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电力标准-DLZ 634.14-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4部分:总则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IEC60870-5与IEC60870-6标准的结构.pdf

上传人:哈尼dd 文档编号:3654948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71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L电力标准-DLZ 634.14-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4部分:总则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IEC60870-5与IEC60870-6标准的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DL电力标准-DLZ 634.14-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4部分:总则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IEC60870-5与IEC60870-6标准的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DL电力标准-DLZ 634.14-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4部分:总则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IEC60870-5与IEC60870-6标准的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DL电力标准-DLZ 634.14-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4部分:总则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IEC60870-5与IEC60870-6标准的结构.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DL电力标准-DLZ 634.14-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4部分:总则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IEC60870-5与IEC60870-6标准的结构.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DL电力标准-DLZ 634.14-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4部分:总则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IEC60870-5与IEC60870-6标准的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电力标准-DLZ 634.14-200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4部分:总则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IEC60870-5与IEC60870-6标准的结构.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29. 2 40. 01 F20 备案号 :1 6 9 9 6 - 2 0 0 6 中华人民 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D L / Z 6 3 4 . 1 4 一 2 0 0 5 / I E C / T R 6 0 8 7 0一1 一4 : 1 9 9 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1 - 4部分:总则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 I E C 6 0 8 7 0 - 5 与 I E C 6 0 8 7 0 - 6 标准的结构 T e l e c o n t rol e q u i p m e n t a n d s y s t e m s 一 P a r t 1 一 4 : Ge

2、n e r a l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s 一 S e c t i o n 4 : B a s i c a s p e c t s o f t e l e c o n t rol d a t a t r a n s mi s s i o n a n d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o f s t a n d a r d s I E C 6 0 8 7 0 - 5 a n d I E C 6 0 8 7 0 - 6 ( I E C/ T R 6 0 8 7 0 - 1 - 4 : 1 9 9 4 , I D T) 2 0 0 5 - 1 1 -

3、 2 8 发布2 0 0 6 - 0 6 - 0 1 实施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 发 布 DL / Z 6 34. 14一 2 00 5 目次 前言 一, , 二, , 价 , 价 . 卜二 卜. ,. . . .n 引言 , , , , ,. 价 . , 二 , 价 , . . . . 一. . . . . . . . . . . N 1 范围 , 价 卜 ,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一 “, 4 1 一 1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3 4 基 本 通信 结 构 和 协 议 模 型 价 , , . . . 4

4、4 .1 传输网络部件的 说明, ,” , . ., . . , , . ,. . , “ 一 4 4 .2 O S I 七层模型 , , 5 4 . 3 增强性能结构 ( E P A ) , , , 卜 , 卜 . . . . . 7 4 . 4 层协议的独立性 价 , , 价 一 7 4 .5 功能协议集 , , 卜 - 卜 卜 , . 7 5 数据通信原理, , , , , 4 , , , , , , 一8 5 . 1 节点 , , , . , . . . . . . . 8 5 . 2传 输 网 络 和 数 据 链 路 配 置 , 卜 , , , , , , . . . 1 0 5 .

5、 3 数据传输规范 . . , , , , , 价, , . . . . . . 1 2 6 I E C 6 0 8 7 0 - 5 和I E C 6 0 8 7 0 - 6 介绍 , , . . . . . . . . . . . . 1 2 6 . 1 I E C 6 0 8 7 0-5 传输协议 卜 . 卜 卜 卜 卜 , 一 1 2 6 . 2 I E C 6 0 8 9 0 - 6 与I S O / I T U - 7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 . , -1 3 参考文献 , , , 一 , , . , . 一 价 . . . . . . . . . . 一 一 1 5 DL / Z 6 3

6、4. 14一 2 00 5 m l1舀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关于下达 2 0 0 2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的通知 ( 国 经贸电 力 【 2 0 0 2 9 7 3 号文) 的安排制定的。 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电能的质量,控制中心必须收集系统的实时信息。这工作 过去主要通过电话进行,而远动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是实现系统实时调度和进一步实现调度综合 自 动化 的基础 。 自2 0世纪 8 0 年代以来,国际电工委员会5 7技术委员会为适应电力系统,包括E MS( 能量管理系 统) 、S C A D A( 监控与数据采集) 、D M S( 配电管理系统) 、 D

7、 A ( 配电自 动化) 及其他供水、供气等公 用事业的需要,制定了I E C 6 0 8 7 0 远动设备及系统系列标准,从总则、工作条件、接口、性能要求和传 输规约等方面对电力系统及相关公用事业的远动技术进行规范。我们也随着将这系列标准采用为我国的 国家标准或电力行业标准,为我国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和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我国对 I E C 6 0 8 7 0 系列标准各部分的编号、名称及采用情况如下: I E C /T R 6 0 8 7 0 - 1 - 1 : 1 9 8 8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I 部分: 总则 第1 篇: 基本原则, 等同采用为D L / Z 6 34

8、 . 1 1; I E C 6 0 8 7 0 - 1 - 2 : 1 9 8 9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1 部分:总则 第2 篇:制定规范的导则,等同 采用为 GB / T 1 6 4 3 6 . 1 - 1 9 9 6 ; I E C /T R 6 0 8 7 0 - 1 - 3 : 1 9 9 7 , E d . 2 .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I 部分: 总则 第3 篇: 术语,等同采用为 GB / T 1 4 4 2 9; I E C /T R 6 0 8 7 0 - 1 - 4 : 1 9 9 4 远动设各及系统 第1 部分: 总则 第4 篇: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 E E C 6

9、0 8 7 0 - 5 与I E C 6 0 8 7 0 - 6 标准的结 构, 等同采用为D L / Z 6 3 4 . 1 4 ,即 本技术文件; I E C / T R 6 0 8 7 0 - 1 - 5 :2 0 0 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 部分: 总则 第5 篇: 带扰码的调制解调器传输过 程对使用I E C 6 0 8 7 0 - 5 规约的传输系统的数据完整性的影响,等同采用为D L / Z 6 3 4 . 1 5 ; I E C 8 7 0 - 2 - 1 : 1 9 9 5 远动设各及系统 第2 部分:工作条 件第1 篇:电源和电 磁兼容性, 等同 采 用为G B / T

10、1 5 1 5 3 . 1 -1 9 9 8 ; I E C 6 0 8 7 0 - 2 - 2 : 1 9 9 6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2 部分:工作 条件第2 篇:环境条件 ( 气候、 机械和 其他非电影响因素) ,等同采用为G B / r 1 5 1 5 3 .2 -2 0 0 0 ; I E C 6 0 8 7 0 - 3 : 1 9 8 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3部分: 接口 ( 电气特性) ,等同采用为G B / f 1 6 4 3 5 . 1 -1 9 9 6 ; I E C 6 0 8 7 0 - 4 : 1 9 9 0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4部分:性能要求,等同采用为 G B / T

11、 1 7 4 6 3 -1 9 9 8 ; I E C 6 0 8 7 0 - 5 - 1 : 1 9 9 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 传输 规约 第1 篇:传输帧格式,等同 采用为 GB / T 1 8 6 5 7 . 1 -2 0 0 2 ; I E C 6 0 8 7 0 - 5 - 2 : 1 9 9 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 传输规约第2 篇:链路传输规则, 等同 采用 为G B /T 1 8 6 5 7 .2 -2 0 0 2 ; I E C 6 0 8 7 0 - 5 - 3 : 1 9 9 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 传输规约第3 篇: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

12、等 同采用为G B /T 1 8 6 5 7 .3 -2 0 0 2 ; I E C 6 0 8 7 0 - 5 - 4 : 1 9 9 3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 传输规约第4 篇:应用信息元素的定义和编 码,等同 采用为G B / T 1 8 6 5 7 .4 -2 0 0 2 ; I E C 6 0 8 7 0 - 5 - 5 : 1 9 9 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 传输规约第5 篇:基本应用功能,等同采用 为G B / T 1 8 6 5 7 .5 -2 0 0 2 ; I E C 6 0 8 7 0 - 5 - 1 0 1 : 1 9 9 5 远动设各及系统 第5 部

13、分: 传输规约第1 0 1 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 DL / Z 6 3 4 .1 4一 2 0 0 5 准, 非等效采用为D U T 6 3 4 .5 1 0 1 -2 0 0 2 ; I E C 6 0 8 7 0 - 5 - 1 0 2 : 1 9 9 6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 部分:传输规约第 1 0 2篇: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 传输配套标准, 等同 采用为D U T 7 1 9 -2 0 0 0 ; I E C 6 0 8 7 0 - 5 - 1 0 3 : 1 9 9 7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 1 0 3 篇: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 口 配套标准, 等同 采用为D

14、U T 6 6 7 -1 9 9 9 ; I E C 6 0 8 7 0 - 5 - 1 0 4 : 2 0 0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 1 0 4 篇:用标准传 输协议子集 的 I E C 6 0 8 7 0 - 5 - 1 0 1网络访问,等同采用为D UT 6 3 4 .5 1 0 4 -2 0 0 2 ; I E C6 0 8 7 0 - 5 - 6 ( F D I S ) : 2 0 I 4 远动设各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 6篇:I E C 6 0 8 7 0 - 5规约 系列测试规则, 等同 采用为D U T 6 3 4 .5 6 -2 0 1 4 ; I

15、E C / I R 6 0 8 7 0 - 6 - 1 : 1 9 9 5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6部分:与 I S O / I T U - 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第 1 篇:标准的应用环境和结构, 等同 采用为G B / Z 1 8 7 0 ) .5 ; E E C 6 0 8 7 0 - 6 - 2 : 1 9 9 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6 部分: 与I S O = - T 建议兼 容的 远动协议 第2 篇: O S I 1 至 4 层基本标准的应用,等同采用为G B / T 1 8 7 0) .6 ; I E C 6 0 8 7 0 - 6 - 5 0 3 : 1 9 9 7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16、 6部分:与I S O / I T U - 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第 5 0 3 篇:T A S E .2服务和协议,等同采用为 G B / T 1 8 7 0 ) . 1 -2 0 ) 2 ; I E C / T R 6 0 8 7 0 - 6 - 5 0 5 : 2 0 0 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6 部分:与I S O / I T U - T 建议兼容的远 动协议 第 5 0 5 篇:T A S E . 2 用户指南,等同采用为G B / Z 1 8 7 0) .7 ; I E C 6 0 8 7 0 - 6 - 6 0 1 : 1 9 9 4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6 部分:与I S O /

17、I T U - T 建议兼容的 远动协议 第6 0 1 篇: 在永久访问 连接分组交换数据网的端系统中提供基于连接传输服务的 功能标准集, 等同采用为G B / I 1 8 7 0 0 . 8 ; I E C / I S 6 0 8 7 0 - 6 - 6 0 2 :2 0 0 1 远动设备 及系统 第6 部分: 与I S O / I T U - T 建议兼容的远 动协议 第 6 0 2篇:T AS E传输协议子集,等同采用为G B / Z 1 8 7 0 0 . 4 -2 0 0 2 ; I E C 6 0 8 7 0 - 6 - 7 0 2 : 1 9 9 8 远动设各及系统第 6部分:与

18、I S O / I T U - 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第 7 0 2 篇:在端系统中提供T A S E .2 应用服务的功能协议子集, 等同 采用为G B / T 1 8 7 0 0 . 3 -2 0 0 2 ; I E C 6 0 8 7 0 - 6 - 8 0 2 : 1 9 9 7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6部分:与I S O / I T U - T建议兼容的远动协议第 8 0 2 篇:T A S E .2对象模型,等同采用为 G B / T 1 8 7 0 0 . 2 -2 0 0 2 .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 采用I E C 6 0 8 7 0 - 1 - 4 : 1 9 9 4 0 本指导

19、性技术文件按原文翻译。但 I E C 6 0 8 7 0 - 1 - 4出版己有 1 0 年多,提及的标准情况有了变化。 其中I E C 6 1 0 8 5 , I E C 6 0 8 7 0 - 6 - 3 及 I E C 6 9 8 7 0 - 6 -4 已经撤消。 I E C 6 0 8 7 0 - 6 - 5 0 1 , I E C 6 0 8 7 0 - 6 - 5 0 2 , I E C 6 0 8 7 0卜5 0 4 及I E C 6 0 8 7 0 - 6 - 7 0 1 讨论的是T A S E .2 协议,I E C已 计划撤消。 本文件将原文中 涉及这些 标准的文字略去。原

20、文提及的I E C 6 0 8 7 0 - 5 的配套 标准当时尚未出版,现在已 经出版。本文 件以这些标 准的具体名称代替原文的不明 确的 陈述文字。 还有一些提及的I T U - T 标准已 经修订, 本文 件以 其新 版标 准的编号和名称代替原文的文字。 为便于文字编写及阅读,本文件除在第 2 章 “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原文中的国际标准以采用的我国 标准表示外, 在其他文字中提及国际标准时仍用原国际标准的代号和编号。例如,在本文件的名称中用了 I E C 6 0 8 7 0 - 5及I E C 6 0 8 7 0 - 6 ,未用相应的我国标准G B 1 8 6 5 7 , G B 1

21、8 7 0 0 , D L 6 3 4 , D L 6 6 7 , D L 7 1 9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国电自动化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参 加起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廖泽友、何卫、刘佩娟。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参考。有关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化中心反映。 DL / Z 6 3 4 . 1 4一 2 005 引言 在过程控制领域,尤 其是 在远动和S C A D A系统领域中,越来越要求实时

22、传送数据。 这方面的应用 要求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传输时间有保证。 通信网 络及其相关协议的一种具体类型的可用性取决于它实现这些要求的 能力, 其决定因 素包括: 带宽; 通信负荷 ( 正常情况和雪崩情况) ; 传输质量: 编码和解码方案; 通信前端和节点的计算处理能力。 应对每个候选系统按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特别是对于基于O S I ( 开放系统互连) 的远动数据通信相关的 协议系列 ( 原考虑将这些协议用于计 算机间的通信,而非远动) ,应从这个观点仔细地予以检查。 注:这里略去了有关I E C 1 0 8 5的一句话,因为 】E C 1 0 8 5己作废。 I E C 6 0 8 7 0 -

23、 1 - 1 描述了 规划设计的 一般原则 和远动系统的功能。其中第6 章已 提出对远动数据传输 的一些总体看法,但是,需要对数据传输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它们的广泛应用进行周密的审视。从而要出 版一些涉及远动协议标准化的出 版物。 因此, 有必要在本文 件中 对远动数 据传输的基本方面提出总的看 法。 DL / Z 6 3 4 . 1 4一 2 0 0 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1 一 部分:总则 远动数据传输的基本方面及 I E C 6 0 8 7 0 - 5 与I E C 6 0 8 7 0 - 6 标准的结构 1 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采用比特编码串行数据传输、监视和控制广域分布过程的远动

24、设备及系 统 。 本指导 性技术文件拟用作将传输技术、设备和协议应用于远动系统的简要指南。 因此, 它可用作面 向I E C 6 0 8 7 0 - 5 和I E C 6 0 8 7 0 -6 系列标准的使用的指南。确切地说,它给出了 用于评估方法以 及定义及 描述关键技术术语的 参考框架。本文件 第3 章中 的定义是I E C 5 0 ( 3 7 1 ) 和I E C 6 0 8 7 0 - 1 - 3中 术语定义 的补充。 它还提供了: 可用的基本通信技术的描述: 如何将不同的系 统层次 ( 见第3 章) 在一起使用的 基本规则 ( 即, 哪些不同层次的标准可以 联 合使用,哪些不可以)

2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 后所有的 修改单 ( 不包括勘误的内 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鼓 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 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 最新 版本。 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 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 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G B / I 3 4 5 4 -1 9 8 2 数据终端设备 ( D T 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 D C E )间的接口电路定义表 ( I T U - I V2 4 : 1 9 8 9 , I DT) G B f r 3 4 5 5 -1 9 8

26、2 非 平衡双 流接口 电路的电特性 ( I T U - T V 2 8 : 1 9 8 9 , I D T ) G B / f 5 2 7 1 . 1 -2 0 0 0 信息技术 词汇 第1 部分: 基本术语 ( I S O / I E C 2 3 8 2 - 1 : 1 9 9 3 , M O D ) G B / F 9 3 8 7 信息处理系统 开放系统 沟: 连 基本参考模型 ( I S O 7 4 9 8 , I D T ) G B f r 1 2 4 5 3 -1 9 9 0 信息处理系统 开放系统互连 运输服务 定义 ( I S O 8 0 7 2 : 1 9 8 6 , ID

27、T ) G B f r 1 4 4 2 9 -2 0 0 5 远动设备及系统 术语 ( E E C 6 0 8 7 0 - 1 - 3 : 1 9 9 7 , II : ) T ) G B / I 1 5 1 2 8 -1 9 9 4 信息 处理系统 开放系 统互连 面向 连接的基 本会话服务定义 ( I S O 8 3 2 6 : 1 9 8 7 , I DT) G B / T 1 5 1 2 9 -1 9 9 4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服务约定 ( I S O / I R8 5 0 9 : 1 9 8 7 , I D T) G B f r 1 5 6 9 5 -1 9 9 5 信息处理系

28、统 开放系统互连 面向 连接的 表示服务定义 ( I S O 8 8 2 2 : 1 9 8 8 , DT) G B / f 1 5 6 9 6 -1 9 9 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面向连接的表示协议规范 ( I S O 8 8 2 3 : 1 9 8 8 , 】 DT) G B / I 1 8 6 5 7 . 1 -2 0 0 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部分:传输规约第 1篇:传输帧格式 ( I E C DL / Z 6 3 4 . 1 4一 2 0 0 5 6 0 8 7 0 - 5 -1 : 1 9 9 0 , I DT) G B /T 1 8 6 5 7 . 2 -2 0 0 2

2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部分:传输规约第 2篇:链路传输规则 ( I E C 6 0 8 7 0 - 5 - 2 : 1 9 9 2 , I DT) G B /T 1 8 6 5 7 . 3 -2 0 0 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部分: 传输规约第 3篇: 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 ( I E C 6 0 8 7 0 - 5 - 3 : 1 9 9 2, I DT) G B / T 1 8 6 5 7 .4 -2 0 0 2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5 部分: 传输规约 第4 篇:应用信息元素的定义和编 码 ( E E C 6 0 8 7 0 - 5 - 4 : 1 9 9 3 , I DT ) G B /

30、I 1 8 6 5 7 .5 -2 0 0 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 5部分:传输规约第 5篇:基本应用功能 ( I E C 6 0 8 7 0 - 5 - 5 : 1 9 9 5, I DT) G B / Z 1 8 7 0 0 . 5 -2 0 0 3 远动设各及系统 第6 - 1 部分:与I S O及】 T U - T 标准兼容的远动协议 标准 的应用环境和结构 ( I E C 6 0 8 7 0 - 6 -1 : 1 9 9 5 , I D T) G B / T 1 8 7 0 0 .6 -2 0 0 5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6 - 2 部分: 与I S O及I T U - T标准兼容的远动协

31、议OS I 1 - 4 层基本标准的应用 ( I E C 6 0 8 7 0 - 6 - 2 : 1 9 9 5 , I D T) D L / T 6 3 4 . 1 1 -2 0 0 5 远动设备及系统 第 1 - 1 部分: 总则 基本原则 ( I E C 6 0 8 7 0 - 1 - 1 : 1 9 8 8 , I D T ) D L / T 6 3 4 . 5 1 0 1 -2 0 0 2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 - 1 0 1 部分:传输规约 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 I E C 6 0 8 7 0 - 5 - 1 0 1 : 1 9 9 5 , I DT) I E C 6 0 0 5

32、 0 - 3 7 1 : 1 9 8 4 国际电工词汇 ( I E V)第 3 7 1 章远动 注:这里略去了原文里的EEC 6 0 8 7 0 掩卜X,因为它太不明确。 I S O J E C 8 0 7 3 : 1 9 9 7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提供连接模式传输服务的 协议 I S O 8 3 2 7 : 1 9 8 7 信息处理系统开 放系统互连 面向连接的基本会话协议规范 I T U - T R . 3 5 : 1 9 8 9 调 制速率为5 0 8 d 的调 频音 频电报系统的标准化 I T U - T R . 3 6 : 1 9 8 9 在同一音频电报系统中,5 0 B d

33、/ 1 2 0 H z 通路,1 0 0 B d / 2 4 0 Hz 通路,2 0 0 B d / 3 6 0 H z 通 路或4 8 0 Hz 通路的共存 I T U - T R 3 7 : 1 9 8 9 调制速率为1 0 0 B d 的调频音频电 报系统的标准化 r r U - T R . 3 8 A : 1 9 8 9 调制速率为2 0 0 B d 、通路间隔为4 8 0 H z 的 调频音频电报系统的标准化 1 T U - T V . 1 1 : 1 9 8 9 在数据通信领域中 通常同 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 平衡双流接口电 路的电 特性 I T U - T V 2 1 : 1

34、9 8 9 公用交换电 话网中使用的标准化3 0 0 b i t / s 的双工调制解调器 I T U - T V 2 2 : 1 9 8 9 公用交换电 话网 和点 对点二线租用电话型电 路上使用的 标准化 1 2 0 0 6 i t/ s 的双工 调制解调器 I T U - T V 2 3 : 1 9 8 9 公用交换电 话网中 使用的 标准化6 0 0 / 1 2 0 0 B d 调制解调器 I T U - T V 2 6 : 1 9 8 9 四线租用电 话型电 路上使 用的标 准化2 4 0 0 b i t ( s 调 制解调 器 I T U - T V 2 7 : 1 9 8 9 租

35、用电 话型电 路使用的 标准化4 8 0 0 b i t/ s 带人工均衡器的调制解调器 r r U - T V 2 9 : 1 9 8 9 点对点四线租用电 话型电 路上使用的标 准化%0 0 b i t/ s 调制解调 器 I T U - T V 3 2 : 1 9 9 3 公用电 话交换网和租用话路上使用的、 以 高达9 6 0 0 b i t / s 的数据传信速率操作的 二 线双工调制解调器系列 I T U - T X .3 : 2 0 0 ()公用数据网的分组 装2 拆设施 ( P A D ) T T U - T X .2 0 : 1 9 8 9 公用数据网上 起止式传输业务用的数

36、据终端设各 ( D T E ) 和数据电 路终接设备 ( D C E )之间的接口 I T U - T X .2 1 : 1 9 9 2 公用数据网同步操作的数据终端设备 ( D T E ) 和数据电 路终接设各 ( D C E ) 之间 的接口 r r U - T X . 2 1 b i s : 1 9 8 9 设计可与同步V系列调制解调器接口的 数据终端设备 ( D T E )在公 用数据网 上的使用 I T U - T X . 2 2 : 1 9 8 9 用户业务类别 3 - 6的D T E / D C E多路复用接口 DL / Z 6 3 4 .1 4一 2 0 0 5 I T U -

37、 T X . 2 5 : 1 9 9 6 以分组方式操作并通过专用电路接到公用数据网的终端使用的数据终端设各 ( DT E )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 D C E )之间的接口 I T U - T X . 2 8 : 1 9 9 7 起止式数据终端设备接入处于同 一国家的公 用数据网的分组装 所 设施( P A D ) 用 的D T E / D C E接口 I T U - T X . 2 9 : 1 9 9 7 在分组物拆设施 ( P A D ) 和分组型D T E或另一P A D之间的交换控制信息和用户 数据的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 . 1 平衡传输b a l a n c e d t r a

38、 n s mi s s i o n 已 连接的 两个站的终 端设备 ( D T E ) 均可随时启动 报文 传输的传输方法。 3 . 2 呼叫建立 a l l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建立数据连接的 事件序列 【 I T U - T X . 1 5 / 1 , 4 0 3 . 3 呼叫释放c a l l r e l e a s e 释放数据连接的事件序列。 3 . 4 电路交换网c i r c u i t - s w i t c h e d n e t w o r k 可提供基于电路交换方法的通信服务的专用交换设备 ( 时分或空分)的安排,可以是电路交换数据 网或电话

39、交换网。 3 . 5 电 路交换 c i r c u i t s w i t c h in g 根据需 求连 接两个 或以 上 数据终 端设 备, 使它 们可以 专用数 据电 路直到 连接被 撤消【 IS O 2 3 8 2 / 0 9 . 0 5 . 0 9 1 0 3 . 6 封包 e n v e l o p e 在n 位的 字节里增加一些数据网操作需要的附 加比 特后形成的 二进制数字组 【 I E V 7 2 1 -1 9 -2 5 0 3 . 7 节点n o d e 数据网 络中的一个点,在该点有一个或多个功能 部件与通道或 数据电路互连 【 I S O 2 3 8 2 / 0 9

40、.0 2 .0 2 1 0 3 . 8 分组 p a c k e t 包含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二进制数的序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和交换。 注: 数据、 控制信号以及可能的差错控制信息是按特定格式安排的 I S O 2 3 8 2 1 0 9 . 0 6 .2 6 1 . 3 . 9 分组装 / 拆设施 p a c k e t a s s e m b l e r / d i s a s s e m b l e r ( P A D ) 使不具备 分组交换功能的数据终端设备能接入分组交换网的一 种功能部 件 I S O 2 3 8 2 / 0 9 .0 7 .2 0 1 0 3 . 1 0 分组交 换

41、网 p a c k e t - s w i t c h e d n e t w o r k 用于提供基于分组交换方法的通信服务的专用交换设施的组合。 3 . 1 1 分 组交 换 p a c k e t s w i t c h i n g 采用可寻址的分组的方法, 进行路由选择和数据传输的过程, 从而通道可以仅在传输一个分组时被 DL / Z 6 3 4 . 1 4一 2 0 0 5 占 用, 在传输结 束前,该通道还可以 传输其他分组 【 I S O 2 3 8 2 / 0 9 . 0 5 .0 8 1 , 3. 12 对等协议 p e e r - t o - p e e r p r o t

42、 o c o l 在开放系统中同一层的实体之间的协议。 3. 1 3 周 期 数 据 传 输 p e r i o d i c d a t a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按相同时间间隔重复发数据集传输。 3 . 1 4 服务原语 s e r v i c e p r im i ti v e 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与实 现无关的交互的抽象表示方法 I S O T R 8 5 0 9 1 . 3 . 1 5 结构码 s t r u c t u r e d c o d e 为帧同步提供特定符号的码。 3 . 1 6 传送时延T 77 t r a n s i t d e l a

43、y T 7 7 数据输入到发送站的应用层至数据输出 到接收站的 应用进程的延时。 传送时延是总传输时间的一 个 组成部分。 3 . 1 7 传输质盘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q u a l i t y 用来描述通信网络质量的术语,如比特差错率、专用通 道可用率、比 特突发差错概率、 信噪比、 幅 值与相位失真、非线性、通道间的干扰等。 3 . 1 8 透明 卿面向比 特码 t r a n s p a r e n t c o d e / b i t o r i e n t e d c o d e 对比 特的结 构方式没有限制的 码。 3 . 1 9 非平衡传输 u n b

44、 a l a n c e d t r a n s m i s s io n 只有主站的 数据终端设备 ( D T E ) 可以启动 报文传输的传输方式。从站只在接收到主站请求后才能 传送报文。 3 . 2 0 窗口尺寸w i n d o w s i z e 窗口 尺寸用以描述协议 (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用的) 一次可以 处理的未完成的服务的数 量 。 4 基本通信结构和协议模型 通信系统功能的基本分类遵循 I S O的七层 O R模型。七层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描述,并不要求实际系 统如此实现。 关于该模型的详细描述和各层的功能, 可参见I S O和I T I I 的 相关 文件 ( 尤其是

45、I S O 7 4 9 8 ) 0 4 . 1 传输网络部件的说明 通信网的一般结构见图 t o 网络部件的基本特征如下: 传输网络 传输网络由具有分组交换或电路交换设备的站和节点间的传输通道组成。 DL / Z 6 3 4 . 1 4一 2 0 0 5 子 站R T J ,一了IIIII II II II I=w I fac i am I u一甘 !_一u 图 1 通信网的一般结构 D C E(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D C E 表示网络的进入点。 一般属于网络的D C E 与D T E ( 数据终端设备) 之间的接口已由I T U - T V 1 1 , V2 4 , V2 8 , X.2 1 等定义。 这些标准提供了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