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电力标准-DL 471-199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pdf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65469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2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电力标准-DL 471-199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L电力标准-DL 471-199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L电力标准-DL 471-199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L电力标准-DL 471-199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L电力标准-DL 471-199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L电力标准-DL 471-199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电力标准-DL 471-199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锅炉锅筒内部装置 制 造 安 装 导 则 DL 4 7 1 - 1 9 9 2 目次 总则 一 2 技术要求 1 5 5 1 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4 71 - 1 99 2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制造安装导则 总则 1 . 1 锅炉锅筒内部装置是 保障锅炉长期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品质合格的蒸汽的重要部件 为确保蒸汽品质合格, 除合理设计和正 确选 用锅 筒内 部装置 外, 还必须有良 好的制造安装质 量,故特制订本导则。 1 . 2 本导则主要规定国内 锅炉常用的汽水分离装置, 如旋风分离器、 缝隙挡板、 水下 孔板 和均汽板、 百叶窗、 钢丝网、 燕汽 清洗 装置, 以 及锅筒

2、内的 辅助装置等的制造、 安装质量及 验收方法。 1 . 3 本导则 适用于电站蒸汽 锅炉 及工 业锅炉属于上述范围内的锅筒内部 装置。 2技术要求 2 . 1锅筒内 部装置的 材料选用应符合设计图纸, 并经检验部门按J B / Z 1 2 0 锅炉原材料人 厂验收规划进行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者不准投产。 2 . 2 锅筒内部装置所用的焊 接材 料应符合I B 1 6 1 3 锅炉受压元件 焊接技术条件的 规定。 2 . 3 锅筒内部 装置安装前, 应认真清除 锅筒内 壁、 各分离元件和连接管处的焊渣、 污泥、 锈垢等杂物。 2 . 4 锅筒内 部装置的零件 ( 角 铁、 扁钢等) 的弯

3、曲度每米不超过1 . 5 mm ;长 度小于l m时, 总弯 曲度不应大于6 mm ;长 度大于1 0 m时, 总弯曲度 不应大 于l O m m 2 . 5 锅筒内 部装置中所用的隔板、 孔板、型 钢等, 应尽量减小拼接焊缝,长度小于2 m者 不 得拼接, 长度为2 - - 5 m者允许有一条拼接 焊缝,长度在5 m以上者允许有两条拼接焊缝。 焊缝不能有泄漏。 2 . 6 锅筒内 部装置的支撑 件应有足够的 强度和刚性, 与锅筒壁焊接时必须牢固。 2 . 7 厚度小于5 mm 的锅内装置零部件, 不应直 接与 锅筒壁相焊, 应在锅筒壁上先焊上厚度 大于5 二 的扁钢或角铁作为预埋件,然后再将

4、别的部件与其焊接 2 . 8 与低合金钢材料 ( 如B HW- 3 5 等型号的钢材)的锅筒壁直接焊接的分离元件,应在制 造厂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进行焊接,并按规定进行热处理。锅筒内部装置焊接时,不应在锅筒 壁上引弧。 如因电 弧损伤锅筒内壁, 则要 进行 修磨或补焊。 2 . 9 装配锅 筒内部 装置时, 应找出 锅筒的实际中 心线, 作为分离元件的 安装基准。 2 . 1 0 旋风分离器汇流箱应沿锅筒直 段全长布置。当 汇流 箱的 焊接工作结束后, 应做严密性 试验 ( 用煤油或灯光) , 并确认不漏。 2 . 1 1 旋风分离器的直径和高度偏差应小于或等于 士 2 mm ,椭圆度偏差应小于或

5、等于2 m m: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1 9 9 2 -0 5 - 1 6批准1 9 9 2 - 1 1 . 0 1 实施 2 . 1 2 旋风分离器溢流环和轴流式分离器的阻挡器与内套筒 之间的间隙都应 均匀, 最大和最 小间 隙之差 ( a 一a )不大于? M M ( 见图I ) , 图 1 间隙允许偏差 ( A )溢流环P I M; ( b )阻挡器与内套筒间隙 1 -谧流环; 2 -筒体; 3 一阻挡器; 4 -列套筒; 5 一内套筒 2 . 1 3 旋风分离 器顶帽波形 板间 的间 隙应均匀, 不能有透光现象。顶帽外 形尺寸偏差应不大 于士 2 m m, 如系 方形顶帽, 其对角线

6、偏差应不大于3 m m 旋风 分离器本体导叶盘的直径偏 差应小于二 2 r n m o 2 . 1 4 旋风分离 器汇流箱上法兰 焊接后, 法兰面及法兰中 心到锅筒中 心线的尺寸h ; 和h : 的 偏差应不大于二 5 m m, 相邻两法兰孔中心 距 b 的 偏差不大于二 2 mm , 法兰 孔偏斜度 。 不大 于 2 m m,最边上两法兰孔中心距 a的偏差不大于1 4 mr n ,法兰孔中心至封板边缘尺寸。的 偏差不大于二2 m m ( 见图2和图3 ) 图2 汇流箱封板开孔允许偏差图3 法兰到锅筒中心 线偏差 2 . 1 5 旋风分离 器汽水混合物引人管中心线 距筒体上沿尺寸h : 的偏差

7、应不大于士 2 m m . 稳 水 板( 或 托 斗 ) 与 筒 体 下 沿 尺 寸 , 的 偏 差 不 大 于 土 二 ( 见 图 4 ) 0 2 . 1 6 旋风分离器与汇流箱法兰 连接时, 接合面 处应加装垫片, 楔键必须打紧 ( 或 将螺栓拧 紧)为防止掉落, 楔键的倾角a 应小于 或等于6 0 0 ( 见图5 ) 。 旋风分离器安装好后, 用手 摇动筒体应无松动现象。 2 . 1 7 轴流式旋风分离器的下部托架应水平布置,每米长度偏差不大于2 m m,纵向最大偏 差不大于 5 m m, 月 一, l 下 一 ee r,-一 I . 丁 图4 旋风分离器引人管图S 法兰锲键的安装图6

8、缝隙挡板偏差 及稳水板偏差 2 . 1 8 轴流式分离器内外套筒之间 的间隙应均匀, 最大和最小间隙 之差不大于2 mm 。 2 . 1 9 缝隙挡板的材料厚度应不小于 3 mm ,缝隙板之间蒸汽通道尺寸 b的偏差不大于 土 5 m m, 挡板边缘到锅筒中 心线尺寸g , 和9 : 的 偏差不 大于士 5 mm 2 . 2 0 缝隙挡板与 锅筒中 心线尺寸h的 偏差不 大于士 5 mm . 2 . 2 1 水下孔板和 均汽板 ( 见图7 )的 小孔边缘应光滑、 无毛刺, 孔径偏差不大于5 %. 2 . 2 2 孔板与锅筒中 心线尺寸处和码的偏差不 大于二 S m m , 2 . 2 3 孔板平

9、面度偏差每米不大于2 mm ,横向倾斜度不大于2 mm . 2 . 2 4 相邻两块孔板间的安装间隙不大于2 m m, 水下孔板封板高度 h i 的偏差不大于 土5 mm. 2 . 2 5 百叶窗分离器 ( 见图8 )波 形板 组装完后不 应有透光现象C 相邻两块波形板间尺寸1 的偏差应不大于 士l m m,每块百叶窗组件中,两端的波形板间距 L的偏差不大于土2 m m, 波形板 宽度尺寸5的 偏差不大于士 l mm 2 . 2 6百叶 窗 组 件 外 形 尺寸 偏 差 应 不 大 于维 mrn, 对 角 线 之差 不 大 于3 m m . 2 . 2 7 最边上 一块百 叶窗 组件与 端板之

10、间的间 隙应不大于2 mm . 2 . 2 8 钢丝网 分离 器的 层与 层之间 应压紧, 与边框间的间隙用扁 钢密 封。 2 . 2 9 钢丝网 分离器各层之间的尺寸 偏差应不大于士 5 mm ,每一组件的外形尺寸偏差不大 于指mrn, 对 角 线 之 差 不 大 于3 mm. 2 . 3 0 钢丝网 分离 器最边上一个组件与 端板间的间隙大于2 m m时, 要用扁钢进行密封,以 防汽流短路。 2 . 3 1 蒸汽清 洗装置 在装配时应保持水平,横向 倾斜度每米不大于2 mm , 纵向 最大偏差不 大于5 mm , 相邻两块孔板间的间 隙不大于l mm , 清洗 孔板与 锅筒中 心线的尺寸h

11、 : 的 偏差 不 大于士 5 二( 见图 9 ) 0 2 . 3 2 清洗孔板的孔径偏差应不大于2 % 2 . 3 3 排污管水平布 置在锅筒水室, 两端标高差不大于5 mm 。 排污管到锅筒中 心线的尺寸 偏差不大于士 5 m m。排污小孔应正对一次分离元件的排水出口处,角度偏差不大于土3 0 。排 污 刁 、 孔 沿 管 长 均 匀 分 布 , 其 总 通 流 截 面 积 为 排 污 母 管 截 面 积 的 告 。 排 污 引 出 管 应 置 于 母 管 中 景犯布 图7 水下孔板偏差图8 百叶窗组装允许偏差 图 9 洗汽孔板安装偏差 间,以使沿锅筒长度排污均匀。 2 . 3 4 加药管

12、与锅筒连接处应加装套管,加药管水平布置在锅筒底部下降管人口处,两端标 高差不大于5 二加药管到锅筒中 自 线的尺寸偏差不大于土5 mm:药液出口小孔应正对给 水分配管出口, 安装偏差不大 于士 3 0 。 加药小孔沿管长均匀分布, 其总通流截面 积为加 药母 管 截 面 积 的 告 。 力 口 药 引 人 管 应 设 在 母 管 中 间 , 以 使 沿 锅 筒 长 度 力 。 药 均 匀 。 2 . 3 5 给水管与 锅筒连接处应加装套管 ( 见图1 0 ) , 给水母管布置在锅筒底部靠近加药管 处。配水孔安装的角度偏差不大于士3 0 ,安装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使给水有喷到锅筒壁的可 能。 2 .

13、 3 6 对超高压参数以上的大容量锅 炉, 推荐采用锅炉给 水直接注人下降管的配水方式 ( 见 图 1 1 ) 2 . 3 7 水位计应布置在汽、 水流 稳定的区 域 ( 例如锅筒封头处) 。水侧和汽侧的连通管应在 同 一压力空间 ( 见图1 2 ) , 为保证水位计正常工 作, 在水、 汽连通管人口 处应加装保护 装置 ( 见图 1 3 ) , 图 1 0 套管 图 1 1 给水直接注人下降管 图1 2 水位计连通管 1 一锅筒;2 一下降管; 3 - 省煤器来水管 4 -棍合器 心彭引 图 1 3 水位计保护装置 ( a 、水侧连通管单独保护装置; ( b )汽侧和水侧共用的保护装置; (

14、 c 1汽侧连通管单独保护装置 2 . 3 8 为防止汽泡吸人下降管, 或在其人口 形成旋涡斗, 下降管 人口 应安 装保护装置, 其形 式可 用 格 栅 或十 字 挡 板 等 如 图1 4 所 示) 。 格 栅 长 度L 应 等于 或 大 于2 d , ( d 二 为 下 降 管内 径) ,但不得小于2 0 0 r n m,格栅高度 h的偏差不大于1 5 m m,格栅下缘与下降管口的距离 5 应 为( 0 . 5 - 1 . 0 ) 心, 安 装 偏 差 不大 于士 5 m m 。 对 分 散 式 下 降管 , 采用 几 根 下 降 管 共用 一 块 格栅, 格栅边 缘离 最边上一 根下降管

15、口 的距 离b 应为 ( 1 . 5 - 2 . 0 ) d , , 不 得小于 l O O m m, 安 装偏差 不大于士 5 二 。十字挡板与下降管口 应焊接牢固, 布置高 度 h , 应为 ( 1 一 1 . 5 ) d , , 安 装 偏 差 不 大 于二 5 m m o 图 1 4 下降管人C I 保护装置 ( a )单片装设的直片型格姗;( b 成组装设的格栅;( c )下降管口装设的十字挡板 2 . 3 9 锅水取样装置应设在锅筒正常水位以下2 0 0 -3 0 0 二 处, 靠近一次分离元件的排水出 口 处, 应注意避开给水分配管和加药管 2 . 4 0 为使取出的蒸汽样品具有代表性,饱和蒸汽取样器应安装在锅筒刚出口处的饱和蒸汽 引出 管上, 数量不应少于三点, 沿锅筒长度方向 对称布置。 各取样点应分别引至取样冷却 器,对热蒸汽取样器应安装在集汽联箱或主蒸汽管道上。 2 . 4 1 锅筒内 部装置 装配结束后,应清除锅筒内所有焊渣、杂物, 经有关各方面检查认可 后,封闭人孔门。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能源部西安热工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能源部西安热工研究所技术归口。 本标准由能源部西安热工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振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