸 声型声屏障还应提供吸声性能测试报告。 6 . 4 . 3声屏障 现场测 量的 环境条件、 气象条件、 车流条件以及测点位置图。 6 . 4 . 4 降噪效果的测试报告。 6 . 4 . 4竣工图及其他文件 HJ / T 9 0一 2 0 0 4 附录 A ( 规范性附录) 反射声修正f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