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52三轮农用运输车 技术条件 标准 JB T 7236-2001.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3669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9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2652三轮农用运输车 技术条件 标准 JB T 7236-200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62652三轮农用运输车 技术条件 标准 JB T 7236-200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62652三轮农用运输车 技术条件 标准 JB T 7236-200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62652三轮农用运输车 技术条件 标准 JB T 7236-200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62652三轮农用运输车 技术条件 标准 JB T 7236-200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2652三轮农用运输车 技术条件 标准 JB T 7236-200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2652三轮农用运输车 技术条件 标准 JB T 7236-2001.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4 3 . 1 6 0 T 5 4 JB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B/ T 7 2 3 6 - 2 0 0 1 三 轮 农 用 运 输 车 技 术 条 件 T h r e e - wh e e l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v e h i c l e s -S p e c i fi c a ti o n s 2 0 0 1 - 0 6 - 0 4发布 2 0 0 1 - 1 0 - 0 1实施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 布 J B/ T 7 2 3 6 - 2 0 0 1 前言 本 标 准 是 对1 B / T 7 2 3 6 -1 9

2、 9 4 三 轮 农 用 运 翰 车 技 术 条 件 的 修订 。 本标准与J B / T 7 2 3 6 -1 9 9 4 相比,主 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以规定整车质量要求为主, 取消了原标准中 关于部件的 有关章节; 给出了三轮农用运输车的最大设计总质量、 最大设计车速和外廓尺寸等的规定; -增加了安全要求的 规定; 增加了最大设计车速大于4 0 k m / h 车型的要求; 增加了可靠性指标; 细化了检验规则。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代替J B / T 7 2 3 6 -1 9 9 4 , 本标准由全国农用运输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3、、山东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源光明机器制造 有限公司、 山东双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飞彩 ( 集团)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东岳、 韩红美、岳春清、 季少昆、 张军强、 池相立。 本标准于 1 9 9 4 年7 月首次发布, 于2 0 0 1 年6 月第一次修订。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J B/ T 7 2 3 6 - 2 0 0 1 三 轮 农 用 运 输 车 技 术 条 件 代替 1 B I I 7 2 3 6 -1 9 9 4 T h r e e - w h e e l a g r ic u lt u r a l v e h i c l e

4、 s -S p e c i fi c a t i o n s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轮农用运输车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交付、标志、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三轮农用运输车 ( 以下简称三轮车) o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 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 版时, 所示版本 均为 有效。 所有 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2 8 2 8 -1 9 8 7逐批检查计数 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 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 B 7 4 5 4 -1 9 8 7机动车前照灯使用和光束调整技术规定 G B /

5、T 1 5 7 0 5 -1 9 9 5 载货汽车驾驶员 操作位置尺寸 G B 1 8 3 2 0 -2 0 0 1农用运输车 安全技术要求 G B 1 8 3 2 1 -2 0 0 1农用运输车 噪声限值 J B / T 6 7 1 2 -1 9 9 3拖拉机外观质 量要求 J B / T 7 2 3 7 -1 9 9 4轮农用运输车 试验方法 J B / T 9 8 3 2 . 2 -1 9 9 9 农林拖拉机及机具 漆膜 附着性能测定方法 压切法 J B / T 5 0 0 9 6 -1 9 9 7 三轮农用运输车 可靠性考核评定方法 3 技术要求 3 . 1 一般要求 3 . 1 .

6、1 三 轮 车 应 按 照 经 规 定 程序 批 准 的 产 品图 样 和 技 术文 件制 造。 3 . 1 . 2 三轮车的零部件及配、 附件应符合有关标准或技术文件的规 定, 并经检验合 格后方可进行装配。 3 . 1 . 3 屯轮车用紧固件连接的各零部件应按要求 连接可 靠, 不 得有松动现象。重要部位紧固件的拧紧 力矩应符合产品图 样或使用说明书的 规定。 3 . 1 . 4 只轮车的 外形应整洁, 布置合理. 各零部件无缺损。车体应周正, 车体外缘左右对称部位高度 差不得大于4 0 m m , 轮车的 涂漆、 铸锻件、 焊接件、 金属镀层等 外观质量应符合J B / f 6 7 1

7、2 的 规定。 3 . 1 . 5 = 轮车最小离地间隙应大于或等于 1 6 0 m m . 3 . 1 . 6 只 轮车不应有漏油、 漏水现象, 也不应有泥水渗人机体。 3 . 1 . , 三轮车运转和行驶中发动机、 传动系及其他部件不得有异常响声。 3 . 1 . 8 方向 把式或转向盘中置的三轮车 核定乘坐驾驶员1 人; 左置转向 盘三轮车除驾驶员外, 核定乘 坐 1 人 。 3 . 1 . , 三轮车的比功率应不小于4 .0 k W/ t o 中国 机械工业联合会 2 0 0 1 - 0 6 - 0 4批准2 0 0 1 - 1 0 - 0 1实施 1 J B/ T 7 2 3 6 -

8、 2 0 0 1 3 . 1 . 1 0 三轮车离合器踏板必须置于驾驶员左脚方便操纵的位置, 离合器应接合平稳,分离彻底。 离 合器踏板自由行程为 2 0 - 4 0 m m,踏板最大操纵力应不大于 2 5 0 N o 3 . 1 . 1 1 三轮车行车制动踏板自 由行 程为2 0 - 4 0 m m, 在紧急制动时,踏板力不应超过7 0 0 N ; 驻车 制 动操纵装置操纵力不大于4 0 0 N o 3 . 1 . 1 2 三轮车空载以2 5 k m / h 士 0 .5 k m / h 的 速度保持直线行驶时, 作用于转向装置的力矩: 方向 把式 不大于8 N m, 转向盘式不大于4 N

9、m . 3 . 1 . 1 3 三轮车空载以 1 0 k m / h 士 。 5 k m / h 的速度前轮沿直 径9 m圆周调头转弯1 8 0 “ 行驶, 施加于 转 向装置的力矩: 方向把式不大于6 0 N m , 转向盘式不大于4 0 N m 0 3 . 1 . 1 4 转向盘式只轮车的驾驶员操纵位置尺寸参照 G B / T 1 5 7 0 5的规定。 3 . 1 . 1 5 方向 把式三轮车的驾驶员操纵位置尺寸按图1 和表 1 的 规定。 穿忿病 . 厂 干厂 口 . ( l 代 日 洲 图 l 3 B/ T 7 2 3 6 - 2 0 0 1 表 1 1座垫表面至顶棚高 ( 在靠背前

10、 A =1 0 0 m m处测量)事 9 6 0 2 方向把至靠背距离 4 5 0. 6 0 0 3 方向把至座垫上表面距离 2 2 0- 3 2 0 4 制动、离合踏板中心至靠背水平距离 ( 尺寸数值小时取较大值 )6 3 0 - 7 3 0 5 制动与油门踏板中心间的前后距离 0 - 6 0 6 制动、 离合踏板行程 毛 1 5 0 7 座垫上表面至底板距离 4 0 0 - 5 5 0 8 离合踏板中心至车架对称中心面距离 2 0 0 - 2 8 0 9 制动踏板中心至车架对称中心面距离 2 0 0 - 2 8 0 1 0 制动与油门踏板间横向距离 6 0 -1 3 0 1 1 制动踏板中

11、心至飞轮罩距离 3 2 5 0 3 . 1 . 1 6 全封闭驾驶室不得漏水。 3 . 1 . ” 三轮车的转向装置应转动灵活、 操纵方便, 无阻 滞。车轮转向 过程中, 不得与其他部件有干 涉现象。只轮车在平坦、 硬实、 干燥和清洁的道路上行驶不得跑偏, 其转向装置不得有摆振、 路感不 灵或其他异常现象。 3 . 1 . 1 8 同一轴上的轮胎型号和花纹应相同, 且应与最大设计车速相适应, 轮胎负荷不应超过该轮胎 的额定负荷。 ”三轮车应装有功率不小于 1 5 0 W 的发电机 ,其技术性能应良好。 3. 2. 1 安全要求 外廓尺寸、最大设计车速和最大设计总质量 入入 三轮车的外廓尺寸、

12、最大 设计车速和最大设计总 质量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3 .2 的规定。 3 . 2 . 2 驾驶室内部空间 驾驶室内部空间的 安全要求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2 . 1 的 规定。 3 . 2 . 3 座椅 驾驶员座椅的安全要求 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2 . 2 的规定。 3 . 2 . 4 转向盘 ( 方向把 ) 转向盘 ( 方向 把) 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2 . 3 的 规定。 3 . 2 . 5 操纵机构 操纵机构的安全要求应符合

13、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2 . 4 的 规定。 3 . 2 . 6 进出驾驶室的通道 进出驾驶室的通道应符 合 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2 . 5 的 规定。 J B / T 7 2 3 6 - 2 0 0 1 3 . 2 . , 车门和车窗 车门和车窗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2 .6 的 规定。 3 . 2 . 8 驾驶室内 饰材料 驾驶室内饰材料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2 . 7 的 规定。 3 . 2 . , 车辆稳定性 3 . 2 . 9 .

14、 1 后悬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3 . 1 的 规定。 3 . 2 . 9 . 2 转向轮承载质量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3 .2 的规定。 3 . 2 . 9 . 3 侧倾稳定角应符合 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 5 .3 .3的规定。 3 . 2 . 1 0 起动开关和油门 控制 机构 起动开 关和油门控制机构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4 . 1 的规定。 3 . 2 . 1 1 转向系 3 . 2 . 1 1 . 1 转向盘 ( 方向把 ) 的位置应符合

15、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 5 .4 . 2 . 1 的规定。 3 . 2 . 1 1 . 2 转向 盘 ( 方向 把) 的 最大自 由转动量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4 .2 . 2 的 规定。 3 . 2 . 1 1 . 3 转向限位装置应符合 G B 1 8 3 2 0 -2 0 0 1中5 .4 .2 . 3的规定。 3 . 2 . 1 1 . 4 转向轮向左或向 右转角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4 . 2 . 4 的规定。 3 . 2 . 1 2 制动系 行车和驻车制动系应符合G B 1 8 3

16、 2 0 -2 0 0 1 中5 . 4 .3 . 1 的规定。 3 . 2 . 1 2 . 1 行车制动性能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行车制动性能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4 . 3 .4 的规定。 3 . 2 . 1 2 . 2 驻车制动性能 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的驻车制动性能应 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4 . 3 .5 的规定。 3 . 2 . 1 3 行驶系 行驶系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4 .4 的规定。 3 . 2 . 1 4 传动系 传动系的 安全要求应符合G B 1 8 3

17、2 0 -2 0 0 1 中5 .4 . 5 . 2 和5 .4 . 5 . 3 的 规定。 3 . 2 . 1 5 自卸装置 自 卸装置的 安全要求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4 . 6 的规定。 3 . 2 . 1 6 照明 信号装置和其他电 气设备 3 . 2 . 1 6 . 1轮车的 灯具应安装牢靠、 完好有效, 不得因车 辆的 振动而松脱、 损坏、失去作用或改变 光照方向。所有灯光的开关应安装牢固,开 关自 如, 不得因车 辆振动而自 行开关。开关的位置应便于 驾驶员操纵。 3 . 2 . 1 6 . 2轮车的外部照明和 信号装置的数量、 光色等 要求

18、见表2 0 J B / T 7 2 3 6 - 2 0 0 1 表2 序号照明信号装置名称数量 光色 l前照灯 近 光1 或 2 白色 远光1 或 2 2前位灯 2或 4 白色 红色3后位灯 4前转向信号灯 2 唬拍色 5后转向信号灯 2 6制动灯 2红色 7牌照灯 至 少 1白色 8后反射器2 3 . 2 . 1 6 . 3 三轮车每只前照灯的远光光束发光强度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5 .2 的规定。 3 . 2 . 1 6 . 4 前照灯远近光灯的配置要求应符合 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 5 . 5 .3的规定。 3 . 2 .

19、 1 6 . 5 转向信号灯的要求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5 . 4 的 规定。 3 . 2 . 1 6 . 6 仪表灯亮度应符合 G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5 . 6 的规定。 3 . 2 . 1 6 . , 前位灯、 后位灯、 牌照灯和 仪表灯启闭 和点亮要求应符 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5 . 7 的 规定。 3 . 2 . 1 6 . 8 转向信号灯、 制动 灯、 后位灯和后牌照灯等的亮度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5 . 8 的规定。 3 . 2 . 1

20、 6 . 9 喇叭应符合 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 5 . 5 . 9的规定。 3 . 2 . 1 6 . 1 0 仪器仪表等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5 . 1 0 的规定。 3 . 2 . 1 7 安全防护 3 . 2 . 1 7 . 1 后视镜应符 合 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6 . 1 的规 定。 3 . 2 . 1 7 . 2 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应符合 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6 .2的规定。 3 . 2 . 1 7 . 3 三轮车的所有车轮均要有挡泥板。 3 .

21、2 . 1 7 . 4 危险运动件的防护应符合 G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6 . 6 的规定。 3 . 2 . 1 7 . 5 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距离的要求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6 . 8 的 规定。 3 . 2 . 1 8 液压、 燃油和润滑系 统 液压、 燃油和润滑系 统安全要求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7 的规定。 3 . 2 . 1 9 热防护 热防 护应满足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8 的规定。 3 . 2 . 2 0 电 气要求 3 . 2 . 2 0

22、 . 1 蓄 电 池 家 装 和 防 护 应 符 合G B 1 8 3 2 0 - 2 0 0 1 中5 . 9 . 1 的 规 定。 3 . 2 . 2 0 . 2 电气导线防护应符合 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 5 . 9 .2的规定。 3 . 2 . 2 0 . 3 电路的过载保护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9 .3 的规定。 3 . 3 使用信息 3 . 3 . 1 三轮车的厂 标或商 标和车型标志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7 . 1 . 1 的规定。 3 . 3 . 2 产品 标牌的装置和内容应符合G

23、B 1 8 3 2 0 -2 0 0 1 中7 . 1 . 2 的 规定。 5 J B / T 7 2 3 6 - 2 0 0 1 3 . 3 . 3 车架号码或车辆识别代号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7 . 1 .3 的规定。 3 . 3 . 4 号牌板 ( 架) 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7 . 1 .4 的规定。 3 . 3 . 5 操纵件、 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 形标志 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7 .2 的规定。 3 . 3 . 6轮车的安全标志应符合 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

24、7 .3 的规定。 3 . 3 . , 使用说明书应符合 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7 . 4 的规定, 说明 书中 必须给出 安全注意事项、 安全标 志及其位置、 产品标牌位置和车架号码位置的说明。 3 . 4 主要性能要求 3 . 4 . 1 三轮车发动机标定功率应为 1 h 功率。三轮车按规定磨合后, 标定功率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 规 定。 允差为士 5 % 0 3 . 4 . 2轮车最高档最低稳定车速应不 大于 最大设计车速的4 0 %0 3 . 4 . 3轮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应大于 或等于2 0 %. 3 . 4 . 4轮车满载, 车速从1 5 k m / h 加

25、速至3 0 k m / h 的距离应不大于 1 2 0 m o 3 . 4 . 5轮车满载, 在平坦、干 燥的 混凝土或沥青路面上脱档滑行, 初速度3 0 k m / h 的直线滑行距离 应不小于1 6 5 m o 3 . 4 . 6轮车满载的道路行驶燃油消 耗率 ( 按最大设计总质量计) 不大于2 . 8 L / ( t 1 0 0 k m) 3 . 4 . 7 气 轮车在大于或等于5 环境温度, 并符合下列要求的情况下起动只次, 两次应起动成功: a ) 手摇起动、 每次起动时间小于或等于 1 5 s ; b )电 起动, 每次起动时间小于或等于3 0 : 。 3 . 4 . 8 共轮车的

26、 最小转向 圆直径应不大于9 m . 3 . 4 . 9 自 卸车 车厢应能平稳升起、 降落或停在任一位置, 最大倾角应不小于 4 5 0 。当发动 机以 标定转 速运转时, 满载车箱举升到最大倾角 ( 不卸载) 的 时间应不 大于2 0 s o 在超载 1 0 %的状态下,举升到 2 0 “ 时停留 5 m i n ,车厢自降量应不大于 5 %。自卸车车厢举升后应 能准确回位。 3 . 5 环保要求 3 . 5 . 1 三轮车的噪声应符合 G B 1 8 3 2 1 的规定。 3 . 5 . 2轮车排气应符合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5 . 1 1 的规定。 3 6 可

27、靠性 3 . 6 . 1轮车可靠性试验的行驶里程按表 3的规定。试验中不得出现 J B / T 5 0 0 % 中规定的致命故障 (I类 ) c 表 3 最高车速k m/ h -3 0 3 0 - 4 0 4 0 - 5 0 可靠性试验行驶里程k m 7 5 0 01 0 0 0 0 1 5 0 0 0 注:变型车若符合检测部门承认的基本车型的可靠性试验报告。则可靠性行驶里程可为 5 0 0 0 k m 3. 6. 2 : 一: . : 只轮车平均无故障间隔里程 ( M T B F ) 应不小干2 0 0 0 k m o 只轮车无故障性综合评分值 ( Q) 应不小于6 5 分。 可靠性试验后车

28、辆的制动性能和 环境污染值应达到国家有关在用车的 质量指标。 J B / T 7 2 3 6 -2 0 0 1 4 试验方法 4 . 1 三轮车的尺寸和质量参数、动力性能、 发动机标定功率、 燃油经济性、 滑行性能、 操纵性能、 制 动性能、 起动性能、自 卸车自 卸性能、 噪声和驾驶室密封性等按J B / T 7 2 3 7 的规定进行检验。 4 . 2 前照灯的 检验参照G B 7 4 5 4 的规定进行。 4 . 3 漏油的检查在三轮车连续行驶距离不小于1 0 k m , 停车5 m i n 后观 察, 不得有明显渗漏现象。 漏 水的检查在发动机运转及停车时,水箱、水泵、缸体 、缸盖、暖

29、风装置及所有连接部位均不得有明显 渗漏水现象。 4 . 4轮车外观质量用目 测法检查, 漆膜附 着性能按J B / T 9 8 3 2 .2 的规定进行检验。 4 . 5轮车的安全项目 的检查按照G B 1 8 3 2 0 -2 0 0 1 中第6 章的 规定进行。 4 . 6 只轮车可靠性试验按照J B / T 5 0 0 %的规定或其他有关规定进行。 4 . 7 其他项目 采用目 测或其他常规方法进行检验。 5 检验规则 三轮车的检验类型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 . 1 出厂检验 5 . 1 . 1 每台三轮车 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能出 厂. 并附有证明产品质量合格的文件或标记。 5 .

30、 1 . 2轮车的出厂检验, 至少应全数检查 表4 中有 . 甲”的项目。 所有项目 必须全部合格方可签发 合格证出厂。 5 . 2 型式检验 5 . 2 . 1 制造厂在下列情况之一时, 进行型 式检验: a ) 新产品定型鉴定; b ) 老产品异地生产或转厂生产试制定型鉴定; c )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 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d )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 恢复生产时; e )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0正常生产情况下的 质量监控 ( 可靠性试 验每三年至少应进行一次, 其他项目 的检验每年至少应 进行一次 ) o 5 . 2 . 2 检验项目

31、 检验项目 为本标准所列全部试验项目, 见表4 0 a ) 类型的型式检验, 要求样车2 辆, 对其中1 辆样车进行性能和 装配质量的检验, 然后与另 1 辆 样车一起进行可靠性试验。b ) - e ) 类型的型式检验, 要求样车2 辆, 均进行性能、 装配质量和可靠性 试验。f ) 类t i 的型式检验,要 求样车 2辆. 按规定周期对 2辆样车均进 行性能、 装配质量和/ 或可靠 性试验。 5 . 2 . 3 不合格分类 被检项目 凡不符合第3 章规定要求的均称为不合格 ( 缺陷) , 按其对产品质量特性影响的重 要程度 分为A类不合格、 B 类不合格和c类不合格, 各项目 名称见表4 .

32、 A类项目 不合格称A类不合 格,其 余类推。 J B/ T 7 2 3 6 - 2 0 0 1 表 4 项 目 分 类 序 号 项目名称 对应条款号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A 1 外廓尺寸、最大设计车速、最大设计总质量 3 .2 . 1V 2 驾驶室内 部空间的安全要求 3 . 2. 2V丫 3 驾驶员座椅安全要求 3 2 3甲 4 转向盘 ( 方向把 ) 安全要求 3 之.4 V 5 操纵机构安全要求 3 .2 .5丫 6 进出驾驶室的通道 3 . 2 .6 V 7 车门和车窗安全要求 3 . 2 .7V亨 8 驾驶室的内饰材料 3 . 2 名V 9 后悬 3 . 2. 9 . 1V 1 0转向

33、轮承载质量 3 2 . 9 2V I l侧倾稳定角 3 .2 .9 . 3V 1 2起动开关和油门控制机构 3 .2 .1 0VV 1 3转向盘 ( 方向把 )位置 3 .2 .1 1 . 1 V 1 4 转向盘 ( 方向把 )的最大自由转动量 3 .2 . 1 1 .2V V 1 5 转向限位装置 3 .2 .1 1 .3 v 1 6 转向轮向左或向右转角 3 .2 . 1 1 .4vv 1 7 制动系安全要求 3 . 2 . 1 2v 1 8行车制动性能 3 .2 . 1 2 . 1甲v 1 9驻车制动性能 3 .2 . 1 2 2vV 2 0行驶系安全要求 3 . 2 . 1 3v 2

34、1 传动系安全要求 3 . 2 . 1 4vV 2 2自卸装置安全要求 3 .2 . 1 5vv 2 3 灯具安装及开关要求 3 .2 . 1 6 . 1 丫 2 4 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数量、光色等的要求 3 . 2 . 1 6 2甲 v 2 5 前照灯远光光束发光强度 3 .2 . 1 6 3侧 2 6前照灯远近光灯的配置要求 3 2 1 6 .4Vv 2 7转向信号灯的要求 3 .2 . 1 6 .5vv 2 8仪表灯要求 3 .2 . 1 6 石丫v 2 9前后位灯、牌照灯和仪表灯启闭和点亮要求 3 .2 . 1 6 .7侧V 3 0转向信号灯、牌照灯、后位灯、制动灯亮度要求3 .2 .

35、 1 6 名V 31 喇叭要求 3 .2 . 1 6 夕VV 3 2 仪器仪表要求 3 . 2 . 1 6 . 1 0丫 V 3 3 后视镜安全要求 3 .2 . 1 7 . 1V V 3 4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安全要求 3 .2 .1 7 2侧V 3 5车轮挡泥板要求 3 之 1 7 .3侧 3 6 危险运动部件的防护 3 .2 . 1 7 .4甲侧 3 7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距离的要求 3 .2 .1 7 . 5丫 3 8 液压、 燃油和润滑系 统安全要求 3 . 2 . 1 8V 3 9热防护 3 .2 . 1 9 V 4 0蓄电池的安全要求 3 . 2 .2 0 . 1 一v 41电气导线防

36、护 3 . 2 .2 0 . 2 亨V J B/ T 7 2 3 6 - 2 0 0 1 表4( 完 ) 项 目 分 类 序 号 项目名称对应条款号出厂检验型式检验 A 4 2 电路过载保护3 2 20 3v 4 3 厂标或商标和车型标志 3 .3 . 1vv 4 4 产品标牌的装置和内容 3 .3 .2 Vv 4 5 车架号码或车辆识别代号3 .3 .3Vv 4 6 号牌板 ( 架 )3 . 3 . 4v 4 7 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图形标志 3 . 3 . 5Vv 4 8安全标志3 3 石v v 4 9 使用说明书安全注意事项等要求3 3 7v 5 0噪声3. 5 . 1甲 51排气

37、3 . 5 . 2J 5 2 可靠性 3 石 v B 】 转向装置操纵、行驶跑偏 、转向装置摆振等要求3 . 1 . 1 7vv 2 发动机标定功率3 . 4 . 1v 3 最高档最低稳定车速 3 .4 2v 4 最大爬坡度 3 滩3 v 5 加速性能3 4 4v 6滑行性能3 4 . 5v 7 道路行驶燃油消耗率 3 .4 .6v 8 起动性能 3 滩 7 v v C 1 紧固件连接要求 3 . 1 .3 v 2外观质量3 . 1 .4vv 3 最小离地间隙 3. 1 . 5v 4 漏油、漏水要求 3 . 1 .6 v 5运转和行驶中响声要求3 . 1 .7v丫 6乘员核定3 . 1 . 8

38、v 7 比功率 3 . 1 . 9v 8 离合器踏板操纵要求 3 . 1 . 1 0 vv 9制动器踏板、驻车操纵装置操纵要求 ”3 . 1 . 1 1V亨 1 0 转向装置直线行驶操纵力矩 3 .1 . 1 2V 1 1 转向装置转向行驶操纵力矩 3 . 1 . 1 3V 1 2 驾驶员操纵位置尺寸 3 . 1 . 1 4 V 1 3 驾驶室防漏水要求 3 . 1 . 1 6V 1 4 轮胎要求 3 . 1. 1 8丫V 1 5 发电机的要求 3 . 1 . 1 9V 1 6最小转向圆直径3 . 4 名v 1 7 自卸车自卸性能 ” 3 . 4 .9V甲 1 8 随车文件要求 6 JV甲 1

39、 9 备件、 附件及随车1 _ 具齐全性 6 . 4 VV I )出厂检验,可不测操纵力。 2)出厂检验,可只做空载举升检验。 J B / T 7 23 6- 2 001 5 . 2 . 4 抽 样判定方案 5 . 2 . 4 . 1 采用 G B / T 2 8 2 8 规定的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 特殊检查水平 S - 1 , 合格质量水平 ( A Q L ) 取值见表5 . 表 5 不合格分类A 类B 类c 类 检查水平S -1 样本数 ” 2 AQ L 6 . 5406 5 A c R e 0 12 33 4 5 . 2 . 4 . 2 正常批量生产时的检查批 N - 2 6 - 5

40、0台,样本大小 n = 2 ,在用户或销售部门抽取时批量可不 受限制, 其他情况下检查批N应不小于样本大小 n 。可靠性试验可以 单独按规定抽取2辆样车进行, 也可以用进行完磨合和性能试 验后的2 辆样车, 直接进行可靠性试验。 5 . 2 . 5 抽样 5 . 2 . 5 . 1 正常批量生产时的检验样车在检查批中随机抽取, 检查批中的 所有产品应为近半年内 生产 的。样车一般应在生产企业的成品 库或生 产线末端抽取。在抽样时 还可 增抽 1 - 2辆备用样车。 抽取的 样车应是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 5 . 2 . 5 . 2 其他情况下检验按规定选取样车。 5 . 2 . 6 判定规则 5

41、 . 2 . 6 . 1 在检验测试过程中 ( 包括磨合期间) , 因产品质量原因 发生的每次致命故障应计一次A类不 合格, 发生的 每次严重故障应计一次B类不合格, 发生的每次一般故障应计一次c类不合格, 但不应 与表4 中的 规定重复计算。 5 . 2 . 6 . 2 可靠性试验期间的故障只用于计算判 定可靠性指标。 5 . 2 . 6 . 3 表4 中规定的 不合格项含有多个子项的,若其中有一子项不合格,则应判该项不合格。 5 . 2 . 6 . 4 在检验测试过程中( 包括磨合期间) , 因 产品 质量发生了一项A类不合格, 则可以停止检测, 并判为不合格。 5 . 2 . 6 . 5

42、 按表 5 规定,各类不合格的项目 数均小于或等于对应的A c 时判定被检批样本合格, 否 则判 定被检批样本不合格。 6交付 6 . 1 每辆三轮车须经制造厂检验部门 检验合格 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可出 厂。 6 . 2 三轮车交货状态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 6 . 3 出 厂的每辆三轮车, 制造厂应提供下列文件: a ) 使用说明书; b ) 只 轮车 零件或易损件目录 ( 用户与制造厂协商确定) ; 1 0 J B/ T 7 2 3 6 - 2 0 0 1 c ) 产品合格证; d ) 备件、附件和随车 工具清单; e )装箱单。 6 . 4 出厂的每辆三轮车必须配齐备件、 附件和随 车工具。 7 运翰和贮 存 , . 1 三轮车允许拆下前轮及减振器、 车箱、后轮 及发动机运输, 底盘上各操纵及连接装置均应保持原 出厂验收状态。 7 . 2 发运的三轮车, 包括备件、附件和随车工具, 应保证在正常运输中不致损伤和丢失。 , . 3 在干燥、 通风的 仓贮条件下, 制造厂应保证三轮车及其备件、 附件、 随车工具或专用工具的防锈 期自出厂之 日起不少于 1 2 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