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59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标准 DL T 5226-2005.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3378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6859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标准 DL T 5226-2005.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56859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标准 DL T 5226-2005.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56859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标准 DL T 5226-2005.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56859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标准 DL T 5226-2005.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56859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标准 DL T 5226-2005.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6859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标准 DL T 5226-2005.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6859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标准 DL T 5226-2005.pdf(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2 7 . 1 0 0 P61 备案号 :J 4 3 9 - 2 0 0 5O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P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 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T e c h n ic a l r u l e f o r d e s ig n i n g n e t w o r k c o m p u t e r i z e d m o n i t o r i n g a n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i n f o s s i l f u e l p o w e r p l a

2、 n t 2 0 0 5 - 0 2 - 1 4发布 2 0 0 5 - 0 6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目次 前言卜 卜 , 卜 一 价1 1 1 范围. 价 一 , 二, , .,1 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 价 2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3 4 总则 一 , . , . . 价 . . . . .一 5 5 系统构成 卜 . . . . . . . . . . . .一, 6 6 系统功能 卜, 一, , 二, , , . 1 0 7 信号 输入 瀚 出 , , ,

3、 巧 8 通 信 接口 及其 协 议 一 价 , . . . . 1 6 9 场地与环境 . , 1 8 1 0 电源 1 , 一 , . . , , . , 1 9 1 1 接地 . . . . 卜 一 , . . . 2 0 1 2 电缆 选择及敷设 , . . . . 2 1 附录 A ( 资料性附录)输入/ 输出信号价 , . . . . . . . . . . 2 2 条文说明. 二 , . . .- . . 价., , 价. - 一. 一, . 2 5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月q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采用计算 机监控方式已日 渐普

4、遍。为了 使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能更好 地贯彻电力工业基本建设方针,体现国家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 明确建设标准,急需有一本工程适用的、统一的行业技术规定。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使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 统的设计有章可循,对提高工程设计质量、 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益、 保障电力系统和火力发电 厂及其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意 义。 电力网络计算机控制技术是2 1 世纪电 气控制的发展方向, 但 与常规控制技术相比,国内实践经验尚不充分,而且计算机软、 硬件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本标准编写从前瞻性出发,以确 定主要原则和功能要求为前提, 力求避免出现受时效限 制的 条文 或技术上不够成熟的

5、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 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 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苇、徐绍麟、高骏。 DL / T 5 2 2 6一 2 00 5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 ( n e t w o r k c o m p u t e ri z e d m o n i t o r i n g an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以下简称 N C S )时,设计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6、 单机容量为 1 2 5 MW 及以上、出线电压 2 2 0 k V及以上的新建火力 发电厂电力网络宜采用计算机监控。当机组电 气系统的监控由 D C S实现时,电力网络部分宜采用计算机监控,使其与全厂 自动 化水平协调一致。 对涉外工程及 同等容量 的扩建、改建电厂或单机容量为 1 2 5 MW 以下的中小型电厂可参照使用。 DL / T 5 2 2 6一2 0 0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 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

7、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2 8 8 7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 G B / T 1 8 3 8 0 . 3 电 线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 部分:成 束电线或电缆的燃烧试验方法 D L 5 0 0 1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 L 5 0 0 2 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 L 5 0 0 3 电 力系统调度自 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D L I T 5 7 8 水电 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D L T 5 1 3 6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 L / T 5 2 2 6一2 0 0 5 3 术 语 和 定 义 下列

8、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0 . 1 站控层 s u b s t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l e v e l 在控制室建立的、可实现集中操作管理的控制级。 3 . 0 . 2 间隔层l o c a l c o n t r o l l e v e l 按配电 装置间隔 划分、在就地建立的控制级。 3 . 0 . 3 前置机 f r o n t e n d c o m p u t e r 置于站控层之下和间隔层控制单元之上,完成通信和间隔层 之间信息处理功能的计算机。 3 . 0 . 4 智能设备 i n t e l li g e n t d e v i c e 以

9、微处理机技术为基 础,实现数据采集、处理、传递以及 控 制功能的一体化装置。 3 . 0 . 5 v o单元 in p u t / o u t p u t u n i t 输入/ 输出接口设备。 3 . 0 . 6 通信接口c o mmu n i c a t i o n i n t e r f a c e 实现计算 机与通信网 络或其他通信子系统相连接的硬件和软 件。 3 . 0 . 7 事 件 顺序 记录S O E s e q u e n c e o f e v e n t r e c o r d 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录事件的有关信息。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3

10、. 0 . 8 分辨率,s o l u t i o n 被测量可能被识别的 最小 值。 3 . 0 . 9 响应时间 re s p o n s e t i m e 从启动某一操作到得到结果之间的时间。 3 . 0 . 1 0 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 B F me a n t i me b e t w e e n f a i l u res 工作设备前后两次故障之间所能期望的间隔小时数平均值。 3 . 0 . 1 1 平均维修时间MT T R m e a n t im e t o re p a i r 使故障设备恢复正常工作所期望的小时数平均值。 3 . 0 . 1 2 电 磁干扰E MI e

11、l e ct rom a g n e t i c i n t e r f e ren c e 任何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电子、电气设备有效性能的 电磁能量。 3 . 0 . 1 3 电 磁兼容性E MC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a ll y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在不损失有用信号所包含的 信息条件下, 信号和 干扰共存的 能力。 3 . 0 . 1 4 厂内自动发电控制A G C a u t o m a t i c g e n e r a t i o n c o n t ro l 在满足决策和各项限制条件的前提下,以快速经济的

12、方式控 制全厂机组的有功功率输出来满足系统的需要。 3 . 0 . 1 5 井发性 c o n c u r re n c y 指两个及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DL / T 5 2 2 6一2 0 0 5 4 总则 4 . 0 . 1 本标准是对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 的具体规定, 是实施 D L 5 0 0 0和DU T 5 1 3 6 有关条款的补充规定。 4 . 0 . 2 N C S 系统应安全可靠、 技术 先进、经济实用、 符合国 情, 其系统结构和技术性能指标应与电厂规模、电网和机组自动化控 制水平以及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相适应。 4 . 0 . 3 N C

13、 S 系统的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 还应执行国 家、 行业的 有关标准。 4 . 0 . 4 当发电机变压器组高 压侧为一台半断路器接线时, 与发电 机变压器组有关的两台断路器的控制宜 由机组控制系统实现, N C S系统应对上述断路器运行情况进行监视,也可对上述两断路 器进行控制,但应保证机组控制系统优先权。 当发电机出口有断路器时, 该两台断路器的控制应在N CS系 统中实现,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的控制应由机组控制系统实现。 4 . 0 . 5 N C S 系统应能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 对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安全监控; 2 满足电网调度自 动化要求, 完成遥测、 遥信、 遥调、 遥控 等全部的远

14、动功能; 3 电气参数的实时监测, 也可根据需要实现其他电气设备的 监控操作; 4 当电厂无 S I S系统时, 实现各机组之间功率的经济分配和 电厂运行管理功能。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5 5 系统构成 5 . 1 网 络 结 构 5 . 1 . 1 N C S 系统应采用开放性分 层分布式网 络结构, 宜设站控 层 和间隔层。 5 . 1 . 2 站控层宜集中设置,实现整个系统的 监控功能。 站控层网 络宜连接计算 机主机或/ 及操作员工作站、 远动通信设备、 工程师 工作站、公用接 口设备,也可设值长工作站。 5 . 1 . 3 间隔层由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若干个监控

15、子系统组成, 在站 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仍能独立完成间隔层设备的就地监控 功能。 5 . 1 . 4 当设 有前置设备时, 前置机应根据电 压等级 和出线规模合 理设置。 5 . 1 . 5 网络拓扑可采用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或环型网络,并宜 按双网配置。 5 . 1 . 6 网 络的 抗干扰能力、 传送速率及传送距离应满足系统监控 和调度要求。网络上各个节点设备宜相互独立。 5 . 2 硬件设备 5 . 2 . 1 N C S 系统硬件设备宜由以下 几部分组成: 1 站控层设备:包括主机或/ 及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 站、 远动通 信设备、公用接口设备、值长工作站等; 2 网络设备:包

16、括集线器和接口装置等; 3 间隔层设备:包括测控单元等; 4 电源设备: 包括电 源模件等。 5 . 2 . 2 硬件设备应选用先进、 成熟、 可靠的工业级产品, 设备应 6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具有较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充性。 5 . 2 . 3 站控层主机应与升压站的规划容量相适应。 主机采用冗余 配置, 双机互为热备用,应满足整个系 统的功能要求及性能指标 要求。 5 . 2 . 4 操作员工作站应设置两套。 5 . 2 . 5 工程师工作站宜设一套,实现系统设备维护、 参数整定等 功能。 5 . 2 . 6 远动通信设备应双套配置,满足系统有关调度要求,其容

17、量及性能指标应能满足厂站端远动功能及规约转换要求。远动接 口设各信息可从站控层或前置层处采集。 5 . 2 . 7 公用接口设备完成与电力网络直流及 U P S系统、 电能量采 集装置等智能】 E D设备的通信接口,实现数据共享。 5 . 2 . 8 当设置值长工作站时, 值长工作站应设置一套, 实现全厂 运行情况监视和生产调度管理等功能。有条件时,值长工作站还 可根据电力系统调度的自 动发电控制 ( A G C ) 指令及全厂各机组 实时信息,实现机组有功功率经济分配及无功功率的调整。 5 . 2 . 9 G P s对时设备的同步脉冲输出接口及数字接口 数量应满 足系统配置要求。 5 . 2

18、 . 1 0 打印 机的配置数量和性能应能满足定时 制表、 召唤打印、 事故打印等功能要求。 5 . 2 . 1 1 网 络媒介可采用双绞线、同 轴电缆、光纤通信缆或以上 几种方式的组合。 5 . 2 . 1 2 间隔层设备宜具有点对点通信功能,完成数据采集、就 地监控、同期及防误操作闭锁等功能,并宜选用强电输入/ 9 I 出接 口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5 . 2 . 1 3 前置机宜按配电装置电压等级及出线规模分组冗余设 置。 5 . 2 . 1 4 所有硬件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应满足国际或国内有关标 准。 DL / T 5 2 2 6一 200 5 5 . 2 . 1 5 N C S系统与非实

19、时生产信息网络之间以 及远动等实时生 产信息通过数据网接入设备实现网络传输时,均应配置经过认证 的安全防护装置。 5 . 3 软件系统 5 . 3 . 1 N C S 软件系统应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5 . 3 . 2 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兼容性、 可移植性、 可扩充性及界面 的友好性等性能指标均应满足系统本期及远景规划要求。 5 . 3 . 3 软件系统应为模块化结构,以方便修改和维护。 5 . 3 . 4 系统软件应具有成熟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完整的自 诊断程序。 5 . 3 . 5 数据库的结构应适应分散分布式控制方式的要求,并应具 有良 好的可维护性,以方便用户在工程扩

20、建和运行方式改变时灵 活地进行扩充及修改。 5 . 3 . 6 通信软件应实现计算机网 络各节点机之间信息的 传输、 数 据共享和分布式处理等要求,通信速率应满足系统实时性要求。 5 . 3 . 7 应配置各种必要的工具软件。 5 . 3 . 8 应用软件必须满足系统功能要求, 具有良 好的实时响应速 度和可扩充性。 5 . 3 . 9 远动通信设备应配置远传数据库和各级相关调度网络通 信规约,以实现与调度端的远程通信。 5 . 3 . 1 0 当设有前置层时,前置机宜配置数据库和远动规约处理 软件。 5 . 3 . 1 1 站控层网 络宜按T C P / I P 协议通信; 间隔 层网络宜采

21、用有 关国标或 I E C标准协议通信。 5 . 3 . 1 2 站控层应支持与电力数据网络连接的通信技术和通信协 议要求 。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5 . 4 技术指标 5 . 4 . 1 系统可用性指标:双机系统可用率不小于 9 9 . 9 % a 5 . 4 . 2 系统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 ( MT B F )不小于 2万 h ,间隔 层设备平均无故 障间隔时间 ( M T B F )不小于3 万h o 5 . 4 . 3 输入及输出信号响应时间不大于 2 s . 5 . 4 . 4 事件顺 序记录 ( S O E )分辨率不大于2 m s 5 . 4 . 5

22、动态画面响应时间不大于2 s . 5 . 4 . 6 模数转换分辨率不小于 1 2位,最大转换误差不超过 士 0 . 5 %,其中电网 频率 测量误差不大于O .O l H z , 5 . 4 . 7 模拟量数据更新周期不大于2 s . 5 . 4 . 8 数字量数据更新周期不大于 I s . 5 . 4 . 9 遥控、 遥调正确率不小于9 9 . 9 9 %. 5 . 4 . 1 0 整个系统对时精度应不大于 l ms o 5 . 4 . 1 1 主机正常负荷率宜低于 3 0 ,事故负荷率宜低于 5 0 %. 网络正常负荷率宜低于2 0 %.事故负荷率宜低于4 0 %. DL / T 5 2

23、 2 6一 2 0 0 5 6 系统功能 6 . 1 数据采集和处理 6 . 1 . 1 N C S 系统应能实 现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 其范围包括模拟 量、开关量、数字量等。 6 . 1 . 2 模拟量的采集包括电 流、电压、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功 率因数、频率以及温度等信号,并应能实现定时采集、越限报警 和追忆记录功能。 6 . 1 3 开关量的采集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刀闸的位置 信号、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动作及报警信号、运行监视 信号、有载调压联络变压器分接头位置信号等,并应能实现定时 采集、设备异常报警、事件顺序记录和操作记录功能。 6 . 1 . 4 数字量的 采

24、集应包括电 能量信息、 网络直流及U P S 系统等 智能I E D设备的主要参数、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信息等。 6 . 1 . 5 对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位置 信号等量, 可采用硬接线点 对点 采集方式, 也可采用B C D码或模拟量的 采集方式。 6 . 2 监 视 和 报 警 6 . 2 . 1 N C S 系统应能自 动或根据运行人员的 命令, 通过监视器屏 幕实时显示各种画面。 6 . 2 . 2 显示画面应能区分事故变位和操作变位,当所采集的模拟 量发生越限、 数字量变位以及 N C S 系统自诊断故障时均应进行报 警处理 . 当重要模拟量越限或事故变位时 应自 动推出 相关报警画

25、面,并具有人工确认、自动或手动复归功能。 6 . 2 . 3 屏幕画面应显示实时系统接线、设备参数、运行状态以及 各种操作指导等信息,并宜设置专用报警区。系统接线画面可分 1 0 DL / T 5 2 2 6一2 0 0 5 别用不同颜色区别跳闸报警、预告信号和事故后的 操作提示。宜 显示的主要画面如下: 1 电气主接线图,包括不同电压等级的分接线图; 2 厂用电原理接线图,包括高、低压厂用电系统分接线图; 3 汽轮机、锅炉的主要参数画面; 4 网控直流系统图和网控交流不停电电源 ( U P S )系统图; 5 D C S 系统运行工况图; 6 各机组及全厂发电容量曲线及运行点显示: 7 各类

26、趋势曲线图, 包括实际负荷曲线、 模拟量变化趋势曲 线及历史趋势图等: 8 重要模拟量棒形图; 9 成组报警画面; 1 0 相关报警画面; 1 1 运行操作记录统计一览表; 1 2 事故及故障统计一览表; 1 3 继电保护整定值一览表; 1 4 事故追忆记录报告或曲线; 巧事件顺序记录的当前和历史报告。 6 . 2 . 4 应配有音响或语音报警装置。 6 . 3 控 制 与 操 作 6 . 3 . 1 N C S系统应能根据运行人员输入的命令实现断路器和隔 离开关的操作及其他设备操作。 6 . 3 . 2 对需要同步的断路器应完成同步检定,实现捕捉同期或同 期闭锁合闸。 6 . 3 . 3 应

27、能实现输出 通道的 跳合闸闭 锁、 操作指令的并发性操作 闭锁及键盘操作时的权限闭锁。 6 . 3 . 4 应能实现断路器、 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的防误操作闭 锁, 对不满足闭锁条件的控制操作, 应在屏幕上显示拒绝执行的原因。 D L / T 5 2 2 6一2 0 0 5 在特殊情况下应能实现一定权限的解除闭 锁功能。 6 . 3 . 5 应能根据系统调度端发来的指令,既可实现对单台机组的 直接调度; 又可根据系统调 度端的A G C 指令和预定的决策原则, 对全厂机组的有功功率进行设定和分配以及对无功功率进行调 整。 6 . 4 统计计算 6 . 4 . 1 能按运行要求、 计算功率因数值以

28、 及对电流、 电 压、 频率、 功率及温度量等进行统计分析。 6 . 4 . 2 对电能 量分时段和分方向 进行累 计, 并计算厂内高压母线 上的穿越功率潮流量及旁路回路的相关电量。当有关口表时,电 能量信息从电能计费装置采集。 6 . 4 . 3 对变压器的负荷率、损耗及经济运行进行计算分析。 6 . 4 . 4 计算全厂发电总有功功率、 厂用总有功功率和全厂厂用电 率。 6 . 4 . 5 统计母线电压、母线电 压不平衡率和合格率。 6 . 4 . 6 能对监控范围内的断路器正常 操作 及事故跳闸次数、 分接 头调节档次及次数、设各的投退、通道异常、主要设各的运行小 时数及各种操作进行 自

29、动记录和统计。 6 . 5 同步对时 6 . 5 . 1 NCS系 统宜配置卫星 时钟 设备,以接收 GPS的标准授 时 信号,对站控层各工作站及间隔层各单元等有关设备的时 钟进行 校正。 6 . 5 . 2 卫星时 钟设备宜由G P S 接收 机和守时钟组成, 以 避免卫星 失锁和时钟跳变造成的时间误差。 6 . 5 . 3 授时方式应灵活方便,采用软对时或软硬对时组合方式。 可采用串行通信,站控主机每隔一定时间接受一次卫星时间以修 正本系统时间。当时间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串行通信和秒脉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冲输出加硬件授时。在卫星时钟故障的情况下,应由站控主机

30、的 时钟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6 . 5 .A 同 步 对时 设 备 宜 统 一 配 置 一 套卫 星 时 钟, 采 用一 钟多 个 授 时口的方式以满足计算 机系统或智能设备的对时要求。当 技术经 济合理时,卫星时钟也可采用就地分散配置。 6 . 6 运行管理 功能 N C S系统根据运行要求,宜实现如下各种运行管理功能: 1 运行操作指导:对典型的设备异常/ 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编制设备运行技术统计表,并推出相应的操作指导画面。 2 事故记录检索: 对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大量报警信号进行分 类检索和相关分析。 3 在线设备管理: 对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运行记录和 历史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提出

31、设备安全运行报告和检修计划。 4 操作票: 根据运行要求开列 操作票。 5 运行人员培训: 根据电 气一次系统及二次系统的接线、 运 行及维护等方面的实际模拟画面, 对运行人员进行离线操作培训。 6对屏幕画而 、 打 印制表和数抿库 的修 改 . 扩充 等堆护功能 6 . 7 制表打印 6 . 7 . 1 能根据运行人员要求定时打印值报表、日报表及月报表。 6 . 7 . 2 能召唤打印月内 任一天的值报表、 日 报表和年内 任一月 报 表。 6 . 7 . 3 能 自 动打印预告信号报警记录、测量值越限记录、开关量 变位记录、事件顺序记录、事故指导提示和事故追忆记录。 6 . 7 . 4 可

32、组织运行日志和各类生产报表、事件报表及操作报表的 打印。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6 . 8 人机界面 6 . 8 . 1 N C S系统应能通过各工作站为运行人员 提供灵活方便的 人一机联系手段,实现整个系统的监控。 6 . 8 . 2 能根据运行要求对各种参数、日期和时钟进行设置,并宜 按一定权限对继电保护整定值、模拟量限值及数字量状态进行修 改。 6 . 8 . 3 能根据运行要求对各测点、1 / O模件、打印机等监控设备、 各种工作方式和功能进行投退选择以及继电保护信号远方复归和 具有权限等级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投退。 6 . 9 在线自 诊断与冗余管理 6 . 9

33、 . 1 N C S 系统应具有完善的在线自 诊断能力, 能及时发现各设 备、网络或装置的故障,向系统报警并提供就地故障指示。 6 . 9 . 2 系统应具备自 恢复功能,当系统出 现程序锁死或失控时, 应能在保留历史数据的前提下 自动热启动,使系统恢复到正常运 行状态。 6 . 9 . 3 当互为冗余热备用的系统主机或前置机出 现硬件或软件 故障时,应进行主备机的自动无扰动切换并报警。 6 . 9 . 4 供电电源故障时, 系统应能在电 源恢复时再自 动地重新启 动 。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7 信号输入/ 输出 7 . 1 模拟f翰入信号 模拟量宜采用交流采样。

34、各安装单位的模入量参见附录Ao 7 . 2 开关ja翰入信号 7 . 2 . 1 开关量采集方式宜采用无源触点输入, 对重要开关量信号 宜采用双触点输入方式。 各安装单位的开入量参见附录A o 7 . 2 . 2 继电保护和安全 自动装置动作信号宜采用无源触点接入 方式。 7 . 2 . 3 开关量信号输入接口 应采用光电隔离和浪涌吸收回路, 对 电磁环境较为恶劣的信号回路宜采用强电输入模块。 7 . 3 开关量输出信号 N C S 系统输出开关量应具有严密的返送校核措施, 其输出 触 点容量应满足受控回路要求。 各安装单位的数字输出量参见附录Ao DL / T 5 2 2 6一2 0 0 5

35、 8 通信接 口及其协议 8 . 1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接口方式 8 . 1 . 1 N C S 系统应设有与数字式继电 保护装置的通信接口, 向 继 电保护装置发送信息,并接受继电保护装置的报警和动作信号。 8 . 1 . 2 各类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宜与 N C S系统连接,可按区域 设置保护管理机将微机保护装置的 通信口 接入, 并与间隔层网络 或站控层网络连接以实现数字通信,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实现数字 通信。 8 . 1 . 3 当继电保护装置分散布置时,且其软硬件配置方式与间隔 层控制采用一体化设备时,继电保护装置可与间隔层网络直接连 接。 8 . 1 . 4 N C S系统应设有

36、与安全 自 动装置的接口。 8 . 1 . 5 故障录波装置宜单独组成故障录波网,并宜与 N C S系统 站控层设备连接,以拨号方式上送录波信息。 8 . 2 远动信息传输方式 8 . 2 . 1 NC S系统应满足 D L 5 0 0 3 和 D L 5 0 0 2的远动功能要求。 8 . 2 . 2 远动信息应满足系统调度端信息采集内 容、 采集精度、 实 时性、可靠性、传送方式、通信规约及接口等要求。 8 . 2 . 3 远动通信设各应分别以主、备两个通道与调度端进行通 信。 8 . 3 与其他智能装1的接口方式 8 . 3 . 1 N C S系统宜设置通信接口与各机组分散控制系统 D

37、C S连 接。 1 6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8 . 3 . 2 N C S系统宜设置通信接口与厂内各辅助车间可编程微机 控制系统连接。 8 . 3 . 3 N C S 系统宜 设置通信接口 与全厂信息管理系统连接。 8 . 3 . 4 N C S系统宜设置通信接口与电能量采集装置连接。 8 . 3 . 5 N C S 系统宜设置通信接口 与网络直流系统监控装置连接。 8 . 3 . 6 N C S 系统宜设置通信接口 与网络U P S 系统连接。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9 场 地 与 环 境 9 . 1 工作 环 琉 9 . 1 . 1 计

38、算机室宜与 控制室同层毗邻布置。 9 . 1 . 2 计算机电子设备间温度宜保持在 1 8 0 C 24 范围内, 温度 变化率不 应超过士5 0 C / h , 相对湿度为4 5 %-6 5 %. 9 . 1 . 3 计算机室及就地保护小室地面宜选用防静电阻燃材料活 动地板或水磨石地面,应有良好的防尘、防潮措施。 9 . 1 . 4 布置在就地的保护小室温度变化范围可为 1 5 0C 3 0 0C , 温 度变化率不 应超过1 1 0 0 C / h ,相对湿度为4 0 %- 7 0 %,任何情况 下无凝露 。 9 . 2 电磁环境 9 . 2 . 1 计算机室宜避开强电磁场、强振动源和强噪

39、声源的干扰, 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9 . 2 . 2 对布置在就地的保护小室,应根据房间周围的电磁环境条 件和设备的抗扰性能考虑必要的电磁屏蔽措施。 DL / T 5 2 2 8一 2 0 0 5 1 0 电源 1 0 . 0 . 1 N C S系统的电 源应安全可靠, 站控层应采用交流不停电 电源 ( U P S ) 系统供电,间隔层宜采用双回直流电 源供电。 1 0 . 0 . 2 当设置电力网络U P S 系统时,宜 冗余配置, 采用单相输 出,输出电压为2 2 0 V, 5 0 H z ,其蓄电池备电时间不小于 3 0 m i n a DL / T 5 2 2 6一 2 0 0

40、5 1 1 接地 1 1 . 0 . 1 N C S设备的保护接地、工作接地 ( 也称逻辑接地)不应 混接,工作接地应实现一点接地。 1 1 . 0 . 2 N C S不设置计算机系统专用接地网, 应设置总接地板构 成零电位母线。总接地板宜与屏柜壳体绝缘,并以电缆或绝缘导 体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以保证系统一点接地。与主接地网相连 处 应避开可能产生强电 磁场的场所。 1 1 . 0 . 3 装设电 子装置的 屏柜宜设置专用的、 与屏柜壳体绝缘的 接地铜排母线, 其截面积不得小于 l 0 0 m m , ,并列布置的 屏柜柜 体间 接地铜排应直接连通。 1 1 . 0 . 4 当屏柜上布置有多个

41、子系统插件时,各插件的工作接地 点均应与插件箱的箱体绝缘,并分别引接至屏柜内专用的接地铜 排母线。 1 1 . 0 . 5 当采用没有隔离的串行通信口从一处引接至另一处时, 两处必须共用同一接地系统,若不能实现,则需增加电气隔离措 施 。 1 1 . 0 . 6 所有屏柜柜体、打印机外设等设备的金属壳体应可靠接 地 。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1 2 电缆选择及敷设 1 2 . 0 . 1 NC S系统的输入、输出回路应选用专用的阻燃型计算机 屏蔽电缆,电 缆屏蔽 层的型式宜为铜带屏蔽。 1 2 . 0 . 2 模拟量及脉冲量弱电输入回路电缆宜选用对绞屏蔽电 缆,芯线截

42、面积不小 于 1 .O m m 2 0 1 2 . 0 . 3 开关量信号输入和输出回路电缆可选用对绞外部总屏蔽 电 缆, 芯 线 截 面 积 不 小 于I .O m m 2 , 1 2 . 0 . 4 强电信号输入回路可选用普通屏蔽控制电缆,芯线截面 积 不宜 小 于1 . 5 m m o 1 2 . 0 . 5 不同 类别的信号回 路不宜共用同 一根电缆。 1 2 . 0 . 6 总接地板至主接地网的导体截面积不应小于 3 5 m m 2 , 屏 柜间 接地 母线的连接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 1 6 m m 2 0 1 2 . 0 . 7 计算机信号电 缆应单独敷设在电缆支架的最下一层,不 宜

43、与其他电缆混合敷设,如必须与其他控制电 缆同 层敷设时,可 设中间金属隔板与控制电缆分开。 1 2 . 0 . 8 计算 机控制电 缆的 路径宜按辐射状敷设, 避免出 现环路。 1 2 . 0 . 9 弱电回路电缆应尽可能离开高压母线和故障电流入地 点,并尽量减少与高压母线平行路径的长度。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翰入 1 输出信号 输入 a 出信号见表 A . 1 . 表 A . 1 翰入输出信号 类别模 入 t 开 入 量电能最愉入量开 出 量 2 2 o k v 线 路i 旁 路 5 0 0 k v 线 路1 旁 路 三相 电 流 三相

44、电 压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断路器合位护 分位 隔离开关合位护 分位 接地开关合位尹 分位 就翅 w 远方开 关位置 保护动作2报带 重合 闸动作 控制 回路矛操 作机构故 障 有功 电 能 d 无功 电 能 断 路 器合 闻 I 跳 闻 隔 离开 关 合/ 分接地开关闭锁 2 2 0 k V线路 . 5 0 0 k V线路 “ 三相电流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保护动 作 月 及 , 重合 闻动作 隔离开 关合位 护 分 位 接地开 关合位 了 分 位 有功电能 d 无功电能 隔 离开 关 合j 分 接地开关闭顿 2 2 0 k V断路器 b 5 0 0 k V断路器 b相 电 流 b 断路器

45、合 位/ 分位 隔离开关 合 位护 分位 接地开关合位2 分位 就k 9 / 远方开关位置 失灵保护报苦尹 动作 控制回路了 操作机 构故 障 断 路 器 合 闸/ 跳 闸隔 离 开 关合 / 分接地开关 闭锁 高 压 并联 电 抗 器 三相 电流 无功功 率 油温 线圈温度 高抗保护动作尹 报替 电抗器运行异常 隔离开关合位了 分位 接地开关合位尹 分位 无功 电 能 隔 离 开 关合 j 分 接地开关闭领 2 2 0 k V 母 线 设 备 5 0 0 k V 母 线 设 备 母线三相 电 压 母线频率 隔离开关合位尹 分位 接 地开关合位了 分位 母 线、失灵保护 动作1 报苦 T V二

46、次回路故障 2 2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表A. 1( 续) 类别模 入 量开 入 量电能量愉入量开 出 量 联络变压器 三相 电 流 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c 公 共绕组 相 电 流 油温 绕组温度 断路器合位尹 分位 隔离开关合位I 分位 接地开关合位尹 分位 就地尹远 方开关位置 调压分接开关位 置 保护动作服 苦 控制回路1 操作机构 故 障 有功 电 能 。 无功 电 能 。 断 路 器 合 闸/ 跳 闸 隔离开 关翻 分 接地开 关闭锁 抽头位 置调整 发 电机 变 压 器 组 发 电机三 相电 流 发 电机三 相 电 压 发 电机有 功功 率 发 电机有

47、功功 串 发电机频率 断路器合位了 分 位 隔离开关合位了 分 位 接地开关合位护 分位 保护动作 发 电 机 变压 器 组有功 电能 发 电 机 变压 器 组无功 电能 高压厂 用变 压 签有功 电能 公 1 备用或 启动/ 备用变压器 三相电流 有功功率 断路器合位1分位 隔离开关合位1分位 接地开关合位了 分 位 有功电能 网 控 直流系统 蓄 电池输 出电 流 充 电器翰 出电 流 母线电压 直流系统异常信 号 各 进 线开关合位r 跳闸 各馈 线开关合位1跳 闸 网 控 t 甲 5 系统 逆变 器输 出电 流 旁路输出 电 流 母线 电 压 母线频率 u r s 系统异常信 号 闷沙 、 小 乙翻 , r 叼了 、 不、, 口 日卜扮 二 口 二 盆 5 人 产!入 口 飞 1 乙 J 即 七 i 刊 各馈线开关合位尹跳 闸 a 指一台半断路器接线 b 指一台半断路 器接线中的串中断路器和双 母线接线中的母线联络 断路器及分段断路 器 c 为三侧各量,但低压侧仅 需测量单相 电 流 。 d电 能量按分 时和分方向采集 注 :本推荐表所列各里可直接 采集,也可通过通信接 口输入。 2 3 DL / T 5 2 2 6一 2 0 0 5 火力发电厂电力网络计算机 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条文说明 DL / T 5 2 2 6一2 0 0 5 目次 1 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