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测试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366397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89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测试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测试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测试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测试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测试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通用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测试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含解析.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测试(五) 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题测试(五) 化学反应与能量 1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 ABC 构成, 它的反应能量曲线 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B加入催化剂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C三种化合物中 C 最稳定 DAC 反应中 HE1E2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由题图可知,AB 为吸热反应,BC 为放热反应,A 项错误;催化剂不能改变反 应的焓变,B 项错误;能量越低越稳定,C 项正确;AC 反应中 HE1E3E2E4,D 项错 误。 2下列电化学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答案 A 解析解析 电解饱和 NaCl 溶液

2、时铁棒应作阴极,碳棒作阳极,B 错误;在电解镀铜时,铜片 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C 错误 ; 构成原电池时,Fe 棒作负极,FeCl3溶液应在右侧烧杯中, 发生还原反应,D 错误。 3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 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C(s)O2(g)=CO2(g) H1;C(s) O2(g)=CO(g) H2 1 2 S(s)O2(g)=SO2(g) H3;S(g)O2(g)=SO2(g) H4 H2(g) O2(g)=H2O(l) H5;2H2(g)O2(g)=2H2O(l) H6 1 2 CaCO3(s)=CaO(s)CO2(g) H7;CaO(s)H2O(l)=Ca(OH

3、)2(s) H8 A B C D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中两反应都为放热反应,HH4, 正确;中两反应都为放热反应,HH6,正确;中前者为吸热反应,H70, 后者为放热反应,H8H8,正确。 4制取 H2和 CO 通常采用:C(s)H2O(g)CO(g)H2(g) H131.4 kJmol1,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B标准状况下,上述反应生成 1 L H2气体时吸收 131.4 kJ 的热量 C若 CO(g)H2(g)C(s)H2O(l) HQ kJmol1,则Q131.4 D若 C(s)CO2(g)2CO(g) H1; CO(g)H2O(g)H2

4、(g)CO2(g) H2,则 H1 H2131.4 kJmol1 答案答案 B 解析解析 题给反应是吸热反应,A 正确;B 项,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每生 成 1 mol H2放热 131.4 kJ,错误 ; C 项,水由气体变为液体时放出热量,所以Q131.4,正确 ; 由盖斯定律可知 D 正确。 5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 : H(aq)OH(aq)=H2O(l) H 57.3 kJmol1。醋酸溶液、浓硫酸、稀硝酸分别与 0.1 molL1的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放出的热量关系图如下。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是稀硝酸与 NaOH 反应 B是醋

5、酸溶液与 NaOH 反应 Cb是 5.73 D是浓硫酸与 NaOH 反应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醋酸电离吸收热量,浓硫酸稀释并电离放出热量,所以三种酸中和 NaOH 稀溶液都 生成 0.1 mol 水,浓硫酸放出热量最多,大于 5.73 kJ,稀硝酸放出热量为 5.73 kJ,醋酸放出 热量小于 5.73 kJ。 6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可长时间保持 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 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Zn2e2OH=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Fe(OH)33e5OH=FeO4H2

6、O 24 C放电时每转移 3 mol 电子,正极有 1 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高铁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3Zn6e6OH=3Zn(OH)2,正极发生还 原反应 : 2FeO8H2O6e=2Fe(OH)310OH。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 2Fe(OH)36e 24 10OH=2FeO8H2O,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 3Zn(OH)26e=3Zn6OH。A、B、D 均正确 ; 24 放电时,每转移 3 mol 电子,正极有 1 mol K2FeO4被还原,C 错误。 7标准状况下,用惰性电极电解 200 mL NaCl、Cu

7、SO4的混合溶液,阴、阳两极所得气体 的体积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溶液c(CuSO4)为( ) A0.10 mol/L B0.15 mol/L C0.20 mol/L D0.25 mol/L 答案答案 A 解析解析 溶液中的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为 Cu2、H,溶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 电顺序为 Cl、OH,所以图中曲线呈现的是阴极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中 曲线呈现的是阳极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由曲线可知,阳极在t2时刻前产 生 0.01 mol 氯气和 0.005 mol 氧气, 共转移电子 0.04 mol, 所以阴极在t2时刻前放电的 Cu2 的物质的量为 0

8、.02 mol,原溶液中c(CuSO4)0.10 mol/L。 0.02 mol 0.2 L 8半导体工业用石英砂作原料通过三个重要反应生产单质硅: SiO2(s)(石英砂)2C(s)=Si(s)(粗硅)2CO(g) H1682.44 kJ/mol Si(s)(粗硅)2Cl2(g)=SiCl4(l) H2657.01 kJ/mol SiCl4(l)2Mg(s)=2MgCl2(s)Si(s)(纯硅) H3625.63 kJ/mol 生产 1.00 kg 纯硅放出的热量约为( ) A21.44 kJ B600.20 kJ C21435.71 kJ D1965.10 kJ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首

9、先将由石英砂制纯硅的途径表示如下: 根据盖斯定律:HH1H2H3600.20 kJ/mol,生成 1.00 kg 纯硅放出热量 为600.20 kJ/mol21435.71 kJ。 1000 g 28 g/mol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 H2O 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对于反应 SO2(g) O2(g)SO3(g) HQ kJmol1,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放 1 2 出的热量增大,H减小 C已知:2H2(g)O2(g)=2H2O(g) Ha kJmol1, 2H2(g)O2(g)=2H2O(l) Hb kJmol1,则ab D已知:C(s,石墨)O

10、2(g)=CO2(g) H393.5 kJmol1, C(s,金刚石)O2(g)=CO2(g) H395.0 kJmol1, 则 C(s,石墨)=C(s,金刚石) H1.5 kJmol1 答案答案 D 解析解析 因弱酸或弱碱电离吸热,故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与弱酸和弱碱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 1 mol H2O 时能量变化不同,A 错误;反应热 H的数值与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关,B 错误; H2O(g)H2O(l)放热,2H2(g)O2(g)=2H2O(l)放热多,故ab,C 错误;将 D 项中两个反应 相减得:C(s,石墨)=C(s,金刚石) H1.5 kJmol1,D 正确。 10 3H2(g)N

11、2(g)2NH3(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 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 C 表示生成物 NH3(g)的总能量 B断裂 3 mol HH 键和 1 mol NN 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 6 mol NH 键所释放的总能 量 C逆反应的活化能E(逆)E|H| D3H2(g)N2(g)2NH3(g) H0 答案答案 B 解析解析 根据题图可知,C 表示生成物 NH3(g)的总能量,A 正确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断裂 3 mol HH 键和 1 mol NN 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 6 mol NH 键所释放的总能量, B 错误 ; 根据题图逆反应的活化能E(逆)E|H|, C

12、正确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 3H2(g)N2(g) 2NH3(g) H0,D 正确。 11镁电池毒性低、污染小,电压高而平稳,它逐渐成为人们研制绿色电池的关注焦点。 其中一种镁电池的反应原理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Mo3S4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Mo3S42xe=Mo3S2x 4 C充电时,Mg2向阴极迁移 D充电时,阴极反应式:xMg22xe=xMg 答案答案 A 解析解析 由题意可知,放电时发生原电池反应,Mg 由 0 价变为2 价,被氧化,发生氧化 反应,作原电池的负极 ; Mo3S4为正极,正极反应式为 Mo3S42xe=Mo3S,A 错误,B 正

13、确 ; 2x4 电池充电时发生电解反应,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金属阳离子 Mg2放电, 反应式为xMg22xe =xMg,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 Mg2向阴极移动,C、D 正确。 12如图所示装置是一种可充电电池,装置为 NaCl 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的滤纸,离子 交换膜只允许 Na通过,电池充电、放电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S2NaBr3 Na2S43NaBr。闭合开关 K 时,b 电极附近先变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充电时,电极 B 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 B电池放电过程中 Na从左到右通过离子交换膜 C闭合开关 K 后,b 电极附近的 pH 变小 D当 b 电极上析出气体 112

14、0 mL(标准状况)时,有 0.1 mol Na通过离子交换膜 答案答案 D 解析解析 闭合开关 K 时,b 极附近变红,则说明 b 为阴极,电极 B 为负极,电池充电时,B 接电源负极,A 错误 ; 电池放电时,A 为正极,B 为负极,Na移向正极,B 错误 ; 闭合 K 后,b 极 H放电,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pH 变大,C 错误;b 电极上析出的气体 为 H2,其物质的量为 0.05 mol,则需要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故有 0.1 mol Na通过离 子交换膜,D 正确。 13关于如图所示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是原电池,总反应是 Cu2F

15、e3=Cu22Fe2 B装置中,铁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Fe3e=Fe2 C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红褐色加深 D若用装置精炼铜,则 d 极为粗铜,c 极为纯铜,电解质溶液为 CuSO4溶液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装置中Fe比Cu活泼, Fe为负极, 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总反应为2Fe3 Fe=3Fe2,A、B 错误;装置为胶体的电泳实验,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在电场中向 阴极移动,石墨是阴极,C 正确;装置由电流方向可知 c 为阳极、d 为阴极,精炼铜时阳 极为粗铜、阴极为纯铜,电解液含 Cu2,D 错误。 1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 Al 片、Cu 片插

16、入浓硝酸中组成原电池(图 1),测得原 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 2 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t1时刻前,Al 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Al3e=Al3 Bt1时,因 Al 在浓硝酸中钝化,氧化膜阻碍了 Al 继续反应 Ct1时刻后,Cu 作负极失电子,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D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O22OH=NO NO H2O 3 2 答案答案 A 解析解析 由题图 1、 2 知,t1时刻前, 即 Al 钝化前, Al 片作负极,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Al6e 3H2O=Al2O36H,A 项错误 ;t1时,因 Al 在浓硝酸中钝

17、化,氧化膜阻碍了 Al 继续反应,B 项正确;t1时刻后,Cu 片作负极,失电子,电流方向发生改变,C 项正确;烧杯中发生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2NO22OH=NO NO H2O,D 项正确。 3 2 15快速充电电池的电解液为 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为 4LiClSSO2 4Li2SO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的电解质可为 LiCl 水溶液 B该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 4ClSSO24e=2SOCl2 D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再从正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负极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不能是 LiCl 的水溶液

18、,因为 Li 能和水发生反应,A 错误; 电池放电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错误;放电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电解质溶 液中移动的是阴、阳离子而不是电子,D 错误。 16对于图 1、图 2 所示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置和装置中石墨电极产生的气体相同 B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铁电极周围溶液 pH 降低 C装置中两电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 21(同温、同压下) D实验中,可观察到装置中 U 形管左端铁电极表面析出白色物质 答案答案 D 解析解析 装置为电解池,铁为阴极,水电离出的 H放电生成 H2,pH 增大,石墨为阳极, 溶液中的 Cl放电生成氯气, B、 C 错误 ; 装置为原电池

19、, 铁为负极, 发生反应 : Fe2e=Fe2, 石墨为正极,发生反应:O24e2H2O=4OH,因此在铁电极表面有 Fe(OH)2沉淀生成,A 错误,D 正确。 17(2018广东五校联考)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为电能,电极 X 为电池的正极 B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反应:2Ru33I=2Ru2I 3 C镀铂导电玻璃的作用是传递 I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 I和 I的浓度均不断减小 3 答案答案 C 解析解析 由图可知,在光照条件下 Ru2在电极 X 上失去电子转化为 Ru3,故电极 X 为电池 的负极,A 项错误;电解

20、质溶液中的反应为 2Ru2I =3I2Ru3,B 项错误;I在镀铂 3 3 导电玻璃上得到电子转化为 I,C 项正确 ; 电池工作时 I转化为 I,c(I)增大,D 项错误。 3 18 (1)肼(N2H4)又称联氨, 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 可用作火箭燃料。 已知在 101 kPa 时, 32. 0 g 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放出热量 624 kJ(25 时),N2H4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 程式为_。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 20%30%的 KOH 溶液。肼 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 (3)右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

21、示意图。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 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 128 g 时,则肼 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_L(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 20%)。 (4)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 NaClO 氧化 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答案答案 (1)N2H4(l)O2(g)=N2(g)2H2O(l) H624.0 kJmol1 (2)O24e2H2O=4OH N2H44OH4e=4H2ON2 (3)Cu22e=Cu 112 (4)ClO2NH3=N2H4ClH2O 解析解析 (1)32.0 g N2H4的物质的量是 1 mol,1

22、 mol N2H4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放出的 热量是 624 kJ,则 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H4(l)O2(g)=N2(g)2H2O(l) H624.0 kJmol1。 (2)燃料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是氧气发生还原反应,结合 电解质溶液,正极反应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4OH,负极则是燃料发生反应,根 据(1)判断 N2H4的氧化产物是氮气, 所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N2H44OH4e=4H2ON2。 (3)该装置是电解池装置, Zn 是阴极, 发生还原反应, 所以是 Cu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 铜

23、片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 Cu 片逐渐溶解,质量减 少 128 g, 即 Cu 的物质的量减少 2 mol, 失去电子 4 mol, 根据整个过程满足得失电子守恒规律, 所以氧气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也是 4 mol, 根据 O24e2H2O=4OH, 得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 是 1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22.4 L,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约为 20%,故所需空气的体积 112 L。 22.4 L 20% (4)NaClO 氧化 NH3,制得肼的稀溶液,ClO被还原为 Cl,根据元素守恒,产物中还有 水生成,离子方程式为 ClO2NH3=N2H4ClH2O。 19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一个甲醚(

24、CH3OCH3)燃料电池并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 炼原理,乙装置中 X 为阳离子交换膜。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入氧气的电极为_(填“正极”或“负极”),写出负极的电极反应: _。 (2)铁电极为_(填“阳极”或“阴极”),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_。 (3)反应一段时间后,乙装置中生成的氢氧化钠主要在_(填“铁极”或“石 墨极”)区。 (4)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则丙装置中阳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反 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答案 (1)正极 CH3OCH312e16OH=2CO11H2O 23 (2)阴极 2Cl2e=Cl2

25、 (3)铁极 (4)Zn2e=Zn2、Cu2e=Cu2 减小 解析解析 (1)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属于原电池, 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 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所以该燃料电池中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负极上甲醚失电子和氢 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为 CH3OCH312e16OH=2CO11H2O。 23 (2)乙池属于电解池, 铁电极连接原电池的负极, 所以铁电极是阴极, 则石墨电极是阳极, 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为 2Cl2e=Cl2。 (3)乙池中阴极是铁,阳极是石墨,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导 致阴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

26、离子浓度使溶液呈碱性,且 X 为阳离子交换膜,所以乙装 置中生成的氢氧化钠主要在铁极区。 (4)如果粗铜中含有锌、 银等杂质, 则阳极上铜、 锌失电子进入溶液, 阳极反应为 Zn2e =Zn2、Cu2e=Cu2,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知,阳极上溶解的铜少于阴极上析出的铜, 所以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后,硫酸铜溶液的浓度将减小。 20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我国四川攀枝花和西昌地区的钒钛磁铁矿 储量十分丰富。如图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 (2)写出钛铁矿经氯化法得到

27、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 _。 (3)已知:Mg(s)Cl2(g)=MgCl2(s) H641 kJ/mol Ti(s)2Cl2(g)=TiCl4(s) H770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 aMg 的燃烧热为 641 kJ/mol bTi 的能量一定比 TiCl4的高 c等质量的 Mg(s)、Ti(s)与足量的氯气反应,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d Mg 还原 TiCl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Mg(s)TiCl4(s)=2MgCl2(s)Ti(s) H512 kJ/mol (4)在上述产业链中, 合成 192 t 甲醇理论上需额外补充 H2_t。 (不考虑生产过程 中物质的任何损失)

28、(5)以甲醇、空气、氢氧化钾溶液为原料,石墨为电极可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中负极 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 答案答案 (1)2Cl2H2OCl2H22OH= 电解 (2)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 (3)cd (4)10 (5)CH3OH8OH6e=CO6H2O 23 解析解析(1)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Cl2H2OCl2H2= 电解 2NaOH,其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Cl2H22OH。= 电解 (2)根据题中工艺流程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有FeTiO3、 C和Cl2, 反应产物有FeCl3、 TiCl4 和 CO,然后通过观察法配平方程式。 (3)燃

29、烧热是指 101 kPa 下,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 量,a 错误;Ti 与 Cl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1 mol Ti(s)和 2 mol Cl2(g)的总能量大于 1 mol TiCl4(s)的能量,无法直接比较 Ti 和 TiCl4的能量大小,b 错误;1 g Mg(s)和 1 g Ti(s)与 Cl2(g)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是 kJ、 kJ,c 正确;将2可得到 2Mg(s) 641 24 770 48 TiCl4(s)=2MgCl2(s)Ti(s) H512 kJ/mol,d 正确。 (4)CO2H2CH3OH CO Cl2 H2 7 6 7 6 得出

30、CH3OH H2(额外补充) 5 6 32 10 6 192 t 10 t (5)碱性环境中,燃料电池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CH3OH8OH6e=CO6H2O。 23 21电化学原理在防止金属腐蚀、能量转换、物质合成等方面应用广泛。 (1)图 1 中,为了减缓海水对钢闸门 A 的腐蚀,材料 B 可以选择_(填标号)。 a碳棒 b锌板 c铜板 用电化学原理解释材料 B 需定期拆换的原因: _。 (2)图 2 中,钢闸门 C 作_极。若用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进行实验,D 为石墨块, 则 D 上的电极反应为_,检测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_。 (3)镁燃料电池在可移动电子设备电源和备用电源等方面应用前

31、景广阔。图 3 为“镁次 氯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电极为镁合金和铂合金。 E 为该燃料电池的_(填“正”或“负”)极。F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_。 镁燃料电池负极容易发生自腐蚀产生氢气,使负极利用率降低,用化学用语解释其原 因_。 (4)乙醛酸(HOOCCHO)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工业上用“双极室成对电解法”生产 乙醛酸,原理如图 4 所示,该装置中阴、阳两极为惰性电极,两极室均可产生乙醛酸,其中 乙二醛与 M 电极的产物反应生成乙醛酸。 N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_。 若有 2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并完全参与了反应,则该装置中生成的乙醛酸的物质 的量为_mol。 答案答案 (1)b

32、 锌等作原电池的负极(失电子,Zn2e=Zn2),不断受到腐蚀,需定期 拆换 (2)阴 2Cl2e=Cl2 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证明生成 Cl2(附近溶液滴加淀粉KI 溶液,变蓝) (3)负 ClO2eH2O=Cl2OH Mg2H2O=Mg(OH)2H2 (4)HOOCCOOH2e2H=HOOCCHOH2O 2 解析解析 (1)图 1 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牺牲的金属的活泼性应强于被保护的金属的 活泼性,材料 B 可以为锌板。 (2)图 2 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应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则 D 作阳 极, Cl在阳极发生失电子反应生成 Cl2。 可

33、以用湿润的淀粉KI 试纸或淀粉KI 溶液来检验 Cl2。 (3)镁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且由图示可知 Mg 转化为 Mg(OH)2,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故 E 为负极。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且由图示可知在 F 电极(正极)ClO转化为 Cl, 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镁可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与热水反应较快), 即发生自腐蚀现象。 (4)由 H的迁移方向可知 N 为阴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结合题意“两极室均可 产生乙醛酸” ,可知 N 电极为乙二酸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乙醛酸。1 mol 乙二酸在阴 极得到 2 mol 电子,与 2 mol H反应生成 1 mol 乙醛酸和 1 mol H2O,同时在阳极产生的 1 mol Cl2能将 1 mol 乙二醛氧化成 1 mol 乙醛酸,两极共产生 2 mol 乙醛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