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1451-2004 灰豆象检疫鉴定方法.pdf.pdf

上传人:来看看 文档编号:367942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N-T 1451-2004 灰豆象检疫鉴定方法.pdf.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SN-T 1451-2004 灰豆象检疫鉴定方法.pdf.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SN-T 1451-2004 灰豆象检疫鉴定方法.pdf.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SN-T 1451-2004 灰豆象检疫鉴定方法.pdf.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SN-T 1451-2004 灰豆象检疫鉴定方法.pdf.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N-T 1451-2004 灰豆象检疫鉴定方法.pdf.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N-T 1451-2004 灰豆象检疫鉴定方法.pdf.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 N / T 1 4 5 1 -2 0 0 4 灰 豆 象 检 疫 鉴 定 方 法 Me t h o d s f o r t h e q u a r a n t i n e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n C a l l o s o b r u c h u s p h a s e o l i ( G y l l e n h a l l ) 2 0 0 4 - 0 6 - 0 1 发布2 0 0 4 - 1 2 -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 S N

2、 / T 1 4 5 1 -2 0 0 4 月 U吕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 B 、 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忠善、 丁元明、 寸东义、 王龙文。 S N/ T 1 4 51 -2 0 0 4 灰 豆 象 检 疫 鉴 定 方 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境植物检疫中对灰豆象的检疫和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豆类中灰豆象的检疫和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往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3、)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 N / T 0 8 0 0 . 1 -1 9 9 9 进出口粮油、 饲料检验抽样和制样方法 3原理 3 . 1 灰豆象C a l l o s o b r u c h u s p h a s e o l i ( Gy l l e n h a l l)属鞘翅目( C o l e o p t e r a ) 、 豆象科( B r u c h i d a e ) , 瘤背 豆象属( C a l l o s o b r u c h u s )

4、, 为完全变态的昆虫。为害多种豆类的种子, 成虫将卵产在豆荚或豆粒上, 卵孵 化后, 幼虫咬破卵壳蛀人豆粒内, 幼虫共四龄, 在豆粒内完成发育并在其中化蛹, 羽化时成虫顶破豆粒上 的羽化孔盖而出.成虫善飞, 但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其寄主豆类种子的运输进行。 3 . 2 亥 百象的十物学习件 及形杰特杯为制宁其鉴宁卞A - 操供了依抿 _ 4 仪器及用具 体视显微镜、 生物显微镜、 测微尺、 指形管、 样品筛、 白瓷盘、 解剖刀、 解剖针、 镊子、 载玻片、 盖玻片、 吸管、 小毛笔、 标签、 吸水纸、 玻璃瓶、 培养箱、 小烧杯、 酒精灯。 5 试剂及溶液配制 5 . 1 1 0 %氢氧化钾(

5、K OH) 或 1 0 %氢氧化钠( N a OH) 溶液。 5 . 2 霍氏封片液: 将 3 0 g阿拉伯胶加人 5 0 mL蒸馏水中, 水浴加热, 待胶完全溶解后, 逐渐加入 2 0 0 g 水合三氯乙醛, 边加边搅拌均匀, 最后加人2 0 m L甘油调匀。6 0 0C 温箱中放置 2 4 h , 用洁净玻璃棉及纱 布过滤, 黑暗中保存备用。 6 抽查 6 . 1 一般要求 6 . 1 . 1 抽查在现场进行。 6 . 1 . 2 抽查前应对待检豆类的有关单证、 产地、 包装、 哇头、 品种、 数量进行核实。 6 . 1 . 3 核查货物的产地及途经地是否为疫区。 6 . 1 . 4 用随

6、机的方法进行抽查, 开件检查包装物内外部、 四周、 缝隙等处有无虫。 6 . 2 抽查件数 按照S N/ T 0 8 0 0 . 1 -1 9 9 9的规定执行。 取样 取样 结合抽查进行。 S N / T 1 4 51 -2 0 0 4 7 . 2 每件中抽取的样品不少于 1 0 0 g , 总样品量不少于2 k g , 对产地或途经地为疫区的产品应适当加 大抽样量。 7 . 3 发现带虫豆粒作为样品带回实验室检验。 8检验方法 8 . 1 表面检验 仔细检查豆粒上是否带有虫卵、 成虫羽化孔和半透明的圆形“ 小窗” , 豆内是否有幼虫、 蛹和成虫。 8 . 2 过筛检验 对豆粒过筛, 检查筛

7、下物, 检查是否有虫危害造成的粉末、 排泄物, 是否有成虫和老熟幼虫头壳。 8 . 3 饲养检验 将豆粒样品和可能带虫的豆粒装在玻璃瓶中, 放置于室内培养箱( 2 0 *C 3 0 0C, 相对湿度 5 0 纬一 7 0 写) 内, 逐 日观察是否有成虫出现。 8 . 4 镜检 8 . 4 . 1 将卵、 幼虫和成虫置于体视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外部形态并测量相关数据。 8 , 4 . 2 将成虫若干头置于适量 1 0 %氢氧化钾( K OH) 或 1 0 %氢氧化钠 ( N a O H) 溶液中, 水浴加热 3 m i n -5 m i n 后取出, 置体视显微镜下解剖, 挑出完整的外生殖器制片,

8、 置生物显微镜下镜检, 如需永久 保存可用霍氏封片液封片。 9 形态特征 9 . 1 瘤背豆象属( C a l l o s o b r u c h u s ) 成虫的主要特征( 见附录A ) 9 . 1 . 1 体短小, 卵圆形。 9 . 1 . 2 头在眼后狭窄, 额中间有明显的纵隆脊, 触角 1 1 节, 锯齿状, 有的种类雄虫栉齿状。 9 . 1 . 3 前胸背板回锥形, 隆起, 前端强烈狭窄, 侧缘直或略凹, 后缘中间有一对长卵圆形的瘤状突起, 上 扭较密的白毛。 9 . 1 . 4 鞘翅有斑纹, 臀板弯向下方。 9 . 1 . 5 后腿节有两个隆脊, 每个隆脊上有一个明显的齿, 齿前

9、端凹陷; 后附第一节长于其余各节之和, 略弯曲。 9 . 2 灰豆象的主要特征( 见附录 B 、 附录C ) 9 , 2 . 1 成虫 9 . 2 . 1 . 1 体形及体色: 体长2 . 5 m m -4 m m, 卵圆 形, 体壁黄 褐色 至暗红色, 被灰黄色及暗褐色毛。 9 , 2 . 1 . 2 触角: 1 1 节, 雌虫锯齿状, 雄虫强锯齿状, 基部四至五节及末节黄褐色, 其余节色暗。 9 . 2 . 1 . 3 前胸背板: 赤褐色, 中区有两条暗褐色纵纹, 近后缘中央有两个并列的瘤突, 上面着生白色毛。 9 . 2 . 1 . 4 鞘翅: 赤褐色, 表皮每一鞘翅中部外侧各有一个半圆

10、形暗色斑, 斑内有淡色纵条纹。表面密被 大量淡黄色毛, 沿翅缝形成一条纵宽带, 并在翅的后半部形成一条不清晰的横带 9 . 2 . 1 . 5 臀板: 红褐色, 几乎着生均一的淡黄白毛, 暗色斑不清晰或全缺。 9 . 2 . 飞 . 6 足: 后足腿节腹面近端部的内缘齿突大而尖, 外缘齿突大而钝。 9 , 2 , 1 . 7 雄性外生殖器: 内阳茎的囊区自内向外排列三对骨化板, 第一对长形, 骨化弱, 第二对和第三 对骨化强。 9 . 2 . 1 . 8 雌性外生殖器: 交配囊外壁近中部有盘状物一对。 9 . 2 . 2卵 椭圆形, 扁平, 长约 。 . 6 3 mm, 宽约。 . 3 7 m

11、m, 宽与长的比值为0 . 5 2 - 0 . 6 4 , 9 . 2 . 3 幼 虫 体长约3 . 5 mm, 身体肥胖粗壮, 背方隆起, 向腹方弯曲, 呈蟒蜡型, 胸足退化, 除头部外体壁极少 S N/ T 1 4 5 1 -2 0 0 4 骨化 。 头缩人前胸, 每侧有小眼一个。亚颊骨片不完整, 两侧骨化弱。上内唇具缘刚毛四根.额区每侧有 刚毛四根, 每侧最前的一根刚毛着生于额侧的骨化区。 1 0结果判定 1 0 . 1 成虫符合 9 . 1 和9 . 2 . 1 , 可鉴定为灰豆象。 1 0 . 2 卵和幼虫分别符合9 . 2 . 2和9 . 2 . 3 , 可作为灰豆象鉴定的参考依据

12、。 S N/ T 1 4 51 -2 0 0 4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豆象亚科分属检索表 前胸背板横形, 侧缘近中部凹人, 其前方有一齿突; 后足腿节腹面外缘有一齿突; 雄中足胫节端 部有一齿突或片状突; 雄外生殖器囊部 仅密生微毛, 无骨化板 , , , 、 , 豆象属 B r u c h u s 前胸背板圆锥形, 端部狭窄, 侧缘直或凸出, 无齿突, 极少有微齿数个; 后足腿节腹面外缘无齿突 或内外缘均有齿突; 雄中足胫节端部无齿突或片状突; 雄外生殖器囊部无密生微毛, 有时有骨化 板或齿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前胸背板基部中央纵列一对有白毛的长形瘤突, 瘤突间呈沟状; 后足腿节腹面内外缘均有一明 显齿突 , 瘤背豆象属C a l l o s o b r u c h u s 前胸背板基部中央无上述瘤突; 后足腿节腹面外缘无齿突 , 3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有大齿突一个及小齿突一至三个

14、; 雄外生殖器囊部端部无附生物 4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无齿突或仅有一小齿突; 雄外生殖器囊部端部有各种附生物 . . . . . . . . . . . . . 5 前胸背板基部有侧纵隆脊一对或 一对以 上 脊背豆象属 S p e c u l a r i u s 前胸背板基部扁平或略隆起, 无明显纵隆脊 , 三齿豆象 属 A c a n t h o s c e l i d e s 后足腿节腹面呈沟状, 内缘无齿突 。 。 - , 沟足豆象属S u l t o b r u c h u s 后足腿节腹面不呈沟状, 或呈沟状而内缘有一小齿突 . .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6 腿节细; 后足腿节腹面不呈沟状, 内缘有或无一小齿突锥胸豆象属C o n i c o b r u c h u s 腿节粗; 后足腿节腹面呈沟状,内缘有一小齿突, 极少无齿突或在小齿突端部另有微齿一至 二个 , , , , , , 、 多型豆象属B r u c h i d i u s ( 引自陈耀溪 仓库害虫) S N/ T 1 4 51 -2 0 0 4 附录B ( 规范性附录) 瘤背豆 象属分种检索表 1 背面表皮全部黑色 , , . . . . . . . . . . . .

16、 . . 2 背面表皮大部分黄褐色、 赤褐色、 黑褐色或黑色 , , , , 3 2 前胸背板和鞘翅有灰白毛, 其间杂生黄揭或赤褐色小毛斑; 臀板赤褐色或黄褐色 野葛豆象a d e m p t u s 前胸背板后部和鞘翅基半部密生白毛, 其余部分密生黑毛, 鞘翅基半部的白毛沿内缘向后伸人 黑色毛间; 臀板黑色 。 。 】 , , , , 4 4 , , , , , , 白毛瘤背豆象a L b o b a s a l i s 3 鞘翅第二、 四、 六、 八间室各有细长 黑色斑点二至三个 , 木豆象 c a j a n i s 鞘翅毛斑不如上述 。 , , . . . . . 4 4 雄性外生殖器

17、囊部有骨化板二对 , 可可豆象t h e o b r o ma e 雄 性 外 生 殖 器 囊 部 有 骨 化 板 一 对 或 三 对 . . 5 5 鞘翅全部黄褐到赤褐色. 或基部、 中部、 端部自 侧缘至内缘呈宽阔的暗赤褐色、 黑褐色或黑色 6 鞘翅端部及肩部小部分黑色、 其余黄褐色, 或中部自 侧缘至三至五间室亦黑色 7 6 雄性触角栉状, 雌性锯齿状;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长而直, 两侧近平行, 与腿节纵轴近垂直; 阳 基侧突端部有刚毛约 1 5根; 外阳茎瓣箭头状, 两侧各有刚毛三根为一列; 内阳茎内基半部有多 量小刺突 , , , , , , , , , , , , 绿豆象c h

18、i n e n s i s 两性触角均锯齿状;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短而钝; 阳基侧突端部有刚毛九根; 外阳茎瓣三角 形, 两侧在端部与基部中间各有一刚毛; 内阳茎内无刺突 罗得西亚豆象r h o d e s i a n u s 7 雄性触角栉状, 雌性锯齿状; 触角基部四节和末节黄赤色, 其余黑色; 内阳茎囊部有骨化板三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灰豆象p h a s e o l i 两性触角强或弱锯齿状; 全部黄赤色或第一至第三节、 第一至第四节、 第三至第五节黄赤色、 黄 褐色

19、, 其余黑色; 内阳茎囊部有骨化板 1 对 8 8 小盾片上生不显著的金黄色毛;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的齿突极小或全缺, 沿内缘基部五分之三有 多量小齿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鹰嘴豆象a n a l i s 小盾片上生白毛;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有一显著齿突, 基部无小齿突 , , , , , 9 9 雌性前胸背板散生白毛斑; 雄性臀板暗揭色, 主要为白毛, 混杂金黄色毛;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 突 大而弯曲; 体长4 . 5

20、 m m -5 . 5 m m , , 南非豆象 : u b i n n o t a t u s 雌性前胸背板全部为金黄色毛; 雄性臀板黑色或两侧黄褐色而中纵纹黑色, 着生淡黄褐色或灰色 毛; 后足腿节腹面内缘齿突尖而长, 不弯曲; 体长2 . 5 m m-3 . 5 mm 四纹豆象q u a d r i m a c u l a t u s ( 引自陈耀溪 仓库害虫) S N/ T 1 4 5 1 - 2 0 0 4 附录C ( 规范性附录) 灰豆象成虫鉴别特征图 户 2 “ 11th 叠 A 夕 尸 口飞 、今、/ 刀s _ - , 1 -成虫全体; 2 后足腿节; 3 -雌成虫触角; 4 雄外生殖器; 5 雄外生殖器第一对骨片; 6 雄外生殖器第两对骨片; 7 雄外生殖器第三对骨片; 8 雌交配囊. ( 1 , 3引张生芳; 5 , 6 , 9 , 8 仿 Mu k e r i i 与C h a t t e ri e e ) 图 C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