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检标准]-SNT 1149-2002 植物检疫椰子缢胸叶甲检疫鉴定方法1.pdf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68531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7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检标准]-SNT 1149-2002 植物检疫椰子缢胸叶甲检疫鉴定方法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商检标准]-SNT 1149-2002 植物检疫椰子缢胸叶甲检疫鉴定方法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商检标准]-SNT 1149-2002 植物检疫椰子缢胸叶甲检疫鉴定方法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商检标准]-SNT 1149-2002 植物检疫椰子缢胸叶甲检疫鉴定方法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商检标准]-SNT 1149-2002 植物检疫椰子缢胸叶甲检疫鉴定方法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检标准]-SNT 1149-2002 植物检疫椰子缢胸叶甲检疫鉴定方法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检标准]-SNT 1149-2002 植物检疫椰子缢胸叶甲检疫鉴定方法1.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SI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 N / T 1 1 4 9 - 2 0 0 2 植物检疫 椰子r胸叶甲检疫鉴定方法 P l a n t q u a r a n t i n e -Me t h o d s f o r i n s p e c t i o n 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o c o n mt l e a f mi n e r ( P r o me c o t h e c a c u mi n g i B a l y ) 2 0 0 2 一 1 1 一 2 5发布 2 0 0 3 一 0 5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

2、民共和国 国 家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 S N/ T 1 1 4 9 -2 0 0 2 月9舌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志麟、 娄定风、 陈冬美。 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 S N/ T 1 1 4 9 -2 0 0 2 植物检疫 椰子绩胸叶甲检疫鉴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检疫中椰子组胸叶甲的检疫和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口棕搁科植物种苗、 椰子果实、 椰壳纤维时对椰子溢胸叶甲的检疫鉴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 语和

3、定 义适用 于本标准 。 体长le n g t h 从头顶 前缘至鞘翅端部的长度 。 2 2 体 宽b r e a d t h 计量 身体最宽 的部位 。 2. 3 行纹s t r i s e 鞘翅背 面纵 向排列的沟纹 , 包括成行 的刻点。 2. 4 行间 in t e r s t i c e s 鞘翅上每相邻两条行纹之间的区域为行间。 2 5 腿节内 侧刺 i n t e r i o r s p i n u l a f e m u r 成虫足腿节靠近身体的一面, 即内侧缘上的齿突。 2. 6 小盾片s c u t e l l u m 小盾片即中胸背板后端的一块小骨片, 位于前胸背板基部中

4、央与两鞘翅内角之间。 2. 7 小盾片行s c u t e l l a r s c u l p t u r e 鞘翅刻点行中紧靠小盾片的短行。 2. 8 爪全开式u n f o l d e d c l a w 全开式是指两爪平开, 两者基部所组成的角度很大, 一般超过 1 2 0 0 , 2 . 9 何燕尔封液 用于封片。 其配方为: 蒸馏水5 0 M L , 阿拉伯树 胶3 0 g 、 水合三氯乙醛2 0 0 g 、 甘油2 0 g , S N/ T 1 1 4 9 -2 0 0 2 3 依据 椰子隘胸叶甲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二类危险性害虫, 其生物学特性、 寄主及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为制 定该虫

5、检疫鉴定方法的科学依 据。 4 原理 椰子缴胸叶甲属鞘翅目( C o l e o p t e r a ) , 铁甲科( H i s p i d a e ) , 缴胸甲属 P r o me c o t h e c a 。该虫主要危害 椰子、 油棕、 亚塔椰子、 王棕、 槟榔等棕桐科植物, 成虫常危害植株下部较老的叶片( 即第 4叶片一5叶 片) , 但危害严重时, 幼叶也会受害。成虫先在叶背面咬一小孔, 将单粒卵产下. 然后, 盖上排泄物并分泌 胶粘物, 形成一个长约 2 m m- - - 3 m m的卵圆形囊状鼓包。初孵幼虫直接钻人叶内, 朝向叶端蛀食, 将叶 肉蛀空仅剩上下表皮, 形成隧道,

6、 其表面呈泡状。老熟幼虫在隧道中化蛹。根据椰子溢胸叶甲可随椰子 种苗和果实运输而传播, 对进口椰子缴胸叶甲的寄主植物, 特别是来自疫区的棕搁科植物种苗、 椰子果 实及椰壳纤维有必要进行严格 检疫。 5 仪器 、 用具及药品 5 . 1 仪器 5 . 1 . 1 体视显微镜 5 . 1 . 2 显微镜 5 . 1 . 3 测微尺 5 . 1 . 4 放大镜 5 . 1 . 5剪刀 5 . 1 . 6镊子 5 . 1 . 7 昆虫解剖针 5 . 1 . 8 小毛笔 5 . 1 . 9培养皿 5 . 1 . 1 0 指形管 5 . 1 . 1 1 载玻片 5 . 1 . 1 2 盖玻片 5 . 1

7、. 1 3 酒精灯 5 . 1 . 1 4 烧杯 5 . 1 . 1 5 玻片标签 5 . 1 . 1 6干燥箱 5 . 1 . 1 7 培养箱 5 . 2试剂 5 . 2 . 1 何燕尔封液 5 . 2 . 2 1 0 %氢氧化钠( N a O H) 或 1 0 %氢氧化钾( KO H) 口 溶液 5 . 2 . 3 7 0 %酒精液 5 . 2 . 4 幼虫保存液( 8 %福尔马林) 6现场检疫 棕桐科种苗的检疫 1 抽查种苗或植株在人境现场进行。 2 抽查方法按总株数的 5 %-2 0 %进行棋盘式或随机法抽检, 如果是成树要逐株全部进行查验; 的卜U日目 S N/ T 1 1 4 9

8、-2 0 0 2 同时注意对集装箱、 外包装箱或装载容器进行检查。 6 . 1 . 3 取样数量: 5 0 株以下取 1 份; 5 1 株2 0 。 株取2 份; 2 0 1 株1 0 0 0株取3 份; 1 0 0 1 株5 0 0 。 株 取4份; 5 0 0 1 株以上每增加 5 0 0 0株增取 1 份, 不足 5 0 0 0株的余量计取 1 份样品; 每份样品为 5 株。 6 . 1 . 4 检疫方法: 选点观察叶片时, 从下而上, 逐叶查看, 尤其是下部的老叶要特别注意, 先看叶表面是 否有成虫, 再观察各小叶是否有“ 泡状” , 用小刀或剪刀将泡状的叶表皮挑开, 在泡状隧道的端部

9、将幼虫 或蛹抓获。然后用1 0倍放大镜观察叶表面是否有2 mm-3 mm的卵圆形囊状鼓包, 发现囊包物, 将整 块叶子剪下,叶片放人样品袋, 成虫用指形管盛装, 幼虫或蛹用 8 %福尔马林液泡, 带回室内作进一步 检验。 6 . 2 椰子果实、 椰壳纤维的检疫 6 . 2 . 1 进口椰子果实或椰壳纤维检疫时, 首先查看货物包装、 铺垫材料、 车船底面、 四周及边角缝隙等。 6 . 2 . 2 按总件数的 5 姚一1 0 %进行棋盘式分上、 中、 下层抽检。选点检查时 先观察外包装是否有虫. 然后打开包装, 逐果观察, 注意能隐蔽虫的蒂部或裂缝等, 并倒包查看包底杂物对有怀疑带虫的椰子 果实或

10、椰壳纤维可适当抽取样品作室内进一步检验, 并注意对装载集装箱或装载容器进行检查。 6 . 2 . 3 详细做好检查记录 7室内检验 7 . 1 检验方法 对现场抽取的棕搁科植物植株或种苗叶片进行认真检查, 尤其是下部的老叶要特别注意, 先看叶表 面是否有成虫, 再观察各小叶是否有“ 泡状” , 用小刀或剪刀将泡状的叶表皮挑开, 取出幼虫或蛹。并用 1 0 倍放大镜观察叶表面是否有 2 mm-3 m m卵圆形囊状态鼓包, 发现囊包物, 可用解剖针挑开囊包, 在 解剖镜下寻找虫卵 。 7 . 2 饲养检验 发现有可疑椰子溢胸叶甲卵、 幼虫和蛹等未成熟的虫态要饲养至成虫再作鉴定 8鉴定方法 8 .

11、1 成虫的鉴定方法 8 门. 1 标本的预处理 用干观察的成虫, 虫体表面一定要清洁。如体表有污物或粉屑, 应将标本浸人 7 0 %的酒精液内, 用 毛笔刷洗千净。 8 . 1 . 2 形态特征观察 在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形态特征, 重点观察头部、 触角、 前胸背板的形状, 鞘翅行纹与刻点及足腿节内 侧刺 8 . 2卵的鉴定方法 椰子溢胸叶甲的卵在叶背面, 外表盖有排泄物及分泌胶粘物, 形成长约 2 m m-3 mm的卵圆形囊 状鼓包可用昆虫针将囊包挑开 用镊子将卵块取出, 置于解剖镜下观察卵的形状、 色泽, 测量卵的长 宽。若卵量允许, 需测定 1 0粒以上, 逐一记录。 8 . 3 成 熟幼虫

12、的鉴定方法 8 . 3 . 1 标本的预处理 用于观察的幼虫, 虫体表面一定要清洁。如体表有污物或粉屑, 应将标本浸入 7 0 %的酒精液内, 用 毛笔刷洗干净。 8 . 3 . 2 形态特征观察 在解剖镜下观察幼虫形态, 前胸背板骨化板形状; 在显微镜下放大 4 0 0倍8 0 0 倍观察幼虫头部 形态 S NJ T 1 1 4 9 -2 0 0 2 4 蛹的鉴定方法 在解剖镜下观察蛹形态, 侧量蛹的长宽、 需测定 1 0 个以上. 并逐一记录。 椰子缀胸叶甲形态特征 令月乙一3 9乐孰乐象乐 9. 2 9. 2. 1 9. 2. 2 9 . 2.3 9. 2. 4 9. 2. 5 9.3

13、9. 3. 1 9. 3. 2 9. 4 铁甲科( H i s p i d a e ) 鉴定特征 跄节 4 节, 第 4 至 5 节一般完全愈合, 有时留有分节痕迹。 头呈后口式, 口器后位, 背面不见, 两触角着生处极近, 有时近几乎连接。 i ff 节第 1 至3节粘毛呈单叉状. 潜甲亚科( A n i s o d e r i n a s ) 鉴定特征 体一般长形, 背面无刺, 鞘翅有时具脊线。 头部插人胸腔较浅, 口器全部外露, 口缘几乎圆形, 长阔相等或阔胜于长。 前唇基明显, 后足股节伸出于鞘翅侧缘之外。 爪全开式, 无卵鞘。 幼虫内寄生, 无尾叉。 P r o me c o t h

14、 e c i n i 族鉴定特征 体两侧近平行, 前胸无明显的边, 前后隘缩, 宽度相当, 中部外凸。 鞘翅无明显的脊, 无额外的刻点盾列, 后足腿节相当长 P r o m e c o t h e c a 属鉴定特征 鞘翅长约为头胸长之和的3 倍, 几乎没有完整的毛被。 9 . 5 成虫 9 . 5 . 1 体长为7 , 5 m m -1 0 m m , 体宽为1 . 6 m m - 2 . 0 m m , 红褐色。 头部向 前凸出, 眼大, 卵圆形, 小 眼面细, 额瘤稍隆起, 光洁; 触角 n 节、 长达鞘翅之半。 9 . 5 . 2 前胸背板长大于宽, 光洁, 前部具微细刻点, 中部偏前

15、部位两侧略为溢缩, 基部横沟深, 沟中部向 后稍拱( 参见附录图 A . 1 ) 9 . 5 . 3 小盾片舌形。 9 . 5 . 4 鞘翅长形, 雌虫稍大于雄虫, 其腹部末端略大于前端, 雄虫腹部前端与末端相等。两侧近平行, 刻点粗大, 排列整齐, 有行纹 8列, 行间无隆脊, 无小盾片行。 9 . 5 . 5 前中足短, 各足; ft 节宽平, 爪全开式: 后腿节细而长, 内侧近端五分之一处有 1 三角形齿突, 胫节 基部弯凹, 与腿节齿对应。 9 . 6卵 9 . 6 . 1 卵 长为1 . 5 m m, 宽为1 . 0 m m . 9 . 6 . 2 椭圆 形, 形似西瓜籽, 棕揭色。

16、 9 . 7老熟幼虫 9 . 7 . 1 平均体长为 9 . 5 m m, 头宽为 1 . 5 mm, 半圆柱形, 无足。 9 . 7 . 2 背腹面扁平 奶油色: 前胸背板揭色, 骨化片呈三角形。 9 . 7 . 3 腹部背腹面稍凸起. 背腹面有光泽, 体 1 1 节, 每节两侧有 6 对细毛( 参见附录图 A . 2 ) , 9 . 8 蛹 9 . 6 . 1 体长为7 m m- - - 8 m m, 体宽为1 . 6 m m , 桔黄至黄褐色, 9 . 8 . 2 腹部背腹面稍凸起, 能自由蠕动; 有毛被, 眼黑色, 上额棕褐色( 参见附录图A . 3 ) . 1 0结果判定 以成虫形态特征为依据, 符合第 9 章的描述特征可以确定为椰子缴胸叶甲: 卵、 幼虫及蛹可作参考。 S N / T 1 1 4 9 -2 0 0 2 附录A ( 资料性附录) 娜子统胸叶甲形态特征图 注: 仿 He n r y E . F e r n a n d o 1 9 7 2 , 中科院动物所虞佩玉供图 图 A . 1 成虫背面观图A . 2 幼虫背面观 图 A. 3 蛹背面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