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85气胀救生筏技术条件 标准 CB 3593-1994.pdf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637995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3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4785气胀救生筏技术条件 标准 CB 3593-1994.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64785气胀救生筏技术条件 标准 CB 3593-1994.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64785气胀救生筏技术条件 标准 CB 3593-1994.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64785气胀救生筏技术条件 标准 CB 3593-1994.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64785气胀救生筏技术条件 标准 CB 3593-1994.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4785气胀救生筏技术条件 标准 CB 3593-199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785气胀救生筏技术条件 标准 CB 3593-1994.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U 2 7 C日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船 舶 行 业 标 准 C B 3 5 9 3 一 9 4 气 胀 救 生 筏 技 术 条 件 1 9 9 4 一 0 2 一 0 1 发布1 9 9 4 一 0 8 一 0 1 实施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行业标准 气 胀 救 生 筏 技 术 条 件 C B 3 5 9 3 一 9 4 分类号: U 2 7 本标准主要参照采用了国际海事组织( I MO ) 1 9 74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 9 8 3 年修正案 和 救 生设备试验 海大决议A6 8 9(1 7)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胀救生筏的技术要求、

2、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国际航行和国内 航行船舶用的抛投式气胀救生筏和可吊 式气胀救生筏。 2 术语 2 . 1 抛投式气胀救生筏 用人力或依靠筏架从舷侧抛投入水的气胀式救生筏。 2 . 2 可吊式气胀救生筏 充胀成型后在其满载状态下, 用吊 筏架降落水中的气胀救生筏, 简称吊 式筏。 2 . 3 存放筒 存放气胀救生筏的刚性容器。 2 . 4 脂缆 在救生筏与船舶之间起连接作用, 并可拉动气瓶阀启动装置的缆绳。 2 . 5 满载状态 救生筏在载足额定乘员和全部属具后的状态。 2 . 6 充胀成型 气胀救生筏充气至浮胎成圆形, 顶篷竖起呈可使用状态。

3、 3 技术要求 3 . 1 一般要求 3 . 1 . 1 救生筏外观应匀称, 色泽均匀, 不得有开胶、 离层、 气泡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主要尺寸应符合设计 图纸要求。 3 . 1 . 2 救生筏应能在一 30一十65环境温度下存放而不致损坏。 3 . 1 . 3 救生筏应能在一1 十30海水温度范围内使用。 3.1. 4 便携式救生 筏的总 重 量( 包括存 放筒) 不应超过1 85k g 。 3 . , . 5 包装完整的救生筏及其筏内的备品包应能浮于水面。 3 . , . 6 救生筏的乘员定额不得少于6 人。 3 . 2 结构与性能要求 3 . 2 . , 浮胎 3 . 2 . 1 . 1

4、 救生筏的浮胎应至少分隔成2 个独立气室, 每个气室通过设于其上的单向充气阀充胀, 浮胎 的设置应能在任一气室受到损坏或不能充胀时, 未失效的气室仍能支承处于满载状态的负荷, 此时救生 筏的四周应仍具有干舷。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 9 9 4 一 0 2 一 0 1 批准1 9 9 4 一 0 8 一 Q l 实施 C B 3 5 9 3 一 9 4 3 . 212 浮胎充胀后每名乘员的占有容积( 不包括篷柱、 横座板) 按表 1 。 表 1 项目 抛投式救生筏 可吊式救生筏 A型”B型幻 每人占有浮胎容积)0 . 0 9 6)0 . 0 8 5 李0 , 0 9 6 注: l)A型: 国际航

5、行船舶用的抛投式气胀救生筏, 简称A型筏 2)B 型 国内航行船舶用的抛投式气胀救生筏, 简称B 型筏。 3 . 22 筏底 3 . 2 . 2 . 1 3 . 22 . 2 救生筏应设有为空气夹层结构的水密筏底, 其上应设有可由 乘员充气和泄气的设施 救生筏充胀后, 每名乘员所占有筏底( 量至浮胎最内边) 的有效面积, 按表2 。 表 2 , 。卜 一 一 望 些 掣 竺 一一。 。生 筏 A型B型 每 人 占 有 筏 底 面 积妻 0. “ 721翔 “ 3) 。 3 72 3 . 2 , 3 顶篷 3 . 2 . 3 . 1 救生筏的顶篷应为夹层结构; B 型筏可为单层结构, 夹层结构的

6、顶篷应有防止夹层内积水的 设施。 3 . 2 . 3 . 2 在救生筏降落过程中或到达水面时顶篷应能自 动撑起。 3 . 23 . 3 额定乘员数多于8 人的救生筏其顶篷应至少有2 个对称设置的篷门; 少于或等于8 人的 可只 设1 个。 每一篷门应设有可对其作有效调整并且在筏的内、 外两侧均可方便而迅速地将其开启的关闭装 置。 篷门关闭后应有足够的密性以防止海水及冷风的侵入, 但又能通人供乘员呼吸的足够空气。 3 . 2 . 3 . 4 应至少设置一个了望窗, B型筏可不设。 3 . 2 . 3 . 5 应有收集雨水的设施。 3 . 2 . 36 面布应为鲜明易见的橙色, 里布的颜色应不致使

7、乘员感到不舒服。 32 . 37 应使顶篷下就座的穿着救生衣的额定乘员具有足够的空间高度, 不致妨碍各种属具的操作。 3 . 2 . 4 登筏设施 3 . 2 . 41 救生筏应至少在其一个人口 处设置半刚性登筏平台, 该平台结构应能当其受到损坏时不致使 浮胎有明显泄漏。 对设有一个以上人口吊式筏, 登筏平台应设在与拉近索相对的入口处。 B型筏可不设 登筏平台。 3 . 24 . 2 在没有设登筏平台的人口处应设置一登筏梯, 其最下一级踏档应位于救生筏最轻载水线以下 不小于。 . 4 m处。 3 . 2 . 4 . 3 救生筏内应设有能帮助人员将其自身从登筏梯拉入筏内的设施。 3 . 2 .

8、5 脑装件 3 . 2 . 51 救生筏应沿筏体外围及内侧牢固地装设链环状把手索, 把手索直径应为不小于10 m m的合 成纤维绳或宽度不小于25 m m绳带。 32 . 5 . 2 救生筏应设一根有效的舷缆, 其长度应不少于从存放处到最轻载航海水线的距离的2 倍且不 少于15m, 其破断强度( 包括与救生筏相连接的部件) 对于9 人及9 人以上的救生筏应不小于l o k N , 其 它救生筏应不小于7 . s k N, 并可由1 人拉动脂缆使救生筏充胀, 其拉力不得超过1 50N 。 3 . 253 救生 筏篷顶应装设一盏经验船部门 认可的照明灯, 并应在救生筏充胀成型入水时自 动发光。 3

9、 . 2 . 5 . 4 救生筏内部应装设一盏经验船部门认可的照明灯, 并应在救生筏充胀成型入水时自 动发光。 3 . 2 . 5 . 5 在救生筏有助于探测的位置处贴有经验船部门认可的逆向反光材料, B型筏可不设。 C B 3 5 9 3 一 9 4 3 . 2 . 6 稳性与千舷 32 . 6 . 1 救生筏在满载状态下且筏底不充气时其平均干舷应不小于3 00m m 。 326 . 2 救生筏应设有平衡水袋, 在其充 胀成型并且顶篷撑到最高位置而漂浮于水面时, 在风浪中应 当稳定。当乘员集中一侧时, 救生筏不会淹没并无倾覆的危险。 3 . 2 . 6 . 3 救生筏在风浪中及在平静水面,

10、当处于翻覆位置时应可由1 人将其扶正。 3 . 2 . 6 . 4 救生筏在满载状态下放下一只海锚后, 在平静水域能以3 k n 速度被拖带, B型筏不放海锚。 3 . 2 , 了 强度 3 . 2 . 7 . 1 救生筏的每个气室至少应能承受3 倍工作压力而不出现接缝滑动、 破裂或其它缺陷, 安全阀 应能防止各气室的压力超过救生筏的2 倍工作压力。 试验压力降不大于5 %。 3 . 2 . 了 . 2 救生筏应能承受额定乘员从筏底以上至少45 m的高度处登跳, 登跳次数应不少于筏的核 定乘员数。 3 . 2 . 了 . 3 包装完整的救生筏应能承受至少从18m高处投落下水, 筏和属具应不影响

11、使用, 淡水容器 允许有不泄漏的损伤。 3 . 2 了 . 4 如救生筏存放在轻载水线以上超过18m高度处, 该筏应能承受实际存放高度的抛投。 筏和 属具应不影响使用, 淡水容器具下述条件之一允许有不大于5 %的泄漏: a . 淡水的配备已经增加了5 %, 或配有能产生等量淡水的除盐器; b . 淡水容器贮存在水密外包装内。 32了5 救生筏应能承受三十天海上漂浮。 32 . 8 充气及气密 3 . 2 . 8 . 1 救生筏应使用无毒气体充胀, 贮气量应足以使救生筏达到表3 的工作压力。 表 3k P a 项目 抛投式 可吊式 A型B型 浮胎1 0 . 71 0 . 71 3 . 3 筏底4

12、 02 . 74 0 3 , 2 . 8 . 2 救生筏各独立气室应在合适位置设置单向充气阀、 补气阀及安全阀。 32 , 8 . 3 救生筏在抛投下水时应自 动充胀成型。 3 . 28 . 4 当救生筏在环境温度为 18一20下充胀时应在 l m in内充胀成型, 且A型抛投式筏和吊式 筏应达到工作压力。 3 . 2 . 8 5 当救生筏在环境温度为一30下充胀时应在 3 min内充胀成型, 且A型抛投式筏和吊式筏 应达到工作压力。 32 . 8 . 6 当救生筏在环境温度为65下充胀时, 安全阀应有足够的通过能力以防止由于超压而损坏 救生筏, 并能防止在充气过程中最高压力达到两倍于安全阀的

13、关闭压力, 救生筏应无接缝滑动、 破裂或 其它缺陷。 3 . 2 . 8 . 了 救生筏的气室应具有足够的气密性: a . 堵塞安全阀, 当浮胎充胀至15 倍工作压力时, 保持压力 3 m in, 压力降不得大于5 %, 救生筏 不应出 现接缝滑动或破裂。 B型筏免除此项要求; b . 各气室充胀至工作压力时, 保持压力6 h , 在对温度和大气压变化补偿后, 压力降不得大于 10%。 B型筏保持压力Z h , 压力降不得大于10%; c . 救生筏的筏底充气至工作压力, 经过l h , 在对温度和大气压变化未作补偿的情况下, 其压力降 不得超过 5 %。 3 . 2 . 9 操纵性 C B

14、3 5 9 3 一 9 4 32 . 9 . , 救生筏在满载状态, 能用所设划桨将其推进至少2 5 m。 3 . 2 . 9 . 2 救生筏当浸满水时, 应仍能支承其额定乘员并保持适航, 且筏体无严重变形。 3 . 3 救生筏用主体材料 33 . 1 救生筏的筏体胶布、 外篷帐胶布物理、 机械性能按表4 。 表 4 序号项目 性能指标 主浮胎、 筏底、 篷柱外篷帐 1 抗拉强度不小于 z k N / s e m宽 不小于0 . s k N / s c m宽 2 延伸率不大于35% 3 撤裂强度 不小于40 N 浮胎、 篷柱: 径向 不小于s oo N : 纬向不小于7 50N, 筏底 径、

15、伟向均不小于7 00N 4 抗老化性能 无粘结、 龟裂或其它性能降低的情况, 经老 化试验后, 拉伸强度不低于老化前的90纬. 在老化试验前后, 尺寸的 变化量不大于2 % 无粘结, 龟裂或其它性能降低的情况, 经老化试验后, 拉伸强度不低于老化前 的 9 0 写 5 接缝强度进行拉伸试验时, 在接缝处不应产生断裂 进行拉伸试验时, 在接缝处不应产生断 裂 6 耐油性能不发粘或其它性能降低的情况 7 耐低温性能无裂纹或其它性能降低 8 涂层附着力不小于I O N / I c m宽 9 抗曲线性能按 AZ . 81 方法 织物与胶料之间无分离, 挠曲试验后的拉伸 强度不低于试验前的90% 按A

16、Z . 8 . 2 方法 在经过 2 00 o 00周次的挠曲后, 无裂纹或性 能降低 l 0 水密试验 ( 水压试验) 不爆裂, 漏泄或其它性能降低 1 1 气密试验 用氢气试脸小于( 3 L / m ) / 2 4 h s m m后无气泡 1 2 抗臭氧无可见裂纹 无可见裂纹 1 3 耐海水 无分层, 褪色, 在拉伸试验时, 在接缝处不应 断裂 1 4 单位面积重量按说明书要求 按说明书要求 度为 3 . 3 . 3 . 3 . 如果气胀式救生筏底部系双层结构, 则第二层胶布的最小拉伸强度为115k N / s c m, 最小撒裂强 4 5 0N 救生筏用的 胶粘剂应能使接缝强度不小于救生

17、筏本体材料扯断强度。 主体胶布应厚度均匀, 色泽一致, 表面平整光滑, 不应有影响制品质量的气泡, 凹陷、 缺胶、 并给、 八了qJ 机械损伤和大于0 . s m m的软杂质以及硬杂质等缺陷。 C B 3 5 9 3 一 9 4 3 . 4 属具 3 . 4 . 1 救生筏的属具配备按表5 。 表 5 序号名称 A型筏、 吊 式筏 配备量 B型筏 配备量 说明 安装 要求 A配备”B配备幻 1 急救医药箱, 箱 l11 其为使用后可盖紧的防水 箱, 内装经主管部门认可的 药品 应 装 入 有 足 够 浮 力 的 防 水 容 器 内 容 器 应 固 定 在 筏 内 2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 支42

18、l 须经主管部门认可, 并应装 在防水外壳内 3 手持火焰信号, 支 633 须经主管部门认可, 并应装 在防水外壳内 4 漂浮烟雾信号, 只 21 须经主管部门认可, 并应装 在防水外壳内 5 口粮, 份/ 人 1 ; 经主管部门认可的每份口 粮不小于 10 MJ , 应包装于 无毒气密防水容器内 6 淡水, L / 人 1 . 50 5 经主管部门认可的贮于不 锈无毒水密器内 7手电筒, 只11l 应为适于摩氏通信的防水 手 电筒, 连同备用电池一 副, 灯泡一只, 装在同一防 水容器内 8可浮水瓢, 只1 21 21 乘员少于 12 人配一只, 13 人或13人以上配二只 9 戈 桨,

19、支 222 应为可浮的 1 0 海绵, 块 222 l 1 海锚, 只 22l 经主管部门认可的, 1 只系 于筏上, 1 只备用 1 2 开罐刀, 把 3 l 3 哨笛, 只111或等效音响器具 l 4 雷达反射器。 具 11 须经主管部门认可 1 5 日 光信号镜, 面 111 须经主管部门认可并附与 船舶、 飞机通讯的使用须知 C B 3 5 9 3 一 9 4 续表 5 序号名称 A型筏、 吊式筏 配备量 B型筏 配备量 说明 安装 要求 A配备1)B配备幻 1 6 钓鱼用具, 套 l 应装 入有 足够 浮力 的防 水容 一 器内, 容器 一 应固 定在 一 筏内 1 7 保温用具,

20、件 22 或足供 10%核定乘员, 取其 大者 1 8 饮水量杯, 个 1l由不锈材料制成 1 9 清洁袋, 只/ 人 11l 2 0 救生须知, 册 111 附有1 张信号图解 2 1 充气器, 只 111 2 2可浮救生环, 只 11l附 连不少于30m长的浮索 掣 霍 内方 便使 用的 固定 位置 上 2 3 小刀, 把 1 21 21 乘员少于 13人配有柄可浮 的非折叠式小刀1 把, 乘员 为13人或 13人以上加配 1 把不必非折叠式小刀 2 4 修理工具袋, 只 111附使用说明书及修理用具 放置 在筏 内醒 目处 2 5 晕船药片, 片/ 人 66 2 6经历簿, 本111 2

21、 7 紧急行动须知, 张 1l1 2 8 使用说明书, 张 111 注: l)A配备: A型筏属具的法定配备量。 2) B 配备 从事短程国际航线的客船经船检准许减少的A型筏属具配备量。 3 . 5 存放筒 3 . 5 . 1 存放筒应在各种海况下经久耐用。 3 . 5 . 2 包装有装配齐全救生筏的存放筒在水中应具有足够的浮力。 当船舶沉没时能将舷缆从筒内拉出 并使救生筏充胀成型。 3 . 5 . 3 存放筒除泄水孔外应水密。 3 . 6 吊式筏附加要求 可吊式救生筏除满足3 . 1 35 各条要求外, 还应满足下列条件: a . 吊着的吊式筏应能承受乘员反复登乘, 在乘载额定乘员时无过度变

22、形, 并能使用吊放设备, 安 全降落筏体, 无损坏现象; b吊式筏载足额定负荷时, 应能经受以至少3 . s m / 5 的速度与船舷的碰撞力, 以及从离水面3 m 高度处跌落, 不得有影响性能的损坏; c . 在环境温度及筏体温度均为20士3 , 所有安全阀均不使用的情况下, 悬吊着的吊式筏应能承 受四倍的额定负荷; d . 在环境温度及筏体温度均为一30, 所有安全阀均不使用的情况下, 悬吊的救生筏应能承受 1 . 1 倍的额定负荷; e . 吊式筏应设有起吊组件、 稳索、 拉近索及登筏梯; C B 3 5 9 3 一 9 4 g 落下海 h。 起吊组件的强度应不小于载有额定负荷的救生筏质

23、量的6 倍; 存放筒应加以固牢, 以防 止该容器或其部件在所装的救生筏充气和降落下水过程中及以后坠 载足额定负荷后, 在任何一舷横倾2 。 。 降落时, 救生筏不得损坏变形。 4 试验方法 4 . 1 重量测定 将包装完整的救生筏进行称重, 如重量超过 1 8 5 k g , 则应对不同存放筒及备品包组合分别称重, 试 验结果应符合314 条。 4.2 外观检查 将救生筏筏体充气至工作压力, 然后用目 测法检查外观,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1 . 1 条。 4 . 3 主要尺寸检查 将救生筏体放在平整地面上, 充气至工作压力, 以投影法测量筏的外形尺寸, 并测量浮胎直径和筏 体高度。试验结果应

24、符合3 . 1 , 1 条。 4 . 4 破损试验 使任一个浮胎损坏或者充气失效, 完好的另一个浮胎或者数个气室应能在整个救生筏的周边以正 值干舷支承其额定乘员,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1 . 1 条。 45 顶篷封口试验 在距浮胎35 m远, 1 . s m高的地方, 通过直径为63, s m m的软管, 以2 3 00L / min 水流对准进口 及其周围冲水s m in, 试验结果应符合32 . 3 . 3 条。 B型筏不做该项试验。 46 装载及乘坐试验 在筏底不充气情况下, 测量救生筏空载时( 即 包括属具但无乘员) 的干舷。 接着以 平均重量为75吨 的核定乘员穿着救生衣登上救生筏

25、, 并妥善就坐后, 再次记录救生筏的干 舷。 然后, 筏底充气, 此时所有坐着的人都具有充分的空间和净空高度, 并能在救生筏内 使用各种属具。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61 条。 4 . 7 稳性试验 使试验筏的核定乘员先集中在筏的一舷, 然后集中 在一端, 此时, 救生筏应无淹没的危险。 每次干舷 测量应从水线量至最高一层浮胎的顶表面的最低点。 当两人穿上认可的救生衣登上空筏, 营救假装失去 知觉的第三人( 该第三人背向入口 处以使其不能扶着该两名救助者) 筏的平衡水袋足以克服救生时的倾 覆力矩。 试验结果应符合32 . 6 . 2 条。 48 登乘试验 4 . 8 . I A型筏登乘

26、试验 登乘试验应在水深足以防止借助外力登筏的水域进行。试验时不超过4 名经船检认可的不同体格 的不善游泳的成年人, 穿上衬衣, 长裤或一件连衣工作服, 并穿上成人用的认可的救生衣在水中必须游 过1 00m ( 在到达登乘救生筏前不应休息) 后, 各人应独自 设法登乘而无需其他游泳者或已 在救生筏上 人员帮助。 如果有3 人在无助情况下已 登上救生筏, 则可允许第四人在其他人帮助下登筏, 试验结果应符合 3 2 . 4 . 3 条。 4 . 8 . Z B型筏选择 3 名不同体格不善游泳的成年人, 试验时穿着衬衣、 长裤及救生衣, 游泳 90 m后不 停歇即登筏, 其中2 人在没有任何帮助下登上

27、深水中的筏内, 另外1 人可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登乘, 试验 结果符合3 . 2 . 4 . 3 条。 4 . 9 扶正试验 7 C B 3 5 9 3 一 9 4 4 . 9 . I A型筏 试验前将载以最重属具包, 顶篷上所有入口 , 开孔及其他开口 均打开的救生筏翻转, 时间不少于 10m in。 当救生筏顶篷内完全充满水, 必要时将篷柱泄气, 使其塌陷。 扶正试验人员应是作登乘试验的同 一批人, 按4 . 8 条要求穿同样的衣服, 同样的救生衣和完成同样的游泳距离, 其中至少有一个扶正救生 筏的人其体重应小于75k g 。 每个人都应独立扶正救生筏。 水深应足以防止当游泳者登上该翻覆的救生

28、 筏时有任何外界的帮助。 试验结果应符合32 . 6.3 条。 4 . 9 . Z B型筏 当救生筏在深水中 处于翻覆状态时, 由1 名成年人在没有任何帮助下将其扶正, 试验结果应符合 3 . 2 . 6 . 3 条。 4 . 1 0 拖带试验 救生筏载满核定乘员及备品属具后, 放下海锚, 在静水中以3 k n 航速被拖带, 拖带距离不少于 I k m。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6 . 4 条。 B型筏试验时可不放海锚。 4 . 1 1 超压试验 4 . 1 1 . I A型筏 堵塞救生筏每个浮室( 不含筏底) 的安全阀, 拆除气瓶气源, 将各气室加压至3 倍工作压力, 持续 30m in

29、, 在救生筏各气室胶布伸长稳定达到均衡状态时测量泄漏压力降, 在温度和大气压不作修正的情 况下,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7 . 1 条。 4 . 1 1 . Z B型筏 以3 倍工作压力进行超压试验, 时间为s m in,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7 . 1 条。 4 . 12 跳登试验 对已 竖起及还未竖起顶篷两种情况下的救生筏, 使一个体重不少于75k g 的人穿上平跟无突钉的 硬底鞋, 从筏底以 上至少4 . s m的高度处跳到救生筏上。 也可向救生筏内 投落一个模拟等值物品作跳 登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72 条。 4 . 1 3 抛投试验 4 . 13.

30、1 包装完整的救生筏吊 至1 8 m高度处, 然后抛投至水中, 如果筏在船上的存放高度超过18m, 则应从该存放高度 进行 抛投,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7 . 3 及3 . 2 . 7 . 4 条。 4 . 13. 2 当救生筏开始入水, 其自 动充气成型时间从系于悬挂点上的救生筏舶缆被拉出 起到救生筏入 水成 型止应符合32 . 8 . 4 3 . 2 . 8 . 6 条。 4 . 13. 3 让充胀成型的 救生 筏在水面漂浮30m in。 然后, 将筏从水中吊 起, 检查救生筏、 备品属具、 存放 筒, 其结果应符合3 . 2 . 7 . 3 条或3 . 2.7 4 条。 4 .

31、 1 4 系泊试验 以等于其核定乘员及属具之总重量加载于救生筏内, 并将其系泊于海上或海水港内, 进行系泊试 验, 允许每天用手动泵向 筏补气一次; 试验结果应符合32 . 7 . 5 条。 作此试验后, 应按4 1 1 . 1 及4 . n. 2 的规定经受超压试验。 4 . 1 5 充气试验 4 . 15. 1 对包装在每种型号存放筒中的救生筏, 拉动舶缆使之充气, 并记录下述各工况的时间: a . 使各浮胎充胀成圆型并可登乘; b . 顶篷竖立起来; 。 救生筏分别在常温充气、 低温充气、 高温充气达到最大工作压力。 4 . 1 5 . 2 常温充气试验 将救生筏在18一2 0 环境温度

32、充气, 其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8 . 4 条。 4 . 1 5 . 3 低温充气试验 C B 3 5 9 3 一 9 4 救生筏在一30低温充气前, 应首先将2 只包装完整的救生筏放在室温下至少24h , 然后再放在 一3 。 低温室内2 4 h 。 接着拉动脂缆, 使之充气,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8 . 5 条。 4 . 1 5 . 4 高温充 气试验 救生筏在+65 下的高温充气前, 先将包装完整的救生筏放在室温中至少24h , 然后, 放在65的 加热室中, A型 筏至少7 h , B型筏至少6 h , 接着, 拉动脂缆, 使之充气,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8

33、 . 6 条。 41 6 气密试验 4 . 1 6 . 1 救生筏的各气室充气至工作压力的1 . 5 倍, 在各安全阀堵塞情况下保持压力30 m in, 试验结 果应符合328 . 7a. 条。 4 . 1 6 . 2 救生筏各气室充气至工作压力,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8 . 7b. 条。 41 6 . 3 救生筏筏底充气至工作压力,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8 . 7c. 条。 41 6 . 4 试验后, 各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和关闭压力应调整至设计值。 4 . 1 7 操纵性试验 满载的救生筏在静水中用配备的桨划进,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2 . 9 . 1 条. 4 . 1

34、8 淹水试验 使救生筏浸满水, 满载额定乘员, 在波高为。 . 3 m的波浪下经受 10个波浪。试验结果应符合 3 . 2 . 9 . 2 条( 波浪的产生可以用艇的尾流或其他等效方法产生) 。 B型筏不做该项试验。 4 . 1 9 救生筏馗缆应用拉力机作拉伸试验, 其结果应符合3 . 2 . 5 . 2 条。 42 0 备品包浮性试验 将按规定配备齐全的备品包放人水池中 历时30m in,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1 . 5 条。 4 . 21自由漂浮救生筏的浮力试验 将备品包及存放筒最大重量组合的救生筏投人水中, 作自由漂浮浮力试验, 向下拉动救生筏脂缆, 救生筏应能充胀成型, 试验结果应符

35、合3 . 5 . 2 条。 4 . 2 2 可吊式气胀救生筏附加试验 4 . 2 2 . 1 登乘试验 救生筏由 一起吊 设备吊 起并拉靠于船边或模拟船边的情况下, 登上平均重量为75k g 的核定乘员, 然后, 松开稳索, 使救生筏悬吊s m in后, 将救生筏降落至海面或地面并卸除载荷, 要求连续地至少做三 次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6a条。试验时, 起吊设备的吊钩距船边的距离依次为: 救生 筏最大宽度之半加15O m m; 救生筏最大宽度之半; a.b. 救生筏最大宽度之半减去1 50m m。 4 . 2 2 . 2 撞击试验 救生筏载上等于其核定乘员及属具的重量, 将其自由悬吊,

36、 使筏紧靠一个刚性垂直平面, 然后将筏 横向拉开使筏与刚性平面的撞击点在垂直方向升高0 . 6 25m, 然后, 将救生筏释放, 让其以35 m / 5 的 速度撞击该刚性平面。 试验结果应符合 3 . 6b. 条。 42 2.3 跌落试验 将救生筏按4 . 22. 2 的规定装载, 用一个受载释放装置将筏吊离水面以上3 m高处, 将其释放跌落 至水中, 然后检查救生筏,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6b. 条。 4 . 2 2 . 4 强度试验 将救生筏从中央吊环吊起, 通过下列程序对该筏作超负荷试验: a . 将救生筏置于20士3 的温度中至少6 h ; b . 将救生筏通过其吊环或吊索吊起并对

37、救生筏气室充气( 不含筏底) ; c . 充 气至安全阀开启并自 行关闭后, 堵塞安全阀, d . 将救生筏放下, 装载等于其核定乘员及备品属具重量4 倍的均布载荷, 每人以75 k g 计; C B 3 5 9 3 一 9 4 e . 再将救生筏吊起, 持续时间不少于s m in 。 试验结果应符合3 . 6c . 条。 4 . 2 2 . 5 低温起吊试验 救生筏在温度为一 30的冷冻室中放置6 h 后, 在所有安全阀都起作用的情况下, 该救生筏支承一 个1 . 1 倍其核定乘员 及属具的负荷。 该救生筏在冷冻室内 加上核定荷重, 筏底不充气, 满载的救生筏应 保持悬吊至少s m in。

38、如救生 筏必须从冷冻室内移出以便悬吊时, 应在移出室外后立即悬吊, 试验结果 应符合3 . 6d. 条。 4 . 2 2 . 6 模拟降落试验 救生筏加载一个相当于最重备品包及核定乘员的重量( 每一个乘员以75k g 计) 除筏底不充气外, 救生筏在所有安全阀都起作用情况下进行充气。 一只救生筏可以连续沿着代表2 00 不利横倾的斜面下 滑至少4 . s m。试验结果应符合3 . 6h. 条。 4 . 2 3 材料试验 用于制造救生筏的材料应对下列特性进行试验并取得船检部门的同意: a .抗拉强度试验; b . 撕裂强度试验; c . 老化试验; d . 接缝强度试验; e . 耐油试验; f

39、 . 耐低温试验; 9 . 涂层附着力试验; h . 水密试验; 1 . 气密试验( 篷帐布除外) ; j . 耐热试验; k . 风化试验; : 耐磨试验。 4 . 2 4 胶布以每月产量为一批, 检验项目及要求按表6 。 表 6 序号项目 要求 主体胶布顶篷面布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1 3 1 4 外观 扯断强度 扯断伸长率 撕裂强度 抗老化性能 涂层附着力 接缝强度 耐寒性能 耐油性能 耐海水性能 透气性能 胶布厚度 单位面积重量 搞臭氧性能 1 0 0 % 每批一次 每批一次 每批一次 每季度一次 每批一次 每批一次 每年一次 每年一次 每年一次

40、 每季度一次 每批一次 每季度一次 每年一次 1 0 0 %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半年一次 每批一次 C B 3 5 9 3 一 9 4 5 检验规则 气胀救生筏产品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 , 1 出厂检验 5 . 1 . 1 救生筏应进行出厂检验。 5 . 1 . 2 救生筏以每一型号筏当月生产量或 1 00 只为一批, 取其小者。检验项目按表7 。 表 7 序号项目 检验数量试验方法 1 外观 1 0 0 写按 4 . 2 条 2 气密性 1 0 0 %按4 . 16条 3 称重每批不少于2 只 按 4 . 1 条 4超压每年不少于1 次, 不少于1

41、 只按4 . n条 5低温充气按船检部门要求按 4 . 15条 6 高温充气按船检部门要求按4 . 15. 4 条 7抛投每半年不少于1 次, 一次不少于2 只筏按 4 . 13条 8规格尺寸每批 1 只按 4 . 3 条 9 备品包浮性 每批 1 只按4 , 2 。 条 1 0 常温充气试验 每批 1 只按 4 . 15. 2 条 5 . 2 型式检验 5 . 2 . 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 材料、 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或每隔四年后; c . 产品停产四年后, 恢复生产时;

42、d . 国家质量监督或主管船检部门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52 . 2 抛投式气胀救生筏型式检验项目 按表8 。 表 8 序号项目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1 重量测定按 3 . 1 . 4 条 按 4 . 1 条 2 外观检查按 3 . 1 . 1 条 按 4 . 2 条 3主要尺寸检查按 3 , 1 . 1 条按 43 条 4破损试验按 3 . 2 . 1 . 1 条按 4 . 4 条 5 顶篷封口 试验按3 . 2 . 3 . 3 条 按 4 . 5 条 6 装载及乘坐试验 按 3 . 2 . 6 . 1 条按 4 . 6 条 7 稳性试验按 3 . 2 . 6 . 2 条 按 4 . 7

43、 条 8 登乘试验按 3 . 2 . 4 . 3 条 按 4 . 8 条 9 扶正试验按3 . 2 . 6 . 3 条 按 4 . 9 条 l 0 拖带试验按 3 . 2 . 6 . 4 条 按 4 . 10条 l 1 超压试验按 3 . 2 . 7 . 1 条按4 . n条 C B 3 5 9 3 一 9 4 续表 8 序号项目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 2 跳登试验 按 32 . 7 . 2 条按 4 . 12 条 1 3 抛投试验 按 3 . 2 . 7 . 3 条 3 . 274 条 按4 . 13条 l 4 系泊试验按 32 . 7 . 5 条按4 . 14条 1 5 充气试验 按 3

44、, 2 . 8 . 4 条 3 , 2 . 8 . 5 条 3 . 2 . 8 . 6 条 按 4 . 15条 1 6 气密试验按 3 . 2 . 87 条 按4 , 16条 1 7操纵性试验 按 3 . 2 . 9 . 1 条 按 4 , 17条 1 8 俺水试验按3 . 2 . 9 . 2 条 按 4 . 18条 l 9 脂缆强度试验按 3 . 2 . 5 . 2 条 按4 . 19条 2 0 备品包浮性试验按 31 . 5 条按4 . 20条 2 1 自 由漂浮的救生筏浮力试验按 35 . 2 条按 4 . 21条 2 2 材料试验按 3 . 3 条 5 . 23 可吊式气胀救生筏 型式

45、检验项目 除按5 . 2 . 2 条外, 还应增加表9 项目。 表 9 序号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1 登乘试验按 3 . 6a 条 按 4 . 2 2 . 1 条 2撞击试验 按3 . 6b. 条 按 4 , 2 2 . 2 条 3 跌落试验 按 36b. 条按 42 2 . 3 条 4 强度试验 按 3 . 6c , 36d. , 3 . 6f , 条按 4 . 2 2 . 4 条 5低温起吊试验 按 36d. 条按 4 . 22. 5 条 6 模拟降落试验按 3 . 6h. 条按 4 . 2 2 . 6 条 5 . 3 判定规则 各项试验若有一项不合格, 则应取双倍试样进行该项复验。 复验

46、仍不合格者, 则该批救生筏为不合 格品, 生产厂应逐只逐项返修, 再按本标准进行检验。 6 标志、 包装、 运输及贮存 6 . 1 标志 6 . 1 . 1 救生筏上应标明: a .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 . 出厂编号; c . 认可机关名称; d . 检修记录表, 表内 应具有: 日 期、 检修站名称、 地址、 国名; e . 每个进口 处上面写明乘员定额, 字高不小于1 00m m, 字色与救生筏颜色有明显的差异。 6 . 1 . 2 存放筒上应标明: 1 2 C B 3 5 9 3 一 9 4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 . 产品名称; c . 产品型号或标记; d . 出厂号码; e

47、. 制造日 期( 或编号) 或生产编号; f . 认可机关名称和乘员定额; 9 . S O L A S ; h . 内装应急袋的型号; 1 . 最近一次检修日 期; j . 躺缆长度; k . 水线以上最大许可存放高度( 根据抛投试验高度和舷缆长度) ; 1 . 降落须知; m 向 上 箭头。 6 . 2 包装 6 . 21 经验收合格的救生筏按图纸要求进行包装, 包装完整的救生筏应装入框条木箱或按供需双方商 定方式包装, 并附有合格证。 6 . 2 . 2 合格证上应注明: a产品名称, b . 型号; c . 乘员定额; d 二编号; e . 制造厂名称; f . 制造日 期; 9 制造厂质监部门印章。 6 . 2 . 3 应递交船检局“ 船用产品证书” 。 63 运输 救生筏在搬运中要轻抬轻放, 不允许滚动搬运。 6 . 4 贮存 救生筏应按存放筒箭头向上的标记存放在。 一35, 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库房中, 避免与环境中 的酸、 碱、 油等有损橡胶的物质接触。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栖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救生设备分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广州造船厂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研究院七0四所起草, 上海马桥橡胶制品厂、 深圳海上安全技术 服务公司参加。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根宝、 陆友才、 钱光明、 黄孟楠、 虞伟棠、 麦健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