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标准]-SL 13-2004 灌溉试验规范.pdf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368781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DF 页数:102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标准]-SL 13-2004 灌溉试验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水利标准]-SL 13-2004 灌溉试验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水利标准]-SL 13-2004 灌溉试验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水利标准]-SL 13-2004 灌溉试验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水利标准]-SL 13-2004 灌溉试验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利标准]-SL 13-2004 灌溉试验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标准]-SL 13-2004 灌溉试验规范.pdf(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 CS 9 3 . 1 6 0 P 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 L 替代 SL 1 3 - 2 0 0 4 S L 1 3- 9 0 灌 溉 试 验 规 范 I r r i g a t i o n e x p e r i m e n t s t a n d a r d 2 0 0 4 - 1 0 - 1 3发布2 0 0 5 - 0 2 - 0 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 灌溉试验规范 S L 1 3 -2 0 0 4的通知 水国科 2 0 0 4 4 5 4 号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水利 ( 水务)厅 ( 局) , 各

2、计划单列市水利 ( 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经审查, 批准 灌溉试验规范 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编号为 S L 1 3 一2 0 0 4 ,代替 灌溉试验规范S L 1 3 -9 0 , 本标准自2 0 0 5 年2月 1日起实施。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00四年十月十三日 前言 本规范是依据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S L 1 -2 0 0 2 ) , 对 灌溉试验规范( S L 1 3 -9 0 )进行修订的。 本规范共 1 1 章 4 5 节 2 5 4 条和 3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灌溉试验站网建设; 作物及林、草蒸发蒸腾量观测试验; 作

3、物及林、草灌溉制度试验; 作物劣态试验及灌溉效益试验; 灌溉方法及灌水技术试验。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补充了灌溉试验站职责、任务与技术要求; 增加 了 林、果、蔬菜、草和其他经济作物灌溉试验; 增加了非充分灌溉试验; 补充了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分析计算所需参数的灌溉 试验 ; 增加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水肥生产函数试验; 增加了组合种植条件和设施农业条件下灌溉制度试验; 增加了交替沟灌、膜上灌、管 ( 带)低压输水灌溉、波 涌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试验; 一 一 增加了劣质水安全利用灌溉试验; 一 一 增加了作物生理生态、田间水量、气象因素等观测的新 技术、新方法及其技术要求; 强调采用计算机进行灌

4、溉试验资料的整理、 汇编和归档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规范所替代标准的版本为: -S L13 - 9 0 本规范批准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规范主持机构: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解释单位: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河海大学 武汉大学 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 本规范出版、发行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李远华段爱旺蔡焕杰彭世形 崔远来孙景生李会昌许建中 本规范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 茹智 本规范体例格式审查人: 牟广Il k 目 次 1 总则 1 2术语 “ 2 3 灌溉试

5、验站网建设 4 3 . 1 灌溉试验站网布 设 4 3 . 2 灌溉试验站的职责与任务 4 3 . 3 灌溉试验站基础设施建设 5 4 灌溉试验设计 二 二6 4 . 1 设计程序及设计书 6 4 . 2 试验处理与重复 6 4 . 3 试验小区 布置 7 5 作物蒸发蒸腾量试验 9 5 . 1 一般规定 9 5 . 2 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设备 。 9 5 . 3 旱作物蒸发蒸腾量和地下水补给量试验 1 0 5 . 4 水田作物燕发燕腾量和渗漏量试验 H 5 . 5 作物系数和土壤水分修正系数的确定 1 2 5 . 6 作物蒸发燕腾量试验成果的整理与分析 1 3 6 灌溉制度与灌溉效益试验

6、1 5 6 . 1 一般规定 1 5 6 . 2 旱作物灌溉制度试验 1 6 6 . 3 水田作物灌溉制度试验 1 7 6 . 4 林、果树灌溉制度试验 1 8 6 . 5 作物适宜灌溉控制指标试验 1 9 6 . 6 有效降雨量测定 2 。 6 . 7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试验 2 0 6 . 8 作物灌概效益试验 2 1 nj,JJ马亡d冉b月IQ曰0叶0llq翻n心9J55叹Un袄Qn八曰八乙j,JOJUJUJ工了7.0八 ,n乙00翻q,Q白Q,JCa。Jlj乃j,d勺d,dCjCjod连j件连J斗左4连J任J选4过 7 作物水肥生产函数与劣质水安全利用试验 7 . 1 作物受旱

7、试验 “ . . . . . . . 7 . 2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试验 7 . 3 作物水肥生产函数试验 7 . 4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试验成果的分析 7 . 5 劣质水安全利用试验 8 灌溉方法及灌水技术试验 8 . 1 灌溉方法试验 . . . . . . . . . . . . 8 . 2 畦灌灌水技术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8 . 3 沟灌灌水技术试验 . . . . . . . . 8 . 4 格田灌水技术试验 8 . 5 喷灌灌水技术试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 . 8 . 6 微灌灌水技术试验 8 . 7 其他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试验 9 土壤、作物、气象及水分条件观测 9 . 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 . . . 。 . . . . . . . . . 9 2 土壤水分特性和含水率侧定 . . . . . . . . . . . . . . 9 . 3 灌溉水质测定 . . . . . . . . . . . . 9 . 4 作物生长发育进程调查 9 . 5 作物生理生态指标测定 9 . 6 气象及田间小气候观测 9 . 7 灌溉、排水水量及水田作物田间水深观测 1 0 灌溉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 0 . 1 一般规定 1 0 .

9、2 资料的整理 1 0 . 3 资料的分析 1 0 . 4 资料的整编 n灌溉试验成果的管理与应用 : : 试验资料的管理 试验成果的应用 附录 A灌溉试验站条件 4 9 附 录B 计算公式 , 5 2 附录 C 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生育性状调查 6 4 标准用词说明 - 7 0 条文说明 7 1 1 总则 1 . 0 . 1 为满足农业节水发展要求,提高灌溉试验的科学技术水 平,保证试验成果可靠、准确、实用、先进,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以下四类试验 : 作物及林、草蒸发蒸腾量观测试验; 作物及林、草灌溉制度试验; 作物劣态试验及灌溉效益试验; 灌溉方法及灌水技术试

10、验口 对于不属于以上四类的试验研究项目,其中若有部分内容在 本规范中作了规定,则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1 . 0 . 3 灌溉试验应坚持水利与农 业、 田间 试验与室内 分析相结合 的原则,其成果应有利于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1 . 0 . 4 开展灌溉试验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明确为促进农业节水、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服务, 为农田合理灌排,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改造、管理,灌溉效益 分析,劣质水安全利用,灌溉方法与灌水技术参数选择,环境保 护与生态建设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充分收集资料与调查研究基础上,掌握国内外已有的 试验成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11、。 具备必要的技术力量、资金和设备条件。 1 . 0 . 5 灌溉试验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 . 0 . 1 旱作物u p l a n d c r o p s 在作物生育期内,无保持水层要求的大田或设施农业条件下 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牧草等。 2 . 0 . 2 水田作物w e t la n d c r o p s 在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些生育阶段 ,需要保持一定水层要求的 作物,如粮食作物、水生经济作物和水生绿肥作物等。 2 . 0 . 3 作物蒸发蒸腾量c r o p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 o n 作

12、物棵间蒸发量与作物植株蒸腾量之和。其计量单位以水深 表示,单位为 mm;或用一定时段 内的 日平均值表示,单位 为mm/ d , 2 . 0 . 4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r e f e r e n c e c r o p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 t i o n( 简称参考蒸发蒸腾量r e f e r e n c e e v a p o t r a n s p i r a t io n ) 一种假想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速率。假想作物的高度为 0 . 1 2 m,固定的叶面阻力为 7 0 s / m,反射率为 0 . 2 3 ,非常类似于 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

13、盛、完全覆盖地面且不缺水的绿色 草地蒸发蒸腾量。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量单位以水深表示, 单 位为mm;或用一定时段内的日 平均值表示,单位为mm/ d . 2 . 0 . 5 灌溉制度i r r i g a t io n r e g im e 作物播种前 ( 或作物移栽前) 及其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 每 次的灌水时间、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2 . 0 . 6 非充分灌溉d e f i c i t ir r i g a t io n 为获得总体效益最佳而采取的不充分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灌 溉模式。 2 . 0 . 7 作物适宜灌溉控制指标r e a s o n a b l e i n d

14、i c e s o f c r o p i r r i ga t i on 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灌溉的适宜土壤含水率 ( 或田面水层深 度)的控制上、下限值,适宜土壤水分吸力范围,适宜土壤湿润 层深度及土壤湿润范围,适宜作物生理生态指标和灌水定额。 2 . 0 . 8 作 物水分生产函数c r o p w a t e r p r o d u c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水分投入与作物产出之间的数学关系,包括不同阶段、不同 程度缺水以及缺水历时对作物产量影响的定量关系。 2 . 0 . 9 作物水肥生产函数c r o p y i e l d - w a t e r a n d

15、 f e r t i l iz e r r el at i ons 水分和肥料投入与作物产出之间的数学关系, 包括不同阶段、 不同程度缺水、不同缺水历时以及不同肥料供应量和施人方式对 作物产量影响的定量关系。 2 . 0 . 1 0 作物水分生产率c r o p w a t e r p r o d u c t iv i t y 在一定的作物品种和耕作栽培条件下,单位水量投人所获得 的产量 ( 一般指经济产量) , 其值等于作物产量与作物净耗水量或 蒸发蒸腾量之比 值,单位为k g / m e 2 . 0 . 1 1 有效降雨量e f f e c t i v e r a i n f a l l

16、能用于作物生长需要的那部分降雨。对于旱地 ,指保存在根 系吸水层内以及降雨过程中蒸发蒸腾消耗掉的雨量; 对于水田, 指 蓄存在根系吸水层内、田面上以及降雨过程中蒸发蒸腾和渗漏消 耗掉的雨量。 2 . 0 . 1 2 灌溉效益i r r i g a t io n b e n i f i t 在同样栽培条件下,灌溉与不灌溉相比所增加的作物产量或 产值 。 3 灌溉试验站网建设 3 . 1 灌溉试验站网布设 3 . 1 . 1 建立全国灌溉试验站网体系,应经过科学的规划与论证。 灌溉试验站网应布局合理、职责明确、运行稳定,基本覆盖全国 主要的气候类型、江河流域、作物种类、水资源状况及生产水平 区域。

17、 规划应因地制宜, 在基本资料齐全和可靠的前提下进行, 并 作方案比较。 3 . 1 . 2 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宜由灌溉试验总站、 省级中心试验站和 省级重点试验站三级站网组成。各省 ( 自治区、直辖市)根据 自 然条件设 1 个中心试验站和若干个重点试验站。 3 . 1 . 3 省级重点试验站可设立若干基础数据采集点。 基础数据采 集点不纳入全国灌溉试验站网建设与管理体系, 由各省 ( 自治区、 直辖市)委托中心试验站和重点试验站组织与协调。 3 . 2 灌溉试验站的职责与任务 3 . 2 . 1 灌溉试验总站除开展本身的灌溉试验研究外, 还应负责全 国灌溉试验工作发展规划,承担全国灌溉试验站

18、网业务活动的组 织与协调,对省级中心试验站和省级重点试验站进行业务指导及 人员培训,承担全国灌溉试验资料的整理汇编、灌溉试验资料数 据库的管理以及全国灌溉农业基础数据报告的编制等工作。 3 . 2 . 2 省级中心试验站除协助灌溉试验总站执行全国协作研究 任务、开展本身的常规与专题灌溉试验研究外,还应负责全省 ( 自治区、 直辖市)灌溉试验工作发展规划的制定, 统筹安排灌溉 试验计划,承担全省 ( 自治区、直辖市)灌溉试验站点业务活动 的组织与协调 ,对基层灌溉试验站进行业务指导及人员培训 ,承 担全省 ( 自治区、直辖市)灌溉试验资料的整理汇编、灌溉试验 资料数据库的管理等工作。 3 . 2

19、 . 3 省级重点试验站在业务上接受灌 溉试验总站和所在省( 自 治区、直辖市)中心试验站的指导,承担全国协作项目和所在省 ( 自治区、 直辖市) 协作项目的试验研究任务, 进行与灌溉农业有 关的相关资料积累为目标的观测、试验与调查,开展先进灌水技 术推广与示范。 3 . 3 灌溉试验站基础设施建设 3 . 3 . 1 各级灌溉试验站应根据承担的任务,配置相应的试验设 施、仪器设备和相应的资料室、办公室、理化分析室、库房及生 活设施,配备具有水利、农学、土壤、农业气象等方面基础知识 的研究人员。试验场应具有可靠的水电条件和完善的灌溉排水设 施。三级站网应配置的设施和人员,见本规范附录Ao 3

20、. 3 . 2 建立灌溉试验站时, 应 组织水利、 农业等有关部门, 根据 试验任务和要求, 深入细致地勘测、 调查, 作出多种方案比较, 择 优选定试验场地。 3 . 3 . 3 各站应有专用试验场, 包括试验区和气象观测场。 试验场 内的气象、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条 件, 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试验场不宜靠近水库、 大沟、 大渠、 河 道、湖泊、铁路、公路、高大建筑物以及对试验有影响的工厂和 污染源。试验田的周围如有房屋、围墙、树林等物障,则试验田 与其距离应大于物障高度的 5 倍。 3 . 3 . 4 试验场区域内的地面宜平坦 , 试验田的土壤结构及其肥力 应均匀

21、一致。 试验场建设如需平整土地, 应不扰乱原有土壤结构 试验站的道路布置应满足生产、生活、田间管理和观测记载的 需要 。 4 灌 溉 试 验 设 计 4 . 1 设计程序及设计书 4 . 1 . 1 开展灌溉试验前,应根据试验任务的要求,编写试验设 计书。 4 . 1 . 2 灌溉 试验设计书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 容: 试验课题名称; 试验的时间和地点; 试验目的、意义及其依据; 试验方案设计,主要是确定试验处理和重复方法; 田间试区 ( i f 、 区或大区)规划设计,并附试区布置图; 主要农业技术措施; 试验的技术路线,观测和调查的项目与方法; 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与要求; - 一 经费预

22、算与必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计划; 项 目负责人、试验人员 ( 包括工人)的分工和职责。 4 . 2 试验处理与重复 4 . 2 . 1 确定灌溉试验的处理应遵循下列主要原则: 处理应有针对性。应根据试验要求解决的问题,选择若 干主要对比因素,将其划分为几个水平,组合成对比处理。 一 一 水平划分时应注意使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和处理数目便 于进行试验和成果分析。各因素的最高与最低水平以及各水平之 间的差别应恰当选定。 应结合以往进行的试验和以后可能的发展,保持试验成 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对研究规律或探求各因素之间定量关系的试验,可安排 恶劣状态或受害水平的处理。 6 试验处理设计应有利于对试

23、验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 应设置对照处理,作为比较的标准;对照处理应采用当 地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措施。 4 . 2 . 2 在多因素试验条件下,对于只有2 -3 个因素且各因素只 有 2 -3 个水平的试验, 宜采用全面试验法安排处理; 试验处理数 目过多时,可采用部分试验法 ( 如正交试验法、旋转试验法和最 优试验法等)安排处理 4 . 2 . 3 除了多点的大田示范性试验以外, 灌溉试验都应设置重复 试区。 小区试验应不少于 3 次重复, 中间示范性试验应不少于2 次 重复 。 4 . 2 . 4 有植物或土壤采样要求、 并可能引起试验代表性发生 变化 的试验 ,重复数应适 当增 加。 4 .

24、 3 试 验 小 区 布 置 4 . 3 . 1 应根据试验场地总面积、 土壤肥力分布状况, 并结合试验 的设计任务,统一规划试验小区。试验小区规划包括各项试验的 试区布置, 每个试区的小区排列, 保护区、隔离区的布置, 渠道、 沟道及附属建筑物的布置,并应绘出田间规划布置平面图 4 . 3 . 2 在同一重复试区内, 各处理试验小区的形状、 方向、 面积 应一致。每个试区的面积应根据试验项目、作物种类、试验地总 面积和土壤肥力差异程度以及处理数和重复数等因素来确定。对 于作物蒸发蒸腾量、灌溉制度、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劣质水安全 利用、灌溉方法、灌水技术和灌溉效益试验,低矮或种植密度大 的作物每

25、个试验小区面积应大于6 0 m , 植株高大或种植密度小的 作物每个试验小区面积应大于 1 3 0 .2 ,中间示范性试验每个试区 的面积宜大于3 0 0 m . 灌溉方法试验中若有喷灌,其试区面积应根据喷头类型和组 合方式确定: 采用摇臂式喷头, 试区面积应大于 3 0 0 . ; 采用折射 式喷头,试区面积应大于 6 0 .2 。 设施农业条件下的灌溉试验, 应 结合温室或大棚内 的小气候条件和 栽培管理要求等安排试区, 小 区面积可适当减小。 4 . 3 . 3 对于矩形试验小区, 其长边应顺着土 壤差异的方向。 4 . 3 . 4 布设小区时应使同一重复试区内各处理小区之间的自然 条件

26、 ( 土壤、地形、水文地质、前茬作物等)差异最小。 4 . 3 . 5 小区排列应有利于消减土壤差异带来的误差, 宜采用随机 排列、随机区组排列或拉丁方排列,不应采用顺序排列和集中 排列。 4 . 3 . 6 整个试验区中 与小区长边平行的两端应设保护区, 每一保 护区的宽度不宜小于小区宽度的一半。与小区短边方向平行的两 端应设保护带,宽度宜为 1 -2 m。保护区中应安排与相邻小区同 样的处理,保护带的处理应与所在的小区相同。保护区、保护带 不计人试区面积 对于旱作,当田埂防渗条件差时,应在每两个小区之间设置 1 -2 m宽的隔离带。喷灌试验各小区之间以及喷灌与其他灌溉方 法的试区之间,应设

27、置隔离区,其宽度的确定应使相邻小区的喷 洒水滴不发生相互交叉。隔离带及隔离区中种植与试验区内相同 的作物,但不计人试验区面积 4 . 3 . 7 试验区的灌溉渠道( 管道) 与排水沟道( 管道) 应分开布设。 5 作物蒸发蒸腾量试验 5 . 1 一般规定 5 . 1 . 1 逐 日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时,其日界应为北京时间 8 时 整。 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观测时间和阶段蒸发蒸腾量的统计及计算, 应与 日界的划分相一致。 5 . 1 . 2 逐日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观测误差应不大于 0 . l mm,测 定蒸发蒸腾量的仪器、仪表、测具等的精度应符合此要求。 5 . 1 . 3 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时,

28、应同时进行常年气象观测。 项目 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空气相对湿度, 风 速、风向,降水量,日照时数,气压和水面蒸发量。有条件的站 应加测辐射。 5 . 2 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设备 5 . 2 . 1 作物蒸发蒸腾量可用蒸渗器 ( 包括测坑和测筒) 测定;只 有地下水埋深大于 2 . 5 m ( 砂壤土)或 3 . 5 m ( 私土、壤土)的旱 田,可在试验小区中直接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 5 . 2 . 2 蒸渗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渗水,导热性低,耐冻,结构牢固。 测筒形状应为圆形、正方形或矩形 ,测坑形状应为矩形 或正方形 测筒内土壤表面积不宜小于0 . 3 6 m

29、 ; 密播作物的测坑内 土壤表面积不宜小于 4 m , 对宽行作物宜适当加大测坑面积, 树木 的测坑内土壤表面面积不宜小于树冠投影面积。 对于测坑, 壁顶总面积不应超过坑内土壤表面积的 5 0 a , 坑壁地面以上部分宜采用薄壁钢板,并涂白色油漆。坑壁露出地 面的高度宜为1 0 -1 5 m m. 蒸渗器内装土深度宜在 0 . 8 -2 . O m,可根据试验作物主 要根系活动层深度确定。 蒸渗器装土应采取按原状土分层开挖、 回 填灌水沉实的方法。 蒸渗器内土层下面应设滤层。若采用砂石滤层,滤层由 上至下为细砂、 粗砂、 碎石, 厚 2 0 c m以上, 底部应设侧向排水管, 管上设可调节、控

30、制、测定排水量的装置。滤层底板应向排水管 倾斜。 向蒸渗器内灌水的设施,应能使器内土壤湿润均匀,不 破坏器内土壤结构,能调节、控制、测定灌水量。 5 . 2 . 3 蒸渗器附近不应有影响气流正常运动的障碍物, 蒸渗器周 围应种植与器内同类的作物,其宽度应不小于2 0 m. 5 . 2 . 4 除年降水量小于2 0 0 m m的干旱地区外,对于省级中心试 验站和重点试验站,设置蒸渗器时,宜附设活动防雨棚。无雨时 置放防雨棚的位置应使防雨棚与其最近蒸渗器的距离不小于防雨 棚高度的 5 倍。 5 . 3 旱作物蒸发蒸腾量和地下水补给t试验 5 . 3 . 1 旱作物蒸发蒸腾量试验应在不同供水水平和不

31、同覆盖条 件下进行,林草蒸发蒸腾量试验方法及要求与旱作物试验相同。 5 . 3 . 2 一般条件下, 可用取土法测定土壤含水率; 对于省级以上 的试验站,宜采用中子法、时域反射仪法、电测法等,并配合使 用张力计法。 5 . 3 . 3 用取土法测定测坑内土壤含水率时, 每次宜在坑内选定 1 个测点, 分层取土, 从地表至土层底止, 每隔1 0 -2 0 c m一层。 前 后两次取土点的距离宜为4 0 - 5 0 c m, 每次取土后应用土将取土孔 回填密实。 5 . 3 . 4 在田测法试验小区内取土测定土壤含水率时, 每次应选定 2 -3个测点。 从地表起取土, 每隔 1 0 -2 0 c

32、m一层, 至耗水层深度 止。 前后两次取土点的距离宜为 5 0 - 1 0 0 c m, 每次取土后应用土将 取土孔回填密实。 5 . 3 . 5 田测法试验小区的面积不宜小于 6 0 m , 小区的边界应做 1 0 隔水处理。小区内应设置测定灌水量、排水量以及地表径流量的 设备 。 5 . 3 . 6 在田测法试验小区内, 应设置地下水位观测井。 在蒸发蒸 腾量测定期间,有地下水补给时应每夭观测一次地下水位。 5 . 3 . 7 在小区或测坑中观测土壤含水率, 应每5 -1 0 d 观测一次; 用测筒 ( 称重式或漂浮式) 观测蒸发蒸腾量, 应每天观测一次。 在 灌水前、后,排水前、后,降水

33、后,生育阶段转变以及试验开始 ( 播种或栽种)和试验结束 ( 收割、收获)时应加测。 5 . 3 . 8 用称重式测筒测定作物蒸发蒸腾量时, 可按本规范 B . 0 . 1 计算 。 5 . 3, 在测坑和田测法试验小区中通过测定土壤含水率确定作 物蒸发蒸腾量时, 可按本规 范B . 0 . 2 计算。 5 . 3 . 1 0 应采用微型蒸渗仪 ( 棵间蒸发皿) 观测棵间土壤蒸发, 灌 水后或降水后 5 d内, 宜每夭定时称重换土, 其他时间每 1 -3 d定 时称重换土。 5 . 3 . 1 1 若地下水埋深小于 2 . 5 m ( 沙土、沙壤土)或 3 . 5 m ( 壤 土、私壤土、私土

34、) ,观测旱作物蒸发蒸腾量时,应同时进行地下 水补给量的观测。 5 . 3 . 1 2 地下水补给量可通过同时使用有底蒸渗器与无底蒸渗器 ( 或观测小区)测定。 两者中的作物、 土壤以及各时期内土壤含水 率等条件应相同。有底蒸渗器测出作物蒸发蒸腾量和无底蒸渗器 ( 或观测小区) 测出作物蒸发蒸腾量与地下水补给量的差值, 两者 相减得地下水补给量。 5 . 3 . 1 3 地下水补给量亦可直接测定。在有底蒸渗器中根据试验 要求确定地下水位,蒸发蒸腾引起蒸渗器中地下水位下降时,向 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层补水,所补充的水量即为地下水补给量。 5 . 4 水田作物蒸发蒸腾量和渗漏It试验 5 . 4 .

35、 1 水田作物蒸发蒸腾量试验应在不同供水水平下进行, 可采 用蒸渗器与小区相结合的方法测定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小区测 11 定蒸发蒸腾量与田间渗漏量之和,蒸渗器测定蒸发蒸腾量,二者 之差算出渗漏量。 5 . 4 . 2 安置蒸渗器的试验小区和测定蒸发蒸腾量与渗漏量之和 的田测法试验小区应分别布设。 每个小区的面积不宜小于6 0 田测法试验小区四周应做隔水处理。田测法试验小区和蒸渗器均 应设 3 次以上重复。 5 . 4 . 3 田面有水层时, 应每日8 时用水位计测定蒸渗器和小区中 的水位, 用容积法测定蒸渗器底排水量( 渗漏量) ; 田面无水层时, 应每隔 3 -5 d观测一次土壤含水率;灌

36、水、降水和排水前后均应 加测 。 5 . 4 . 4 蒸渗器及试验小区田面有水层时, 测得每天水位后, 可按 本规范 B . 0 . 3 计算蒸发蒸腾量和渗漏量。 5 . 4 . 5 蒸渗器及试验小区田面无水层阶段的蒸发蒸腾量和渗漏 量可用以下方法确定: - 一 补水法:测定蒸渗器及小区内落干前水位、落干结束第 一次灌水后的水位和灌水量、落干阶段的降水量、排水量,可按 本规范附录 B公式 ( B . 0 . 4 - 1 )一公式 ( B . 0 . 4 - 3 )计算; 土壤含水率法:测定蒸渗器及小区内计算时段始末的土 壤含水率、灌水量、降水量、排水量,可按本规范附录 B公式 ( B . 0

37、. 4 - 4 )一公式 ( B . 0 . 4 - 8 )计算。 5 . 5 作物系数和土壤水分修正系数的确定 5 . 5 . 1参考 作物 蒸发 蒸 腾量 ( E TD )采用 彭 曼一蒙蒂 斯 ( P e n m a n - M o n t e i t h )方法计算, 计算公式见 本规范附录B公式 ( B . 0 . 5 - 1 )一公式 ( B . 0 . 5 - 2 3 ) . 5 . 5 . 2 作物系数 ( K, )和土壤水分修正系数 ( K, )宜根据试验测 定的蒸发蒸腾量和计算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分析确定。 5 . 5 . 3 省级中心试验站和重点试验站应分析不同年份在不同

38、供 水条件下的作物全生育期、各生育阶段、分旬和分月的作物系数 和土壤水分修正系数 1 2 5 . 6 作物蒸发蒸腾量试验成果的整理与分析 5 . 6 . 1 在试验工作结束后, 应将原始观测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内 容包括: 1 蒸渗器及试验小区的灌溉、 排水条件和农业措施等基本条 件;若安排了不同的处理,应列出各处理的情况。 2 试验作物的生育期、 生长发育和生理状态的观测及考种测 产的结果 。 3 分别按月、 旬及作物生育阶段计算、 统计以下几个方面的 内容 : 1 ) 气象资料,其项目与本规范 5 . 1 . 3相同。 2 ) 土壤含水率、土壤水分吸力的最高最低值及平均值,水 田田面水层深度的

39、最高、最低值及平均值。 3 ) 地下水埋深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值。 4 ) 旱作物蒸发蒸腾量的阶段总量及日平均值, 地下水补给 量的阶段总量及日平均值, 地下水补给量占作物蒸发蒸 腾量的百分比。 5 ) 水田作物蒸发蒸腾量、 田间渗漏量及二者之和的各阶段 总量和日平均值 5 . 6 . 2 对当年的作物蒸发蒸腾量资料,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绘制蒸发蒸腾量的日平均值在全生育期的变化过程线, 分析其变化规律; 绘制水田作物田间渗漏量的日平均值在全生育期的变化 过 程线 ; 如有蒸发蒸腾量昼夜观测资料,宜针对不同的生育阶段 和天气条件,绘制蒸发蒸腾量的昼夜变化过程线,分析其变化 规律 5 . 6 . 3 若在同一年内测定了不同处理( 不同灌溉制度或不同农业 措施等)的作物蒸发蒸腾量,宜根据该年资料用数理统计法分析 以下关系 : 73 旱作物蒸发蒸腾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 水田作物蒸发蒸腾量与田间水分状况 ( 水层、土壤含水 率、落干程度等)的关系; 作物蒸发蒸腾量与植株冠层指标 ( 叶面积指数、 株高、 叶 气孔阻力等) 、作物产量的关系。 5 . 6 . 4 同一试验站如具有 5 年以上的蒸发蒸腾量试验成果, 应进 行一次多年资料整编和分析;以后每增加 5 年资料,应重新进行 一次多年资料分析。主要内容包括: 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