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847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5-2006.pdf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63388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73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6847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5-2006.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56847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5-2006.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56847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5-2006.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56847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5-2006.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56847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5-2006.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6847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5-200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6847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 标准 DL T 5335-2006.pdf(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2 7 . 1 4 0 P 1 0 备案号:J 5 1 7 一2 0 0 6D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PDLI T 5 3 35一2 0 06 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 技术规程 Tec h n i c a l c o d e o f regio n a l t e c t o n i c s t a b i l i ty in , eS t i g a t i 0 I l fo r hyd ropower and W a t e r n 韶 习 u r c e s p rojeCt 2 0 0 6 一 0 5 一 0 6 发布2 0 0 6 一

2、1 0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 布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目次 前言 , , , 11 1 范围, . . ,一 . 一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价 . 一, . , , . .一 , . . 2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3 4 基本规定 . , . , . , 6 5 区域 地质构造背景 研究, , , , 7 6 工程近场区断层活动性研究 . . , 13 7 地震活动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 . , 一 .一, 二 20 8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 . . 一 36 9 水 库诱发地震分 析预测. 一3

3、8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断裂构造类型及主要特性 44 附录B( 资 料性附 录) 现代地壳活动强度分级 , , 、 , 、 、 , 、 , 价 二 45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常用的年轻地 ( 断)层年龄测定 方法 。 . . . 一4 6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各种测试方法适用条件 一 47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活断层综合分类. . . . . . . 一48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中国地震区、带的划分 . . 49 条文说明 , . , 51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月 IJ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印发2 005 年行业 标准项目 计划的

4、通知 ( 发改办工业【 2 005 7 39号) 安排编制的。 区域构造稳定性是关系到水电水利工程是否可行的根本性地 质问 题, 在G B 5 0 2 87 一1 9 99 水利水电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就 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勘察内容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但具体的勘察 方法、技术要求和有关评价标准等没有作规定。为做好区域构造 稳定性的勘察研究工作,在总结已 有经验的基础上, 参考地震部 门的有关标准,编制了本标准,就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研究的具 体内容、步骤、方法及评价标准作了规定。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总结了 我国 水电 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 定性勘察研究的经验,搜集了有关部门的资料,吸取了有关的科

5、研成果。 本标准的附录A 、附 录B 、 附录C 、附 录D 、附 录E 、 附录F 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 释 。 本标准起草单位: 水电 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长江水利委员 会 综合勘测局。 本标准起草人:吴玉华、张性一、彭土标、张东升。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的内容、技 术要求和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大型水电水利工程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工 作。区域构造复杂的中型水电工程可参照执行。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2 规范性引

6、 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 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标准。 G B1 77 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G B1 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 B 50287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 L 5 073 水工建 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DLIT5 3 3 5一 2 Q 0 6 3 术 语 和 定 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 0 . 1 本底地屁 b

7、a c k g rou nd e a rt h qua k e 一定地区内没有明显构造标志的最大地震。 3 . 0 . 2 地展带 sels 面c 加I t 地震活动性与地震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 3 . 0 . 3 地展动参数 9 均u 时m 。 “ Onp a ram e ter 地震引起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 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等。 3 . 0 . 4 地展构造se l s mi c st r u c t u re 与地震孕育和发生有关的地质构造。 3 . 0 . 5 地展构造区 se l s m icst rUc tU r e z one 具有同样地质构造和地震

8、活动性的地理区域。 3 . 0 . 6 地解活动断层 州sm小 ac t i , e fa 川 t 曾发生和可能再发生地震的断层。 3 . Q . 7 地展区 se l s nl l c 代 gl on 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环境均相类似的地区。 3 . 0 . 8 断层活动段 ac ti ve几 u 】 t se , ent nLI T5 3 3 5一 2 0 0 6 在 一活动断 层上, 活动历史、 几何形 态、性 质、地震活动和 运动特性等具有一致性的地段。 3 . 0 , 9 构造类比 st r u c tu rea n a l o g 一 种地震活动性分析方法,该 方法认为具有同 样构

9、造标志的 地区,有发生同样强度地震的可能。 3 . 01 0 古 地展 p 习 eo-e a rt h qua k e 没 有文字记载, 采用地质学方法发现的 地震。 3 . 01 1 活断层a c d v e fau l t 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的断层。 3 . 0 . 1 2 活动构造ac山e s t r u c t u 沈 晚更新世以来有活动的构造,包括活断层、活动褶皱、活动 盆地、活动隆起等。 3 . 0 . 1 3 破 坏 性 地展 d e s truc ti v ee a rt h q u ake 可造成地面或建筑物破坏的地震。通常指极震区烈度在Vl度 和 vl 度 以 上 , 或

10、震 级 大 于 等 于 4 旦 的 地 震 。 4 3 . 0 . 1 4 起 算展级 l o w e r u m it ea曲q u a k e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参与计算的最低震级。 3 . 0 . 1 5 潜 在展源区 p oten “ 址s ei s 而c sou 似 zone 未 来可能发生 破坏性地震的震 源所在地区。 3 . 0 . 1 6 小屁s ma l l eart h a u ake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 ,一3二 、:二, 晨 教 小 丁 4 一 阴 了 理辰 。 4 3 . 0 . 1 7 展 级档 ma 脚t u d e in te rv

11、al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中,所能分辨的震级间隔。一般为 仓 5 级。 3 . 0 . 1 8 展 级上限 u p 讲r l l m it ea rth quake m a ,1 加 d e 在地震带或潜在震源区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 3 . 0 . 1 9 地展动 峰值加 速度 se ls n c 拌a k g rou n d acte le r a t i o 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 3 . 0 . 2 0 超越概率 p r o b a b i l l ty成ex c e e d ance 某场地可能遭遇大于或等于给定的地震动参数值的概率。 DLI T5 3 3

12、 5一 2 Q 0 6 4 基本规定 4 . 0 . 1 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是水电 水利工程地质勘察的 重要任务之一,应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4 . 0 . 2 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研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区 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 2 断 层活动性研究。 3 工 程近场区 地震 活动特征 研究。 4 工 程场址区区 域构造稳定 性综 合评价。 5 水 库诱发 地震的 分析预测及监 测。 4 . 0 . 3 区 域构造稳定性勘察研究应按下 列规定进行: 1 地震动参数及其相应基本烈度复核和地震危险性分析, 应 根 据G B5 0 2 87的 有 关 规 定 执 行, 并 委 托 有 资 质

13、承 担 此 项 工 作的 单位进行。 2 委托单位应按 6 B5 0 2 87 和GB1 7741 的规定,对受委托 单位提交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的相关基础资料及地震动参数等 中间成果进行检验和评审。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地震动参数等正式 成果,应经相应级别的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审批后,提供委托 单位使用。 3 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分析评价, 应在研究影响工程安全的断 层活动特点和地震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 其勘察研究范围, 可 分为三个层次:坝址周围不小于 150 知 m为工程研究区, 坝址周围 2 0 k m 一4 0 k ll l 为工程近场区,坝址周围s k ln为工程场址区。 4 . 0 .

14、4 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应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 4 . 0 . 5 水电 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 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5 区 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 5 . 1 一般规定 5 . 1 . 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应搜集有关区域地层岩性、表层 和深部地质构造、区域性活断层、现代构造应力场、重力和磁异 常及地震活动性等资料,并进行勘察研究,从宏观上分析判断工 程研究区区域构造总体稳定程度。 5 . 1 . 2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勘察研究范围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工程研究区的勘察研 究范 围应包括坝址周围不

15、小于 15 0 k ln 地区。 勘察 研究内容和方 法应符 合下列 要求: 1) 勘察研究内容应包括区内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大地构造单元和区域构造格架及变形特征、断 裂带的基本特征及其活动性、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 构造变形发展及演化、地貌和新构造活动、地球物理 场异常、现今地壳变形及现代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 等。 2 ) 搜集区内己 有区 域地质资 料, 对地 质构 造背景复杂 或 资料非常缺乏的地区,应进行一定的补充调查工作, 包括区域地质构造和主要断裂的分布情况、 区域 地貌 及河谷地貌形态等。 3 ) 编制区域地质图、 大地构造分区图、 区域构造格架图、 活断层与地震震中分

16、布图等。 编制的有关图件比例尺 可选用 1:1 1洲 洲 洲 渊 洲 1: 5 洲 刀 0 2 工程近场区的勘察研究范围应包括坝址周围 2 0 k l n 一 月 o k m的地区。勘察研究内容和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调查区内区域性断裂、第四纪断裂及其活动性,岩土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特性和成因类型以及新沉积物变形特征,研究深部构 造与地表构造的关系,判断对工程有影响的活断层。 2 ) 编制1 :2 0( 以刃 一l: 1 0( 刃 以 ) 断 裂构造图。 3 工程场址区的勘察研究范围应包括坝址周围 s ki l l 地区, 并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进行专门性的

17、构造地质测绘,测绘比例尺宜采用 1 : l 0(曰X 】 1 :2 5 ( 刀 。 2) 对工程有影响的 活断层应开 展专题研究。 5 . 2 5 . 2 . 1 应通过区域地貌、 性质及基本型式。 区域地貌勘察研究 阿谷地貌调查,分析确定新构造活动的 5 . 2 . 2 宜采用 r 2 0(n 刃一1: 1 1 洲 刃 0(】的地形图, 调查工程近场区地 貌形态特征及其分布, 划分地貌类型、地 貌单元和不同级序地貌 面,调查各级地貌面物质组成、成因类型,并结合地层和相关沉 积对比,分析其形成时代。 5 . 2 . 3 宜 采用 1 加0( 刃 1: 25X 旧地形图,调查工程场址区河谷形 态

18、、河流阶地,划分河谷类型和阶地类型,分析研究阶地物质成 分和成因; 测定阶地物质形成年代; 根据河谷类型 和水 流动态特 征,结合测年资料,确定阶地级序,进行阶地等位相分析。 5 . 2 . 4 根据区域地貌、河谷地貌发育特征以及水系变迁,分析研 究区域地貌发展演化过程、河谷发育史及与新构造活动的相互关 系。可在地形图上切割若干剖面和实测典型剖面, 对比 分析。除 宏观对比外,还应有物质和相应测龄的年代资料对比。对有区域 性断裂通过的 地带, 应作重点研究,为分 析新构造活动的强度、 断裂新活动性提供依据。 5 . 3 区域地层勘察研究 5 . 3 . 1 依据区域地质资料, 选择典型剖面实地

19、调查地层岩性及组 g DLI T5 3 3 5一 2 0 D 6 合关系, 分析研究基底分布特征和盖 层沉积建造以 及相互接触关 系,确定构造层和构造运动期次。 5 . 3 . 2 调查 岩浆岩分 布形态和 特征, 分析火山 活动、岩浆活动的 强弱和期次以 及与构造的关系。 5 、 3 . 3 调查变质 岩的 分布、 类型、 变质程度, 划分变质岩带,分 析变质类型和变质期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5 . 3 . 4 调查第四纪地层的分布、类型,特别应调查河床覆盖层、 滑坡、 崩塌等变形体的 分布、 规模及与 地貌、新构 造活动等的相 关关系。 5 . 4 区域构造勘察研究 5 . 4 . 1

20、调查区域构造格架特征、构造和变形特征、断裂系统及活 动状态。 结合沉积建造、 火山活动、岩浆活动和变 质作用分析地 壳运动特征、构造发展史及构造变形发展演化过程。确定大地构 造单元及所处大地构造环境,划分区域内次级构造单元。 5 . 4 . 2 根 据区域地质资料, 分析各时期构造变动形成的褶皱变形 类型及组合特征,阐明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和变形强度。 5 . 4 . 3 调查区域断裂 展布、 规模、 性状、力学性质以及组合切割 关系,结 合有关地质资 料, 参照附录A划分断裂类型。 5 . 4 . 4 调查坳陷断陷 槽地盆地规模、 分布状态、 下陷深度、 沉积 环境和特征,分析现今地壳运动作用和

21、影响。 5 . 4 . 5 区域构造调查宜采用 1 : 2 (X 灯 沁 一1: 1 创 洲 X X ) 地质图,采用 1: 5 0 以 洲 ) 地形图 进行航、 卫片解译, 并 应有足够的 野外实 地检验量, 保证遥感解译资 料的可 靠性。构造复杂地区还应进行专门地质测 绘,并 对重要断 裂取样作最新活动年龄测试和鉴定。 5 . 5 新构造活动及变形勘察研究 5 . 5 . 1 新构造活动的 研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貌面和阶地分布及变形、 水系分 布及变 迁、 线状地貌特 DL IT 5 3 3 5 一2 0 06 征、洪积扇分布状态,判定原生构造地貌、后生构造地貌。 2 新沉积物变形变

22、位、 相变及厚度变化, 新生代盆地槽地沉 积环境及火山 活动, 泉水特别是 温泉的 分布。 3 确定活断层。 4 地壳形变量及趋势。 5 现今构造应力场。 6 现代地壳运动的性质、 方式和特征, 现今构造应力作用方 式、强 度,断 裂活 动强 度和地震活动水平;评价现代地壳活动特 征,参照附录 B进行现代地壳活动强度分级;新构造活动分区。 5 . 5 . 2 新构造活动及变形的勘察 研究可采用下列方法: 1 以 地 质地貌调查为基础,结合遥感图像解译。 2 地形 变、地震、断层位移监测。 3 地应力及断层活动年龄测试。 5 . 6 地球物理场及深 部构造勘察 研究 5 . 6 . 1 应收集重

23、力、 航磁资料, 研究深部构造。 必要时开展地震 测深、电 测深、 天然地震转换 波分析。 根据各 种地球物理异常, 分析判断地质演变和现代地壳运动的 深层背景, 推测地表断裂切 割深度及深部构造特征。 5 . 6 . 2 对于区域重力场研究, 应搜集工程研究区内 重力资 料, 并 对资料进行统一改正处理后,开展下列工作: 1 分析 重力异常 特征与 地表及深部断裂的关系。 2 分 析均衡异常 特征 及地壳 均衡状态。 3 分析不同 深度构造特征及与地壳厚度变化和深断 裂的关 系。 4 分析区域性大断裂深部反映特征。 5 . 6 . 3 对于航磁异常研究, 应搜 集工程研究区内各种比例尺航磁

24、测量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统一归 算处理后, 开展下列工作: 1 分析磁场结构特征和基底构造基本特征。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2 分析深部磁场结构特征以及断裂深部反映特征。 3 分析基底构造特征及与断裂的关系。 5 . 6 . 4 搜集地震测深或电 测深资 料, 必要时应根据断裂构造展布 特征专门 实测, 分析波速界面 及电阻层结构 特征,较准确 地划分 壳内层圈结构,推断地表断裂切割深度以及深部断裂信息,验证 重力异常梯度带、 航磁异常梯度带性状特征及与断 裂构造的 关系。 5 . 6 . 5 搜集大地热流值和地温梯度值资 料, 分析研究区域大地热 流值大小和分布状态及地

25、温梯度情况。 5 . 6 . 6 分析各种地球物理异常特征与地震活动的 关系。 5 . 7 区域构造应力场勘察研究 5 . 7 . 1 应研究区域构造应力的作用方式和强度, 分析不同地 质历 史时期构造应力场的发展变化规律。 重点研究现今构造应力场。 57 . 2 区域构造应力场勘察研究宜采用下列方法: 1 利用构造形迹 ( 褶皱、断裂) 、 共扼节理、断 层擦痕、 岩 组分析、压溶构造、水系网络等,分析古主压应力方位。 2 利用大地或断层水平形变位移和应变, 分析现今主压应力 方位,应力作用方式和强度。 3 采 用单震 机制解 和小震综合平 均节面解, 分 析判定 不同 地 带现今主压应力方

26、位。 4 收集区域地应力实测资料,并结合坝址区地应力实测成 果,分析现今区 域构造应力场, 研究全区 现今应力分布状态和主 要断裂带内应力特征及所处应力条件。 5 . 8 区 域地展活动研究 5 . 8 . 1 收集与统计区域地震资料,编辑工程研究区地震目录。 结合地震区、 带的划分, 分析工程研究区内中、 强地震的 活动特 征 。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5 .8 .2编 。 。 M 。 ) 4 粤 级 地 震 的 震 中 分 布 图 , 分 析 区 域 地 震 活 动 的 4 空间分 布特征, 研究大震的 重复性和重复 周期。 5 . 8 . 3 研究各地震区、带地震活

27、动的时间分布特征,评价未来一 定时段内地震活动水平。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6 工程近场区断 层活动性研究 6 . 1 一般规定 6 . 1 . 1 断层活动性研究应重点 勘察研究坝址周围Z O k ln 一 40km 范 围内 ,尤其是坝址周围s k ln 范围内 断层的活动性。 6 . 1 . 2 应根据地貌、 地质构造、 地层切错情况、 地震、测年资料、 地壳形变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 综合分析断层的 活动 性,进行活断层的判别。 6 . 2 活断层的判定 6 . 2 . 1 活断层的 判别标志可分为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 6 . 2 . 2 活断层判别的直接

28、标志包括下列内容: 1 使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产生错位并存在断层面的断层。 2 经可靠年龄测定, 断层中 构造岩或被错动脉体最后一 次错 动的年 代距今不足10万ao 3 根据仪器连续的地形变观测, 显示其位移量大于0 . l m园a 的断层。 4 根据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地震, 有下列 特征之一者, 属活 断层: 1 )发生过大于本底地震的断层。 2)沿 断 层 己 发 生 多 次 中 等 强 度(M 4 兰 ) 以 上 地 震 的 断 4 层。 3) 沿断 层有密集而频繁的 近期微震活动。 在地质构造上, 证实与己知活断层有共生或同生关系的断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6 错

29、移古文化层及古代、 近代建筑物的断 层。 6 . 2 . 3 活断层判别的 间接标志包括下列内 容: 1 地貌特征: 1) 沿断层存在山 脊、 冲沟或多条河流同 步弯转。 2) 沿断层有串 珠状或线状分布的 盆地、沼泽和泉水点。 3) 沿断层存在断层崖、平直新鲜的断层三角面、山前洪 积扇的迭置或错动、分布连续的大规模崩塌滑坡。 4 ) 沿断层存在河道错动或河谷遗弃, 或河谷横剖面不对 称,或河谷纵剖面出现裂点以 及河流阶地的变位。 2 地质体突变现象: 1) 沿断层的地质体分界线呈特定的几何图形,或存在晚 更新世以来新地层沉积相的突变带以及新老地层的线 性接触带。 2) 断层线上存在晚更新世以

30、 来新地层厚度的 突变带。 3 具 有下列异常 带的 断层: 1) 沿断层地球物理场 ( 重力、航磁、地热)线性异常。 2 )沿断层地球化学 ( 水化学或同位素)线性异常。 3 )沿断层遥感图像线性异常,包括线性影像醒目。 6 . 2 . 4 判别活断层时,应识别下列假象: 1 基岩内不存在断层的 地段, 分布高程有差异的不同沉积相 和不同时代的第四系地层。 2 同沉积期断层 ( 同生断层)或滑坡、崩塌等形成的第四纪 地层中的变形现象。 3 基岩陡坎与第四纪沉积物接触面。 4 两种不同人工堆积 物的交接面。 5 由 地形地貌显示的线性影像。 6 老断层或岩性差异形成的裂点、 陡 崖, 基岩岩性

31、和地质构 造控制的河流直弯转。 DLIT5 3 3 5一 2 0 0 6 6 . 3 活断层研究方法 6 . 3 . 1 活断层的宏观调查可应用地貌地质方法及物探方法,包 括: 1 利用遥感技术并实地调查断层沿线地形地貌( 主要是微地 貌) 如陡坎、 娅口、 冲沟、 跌水和山 形、 水系、 阶地及其他堆 积 物异常变化等反映活断层的标志。 2 通过横跨断层的甚低频率测试及静电a卡测试,分析有 无电 阻率异常及氛剂量异常, 判断活断层存在的可能性。 3 观察断层切割地层特征、断层带的形态、结构、 物质组成 等,宏观判断断层的活动年代、性质与强度。 4 通过宏 观调查, 选择和布置各种探测、 监测

32、的点、 线、 台 站,确定断层活动测年和微观结构分析的采集点或地段。 6 , 3 . 2 当 利用各种标志综合分析, 确定工程近场区有活断层时, 应对活断层最新一次活动年龄进行鉴定。 6 , 3 . 3 断层活动年龄的鉴定,可采用下列方法: 1 根据上覆被错断 或未被错断的 第四 纪地层的 年龄, 确定断 层的最新一次活动时间。 2 根据断层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或断 层充填物的 年 龄值,确定断层的最新活动年龄: 1)断 层充填物的 年龄测试, 所测矿物质形成于断层之后, 其形成年龄,可表示断 层在充填物形成前的最新活动 年龄的界线 值。 2 ) 断层形成物的 年龄测试, 被测矿物存在于断

33、层带中 并 受构造破裂作用,根据其物理化学指标、放射性元素 辐射剂量,计算出 受构造作用的 年龄,以此确定断层 最后一次强烈活动的近似地质年龄。 6 . 3 . 4 断层活动年龄的 鉴定应遵守下列原则: 1 断层带上覆有未被错断的 新地层时, 应同 时测定未错断地 DLIT5 3 3 5一 2 0 0 6 层形成年龄值和断层物质年龄值,以相互印证。 2 断层带上无新地层时, 只能 采用测定断 层物质年 龄值, 但 应兼用两种测年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用另一种方法校核,同 时结合断层的组成、性状和结构综合分析对比。 6 . 3 . 5 断层活动年龄的测试, 应根据地质条 件和测试对象, 参照 附

34、录C 、附录D选取适宜的 测试方法。 6 . 3 . 6 断层活动年龄测定样品的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样位置, 宜在平洞内取风化程度较低的样品; 在地表上 采样应剥土 仓 s m或更深。 2 断层采样, 应采于断层破碎最强烈、 有明显断错面、 能显 示断层新位错影响的部位。 3 断层带中石英脉、方解石脉和其他碳酸钙类及石膏等样 品,应进行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结构鉴定,以判断其形成后是否 受过构造作用或应力影响;做 TL 法测试的断层带脉内矿物,不 能采为岩样。 4 测年 样品 应在同一断 层的同一剖面 采 2 一3 个;测年方法 与校核方法也应是同一样品。 6 . 3 . 7 断层活动

35、年龄测定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应遵守下列原则: 1 当 断层带上覆有未变形和未位错的新地层或断层内充填 物未经构造作用时,覆盖物或充填物形成年龄代表断层活动年龄 下 限。 2 所测 年龄值分散性 大 ( 包括TL 和E S R 法) ,应选取比 较 集中的年龄值,一般舍去小值和大值,但还要结合样品的结构特 点分析判断。 3 当同一样品同时采用TL、E S R和u系三种方法测年时, 宜 选取两种方法所得比 较接近的 年龄平均值, 舍去其中偏离大的 年龄值, 或者选择TL 或U系法所测年龄值为主要结果。 4 当 长度为上百公里或更长的断层带上的不同采样点年龄 值相差很大时,应结合断层宏观和微观结构、

36、地震、地形变、地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貌等特征,对其活动年龄分段评价。 5 同 一断 层或同 一采样点, 既 有断 层泥样品 年龄值又有脉岩 样品年龄值,若脉岩有构造变形, 应采用脉岩年龄值,断 层泥年 龄值相差很大应舍去;若断层中 脉岩未变形, 则断层泥年龄不能 舍去,两者代表不同的地质意义,同一采样点断层泥年龄应大于 未变形脉岩形成年龄。 6 方解石脉样品若后期受热液活动或外动力 地质作用的影 响,测年结果往往偏差很大,其年龄值不能使用。 7 同一 地区、 同一地段相邻不远的两条或几条断层, 其中 一 条断层现今活动明显,所测年龄有大值小值:另 一条或几条断层 现今

37、活动不明显, 所测年龄均为大值, 则活动反 映明 显的断 层年 龄应取小值,舍去大值。 6 . 3 . 8 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的活断层,可确定为勃滑活断层: 1 具 有周 期性中 强以 上地震发生的 活断 层。 2 地形变量具有周期突变并与地震相对应的 活断层。 3 断 层带上从变形形迹的 切错关系判断有多 次活动, 且各次 变形量不一的活断层。 4 断层带的 结构表现为 破裂、 碎裂化, 长石石英矿物较多, 破裂面较集中的活断层。 5 据断层带物质显微结构分析, 断层泥中有切砾微断裂、 直 线擦痕或平行状擦痕;石英碎砾具有撞击坑、 撞击锥等各种撞击 楔入现象、直线状擦痕、摩擦糙面等现象的活断层

38、。 6 . 3 . 9 具有下列特征之一的活断层,可确定为蠕滑活断层: 1 具匀速变形, 其累讨 变形与时间 关系曲 线呈正弦状上升的 活断层。 2 断层横剖面表现为 连续变形的 活断层。 3 断层带内有矿物双晶化、 错位、 重结晶等现象,薪土矿物 含量达30%以 上, 并具膨胀性矿物的 活断 层。 4 抿 断层带物 质微观结构分析 . 断 层泥 中有不切砾泊镍微断 nLI T5 3 3 5一 2 0 0 6 裂、弧形或勺状擦痕;石英碎砾中见有追踪破裂、裂而不破和酥 裂、研磨面、研磨坑以及擦面平滑的弧形、丁状、勺状擦痕等现 象的活断层。 6 . 3 . 1 0 活断层的 性质可按断层带构造岩的

39、 特征、断层两侧地层 的错移关系和断面擦痕等方面确定,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走 滑断层或混合断层等四种。 6 . 3 . 11 活断层位移量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 从历史 地震、 古地震和现今 地震及被 错移古建 筑的实地调 查,或断层性质、活动性近似的有关资料对比,判断活断层每次 活动的位移和年平均位移量。 2 通过断层位移测量 ( 如短基线、短水准、三角网、G P S 、 连通管、伸缩仪、倾斜仪等手段) ,确定活断层位移量。 6 . 3 . 12 必要时, 应采用下列方法作为研究活断层 特性的辅助手 段: 1 利用重力航磁测量、 人工地震测探,了 解活断 层的 展布、 规模和性质。 2 在

40、断 层带及其两侧一定距离的 岩土中 测定全汞、 氮汞、 吸 附汞及岩石中挥发性元素A s 、 H g 、 s b 、 Bi等的背景值和异常值, 以断定断层的活动状态。 3 以 活断 层的 各项参数( 长 度、 宽度、 切割深度、 活动性质、 地应力、位移量等) 进行断层活动特征的 数值模拟, 可判断活断 层的活动方式、位移矢量、断层内应力特征、应力相对集中大小、 弹性应变能相对量级、最大剪切应力方向等项指标。 6 .4 断层活动性的综合分析评价 6 . 4 . , 可采用地貌地质特征、 活动年龄、 地形变、 地震强 度、 构 造岩性质、断层与地应力的关系、地球物理等多种因素, 综合分 析评价断

41、层的活动性。其中地貌特征、断层活动速率、 断层活动 的叠加关系、地震强度 等是主要的评 价指标。 参照附 录E 划分 活 l 8 DL I T 5 3 3 5一2 0 0 6 断层类型。 6 . 4 . 2 按地貌地质特征,进行断层活动性的评价: 1 沿断层地貌形态明显, 地貌突变点 ( 段) 反差大, 可宏观 说明断层现今活动强烈。 2 跨断层的 第四纪地层年代越新、 变形 越明显, 说明断层活 动越强烈;断层所控制的断陷盆地规模大、盆地内第四系沉积厚 度大、相邻断 块山上升幅度大,则可能发震的震级就大。 3 断层带垂直剖面差异活动量大的地带, 往往是断层深度大 并为地应力容易积累和释放的地

42、方,多组断层的交汇点、弧形顶 点、拐点、断层带端点、断层带内的岩桥区、汇而不交的闭锁区 等处活动强烈且易发生强震。 4断晨延伸越长,可能发牛的地震强度就越大。 6 .5 活断层的监测 6 5 . 1 在地震活动区,应对工程场址区的活断层进行监测。 6 , 5 . 2 活断层的监测方式包括地震监测和形变监测。 1 地震监测,布设能覆盖区内地震活动的观测台网。 2 形变监测, 在条 件允 许的 情况 下, 布设横跨活断层的高精 度短水 准、短 基线和三维网。 6 . 5 . 3 活断层的监测宜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进行。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7 地震活动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43、 7 , 0 . 1 工程 近场区 地震基本 烈度和 地震危险性 分析, 应按C B 5 0287 和G B1 7741的规定 进行: 1 坝高大于2 田In或库容大于 IDx l o g m 3 的大 1) 型工程 或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妻 欣 19地区、 坝高大于1 5 0m 的大 ( 1) 型工 程,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2 地 震 动峰 值 加 速 度) 仓 19地 区 、 坝 高 为l oo n l 一1 5 0m 的 工 程,当 历史地震资料较少或研究程度较低时, 应进行专门的地震 危险性分析。 3 其他大型水电水利工程,可按 G B183 06 确定地震动参数 及其相应地震基

44、本烈度。 7 . 0 . 2 地震活动和地震危险性分 析应包括下列内 容: 1 系 统收 集整理 现有地震、 地质资料, 并对资 料进行可靠性 分析评价。 2 对工程场址区 及近场区 要进行详细的 地震、 地质调查。 3 分 析研究 地震 活动的时空强 度特征。 4 分析 研究中、 强地震发震标志( 地 震活动标志和地质构造 标志) 。 5 划分地震区、 带和潜在震源区, 并 研究相应的地震活动性 参数。 6 给出 适合于 本地区的 地震衰减关系。 7 按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综合概率模型, 进行工程场址区地 震烈度和水平加速度峰值计算, 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地震基本烈 度评定。 8 对于特殊重要的

45、工程, 应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对 于跨越范围较大的工程或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工程规划的项目,应 DLI T5 3 3 5一 2 0 0 6 进行地震小区划。 7. 1 地展资 料的 整理和目 录编制 7 . 1 . 1 地震资料可包括下列内容: 1 历史地震资料, 即根据各类历史文献对于地震破坏现象的 记载进行分析整理而成的地震资料。 2 由地震监测台网所测定的地震资料。 7 . 1 . 2 地震目 录编制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正式出 版的地震目 录资料, 编制工程研究区历史地震 目录 。 2 根据 自有区域性地震台网观测以来全部可定震中参数的 地震事 件,编制区域性地震台网地震目 录

46、,其震级下限可视工程 研究区 地震活动 性强 度和台网 监测能力而定。 对于强震区 ( 如中 国西部地区) ,震级下限一般取 M)3 乃 :对于弱地震活动区 ( 如 华中 地区) ,震级下限一般取 M m 加 蕊 M 3 刀( 脚 m il l 为台网在研究 区内能准确定出震中位置的最小震级) 。 7 . 1 . 3 对所搜集的地震资料应进行可靠性和相对完整性 评价: 1 利用震级一时间 。 圣 一 T) 图和震级 一频率关系 (l 。 9 刀 一 M)曲线,分时段分震级对历史地震的 可靠性与相对完整性进行 检验,得出地震资料的 “ 可信时间域”和 “ 可信震级域,o 2 利用震级一频度关系或

47、台网地震监测能力评估方 法确定 近期 可信地震下限 ( 材 而 n ) 。 ,.1 分 另 “编 制 历 史 地 震 (M 妻 4 是 , 和 近 期 地 震 (M 妻 、, 震 中分布图,比例尺为 1: 1 口 X K 以】 一1: 5 (X 以城 ) 。图中要注明资料起止 时间;近期地震震中分布图中还要标明地震台站位置。 7 . 2 区域地展活动性研究 7 . 2 . 1 区域地震活动空间 分布特征的 研究应包括下列内容: 2 l 0L IT 5 3 3 5 一2 0 0 6 1 根据历史地震和近期地震震中分布图, 分析研究各时期地 震活动在空间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 2 利用地震活动空间 扫描描述地震发生频度和能量两方面 空间分布的特征: , 、 (一 , 卜 六 客 ,。 ”, 一” ( 7 2. 1 ) 式中: b 统计区 大小地震比 例关系的 常数; m 第1 个 地震的震级: 甄 折合震级; 5 统计单元面积; T 选取资料的时间长度: A mo(x , y) 在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