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43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7-2006.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33845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6843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7-200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56843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7-200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56843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7-200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56843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7-200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56843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7-200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6843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7-200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6843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7-2006.pdf(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2 7 . 1 4 0 P 1 0 备案号 :J 5 1 9 .2 0 0 6 D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PDLI T 5 3 3 7一2 0 0 6 水 电水 利 工程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 Tec h n i c alc o d e for e n gin e e r i n g g e o l o 梦 c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s l o P e for h y d roP o w e r a n dw a ter res o u rce s P r q i e c t 2 0 0 6 一 0 5

2、一 0 6 发布2 0 0 6 一 1 0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目次 前言., 价 . . . 价一一 一 一. 一. 一一 . n 1 范围. . . . . . , 一,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价 , 2 3 术语和定义. , 价 价 , , 3 4 基本规定 ,价 , , 8 5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 , 一 9 6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12 7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巧 8 边坡监测 , 18 9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20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边坡工程地质分类 23 附录 B(

3、 资料性附录)边坡岩体质量分类. . 28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滑坡分类 一 . 一 33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工程边坡治理 , 35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边坡稳定性计算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37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工程边坡安全监测 , 48 条文说明 . 51 DLI T 5 3 3 7一2 0 0 6 月 IJ吕 本标准是根据 关于印发2 005 年行业标准项目 计划的通知 ( 发改办工业 【 2 005 7 39号)的 要求制定的。 边坡失稳将严重危害建筑物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水 电水利工程规模的加大,边坡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为了提高水 电 水利工程 边坡工程 地质勘

4、察成果的 质量, 根据G B 5 0 2 87一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中确定的边坡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和 内容,编制了本标准,规定了具体的要求、方法、手段以及评价 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 A 、附录B、附录C 、附录 D、附录E 、附录 F 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 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水电 水利规 划设计总院、中国水电顾问集 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 杜 伯辉、 曹永成、 张性一、 王惠明、 钟辉亚、 李跃、胡大可、邹文志。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5、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技术 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大型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地质条 件复杂的中型水电水利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可参照执行。 DLI T5 3 3 7一 2 D 0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 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 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厅501 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 B50218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 B50287水利水电

6、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 L 5073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D L 50”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D l 二 q , 5 1 09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程 D L frsl80 水电 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D L IY5185 水电 水利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S L2 64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DL I T 5 3 3 7一2 0 0 6 3 术 语 和 定 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0 . 1 边坡 s I 0 p e 位于主体 ( 建筑物、城镇、河流、水库等)一侧具有一定倾 斜度地形的 地质体。 3 . 0 . 2 自 然边坡 n a t u ral sl 。

7、 衅 自 然营力作用下形成的边坡。 3 . 0 . 3 工程边坡 山t sl o 碑 由人类工程活动而形成的边坡。 3 . 0 . 4 库岸边坡 似e rv ol r b a nksI O 碑 水库周边受库水作用影响的边坡。 3 . 0 . 5 岩质边坡 r OC k sl 叩e 由各种结构面切割的岩体组成的边坡。 3 . 0 . 6 土质边坡 皿 51 0 碑 由 土、砂石土或土石混杂组成的边坡。 3 、 07 顺向 边坡 co n 哟 u ent sI O Pe 边坡与层面同向 ,坡面与层面走向 夹角小于3 扩。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3 . 0 . 8 反向 边坡

8、o b se q u e n t sl o 碘 边坡与层面反向,坡面与层面走向夹角小于3 00 。 3 . 0 . 9 横向 边坡 trans veffes lo Pe 边坡与层面斜交,坡面与层面走向夹角大于6 00 。 3 . Q . 1 0 斜向 边坡 i ns equentsl o p e 边坡与层面斜交, 坡面与层面走向 夹角介于3 少一6 00之间。 30 . 1 1 平亚边坡 h o ri z o n ta l l y bed d edsl o Pe 近于水平的岩层构成的边坡。 3 . 0 . 1 2 稳定性系数 fa Ctor ofs t a b i l l ty 作用在滑动面

9、( 或滑体) 的抗滑力 ( 或力矩) 与滑动力 ( 或 力矩)的比值。 3 . 0 . 1 3 安全系数 fa c to r ofs a fe 灯 为保证边坡稳定而采用的具有一定安全储备的稳定性系数。 3 . 01 4 崩塌 血 山 n g 陡崖前缘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下坠滚落的现象。 3 . 0 . 1 5 倾倒 t 0 P p l i n g 层状结构边坡,表部岩层逐渐向外弯曲、 拉裂、倒塌的现象。 3 . 0 . 1 6 溃屈加c k l i . 9 层状结构顺向 边坡的上部坡体沿软弱面蠕滑,由 于下部受阻 而出现岩层鼓起、拉裂、脱层的现象。 DLI T 5 3 3 7一2 0 D

10、6 3 . 0 . 1 7 拉裂te . s i l e 边坡岩体向临空方向产生蠕变, 局部拉应力集中而出现拉开、 扩展、移动的现象。 3 . Q . 1 8 流动no w 碎屑类土石堆积体饱水后在重力作用下,向 坡脚或沟谷流动 形成碎屑流动的现象。 3 . 0 . 1 9 滑坡l andsl i de 岩 ( 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在重力作用下发生 整体下滑的现象。 3 . 0 . 2 0 滑坡体 su p m as s 产生滑动的岩土体。 3 . 0 . 2 1 滑动面 su p surface 滑坡体沿之滑动的剪切破坏面。 3 . 0 . 2 2 滑动带 s l i p z o

11、ne 滑床与滑坡体间具一定厚度的滑动碾碎物质的剪切带。 3 . 0 . 2 3 滑床 sup 加d 滑坡体下伏未发生移动的岩土体。 3 . 0 . 2 4 滑坡壁 slip c l 近 滑坡体后缘因滑坡而形成的裸露的陡壁。 DLj T5 3 3 7一 2 0 0 6 3 . 0 , 2 5 滑坡舌 l and s l l d e t o . gUe 滑坡体前缘推覆于地面而形成的舌状伸展部分。 3 . 0 . 2 6 滑坡裂隙l a n d s 肚 d e cra c k 滑坡过程中形成的 裂隙。 3 . 0 . 2 7 滑坡洼地 】 皿dsli d e g ,加 . 滑坡体后缘中相对低洼的负地

12、形。 3 . Q . 2 8 滑坡鼓丘I andsU dsd r lnn l l n 滑坡前缘受阻, 受到挤压而隆起形成的小丘。 30 . 2 9 滑坡体前缘 l and s l ld e 健 Oe 滑坡堆积体前边界线。 3 . 0 . 3 0 滑坡体后缘 su p to p 滑坡体后部边界线。 3 . 0 . 3 1 顺层滑坡 c o n s e 明e n t l andsl i d e 沿岩层层面滑动的滑坡。 3 . 0 . 3 2 切层滑坡 i n se q u e . t l a . d s u ds 滑动面切过岩层层面的滑坡。 3 . 0 . 3 3 推 移 式 滑 坡 p u s

13、卜 ty Pe俪d s l i d e 由边坡上部失稳坡体推动下部坡体而产生的滑坡。 DL I T 5 3 3 7一2 0 0 6 3 . 0 . 3 4 牵引 式滑坡 d r a g( 比 t rt 唱 n 巴 ve) 场 . d s u de 由边坡下部坡体失稳滑动,引起上部坡体失稳而产生的由下 而上依次下滑的滑坡。 3 . 03 5 平移式滑坡 h orizou 加 Pu由l andsu de 由 于后缘推力 ( 主要是水压力) 骤然增大而发生于平迭边坡 中的顺层滑坡。 DL/T5 3 3 7一 2 0 0 6 4 基本规定 4 . 0 . 1 为 统一边坡工程地质勘察的内 容、 技术要

14、求, 并使其能 符 合G B5 028 7 及有 关规程的 要求, 提高 勘察成果质量, 制定本技 术规程。 4 . 0 . 2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是查明水电 水利工程建设区边坡 的 工程地质条件, 分析影响边坡稳定性的 工程地质因 素, 评价边 坡稳定的现状,预测边坡变化趋势, 为边坡工程的 设计提供地质 资料, 参与边坡治理方案的设计研究和治理效果的检验。 4 . 0 . 3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可结合建筑物区工程地质勘察进行, 当 存在对工程有影响的失稳或潜在失稳或高陡边坡时, 应进行专门 性勘察。 4 . 0 .4 应重视和加强边坡施工地质工作。 施工地质工作内 容和要 求应符合D L印

15、5109 的有关规定。 4 . 0 . 5 水电 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5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内 容 5 . 1 岩 质 边 坡 5 . 1 . 1 岩质边坡勘察内容应包括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 分类、边坡岩体质量分级和边坡稳定性分类、边坡变形破坏机理 分析与稳定性评价等。 5 . 1 . 2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内 容: 1 调 查河谷和溪沟的 形态、 对称情况、 切割深度、 阶地分布 与掩埋情况,查明自 然边坡的高 度、坡 度及坡 形。 2 查明组成边坡的地层岩性、软弱夹层

16、( 带)的分布、性状 与成因类型,划分工程地质岩组。 3 确定边坡所在的褶皱部位和岩层产状及其变化, 划分边坡 结构类型;查明对边坡稳定性有影响的结构面分布、 产状、 性状; 进行节理裂隙统计,计算节理连通率;分析各类结构面及其组合 的块体与坡面的关系,初步确定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 4 查 明边坡岩体卸荷裂隙的分布、 规模及特征, 进行卸荷带 划分;查明边坡岩体风化程度,划分风化带:分析卸荷与风化的 关系。 5 收集边坡区水文、 气象资料;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补排条 件、地下水位埋深及变幅、泉水分布与流量变化;查明边坡 岩体 的渗透性和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位观测时段不宜小于 1 个水文 年。

17、6 进行边坡岩体物理力学特性测试, 重点研究对边坡稳定性 有影响的软弱夹层 ( 带)的变形特性和不同条件下的抗剪强度。 5 . 1 , 3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应进行边坡工程地质分类, 边坡的一 般 性分类参见附录A中表 A . 1 ;岩质边坡按岩体结构分类参见附录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A中表 A Z。 5 . 1 . 4 根据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特征和变形破坏机理进行边坡的 变形破坏分类, 参见附 录A中表A 4 。 5 . 1 . 5 进 行边坡岩体 质量分级和稳定 性分类, 参见附 录B . 5 . 2 土 质 边 坡 5 . 2 . 1 土质边坡勘察内 容应包括地形地貌

18、、土层性质、 水文地质 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边坡类型划分及破坏 形式和稳定性评价。 5 . 2 . 2 调 查边坡所处地貌单元、 沟谷发育情况;查明 土质边坡坡 度、高度和坡面形态。 5 . 2 . 3 查明土体的厚度、物质组成、成因类型,进行土层划分。 必要时,查明土层底部基岩面起伏形态。 5 . 2 . 4 收 集边坡区 水文、 气象资料;调 查泉水露头的 分布和流量 变化; 查明 地下水类型、 含水层分布与埋藏条件、 含水层的 水力 联系、补排条件和透水性;必要时进行地下水位观测,观测时段 不宜小于 1 个水文年。 5 . 2 . 5 查明边坡坡面上的隆起、 塌陷、 张

19、裂缝等变形迹象的分布, 在雨后应加强观察。 5 . 2 . 6 进行边坡土体物理力学特性测试, 根据土体的 成因 类型和 颗粒组成, 进行渗透稳定性、 振动液化、 膨胀性、 耐崩解性、 湿 陷性等专门性研究。 5 . 2 . 7 按土的性状进行边坡分类,参见附录 A中表A.3 。 5 . 3 滑坡 5 . 3 . 1 滑坡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滑 坡区的地 形地貌、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及水文气象。 2 滑坡体的分 布范围、 边界 条件、 物质组成、 厚度和体积。 3 滑动面 ( 带)的形态、物质组成和物理力学性质。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4 滑床的岩性及完整程度。

20、 5 滑坡引 起的 变形、 破坏迹象。 6 滑坡区的 水文地质条件。 7 研究其形 成年代。 5 . 3 . 2 研究滑坡的成因、发展规律: 进行滑坡类型的 划分, 参见 附录C中表C . 1 ;区 分滑坡的 发育阶段, 滑坡发育阶段的划分参 见附录C中表C Z 。 5 . 3 .3 根据勘察成果, 进行稳定性分析, 预测稳定性变化趋势, 进行稳定性分区。 必要时布置或完善监测系统, 监测其动态变化。 5 . 3 . 4 应依据滑坡所处的部位、滑坡 类型、 发育阶段、稳定性及 发展趋势分析滑坡对水工建筑物施工、运行和交通、航道的不利 影响,以及滑坡涌浪的危害性。 DLI T5 3 3 7一 2

21、 Q 0 6 6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6 . 1 工 程 地 质 测 绘 6 . 1 . 1 工程地质测绘方法与要求应按D I JI 、 5 185进行。 6 . 1 . 2 地质测绘的范围 , 应包括工程所涉及的边坡及可能对边坡 稳定性有影响的地段。 6 . 1 . 3 地质测绘的比 例尺,可 根据边坡的 规模、 地形地质条件确 定,平面测绘为 1 :5 00一1 : Z IX 洲 ,剖面测绘为 1 :2 00l: l lX 旧 0 6 . 1 . 4 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位按方格网布置地质纵横剖面测 绘。地质纵剖面宜沿主要位移或滑动方向布置;横剖面宜在其上、 中、 下三部位布置。 当边坡

22、变形破坏范围较大时, 应适当加密剖面。 6 . 1 . 5 在工程地质测绘中宜利用计算机建立岩体节理模拟网络 模型。 6 . 2勘探 6 . 2 . 1 勘探工作的布置应在地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勘探方 法应根据勘察目的、岩土特性和综合利用的原则确定,一般以钻 探、洞 ( 井)探为主,同时可采用物探、槽探。每一个工程边坡 的勘察不宜少于2条勘探线。 6 .2 . 2 物探方法应根据边坡环境条件、 岩土体物理性状选择。 常 用的方法有地震波法、电法、测井和孔内电视等。物探方法应与 其他勘探方法综合使用,相互验证。 6 . 2 . 3 钻探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一条主勘探剖面至少有 3 个

23、钻孔控制, 钻孔应深入可能 变形失稳界面以下 1 0 m一2 0 I n O 2 布置钻孔时.宜结合测试和监测网的布设一并考虑。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3 在软弱带或滑动带重要部位,应采取原状样。 4 钻进时应对不同的含水层进行地下水位观测, 记录冲洗液 的渗漏情况, 并视需要进行水文地质试验,了解岩土体的透水性, 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6 . 2 . 4 洞、 井勘探应根据具 体地质条件布置。 当软弱结构面 或滑 动面 ( 带)为中、高 倾角时宜采用平洞,缓倾角时宜采用竖 井, 其深度应穿过可能失稳界面或弱风化带。 6 . 3测试 6 . 3 . 1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

24、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岩土的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应分别按 S L2 64 及 G B 厅 5 0 1 2 3进行。 2 试验项目可根据边坡的地质条件、规模、重要性参照表 6 3 . 1 选择; 试验样品 和现场试验地点应具有代表性。 3 对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岩土层及软弱夹层,或滑动面 ( 带) 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每层试验组数不应小于6 组。 4 直剪试验的最大一级法向应力及三轴试验最大一级侧压 力的大小应结合工程荷载和边坡岩体应力选定,剪切方向宜与滑 移方向一致:直剪 试验应分别测定峰 值强 度和 残余强 度。 表6 . 3 . 1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表 岩土种类 试验项

25、目 土 ( 包括 猫性 土 、 砂性 土、 黄土 、 软 土, 砂砾石等) 成分测定: 钻土矿物、水溶盐含量、有机质含量 物理性质: 颖粒分析、天然含水率、孔隙比、 千 ( 湿 ) 密度,液限、 塑 限、比 重、 膨胀性 水理性质: 渗透系数,必要时作耐崩解、湿陷、渗透变形、溶滤 力学性质 压缩试验、承载试验、标贯试验、触探试验、直剪试验、三轴 试验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表6 . 3 . 1( 续) 岩土 种 类试脸项 目 岩石 包括硬 质岩 、软质岩 及软弱夹层 ) 成分测定 矿物、化学成分、水榕盐含量、水质分析 物理性质 含水率 、 颗粒密度、块体密度、孔隙率、吸水

26、率及饱和吸水率 水理性质: 耐崩解性、软弱夹层渗透变形、溶滤及渗透系数 力学性质 单轴抗压强 度、 点荷载咨度 直剪试验:岩体结构面直剪和岩体直剪 变形试验: 承压板法、 钻孔法 岩块及岩体声波波速 岩体应力 6 . 3 . 2 为 研究滑坡的变迁历史宜测定滑动带物质的绝对年龄, 常 用的方法有: 热释光法 ( T L ) 、 电子自 旋共振法( E S R ) 和放射性 碳 ( t) 等。 各种方法的测定对象和适用范围可参照表6 庄20 表6 . 3 . 2 滑动面测龄主要方法表 方法侧定对象 司 侧 年限 万年 成 果分析和 应用 放射性碳( 弋) 含 碳淤 泥 、 方解石 、 骨 骼、

27、碳 化 木 、贝 壳 等 0 6测定年龄区间 热释光( TL) 石 英、 方解石 、 碳酸钙 沉淀 物、 烘烤层 氏1 3 00 测定年 龄区 间,最 晚 一次活动 年龄 电子 自 旋共振 ( ES R ) 碳 酸 钙类 、 石英 、 火山 灰、石青 等 O J 1 5 0 侧定年 龄区间 ,最 晚 一次 活动年龄 6 . 3 . 3 为研究边坡变形破坏部位、破 坏机制及破坏过程 ,对重要 的 边坡视需要进行模型试验。 主要方法有: 边坡模型试验、 底面 摩擦模型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 l 4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7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7 . 1 一般规定 7 . 1

28、. 1 依据建筑物地段 自然边坡的稳定性状和可能产生变形破 坏模式及规模等,分析评价工程边坡的稳定性。当自然边坡稳定 差, 可能产生失稳时; 或自 然边坡稳定性好, 但由 于环境和工程 因素的 影响, 可能造成工程边坡失稳时, 应对工程边坡提出 相应 的治理措施建议。 7 . 1 . 2 稳定性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工作内 容: 1 依据边坡岩土体结 构、 性状等资料, 确定边坡可能的变形 破坏模式和边界条件。 2 分析影响 边坡稳定性的 环境和工程因 素, 确定工程边坡的 稳定性及可能的变形破坏模式和边界条件。 3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确定分析计算中的各种荷载组合、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4

29、 稳定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5 提出潜在不稳定和变形破坏边坡的治理措施建议及监测 方案意见。边坡治理原则和措施参见附录 D。 7 . 2 . 7 . 2 参数选 择与 荷载 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应包括下列内容: 边坡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滑动面、 控制性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和岩土体变形特征 确定计算参数时,应根据试验统计成果或反分析计算成 果,结合经验数据综合分析确定。 DLI T5 3 3 7一 2 0 D 6 1 根据试验成果选定参数时 应符合G B 5 0 2 87的 规定。 2 反分析中稳定系数 Fs取值建议:蠕动挤压阶段宜采用 Fs = 1 00一1 .0 5 , 初滑阶段宜采用Fs

30、 =0乡 5 一 1 .00。 7 . 2 3 应根据具体情况, 确定 荷载组合。 作用在边坡上的荷载包 括: 1 自 然作用力: 包括 自 重、地下水作用力 ( 静水压力、动水 压力) 、 地震作用力和岩体应力。 地震基本烈度Vll度和珊度以 上的 地区应考虑地震作用力,地震荷载的确定参见附录E 。 2 工 程作用力: 影响边坡稳定的工程作用力, 包括建筑物传 递至边坡的 作用力、库水压力、加固边坡时的锚固力、渗透水压 力等。 7 . 3 稳 定 性 分 析 7 .3 . 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应根据 边坡结构特征、岩土体性质、边坡破坏类型等选择合适的 稳定性 分

31、析方法, 对重要的边坡应选择两种或两种以 上方法综合分析, 评价其稳定性。 7 . 3 . 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有自 然历史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 法、图解分析法、岩体质量分级法、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分析法 等,前三种为定性分析方法,后三种为定量一半定量分析方法, 其中极限平衡分析法是边坡稳定计算的基本方法。 7 .3 . 3 极限平衡分析法。 根据可能失稳边坡的物质组成和边界条 件、变形破坏 模式,可分别 采用圆弧型滑面滑动分析法、平面型 滑面滑动分析法、楔形体滑动分析法、折线型滑面滑动分析法和 倾倒破坏分析法 ( 参见附录E ) 。 7 . 3 .4 提出 工程边坡开挖坡形、坡比 的建议。

32、7 . 4 稳定 性评价标准 7 .4 . 1 水电 水利工程边坡的级别, 根据边坡所影响建筑物级别及 l 6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边坡失事的危害程度, 按 表7 冲1 的规定划分为3 级。 边坡失事仅 对建筑物运行有影响而不危害建筑物和人身安全的, 经论证,该 边坡级别可降低一级。 表7 . 4 . 1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级别划分表 边坡级别所影响水工建筑物级别 1 级1 级 2级 2 、 3 级 3 级4 、 5 级 注:水工建筑物级别按DL5 1 80确定。 7 . 4 . 2 水电 水利工程边坡稳定计算分析应区分不同的荷载组合 或运用情况。 采用平面刚体极限平衡方

33、法中 的下限解法进行计算 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表7 点2的规定。 表7 . 4 . 2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最小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表 边坡级别 荷载组 合或运用情况 基本组合 ( 正 常运用 ) 特殊组合 1 ( 非常运用) 特殊组合11 ( 非常运用) l 级1 30 1 2 51 . 20 一 1 . 巧1 . 1 5 11 0 2 级 ; 25 一 1 1 51 . 1 5 一 1 。 3 级 , . 1 5 一 1 .05 11 0 1 . 05 注 1 : 荷载计算及组合 , 应满足 D L 5 077 的有关规定 注 2 : 特殊组合 1 的 安全系数适用于特殊组合 11 以外的其

34、他非常运用荷载组合。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8 边坡监测 8 . 0 . 1 边坡监测可直接获得边坡信息, 掌握边坡稳定状况; 检验 稳定性分析结果与治理措施的效果:对边坡变形发展趋势作出预 测, 为优化工程设计、安全施工及运行服务。 8 . 0 . 2 边坡监测可分为 勘察期间 监测和施工运行期间 监测。 施工 运行期间 监测要求参见附 录Fo 8 . 0 . 3 应在充分研究边坡地质勘察资料基础上,结合工程边坡的 设计方案布设监测网。监测网布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监 测网 应能 控制工程边坡及其潜在变形边界, 并 沿可能 滑 移方向 布置重点监测剖面。 2 边坡监测

35、应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分期进行,地面 ( 外部) 监测、地下 ( 内 部) 监测和地质巡视观察相结合, 各种监测手段 应相互配合、相互佐证。 3 监测项 目的选择应重点突出、目的明确, 并根据边坡开挖 过程中出现的地质异常情况及时调整。 4 监测点的布设宜利用己有的钻孔、平洞。 8 . 0 . 4 根据边坡的地形地质条件、 监测目的 进行监测手段的选 择。常用的监测手段有: 1 边坡地面 ( 外部)监测:高等级三角网及水准测量、对标 监测、测缝计、倾斜计、视准线等。 2 边坡内部监测: 钻孔倾斜仪、多点位移计、应力计、 应变 计、地下水位计、水压力计、断层活动监测仪、静力水准仪等。 3 水文气象

36、监测:雨量计、水尺等。 8 . 0 . 5 应根据边坡变形破坏类型和现场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 观 测仪器设备。 1 当边坡已经产生滑动时, 可采用钻孔倾斜仪,当产生拉裂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时可采用测缝计,浅层差异性的块体运动可用伸长计、静力水准 仪、倾斜仪等。 2 应视可能位移量大小选择量程与其相适应的仪器。 3 根据安装点的 工作条件选择仪器类型。 8 . 0 . 6 观测周期应根据边坡的 变形阶段、水文 气象条件确定。 一 般情况下是定期观测,当边坡处于位移加速阶段或暴雨、 洪水时, 应加密监测。 8 . 0 . 7 监测数据要及时整理。 并 结合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

37、等进行 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提出监测简报、年度监测报告和总报告。 监 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边坡的地形地质概况、变形的发生发展情况。 2 监测布置、 方法、 精度。 3 各种监测数据的历时变化统计。 4 分析监测数据的 动态规律及相关性, 比 较边坡不同部位的 监测数据的差异性,结合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等分析其对监测数 据的影响程度。 5依 据监测数据判断边坡稳定 性现状, 预测变化趋势。 6提出施工和运行期间监测工作的意见。 8 . 0 . 8 监测报告应包括下列附图: 1 监测地段主要地质图。 2 监测网 布设图。 3 主要监测项目 结构安装图。 4 位移 ( 或变形) 历时曲 线、位移

38、平面矢量图。 5 地下水位 ( 或水压) 历时曲 线图。 6 降 雨量历时曲 线图 。 7 其他各种监测数据分析图件。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9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9 . 1 一般规定 9 . 1 . 1 当进行边坡专门性勘察后,应编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 亡 七 不 习 0 9 . 1 . 2 搜集、调查、 测绘、 勘探、 测试、 监测等原始资料, 应进 行 整理、检 查、 分析后方可作为 报告编制的 依据。 9 . 1 . 3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正文部分和附件部分。 9 . 2 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内容 9 . 2 . 1 报告正文应包括 前言、 自 然地理

39、与 地质概况、 岩土体结构、 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变形机制分析、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结论 和建议等。 9 . 2 . 2 前言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勘察任务、目的和要求。 2 工程概述、 勘察工作概况、 完成的工作 项目 和工作量。 9 . 2 . 3 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自然地理概况 ( 包括气象与水文) 。 2 地形地貌。 3 地层岩性。 4 地质构造。 5 水文地质。 6 物理地质现象。 7地震。 9 . 2 . 4 岩土体结构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岩质边坡一般应包括: 边坡各区岩体结构特性与岩体质量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评价,主要结构面组合及其

40、与边坡的关系,不稳定或潜在不稳定 岩体的范围、边界条件及规模。 2 土质边坡一般应包括: 土体分布范围、 厚度与规模,基岩 面形态特性,土体结构,各土层分布、厚度及土质类型。 9 . 2 . 5 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岩质边坡应包括岩石和主要结构面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 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需要的参数建议值。 2 土质边坡 ( 包括滑坡) 应包括各土层、 土体与基岩接触面 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需要的参数建议值。 3 必要时应包括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和侵蚀性评价。 9 . 2 . 6 边坡变形机制分析宜包括:自 然边坡形态、 变形迹象、 监 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变形破坏

41、机制、 影响诱发因素、 发展阶段。 9 . 2 . 7 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宜分区进行, 可分定性与 定量分析, 内 容包括: 1 边坡稳定性分区及破坏模式确定。 2 稳定性计算的工况及参数、计算成果分析。 3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4 工程边坡坡形、坡比 的建议。 5 边坡施工运行期间监测意见和治理建议。 9 28 结论与建议。 9 . 2 . 9 报告附件可包括下列内容: 1 附图 。 1) 工程地质平面图; 2) 工程地质剖面图; 3) 主要钻孔柱状图; 4 ) 主要平洞、竖井素描图; 5) 岩体节理裂隙等值线图、玫瑰图; 6 ) 结构面赤平投影图。 视需要附工程地质平切面图、地下水等水位

42、线图、基岩面等 DL/ T5 3 3 7一 2 0 0 6 高线图、变形观测曲线图、地质素描及照片等。 2 附表。 1) 岩土试验成果汇总表; 2 ) 水质分析成果表; 3 )位移 ( 变形)观测成果表。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边坡工程地质分类 边坡一般性分类按表A. 1 确定。 表 A . 1 边坡一般性分类表 分类依据分类 名 称分 类 特 征 说 明 与工程 关系 自然 边坡 自 然营力作用下形成的边坡 工程边坡由 人类工程活动而形成的边坡 库岸边坡水库周边受库水作用影响的边坡 岩性 岩质边坡由 各种结构面切割的岩体组成的边坡 上 质边坡

43、由 土 、 砂石土或土石混杂组成的边坡 边坡坡度 缓坡谬 遥1 0 . 斜坡 1 0 . 5 5 0 I I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 较坚硬岩,岩体完整 5 5 0 4 5 1 III 坚硬岩,岩体 较 破碎 较坚硬岩或软硬岩互层,岩体较完整 较软岩,岩体完整 4 5 0 3 5 1 JV 坚硬岩,岩体花 较坚硬岩,岩仁 35 0 25 11 互 价肠 去 顶F 肠 伸乍 V 较软岩,岩体破碎, 软岩,岩体较破碎 - 破碎 全部极软岩及全部极破碎岩 毛 2 5 0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 Q按式 ( B . 1) 计算: B Q= 9 0 +3 尺+ 2 5 0 Kv ( B. 1 ) 2 8 DLI

44、 T5 3 3 7一 2 0 0 6 式中: R c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 尺 叼 岩体完整性指数。 B . 1 . 2 边坡工程岩体详细定 级时, 应按不同 坡高考虑地下水、 地 表水、初始应力场、结构面的组合、结构面的产状与边坡坡面间 的关系等因素对边坡岩体级别的影响进行修正。 B . Z C 夕 M R 边坡岩体质量分 类。 B . 2 . I C 别 讨 R 分类是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 类, 即 根据边坡的 岩体 质量和影响 边坡的 各种因素 进行综合测评, 然后对其稳定性进行 分类,半定量地进行稳定性评价。 C 及 甘 尺分类因素基本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岩体基本质量 沃材

45、尺 ) ,由岩石强 度、 R Q D 、结构面间距、结 构面条件及地下水 等因素综合确定;另一部分是各种边坡影响因素的修正,包括边 坡高 度系数 ( 口、 结构面方位系数 ( F , 、 凡、 凡) 、结 构面条件系 数 ( 肋 及边坡开 挖方法系数 ( 凡) 。 采用积差评分模型, 其表达 式定为: C S 材 双 = 咨 t R M R 一 几汽 人t 凡十 只( B Z ) B . 2 . 1 . 1 坡高系数古 按式 ( B . 3) 计算: 聋 = 05 7+旦 生 兰 H ( B一 3 ) 式中: 月 一边坡高度,m。 B . 2 . 1 . Z R MR值的确定方法。 天 胭 天

46、值是对岩体的5个因素,即岩石强度 ( 单轴抗压强度或 点荷 载强 度) 、R Q D值、结构面间距、结构 面特征、 地下水状况 按权重给以评分,再对各因素的评分求和,得到总评分,总评分 最高为 1 00 分,最低为0 分,尺 材况取值见表 B Z 。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表BZ R 泪rR分类参数及评分标准表 参数 评分标准 l 岩石强度 MPa 点 荷载强度 1 。一 4 一 1 0 2 一 4一 1 一 2一 5 评分 一一 l0 结构面长度 勺”勺们 20 评分64 一一 岩石风化程度 未风化 微风化: 弱 风 化 强风化 全风化 评分65 31 0 5 鄂 状态

47、 干 燥 一 湿 润 潮 湿 滴水 流水 擎 1 00 评分 一1 。 一一 0 B . 2 . 1 . 3 FI、凡、凡的确定方法: F , : 反映结构面倾向 与边坡倾向间关系的系数:凡:与结构 面的 倾角相关的系数; 凡: 反映 边坡倾角与结 构面倾角关系的系 数。 3 0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F l 、凡、凡取值见表 B .3 。 表 B . 3 结构面方向修正 B . 2 . 1 . 4 结构面条件系数元 ,其取值见表 B 4。 表B.4 结构面条件系数4 结 构 面 条 件一 几 断层、夹 泥层 层面、贯穿裂隙0 名 0 . 9 节 理一 B . 2 . 1 . 5 开挖方法系数F4, 其取值见表B . 5 。 表B. 5 边坡开挖方法修正 方法自 然边坡预 裂 爆 破 光 面 爆 破一 常 规 爆 破 无控制爆破 凡 十 : 一 一 B . 2 . 2 通过上述的边坡岩体质量评分和各项边坡工程因素的修 3l DLI T5 3 3 7一 2 0 0 6 正后,求得的 C S 材 尺总分,即可根据表B 石确定边坡岩体类别, 半定量地评价岩体质量和稳定性。 表B . 6 根据 C S 泪 吸评价边坡稳定性 类别 IV III一 I 几 别 以 召0 2 0 2 卜 4 0 一 4 ; 一 。 6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