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测绘标准-CHT8011-92.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52728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7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测绘标准-CHT8011-9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CH测绘标准-CHT8011-9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CH测绘标准-CHT8011-9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CH测绘标准-CHT8011-9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CH测绘标准-CHT8011-9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H测绘标准-CHT8011-9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测绘标准-CHT8011-92.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测 绘 行 业 标 准 正射投影仪 C H/ r 8 0 1 1 - 9 2 O r t h o p r o ,j e c t o r 1 主题 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摄影测量仪器中正射投影仪的荃本参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函数式光学投影的正射投影仪。 2引用标准 G B 2 8 8 7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 B4 7 9 3 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 G B 7 9 3 0 l : 5 0 0 , 1: 1 0 0 0 , 1: 2 0 0 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 B 1 1 8 5 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Z B N 3 5

2、0 0 3 分辨力板 Z B A7 7 0 0 1 1: 1 0 0 0 0 , 1: 2 5 0 0 。比例尺影像平面图作业规程 S J 2 3 4 7 微4 9 数字电子计算机通用技术条件 Z B Y 0 0 3 仪器仪表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Z B Y 0 0 2 仪器仪表运输、 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试验方法 Z B Y 2 5 1 光学仪器防霉、 防雾、 防锈技术要求 Z B Y 2 5 。 光学仪器防霉、 防雾、 防锈试验方法 3 术语 3 . 1 正射投影仪 。 r t h o p r o j e c l o r 采用微分纠正技术进行图像投影变换的一种摄影测量仪器。主要用于将中心投影

3、的航摄像片变换 为规定比例尺的正射像片 3 . 2 微分纠正d i f f e r e n t i a l r e c t i f i c a t i o n 将地形起伏地区的航摄像片制作成正射影像图的一种技术。为了消除或限制因像片倾斜和地形起 伏所引起的像点位移, 须将影像分成足够小的面积块( 与缝隙相匹配) 作为纠正单元, 逐块进行纠正 3 . 3 函数式光学投影 f u n c t i o n a l o p t i c a l p r o j e c t i o n 由解析函数式保证并通过计算机实时计算和控制 实现正射像片 L 纠止单元内的影像和底片上对 应影像相匹配的光学投影。 3

4、. 4 缝隙 s l i t 扫描晒制正射像片时所用的通光狭缝 4 基本参数 国家测绘局 1 9 9 2 一 1 2 - 0 1 批准 1 9 9 3 一 0 6 一 0 1 实施 C I 1 j T 8 0 1 1 一9 2 表 一一一 甲 , -一一 -一一一一. 一-一 参数名称单位数据 li m 丫 n l m 原始底片 2 3 0 2 3 0 黑自. 彩色 透明正片 软片. 玻璃板 负川 丰 斗 正射像片 (川 只 7 U ( ) 黑白, 彩 色; 负片 软片. 像纸 工 仁片 放大率 总放大率 基本放大率 连续变倍放大率范围6 4 一 缝隙尺 、 J 公 1_ _ 。2 光楔板密度

5、 影像旋转角 正射像片最大扫描速度( 不小于) 底片盘二少向脉冲当量( 不大于) 正射像片滚筒X . Y向脉冲当量( 不大十) 旋像系统脉冲当量 不大于) 变倍系统脉冲当量( 不大于) () t r 】 下 】 /只 户rn 从 r 了 倍0 0 25 5 技术要求 5 . 1 环境条件 5 门. 1 运输贮存环境条件 按 Z B Y 0 0 2 分级规定, 选用高温+4 0 C, 低温-2 5 C, 抗连续冲击的性能应能适应三级公路长途运 输的环境条件 5 . 1 . 2 使用环境条件 5 门. 2 . 1 仪器室的外部环境参照G B 2 8 8 7 中. , 5 . 1 在确定站址时注意下

6、列问题” 的有关要求执行. 5 . 1 . 2 . 2 仪器室内的环境条件参照G B 2 8 8 7中“ 6计算机机房内的W,境条件” 的有关要求执行。 具体要 求是: a . 温、 湿度按表1 、 表2 中B级之规定; n . 尘埃按表3中c级之规定; 。 . 电磁场干扰按6 . 5 . 1 , 6 . 5 . 2 之规定; d . 室内通风、 清洁、 无腐蚀性气体 5 . 1 . 2 . 3 支承仪器的地面或楼面应坚固稳定 5 . 1 . 2 . 4 交流电源参照G B 2 8 8 7 “ 9 供电” 中表4 , . C . 级” 要求执行 5 . 1 . 2 . 5 仪器室地线按G B

7、2 8 8 7 中“ 8 接地” 要求布设 5 . 2 光学机械系统 5 . 2 . 1 光照性能 5 . 2 . 1 门缝隙中 心 照度 a . 放大率为6 倍, 光楔板位于。 级( 玻璃板基密度) , 缝隙中心照度不小于1 2 i x : b . 在变倍范围内放大率每改变2 倍, 缝隙中心照度的变化所引起正射像片 卜 的透射密度差冲 、 大 C H/ T 8 0 1 1 一9 2 于 日 . 0 5 5 . 2 门. 2 缝隙内光照效果 缝隙范围内照度应均匀用玻璃网格板扫描制作正射像片. 扫描带内的透射密度差不大十。 . 0 5 , 52 . 2 投影光轴位置 5 . 2 - 2 . 1

8、缝隙中心偏离投影光轴的误差不大于0 . 0 5 mm 5 . 22 . 2 缝隙中心投影影像的平面位移 a . 在旋像棱镜旋转范围内缝隙中心投影影像的平面位移:9不大 “ ( ) . 飞 m m: b经软件对变倍系统光轴位移误差作补偿改正后 由于变倍所引起的投影影像的平面位移1 l 不 大 P 0 . 1 mm c . 置换光楔板、 纂本倍率透镜及正、 负片棱镜时 引起投影影像的平而位移量不人于。 . 0 2 mm 52 . 3 放大率误差 a . 放大率的 匕 下限与规定值之差不大于2 b . 经软件对变倍误差作补偿改正后. 实际放大率误差不大于。 . 5 5 . 2 . 4 光学系统分辨力

9、 表2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丁一一一一 一一一 放大率 倍、分辫力( 线对 i n m ) _ _ _ _ _ 仁 8 9 . 0 1 41 . 2 1 7 7. 9 5 . 2 . 5 底片盘I y 向运动的垂直偏差 底片盘二 、 v向运动全程范围内的垂直偏差不大于。 . 0 2 m m 5 . 2 . 6 正射像片滚筒X, Y向运动的垂直偏差 正射像片滚筒X, Y向运动全程范围内的垂直偏差不大于。 . 1 m m 5 . 2 . 了 扫描方向往返隙动差 沿扫描方向的往返隙动差经软件改正后反映到正射像片上不大于(0 . 0 5 m m 5 . 2 . 8 缝隙尺寸和儿何形状 缝隙长度和宽度相

10、对干标称值误差不大于0 . 0 1 m m. 形状应为平行四边形。 5 . 2 . 9 正射像片滚筒暗盒的漏光 滚筒暗盒以及缝隙插件部位应密闭, 无漏光现象 在室内光线条件下, 历时1 5 。 分钟, 感光胶片上的 灰雾密度不大于。 . 2 5 . 2 . 1 0 底片面沿光轴方向的浮动 底片盘在、 、 夕向移动及其旋 转范围内, 投影光轴与承片玻璃上表面交点的高度变化不大于。 . 0 2 m m 5 . 3 伺服系统 5 . 3 门基准点定位误差 旋像和变倍系统基准点定位误差不大于各自脉冲当量的两倍 5 . 3 . 2 伺服系统定位误差 各路伺服系统的定位误差应达到如下要求 a . 底片盘二

11、 、 v 向运动的定位误差不大于。0 1 5 m m; n . 正射像片滚筒X, Y向运动的定位误差不大于。 . 0 3 m m; C . 旋像系统的定位误差不大于8 1 ; d . 变倍系统的定位误差不大于。 . 0 0 5 倍。 C H/ T 8 0 1 1 一 9 2 5 . 3 . 3 复位误差 各路伺服系统在正常作业完毕回归起始点的复位误差不得大于其脉冲当量的5 倍 5 . 3 . 4 限位控制 限位信号出现后, 伺服系统的驱动电机应停止动作 5 . 4 计算机 5 . 4 . 1 计算机应采用国家推荐的微机机型 时钟频率不低于4 . 7 MH z . R A M和R O M 的总容

12、量不小丁 , 6kB 5 . 4 . 2 微型机的通川技术条件应符合S J 2 3 4 7的有关规定 5 . 4 . 3 微型机应备有一个通用串行接口留给用户使用 5 . 4 . 4 微型机应配备通用的数据磁带机或磁盘机等输人设备 且必须与国产数据采集设备完个兼容、 55 计算机应用软件 55 门基本软件 a . 参数si t 置程序, 人机对话方式输入; b . 输人数据的检验程序; C . 定向程序; d . 扫描控制程序; 列表打印程序; f . 仪器系统误差测定和校正程序; 9 . 仪器电器硬件诊断程序 5 . 5 . 2 选配软件 a . 单片后方交会程序; b . 由数字高程模型生

13、成扫描用像片断面数据程序; 。特种像片( 包括扫描式卫星像片、 全景像片、 侧视雷达像片) 的纠正程序 5 . 6 正射像片影像质量 5 . 6 . 1 综合分辨力 用标准分辨力板在正射投影仪上作半动态扫描晒像, 正射像片的综合分辨力应达到表3 要求: 表3 综合分辨力( 线对/ m m) 放 大 率 ( 倍) 底片( 对于战板)正射像片 3 3 . 4 47 . 2 5 3 。0 注: 半动态 指仅有底片车架及正射像片滚简的运动, 而变倍系统放大率为常数、 影像旋角为零的情况. 5 . 6 . 2 相邻扫描带间的密度差 相邻扫描带接边线两测的密度差不大于。 . 0 5 563 相邻扫描带间的

14、拼接质量 整幅正射像片范围内不应出现明显的扫描带痕迹, 带与带之间的拼接影像不得出现目视可见的重 叠、 空白或交叉 7 正射像片的平面位置精度 了 . 1 网格检验 尸卜d 对仪器误差作全面测定和补偿修改后, 用网格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 止射像片上网格边长以及对角线长和相应理论值之差分别不大于。 . 1 5 a i m和。 . 2 0 m n; C H- T 8 0 1 1 -9 2 b . 2 c7 点网格精度检测, 点位中误差不大于0 . 1 5 mm 5 . 7 . 2 航摄像片检验 点位中误差按G B 7 9 3 。中1 . 2 . 1 条所规定点位中误差的7 0 %要求 注:

15、 在国家航摄试验场的资料未正式提供之前。 叮暂时采用精度可靠的、 带有控制点地标的航摄像片代替 5 . 8 仪器电气安全 有关仪器绝缘电阻、 绝缘强度、 泄漏电流等电气安全要求按G B 4 7 9 3 规定执行 5 . 9 仪器操作性能 5 . 9 . 1 仪N的操作性能应满足G B 7 9 3 。 和Z B A7 7 0 0 1 有关规定要求。 5 . 9 . 2 其他 a滚筒暗盒以及缝隙板装卸方便, 定位可靠; b . 感光胶片在滚筒上定位准确, 贴合牢靠、 平整 暗室中操作方便; c . 底片盘装片方便, 压片牢靠. 定向机构调整灵活. 锁定可靠; d . 投影灯泡更换方便, 方位调整灵

16、活, 固定可靠; c . 各个操作部件位置安排恰当. 操作舒适; f . 受控运动部件的限位位置准确, 功能可靠; 9 . 应用程序的人机对话功能强. 程序应有出错显示功能, 能提供有关 信息供操作人员分析处理; h . 仪器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问不少于2 4小时 5 . 1 0 外观 5 . 1 0 . 1 光学零部件清洁. 无油迹、 划痕、 气泡、 霉斑等现象 表面质量应符合G B 1 1 8 5 中有关规定要求 5 . 1 0 . 2 所有镀面和涂饰面处理应牢固, 色调一致, 无明显伤痕、 斑点、 剥落或锈蚀现象 5 . 1 0 . 3 仪器的铭牌、 面板注记以及各指标线、 分划线应清晰齐全

17、, 位置恰当。 5 门1 防霉、 防雾、 防锈 仪器的光学、 机械精密部件在生产、 贮运过程中应参照Z B Y 2 5 1 有关规定执行 6 试验方法 通用测试条件: a晒像用的投影灯泡( 卤素灯) , 应是额定电压、 功率的新灯泡 开亮2 分钟后再开始测试, 电压应 保持在土3 %以内; b . 晒像用的感光材料, 规定采用G B 2 1 0 全色片, 片基厚度与规定值相差不大于。 . 0 1 m m经摄影 处理后不规则变形不大于。 . 0 2 写. 显影条件为: D - 7 2 配方显影液、 原液按I : I 冲淡, 温度1 8 2 2 C, 按规 定标准时间显影 6 . 1 环境条件 6

18、 . 1 . 1 运输贮存环境条件 仪器在运输包装状态下, 按Z B Y 0 0 2 有关规定进行汽车运输试验及高温( 一卡 4 0 士2 ) C 、 低温( - - 2 0 士 2 ) C试验 6 . 1 . 2 使用环境条件 运输贮存环境试验后, 将仪器在符合使用环境条件的室内重新安装并作全面调整与校正, 对仪器的 系统误差进行检验并作必要的补偿改正, 所有调节部件位置归零 通过调压器将电源电压依次调至1 9 8 V和2 4 2 V , 检查仪器是否仍能正常工作; 在同一电源线土离 仪器2 m远接上5 0 0 W手电钻, 作启、 停操作、 检查仪器工作状态是否受其干扰 6 . 2 光学机械

19、系统 6 . 2 . 1 光照性能 6 , 2飞 . 1 缝IW中心照度 了 6 C 1 / T 8 0 1 1 一 9 2 试验 _ 具: 玻璃网格板, 尺寸2 3 0 mm X 2 3 0 mm, 网格间距2 0 mm, 线宽。 . 呢 m m 网格点平而位汽巾 误差不大干5 d i m; 照度计; 最小示值1 l x ; 透射密度计, 最小密度示值: 0 . O 1 试验方法: a . 安置光楔板在。 级, 放大率在6 倍, 将照度计放在缝隙盘的中心位置测定其照度值; b在底片盘 上 装 上网格板 刻划面朝下; 另在滚筒上装上洲0 mm X 3 0 0 mm大小的感光胶片采 用1 2 m

20、 n : 长缝隙, 依次安置放大率为1 , 3 , 5 . 7 , 9 . 1 1 倍, 对网格板扫描晒像, 每一放大率扫描两带川_ 返) 。经摄影处理后分别测定各扫描带中心部位密度值, 计算密度差c 6 . 2 . 1 . 2 缝隙内光照效果 根据6 . 2 . 1 . 1 b所得正射网格片. 在同一扫描带中分别对两边缘及中心部位测定其密度值 计算密 度差 6 . 2 . 2 投影光轴位置 6 . 2 . 2 . 1 缝隙中心偏离投影光轴的误差 试验1 _ 具: 2 。 倍读数显微镜 试验方法: 寻找到投影光轴位置后, 用读数显微镜内 十 字中心对准之, 在缝隙盘上装人缝隙板 检测 缝隙中心

21、 卜 J 显微镜内1 一 字中心的偏离量 6 . 2 . 2 . 2 缝隙中心投影影像的平面位移 试验 L 具 艺 ) 倍读数显微镜; 十字检验板: 网格板。 试验方法: 在底片盘上安放并固定网格板, 缝隙盘1 _ 装人十字检验板, 使某一网格点的投影影像与 检验板工 川 字中心重合, 用读数显微镜观测下列情况 卜 网格点影像相对于检验十字中心的平面位移员: a . 转动旋像棱镜, 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极限位置 先顺时针, 再逆时针: b . 改变变倍系统放大率, 先从低倍端到高倍端, 再从高倍端到低倍端; 。 , 依次置换基本倍率透镜、 正、 负片转换棱镜 改变光楔板的密度级安置 6 .

22、2 . 3 放大率误I ; 试验工具: 2 0 倍读数显微镜; 字检验板; 玻璃分划尺, 分划刻度。 一3 0 mm, 格值。 . 1 mm 试验方法: 在底片盘上沿X力向放置玻璃分划尺, 缝隙盘上装人十字检验板, 将读数显微镜置j : 缝 隙盘上. 通过手控滚筒X电机运动 测定投影分划线的格距, 以此求得放大率。 a . 在不同基本倍率透镜状态下, 分别在变倍系统的低倍端和高倍端测定其放大率, 与 规定的 _ 限比较; b . 以变倍系统基准点为起点, 分别用相同的增量( 1 倍) 向正方向和反方向改变放大率. 同时实测 其倍率值, 与安置值进行比较 6 . 2 . 4 光学系统分辨力 试验

23、工具 2 0 倍读数显微镜; A6 分辨力板; 检影板 试验方法 将分辨力板置于底片盘上, 缝隙盘上装人检影板, 通过读数显微镜分别测定1 . 6 . 1 1 倍状 态 下的分辨力。 62 . 5 底片盘二 、 v向运动的垂直偏差 试验工具: 2 0 倍读数显微镜; 十 字检验板; 网格板 试验方法 在底片盘上装上网格板. 驱动底片盘作夕运动, 通过读数显微镜观察检验板十 字, 使底片 盘严格按v向网格中心线定向; 然后使检验十 字中心切准二向网格中心线的一端, 驱动底片盘作 L , 动, 到 ,向网格件 , 心线的另一端, 测定检验十字中心与,向网格中心线在川向上的偏离量 6 . 2 . 6

24、 正射像片滚筒X, Y向运动的垂直偏差 试验工具: 三级线纹米尺; 卯. L O mn 、 的专川光点测标板。 试验方法: 滚筒上装1 1 5 5 0 mm X 6 0 0 mm大小的感光胶片, 缝隙盘土装人光点测标板、 光楔板粉 于 级 以机控方式驱动滚筒分别作X, Y运动, 晒印一张5 0 0 mmX5 0 0 mm的正力形i 形, 用线纹米尺4 11 I lj C H/ T 8 0 1 1 - - 9 2 其边长及对角线长, 求算其垂直偏差 6 . 2 . 了 扫描方向往返隙动差 根据6 . 2 . 1 . 伟 所获得的正射网格片, 检验同倍率扫描带之间同一x网格线的接边左. 其不同倍冲

25、 的网格线接边差的系统性部分即为滚筒扫描方向往返隙动差. 与放大率成线性变化的接边差即为底片 盘扫描方向的往返隙动差: 检验两者在正射像片土的综合影响 6 . 2 . 8 缝隙尺寸及几何形状 试验_ 1 _ 具 小A li - L 具显微镜 试验方法: 将缝隙板放在Z : 具显微镜 工 _ 检测其尺 和形状 62 . 9 滚筒暗盒的漏光 试验 工具: 透射密度计。 试验方法: 在暗室内将合格的感光胶片裁成大小两张 小的藏干暗室、 大的装 上滚筒, 关闭暗众. 在 室内光照条件下 经1 5 0 分钟 然后将两张胶片同时摄影处理, 检验装人滚筒暗盒内的胶片各个部位有无 漏光痕迹. 并在透射密度计上

26、测定并计算两张胶片的密度差 6 . 2 . 1 0 底片面沿光轴方向的浮动 试验工具 百分表 试验方法: 在仪器基座上固定a分表座、 使量测触杆顶在承片玻璃 上表面的光轴位置处. 在全程范 围内驱动底片盘作二 、 夕向运动并使其旋转, 观测百分表 L 的读数变化 6 . 3 伺服系统 6 . 3 , 1 基准点定位误差 试验 工 具: 逻辑笔或万用电表 试验方法: 分别手控驱动旋像系统和变倍系统运动. 观察相应的基准点位信号从出现到消失, 所需 的脉冲当量数换算为距离除以2 . 即为其基准点定位误差 6 . 3 . 2 伺服系统定位误差 试验 _ 具; 网格板: 5 0 0 m tt i X5

27、 0 0 m m标准厚度网格软片; 2 0 倍读数显微镜。 试验方法: 精确测定各路伺服系统的脉冲当量并作为计算机控制参数后, 以机控方式分别检测其定 位误差: a . 在底片盘上 放置网格板并沿网格线定向。 通过显微镜观测检验十字, 以手控方式驱动底片盘对 准起始网格线, 再由机控底片盘移动网格距. 测定底片盘二和v 向的定位误差 b . 将网格软片沿滚筒外圆母线进行定向并固定于滚筒上, 以手控方式驱动滚筒对准起始网格线. 再由机控滚筒移动网格距, 通过固定在仪器基座上的读数显微镜, 分别测定滚筒X和Y向运动的定位 误差; 。 . 手控旋像系统到基准位置, 并使二向网格线与检验十字横线重合,

28、 机控旋像棱镜使网格影像旋 转9 0 0 ( 先顺时针, 后逆时针) , 以此测算旋像的定位误差: d . 手 控变倍系统到基准位置。 以机控方式改变放大率, 按6 . 3 . 2 b方法测定变倍系统的定位误差 6 . 3 . 3 复位误差 仪器按正常作业方式连续工作2 小时以仁使各路伺服系统回归起始点. 检验其偏r l -_ 6 , 3 . 4 限位控制 在伺服机构运行中, 人工给出限位信号, 察看驱动电机是否立即停止运转 6 . 4 计算机硬件 对仪器所选用的计算机机型、 系统配置、 性能指标等按技术要求5生中所列内容逐条检验。 6 . 5 计算机应用软件 对仪器现有应用软件与选配软件的内

29、容及其功能逐项运行检验 6 . 6 正射像片的影像质量 C H/ T 8 0 1 1 - 9 2 6 . 6 , 1 综合分辨力 试验 卜 具: A4 分辨力板: 2 0 倍读数显微镜 试验方法: 在底片盘上安放分辨力板, 滚筒 上 装上2 0 0 m m X 2 0 0 mn : 大小的感光胶片, 光楔板置于( 级, 依次在1 , 6 , 1 1 倍的放大率 卜 . 进行半动态扫描晒像。 摄影处理后, 用显微镜观察分辨力板图像, 确定 其影像综合分辨力。 6 . 6 . 2 相邻扫描带间的密度差 试验工具: 网格板; 透射密度计 试验力法: 在确认 仪器系统误差已作全面测定和补偿改正后, 滚

30、筒上 装 卜 5 5 0 m m X 6 0 0 m f r大小的 感光胶片, 底片盘仁 安放并V 1 定网格板, 放大率置j - 3 . 2 倍 缝隙长 度1 2 m m, 对1 6 0 m m X 1 6 0 “ n的网 格范围进行扫描晒像。摄影处理后, 对相邻扫描带上的密度分别进行测定( 不少于3 处) , 取其密度差的 平均值 6 . 63 相邻扫描带间的拼接质量 根据6 . 6 . 2 所得之正射网格片, 对相邻扫描带间的拼接质量进行目视检查 6 . 了 正射像片的平面位置精度 6 , 了 门网格检验法 试验I _ 其: 三 级线纹米尺; 坐标展点仪, 点位精度不低干0 . 0 4

31、m m 试验方法: 根据6 . 6 . 2所得之正射网格片, 进行下列检测: a . 按图1 所示量测正射网格片上的下列网格边长( 1 1 - 5 , 3 1 - 3 5 , 5 1 - 5 5 , 1 1 - 5 1 , 1 3 - 5 3 , 1 5 - 6 5 ) 以及下 列对角线边长( 1 1 - 3 3 , 3 1 - 1 3 , 1 3 - 3 .5 , 1 5 - 3 3 , 3 1 - 5 3 , 5 1 - 3 3 , 3 3 - 5 5 , 5 3 - 3 5 , 5 1 - 1 5 , 1 1 - 5 5 ) , 计算其与理论值 之差 : n . 将正射网格片置于高精度坐

32、标展点仪 L, 检测其2 5 点点位中误差 1 1 1 3 i s 3 3 图 1 6 . 7 . 2 航摄像片检验法 将正射影像图在高精度坐标展点仪上对有地标的控制点或明显地物点进行坐标测定, 统计其精度 6 . 8 电气安全 按“ B4 7 9 3 规定, 测定仪器绝缘电阻、 绝缘强度、 泄漏电流等主要安全技术指标 6 . 9 操作性能 按G B 7 9 3 0 和Z B A 7 7 0 0 1 有关作业规定检验其操作性能 6 . 1 0 外观 目视检查 6 . 1 1 防霉、 防雾、 防锈 按Z B Y2 5 0 规定的方法检验 7 检验规则 7 . 1 出厂检验 u nP r 8 0

33、1 1 - - 9 2 7 . 1 1 生产厂检验部门必须对仪器逐台检验 并填写完整的检验单. 质城全部合格方可出f 7 . 1 . 2 根据本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对项目5 - 2 . 三 . 35 . 5汽 . 6 , 乃 . 了5 . 35 . ) . 几 . 、5 . 日进行全而检验 713 判定规则 若了1 . 2 检验项目中有 一 项不合格 则视为不合格品。 被判为不合格品的仪器应退回生产车间进行百分之百返修、 调整、 检校. f t i 新提供时 应按相应项卜 I 从严检查 7 . 2 1 =9 式检验 7 . 2 . 1 有 F 列情况之 , 时, 应进行产品型式检验: a 、 新

34、产品或老产品转产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U . 产品在结构设计、 材料、 工艺右重大变更时; 。批量产品定期抽样检验. 两年一次; d . 产品长期停产后, 恢复生产时; e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 . 2 . 2 划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合格品中随机提取, 侮批不少于三台 7 . 2 . 3 判定规则 按技术要求进行全检, 若有 一 项不合格, 则视为不合格品被判为不合格品的仪器经返修、 调校后, 如币检仍 1 1 合格则认为型式检验不合格。 8 标志、 包装、 运输、 贮存 8 . 1 标志 8 . 1 门仪器 卜 _ 应有以下标志: a . 制造厂名、 商标; n .

35、 产品名称、 t 3 号: e . 出厂 一 编号; d . 制造臼期 81 . 2 包装箱 F -. 标志按Z B Y 0 0 3中有关规定执行 8 . 2 包装 8 . 2 . 1 仪器检验合格后, 按部件拆开 用塑料袋封装( 内加千燥剂 , 分箱包装 8 . 2 . 2 精密、 重要部件的包装箱应由内、 外箱组成内箱内部以及内、 外箱之间应有防震设施 8 . 2 . 3 包装具体规定按Z B Y 0 0 3 有关要求执行 8 . 2 . 4 仪器随带文件 x . 产品合格证: b . 产品说明书( 包括仪器使用、 安装、 检校手册和光学、 机械、 电气维护所需的图件, 以及计算机厂 家提供的全部资料) ; 。 , 装箱单; d . 随机附件、 备件清单。 8 . 3 i = 输与贮存 j a 输中应加遮蓬, 防止雨淋, 装卸时严禁跌落; 库房贮存, 贮存时间下超过三个少 卜 附加说明 :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山江苏省测绘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