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H民用航空标准-MHT 4004-1997 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总技术要求(CL频段).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7379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H民用航空标准-MHT 4004-1997 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总技术要求(CL频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MH民用航空标准-MHT 4004-1997 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总技术要求(CL频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MH民用航空标准-MHT 4004-1997 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总技术要求(CL频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MH民用航空标准-MHT 4004-1997 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总技术要求(CL频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MH民用航空标准-MHT 4004-1997 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总技术要求(CL频段).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MH民用航空标准-MHT 4004-1997 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总技术要求(CL频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H民用航空标准-MHT 4004-1997 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总技术要求(CL频段).pdf(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 S 3 3 - 0 6 0 - 5 0 M 35 MH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用 航 空 行 业 标 准 MH/ T 4 0 0 4 一1 9 9 7 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 地面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 C / L频段) Ae r ona ut i c al g r o u n d e a r t h mo b i l e s a t e l l i t e s e r v i c e s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s t a t i o n - G e n e r a l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2、s ( C/ L b a n d ) 1 9 9 7 一1 1 一1 9 发布1 9 9 8 一0 2 一1 5 实施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发 布 MH/ T 4 0 0 4 一1 9 9 7 目次 前言 1 范围 ” “ ” ” 1 2 引用标准 ” ” 1 3 定义 “ “ ” ” ” 1 4 初期系统与增强系统 “ 3 5 总要求 “ ” ” ” “ ” 3 6 C频段技术要求 ” “ ” ” ” 4 7 L频段技术要求 ” “ ” 6 8 自动频率补偿 ” ” ” ” 8 9 信道单元要求 ” ” “ ” ” 9 1 。 接续控制要求 ” 1 2 1 1 信令信道要求 “ ” ” ” 1

3、3 1 2 电话业务要求 1 4 1 3 运行监视要求 ” 1 6 1 4 电 路 方 式 数 据 业 务 要求 ” ” ” ” ” 1 7 1 5 网络通信要求 1 7 1 6 网络管理要求 “ ” ” 1 8 1 7 GE S的测试功能 “ 1 9 附录A ( 标准的附录)AMS S四种信道单元的组成及其信号格式与参数 4 0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缩略语 二6 5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MH/ T 4 0 0 4 一1 9 9 7 前言 中国民航正在实施国际民航组织 ( I C A O)推荐的新空中航行系统 ( I C A O C N S

4、 / A 丁 M S Y S T E MS ) , 其中包括航空移动业务卫星 通信 ( A M S S ) , A MS S 通信系统至少包括 三部分: ( 1 ) 卫星 转发器;( 2 )机载地球站 ( A E S ) ; ( 3 )地面地球站 ( G E S ) . 本标准即为G E S 的总技术要求。 现在, 只有国际移动卫星组织 ( I N MA R S A T ) 能够提供全球性A M S S 通信 服务。 同时, I C A O亦 已 制定出A MS S的标准与建议措施( S A R P s ) 。 本标准参照引用了I N M A R S A T的航空系统规范手册第 三部分 ( 航

5、空地面地球站技术性能手册)1 9 9 4 年 9月第 1 . 2 3版的许多内容,同时参照引用了I C A O A MS S S A R P s 和我国的G B 1 1 4 4 3 . 1 -1 1 4 4 3 . 4 -8 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以及G B 1 1 4 4 4 . 1 -1 1 4 4 4 . 3 -8 9 国内 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 接收和 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 的部分内容。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 I N MA R S A T航空卫星通信系统即已 正式运行, 技术成熟, 性能良 好, 其技术 规范已经过多年验证, I C AO A MS S S AR P s 亦大量

6、引用了I N MA R S AT的技术规范, 两者大同小异。 当 两者主要参数有差异时, 本标准选取 I C A O A MS S S AR P s 的参数。 例如, I NMAR S A T规定L频段接 收频率范围为 1 5 3 0 . 0 MHz -1 5 5 9 . 0 MH z , 而 I C AO的规定为1 5 2 5 . 0 MHz -1 5 5 9 . 0 MHz , 本标准 取1 5 2 5 . 0 M H z -1 5 5 9 . 0 M H z ( 见7 - 2 ) 。 对于C频段的发射和接收工作颇带, 则采用了G B 1 1 4 4 4 . 2 - 8 9 中的建议 (

7、见6 . 1 . 1 和6 . 1 . 2 ) ,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民 航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民航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卓韧、陈光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 C / L频段) MH/ T 4 0 0 4 一1 9 9 7 Ae r o n a u t i c a l mo b i l e s a t e l l i t e s e r v i c e s c o mmu n i c a t i o n s g

8、 r o u n d e a r t h s t a t i o n - G e n e r a l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 C/ L b a n d)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天线 特性、宽带射频特性及其他应遵守的基本技 术 性能和业务要求, 以及仅作为 推荐使用的 技术 要求 ( 文中用 “ 建议”表示) 。 本标准适用于航空移动业务采用C / L 频段 ( 馈送链路用4 / 6 G H z 频段, 服务链路用1 . 5 / 1 . 6 G H z 颇段)的国内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它不仅适用于国内航

9、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系统,也适用于加入国 际航空移动业务卫星通信网的国内 卫星通信地面地球站。 地面 地球站提 供的通信业务与功能可由 地面 地球站拥有者选择,但应符合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地面地球站的建立、 运行和技术改造。 本标准适用于数据业务和电话业务。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 引用而构成为 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 均 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 最新版本的可能 性。 G B 1 1 4 4 3 . 1 - 1 1 4 4 3 . 4 -8 9 国内 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 要求 G B 1 1 4 4 4

10、. 1 一1 1 4 4 4 . 3 -8 9 国内卫里通信地球站发射、 接收和地面 通信设备技术要 求 国际移动卫星组织航空系统规范手册第三部分1 9 9 4 年 9 月第 1 . 2 3 版 ( I N MA R S A T AERONAUTI CAL S YS TE M DE FI NI TI ON MANUAL, MODULE 3 , VERS I ON 1 . 2 3 , S EP TEMB ER 1 9 9 4 )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附件1 0 航空电信 第11 卷 1 9 9 5 年7 月第一版 ( 以下简称附 件1 0 )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 1 航空卫星移

11、动业务 。 e r o n a u t i c a l m o b il e s a t e l l i t e s e r v i c e ( A M S S ) 利用包括卫星、 机载地球站、 地面地球站和有关地面设施 ( 如网 络协调中心) 组成的空 地卫星 通 信子网给飞机和地面用户提供的分组方式数据,以及电路方式牧据与话音业务。 3 . 2 地面地 球站 g r o u n d e a r t h s t a t io n ( G E S ) 处于陆上固定位置提供航空卫星移动业务 ( 馈 送链路)的地球站。 3 . 3 机载地球站a i r c r a f t e a r t h s

12、t a t i o n ( A E S ) 位于飞机上提供 A MS S的移动地球站。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1 9 9 7 -1 1 一1 9 批准 1 9 9 8 一0 2 - 1 a MA 1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M H / T 4 0 0 4 一1 9 9 7 3 . 4 馈送链路 f e e d e r l i n k 在A M S S 中, G E S与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 3 . 5服 务 链 路 s e r v i c e l i n k 在A MS S 中, A E S与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 3 . 6 P 信道 P - c h a

13、 n n e l 分组方式时分复用 ( T DM)信道,用于正向 ( G E S发,A E S收)传送信令与用户数据。在卫星 通信网中, 每个 G E S用P信道连续发送信号。 用于系统管理功能的 P信道记作P s m c , 用于其他 功能的P 信道记作P d , P s m c 和P d 是功能 符号, 不一定 指分开的 物理信道。 3 . 7 R信 道R - c h a n n e l 时隙随机争用 ( S - A L O H A ) 信道, 用于反向 ( A E S 发, G E S 收) 传送某些信令与用户数据, 特 别是通信开始时的信号,例如申请通话信号。用于系统管理功能的R信道记

14、作R s mc , 用于其他 功能的R信道记作R d , R s m c 和 R d是功能符号,不一定指分开的物理信道。 3 . 8 T信道 T - c h a n n e l 预约时 分多址 ( T D M A )信 道, 仅用于反向传输。 接收信号的G E S 按信息电 文长度为申 请发送 电 文的A E S 预留 时隙。 发送信 号的A E S 按优先等级在预留 的时隙内 发送信息电 文。 3 . 9 C 信道 C - c h a n n e l 电路方式单路单载波 ( S C P C ) 话音信道, 用于正向传输及反向传输, C信道的使用由每次呼叫开 始时的分配信 令和结束时的释放信令

15、控制。C 信道内可用时 分复用方 式插入一条子带数据信道, 在C信道接通后传送信令与用户数据。 3 . 1 0 航空二 相相移键控 a v ia t i o n b in a r y p h a s e s h i f t k e y i n g ( A - B P S K ) 用于AMS S的一种二相相移键控调制的具体形式。 适用于信道速率为6 0 0 , 1 2 0 0 , 2 4 0 0 b i t / s , A - B P S K将 “ 0 ”规定为相移一9 0 0 , 1 ”规定为相移+9 0 0 ,经相移编码的数据流用具有表 1 和 表 2 所示振幅和相位频率响应特性限制线的滤波

16、器进行滤波 ( 参见图3 ) , 3 . 1 1 航空四 相相移键控 a v i a t i o n q u a d r a t u r e p h a s e s h i f t k e y i n g ( A - Q P S K ) 用于 A MS S的一种偏差正交相移键控调制的具体形式, 适用于信道速率高于 2 4 0 0 b i t / s , 经相 移编码的数据流用具有表 3和表2所示振幅与相位频率响应特性限制线的滤波器进行滤波 ( 参 见图 2 ) , 3 . 1 2 扰码 s c r a m b l i n g 发端将二进制信息码与某种伪随机码模二加,以避免出现很长的连 “ 0

17、“或连 “ 1 “游程,接收 端将收到的二进制码与同一种伪随机码模二加,以恢复原信息码。亦可利用扰码作为加密的一 种方式 。 3 . 1 3 前向纠错 f o r w a r d e r r o r c o r r e c t io n ( F E C ) 发端发出能够纠错的码,接收端收到纠错码后,根据译码规则自动地纠正传输中出现的错误。 GB 1 1 4 4 3 . 1 -8 9中3 . 1 . 3 1 3 . 1 4 交织 i n t e r l e a v i n g 发端将F E C 编码器送来的信息码按一定规律 ( 伪 随机地) 改变其发送顺序, 接收端则对收 到的 码进行反变换.

18、恢复原来的顺序, 以使信息码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突发式误码在收端随机化, 再 送至 F E C译码器,从而得到较理想的编码增益。 3 . 1 5 信号单元s i g n a l u n i t ( S U) S U是 A E S与 G E S之间各种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小数据块, P , T和C信道采用标准长度的S U, 含 9 6 b it ( 1 2字节) ;R信道采用扩展长度的S U,含 1 5 2 b i t ( 1 9 字节) ; 在 T信道每次突发的 信息字段中, 一开始有一个缩短长度的S U, 含4 8 b i t ( 6 字节) 。 每个S U的 最后2 个字节. 是 循环冗余校验

19、( C R C ) ,用来校验本S U是否有误。S U又称信号块。 MH/ T 4 0 0 4一1 9 9 7 4 初期系统与增强系统 按 G E S功能,可分为初期系统和增强系统。 4 门初期系统 初期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 ) 应提供编码速率为9 6 o o b i t / s 的 双工单路单 载波 声码话, 编码 算法采用目 前作为航空移动 业务 卫星通信标准的多脉冲激励线 性预测编码, 信道速率为2 1 o o o b it / s , 信道间隔为1 7 . 5 k H z , 调制 方式 为 A - Q P S K, F E C码率为 1 / 2 ,约束长度 K=7 ; b ) 提

20、供信道速率为 6 0 0 , 1 2 0 0 b i t / s 的数据通信,P信道用6 0 0 b i t / s , R与T信道用 6 0 0 , 1 2 0 0 b i t / s 。调制方式为 A - B P S K; c )每个GE S在卫星通信网内独立工作, 没有网络协调站 ( N C S ) ;任一 G E S从其他每个 G E S接 收一个信令信道,所有的呼叫由G E S从一组预分配的频率中按需处理; d )公用电话通信限于由A E S用户作主叫用户。 初期系统组成如附录 A ( 标准的附录)中图 A1 所示。 4 . 2 增强系统 增强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a ) 提供编码速

21、率为 2 4 0 0 , 4 8 0 0 , 9 6 0 0 b i t / s 的 S C P C声码话, 信道速率最高 2 1 0 0 0 b i t / s , 信道 间隔5 k H z -1 7 - 5 k H z , 调制方 式为A - Q P S K , F E C码率为3 / 4 或1 / 2 , 约束长度K =7 ; b) P信道速率用6 0 0 , 1 2 0 0 , 2 4 0 0 , 4 8 0 0 , 1 0 5 0 0 b i t / s , R与T信道速率用6 0 0 , 1 2 0 0 , 2 4 0 0 , 1 0 5 0 0 b i t / s 。 速率小于或

22、等于2 4 0 0 b i t / s时, 调制方式用A- B P S K; 速率大于2 4 0 0 b i t / s 时, 调制方 式用A - Q P S K ; 。 )在每个卫星覆盖区内, 若有多个 G E S , 则设一 N C S 。每个GE S有预分配的频率库, N C S有一 公共频率库, 当某 G E S的频率库不够用时, 可从N C S的公共频率库中按需分配频率给该GE S用。 G E S 与N C S之间以及 N C S与NC S之间均有站间链路; d )公用电话既可以AE S用户作为主叫用户,亦可以地面用户作为主叫用户。 增强系统组成如附录 A ( 标准的附录)中图A2

23、所示。 总要求 5 . 1 G E S总功能 5 . 1 . 1 系统功能 a )管理AE S的注册、注销以及向其他GE S移交; b )控制由航空移动业务卫星拥有者分配给本 G E S的一组载波频率对空间段功率和带宽资源的利 用 ; c ) 与同 一卫星 通信网中其他G E S 互通; d )提供网络管理、 监控、 计费、统计和数据报告功能。 5 . 1 . 2 通信功能 a )根据 G E S管理者的选择,提供空中交通服务通信 ( AT S ) ,航务管理通信 ( A O C ) 、航空行政 管理通信 ( A A C) 和航空旅客通信 ( A P C ) 话音通信服务, 可与公用电话交换网

24、( P S T N) 和专用网接口; b ) 根据G E S 管理者的选择, 提供中 速和高速分组 方式数据通信, 可与公用数据网或专用数据网 接 口, 数据速率与调制方式从附录A ( 标准的附录)的 表A 1 中选用; 。 )根据GE S管理者的选择,提供传真等其他附加业务。 5 . 1 . 3 接续控制与信令 a )管理 A E S的注册、注销和移交; b )接收并处理由AE S从R信道送来的呼叫申请和信令信息;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MH / T 4 0 0 4 一1 9 9 7 C )处理地面启动的呼叫申请并在 P信道上发送信令信息; d

25、 ) 接收并转发同一卫星网其他G E S从P s m。 信道发送来的信令信息, 并通过本站P s m。 信道发送 信令信息至同一卫星网 其他G E S ; e )若 G E S提供话音业务, 应能从航空移动业务卫星拥有者分配给本G E S的一组载波颇率 ( C信 道库)中将通信信道按需分配给用户, 必要时事先 拆除低 优先等 级的连 接, 将信道让给高优先等级的 用户使用; f )若G E S 提供话音业 务,应能从C信道的子带数据信道中发送和接收信令信息, 8 ) 若G E S 提供T信道业务, 应能给空 地数 据通信业务在一个或多个T信道时间计划中 分配时隙; h )保持 A E S状况表

26、; i )与 A E S和适当的地面固定业务通信网互通。 51 . 4 网络监测功能 a ) 在C频段内 周期性监测A E S 发送信道的功率与频率. 确定 是否有干扰, A E S 是否有故障, 进 行相应的告替与处理; b )应具有GE S自测设备; 。 )应具有与其他 G E S通信的通信网络设施。 5 . 1 . 5 G E S监测功能 至少能监测: a )本站P信道发送工作状态; 若中断 i s ,应停止发送新数据, 若中断 5s , 应停止向卫星发送一 切信号; b ) A F C导 频锁定状态 ( 锁定或失锁) ; 。 )数据信道 ( P , R, T信道)负荷状态; d )话音

27、信道 ( C信道)分配状况; e )遇险、紧急、安全呼叫的出现和进展; f )建议G E S 可自 诊断各 设备的 工作状态,对设备进行监控。 5 . 2 G E S业务能力 对于初期系统,GE S应支持下列通信业务: a )编码速率为 9 6 0 0 b i t / s ,信道速率为2 1 0 0 0 b i t / s 的全双工电话 ( c信道) ; b )信道速率为6 0 0 b i t / s 的 数据报方 式分组数据 ( R信 道收, P 信 道发) ; c ) 建议R信道亦可用1 2 0 0 b i t / s 信道速率, 并支持6 0 0 b i t / s 和1 2 0 0 b

28、 i t / s 的T信道。 5 . 3 服务 目标 5 . 3 . 1 服务质量 建议G E S 应具备足够数量的信 道单元, 达到下列服务质量: a ) C信道呼损率:在繁忙小时内,平均呼损率小于 2 %a b ) P信道利用率:在繁忙小时内,总平均信道利用率小于8 0 %,信令信息利用率小于 5 0 y o ; c ) R信道利用率:在萦忙小时内,平均信道利用率小于1 5 o o I d ) T信道利用率:在繁忙小时内,平均信道利用率小于 8 0 %, 5 . 3 . 2 可用性 建议G E S 的可用性目 标应大于或等于0 . 9 9 9 4 , 6 C频段技术要求 6 . 1 工作频

29、带 6 . 1 - , 发射工作频带 GE S必须能在 5 9 2 5 MHz -6 4 5 4 MHz 频带内工作。 有条件的地球站, 可考虑在5 8 5 0 M H z -6 6 5 0 M H z 频带内 工作。 G B 1 1 4 4 4 . 2 -8 9 中6 . 1 4 MH / T 4 0 0 4 一1 9 9 7 6 . 1 . 2 接收工作频带 GE S必须能接收3 6 0 0 MHz -4 2 0 0 MH z 频带内的任意载波。 有条件的地球站, 可考虑接收工作频带为3 4 0 0 M H z -4 2 0 0 M H z , G B 1 1 4 4 4 . 2 -8 9

30、 中7 . 1 1 6 . 2 接收要求 6 . 2 . 1 接收 G / T值 在晴朗微风条件下,包括由于天线指向误差和极化失调引起的损耗,天线仰角大于或等于 5 0 ,在 整个接收频带内,当天线指向卫星时, 接收系统G / T值应 大于或等于3 2 d B / K , 6 . 2 . 2 接收功率通量密度 ( P F D ) 对于每个 C频段下行链路载波, 相应于 G E S工作于5 0 仰角,P F D应符合下列指标: 话音信道:一1 8 0 d B W/ m 一 1 7 0 d B W/ m 中 速数据信道:一1 9 5 d B W/ m 一一1 8 5 d B W/ m 最大合成P

31、F D:一1 3 5 d B W/ m z 6 . 2 . 3 接收相位噪声 GE S内C频段接收系统应保证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相位噪声单边连续功率密度谱不超过图 1中 折线所示数值。 6 . 3 C频段天线系统 6 . 3 . 1 发射增益G : 与半功率波束宽度 在发射工作频带内, 从发射馈源处 测量,发射增益G T 大于或等于5 4 d B i , 在主波束的任一横截面上, 半功率波束宽度小于或等于。 . 3 3 0 , 6 . 3 . 2 接收增益 G R 与半功率波束宽度 在 接收工作频带内, 在低噪 声放大器输入端测量,接收增益G m 大于或等于5 0 . 5 d B i , 在主波

32、束的任一横截面上, 半功率波束宽度小于或等于0 . 4 8 . 6 . 3 . 3 极化 应能发射和接收左旋和右旋两种圆极化波。 6 . 3 . 4 轴比 发射和接收电压轴比 均不超过1 . 0 6 , 6 . 35 旁瓣 对于发射和接收,9 0 %的旁瓣峰数不应超出 下式要求: G=2 9 -2 5 1 g O ( 1 0 4 8 0 ) 式中: G 对应于0 的天线 增益, d B i t 0 偏 离主波束轴线的角度, “ 。 6 . 3 . 6 可控性与跟踪 6 . 3 . 6 . 1 在天线仰角高于5 . 的条件下, 通过 自动或人工方式, 应能指向视线范围内静止轨道任何位置 上的卫星

33、. 6 . 3 - 6 . 2 当 卫星位置偏差为经度士1 0 , 倾斜5 。 时, 应能利用卫星发射的遥测信标 或某个经常发 射的 信 号 ( 例如导频)进行天线自动跟踪。跟踪精度应满足 6 . 4 . 6 的 E I R P稳定性要求。 6 . 4 发送系统要求 6 . 4 . 1 发射机线性与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 E I R P ) 发射机线性应使三阶互调产物至少比两个 E I R P均为Y d B W 的测试载波中的任一个低 3 0 d B , 其 中 Y等 于: Y =7 0当N成1 6 Y=5 8 +1 0 l g N当N1 6 5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

34、c o m 免费下载 M H / T 4 0 0 4 一1 9 9 7 式中N为由本站发射的相等功率的最多C信道载波数。 测试时两个载波可在发射通带的任何位置, 相 隔至 少1 0 0 k H z , 每路C 信道话音信号的标称E I R P 为6 0 d B W, E I R P的 控制要求见9 . 1 . 3 , 一个载波被一随机序列调制,其标称 E I R P密度应落在图2与图3所示曲线限制范围内。 6 . 4 . 2 发射机噪声与杂散信号 在1 M H : 和1 8 G H : 之间任何4 k H z 频带内 ( 不包括以每个输出载波为中心的士t o k H z 频带之 内) ,发射机

35、固有噪声和所有杂散信号 ( 不包括谐波和多载波互调产物) ,应至少比任何单个载波的 E I R P值低 6 0 d B , 在以所需载波为中心的士1 0 k H z 频带内, 任意 4 k H z 频带内的杂散信号应至少比输出载波电平低 5 0 d B, 6 . 4 . 3 谐波信号 由 一个输出 载波产生的低于4 0 G H : 的任何谐波信号的总E I R P应至少比 输出载 波低6 0 d B , 6 . 4 . 4 相位噪声 在任何由G E S发射的C频段信号 ( 不包括C -L导频) 上引入的总相位噪声 ( 包括通过AF C系统 引入的卫星相位噪声) , 它在连续信 号上、 下方每个

36、边带具有的 单边功率密度谱应不超过图4 所示曲线 的限制。 若有任何离散相位噪 声出现, 其电平超过限制曲线, 离散相位噪声分量与 连续谱分量在 离散分量 两边士1 0 H z 带 宽内积分之和应不超过相位噪声限制。 6 . 4 . 5 调幅/ 调相 ( AM/ P M)变换 当GE S发射正常运行输出功率时,总AM/ P M 变换应不超过 2 . 5 0 / d B, 64 . 6 信号电平稳定性 在当地平均气候条件下, G E S 在向 卫星方向 上发射的 任何C 频段信号, 其E I R P 应以。 . 9 5 的 概率 保持在士。 . 7 d B以内。该指标包括发射机射频功率电平的设置

37、精度和不稳定度, 夭线发射增益不稳定 度,天线指向误差和跟踪误差等不稳定因素。 6 . 4 . 7 发射频率精度 所有在C频段内发射的通信载波,在无自动频率补偿 ( A F C )时, 其发射频率应在 C频段规定值 的士1 0 0 H: 以内。 L频段技术要求 7 . 1 总要求 G E S 至少应包括下列L频段发射与接收功能: a )根据卫星系统管理者的指定,按 8 , 3 . 1 规定连续发射 L - - C A F C导频; b )按 8 . 2 . 3规定连续接收C - - L A F C导频; 。 )为G E S 测试目 的, 需要时 接收并 监测G E S自己 发射的载波; d )

38、接收并监测本 G E S及工作在同一卫星通信网的其他每个 G E S的P s m c 信道; e ) 建议G E S为测试目的, 根据 G E S管理者的选择, 以与A E S相同的方式发送和接收 L频段话音 和数据 。 往:L - - C表示L频段搬移至C频段,C - - L表示C频段搬移至L颇段 了 . 2 频率范围: 发送频率:1 6 2 6 . 5 MH z - - 1 6 6 0 . 5 MH z 附件1 0 第I 卷第一部分中4 . 2 . 1 . 3 接收频率:1 5 2 5 . 0 MH z -1 5 5 9 . 0 MH z 附件1 0 第II 卷第一部分中4 . 2 . 1 . 2 7 . 3 接收系统要求 7 . 3 . 1 接收G/ T值 在接收频率范围内,当天线指向卫星时,在晴朗微风的条件下,接收系统G/ T值应大于或等于 S MH/ T 4 0 0 4 一1 9 9 7 2 . 0 d B / K。当天线仰角大于或等于 5 0 ,发射机工作在最大输出功率时,应满足此指标, 包括由于天线 指向误差和极化失调引起的损耗。 7 . 3 . 2 接收 P F D 对于初期系统的每一个 1 . 5 G Hz 下行链路载波, 相应于G E S工作于 5 0 1r g 角, P F D符合下列指标: 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